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水产品市场需求结构是决定渔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上海市民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导致上海的渔业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在水产养殖方面,常规养殖渔业发展缓慢,名特优等特种水产养殖业发展快速。近年来,上海的远洋渔业也得到稳步发展,但是,捕捞产品仍然以外销为主。上海的水产加工业依然发展缓慢,而且加工能力又相对集中于市郊。在第三产业方面,休闲渔业和水产品物流业刚刚起步,但是观赏鱼产业却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对上海近几年渔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分析,提出了发展上海水产业的经济政策。为推动上海渔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海应积极建设渔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为渔业产业发展提供系统支撑和工程支撑。  相似文献   

2.
水产品市场需求结构是决定渔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上海市民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导致上海的渔业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在水产养殖方面,常规养殖渔业发展缓慢,名特优等特种水产养殖业发展快速。近年来,上海的远洋渔业也得到稳步发展,但是,捕捞产品仍然以外销为主。上海的水产加工业依然发展缓慢,而且加工能力又相对集中于市郊。在第三产业方面,休闲渔业和水产品物流业刚刚起步,但是观赏鱼产业却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对上海近几年渔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分析,提出了发展上海水产业的经济政策。为推动上海渔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海应积极建设渔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为渔业产业发展提供系统支撑和工程支撑。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初步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渔业产量的不断提高和水产品贸易的发展,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渔业的健康发展和对外贸易.在分析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三大保障体系的理想效能、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现实状况与管理需求之间的差距、与国外同领域的差距,以及相关理论发展与实践的差距,讨论了保障体系的内涵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远洋渔业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洋渔业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型产业。远洋渔业涉及国家的海洋权益、食物安全和国际关系等方面。该文回顾了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历程,阐明了我国发展远洋渔业的现实需求,介绍了产业的发展现状,评析了面临的发展机遇,并针对现阶段我国远洋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远洋渔业产业的风险现状,并对其进行产业风险水平评估,通过对2009—2021年我国远洋渔业产业相关数据及海洋气候变动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框架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风险指数模型测定我国远洋渔业的压力、状态、响应风险水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受海洋气候变化和海洋极端灾害的影响,2009—2021年远洋渔业总风险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压力风险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总风险指数的变动大体相似,表明气候变动因素在影响远洋渔业产业风险中占极大比重。状态风险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远洋渔业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敏感度变大。响应风险指数总体呈波动增长的趋势,说明我国远洋渔业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在逐渐加强。基于此,从外部气候因素及内部社会经济因素2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增强我国远洋渔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我国远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远洋渔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产业和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简述了全球渔业资源及渔场分布和国际远洋渔业管理措施及国外远洋渔业产业发展主要特点,从产业规模、结构、扶持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从渔业资源、渔船装备、关键技术、综合基地及管理与市场5个方面梳理了远洋渔业综合竞争力影响因素,认为我国远洋渔业面临的突出约束为捕捞能力布局与渔场资源之间不协调、国际消费市场依存度与经济效益之间不协调、产业组织化程度与远洋渔业强国目标之间不协调。最后,从完善远洋渔业产业体系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实现远洋渔业强国梦。  相似文献   

7.
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与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产业。从捕捞生产规模角度来看,我国远洋鱿钓渔业20多年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与规模扩张阶段、规模调整阶段和产业调整提升阶段。分析了市场从外向型向内外兼顾型、产品加工由低层次向多层次平衡发展的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结合对舟山等地的调研分析认为,我国远洋鱿钓产业主要存在捕捞量与加工市场需求量不协调、国内外市场依赖程度不协调、个别利益与产业整体利益之间不协调三大制约瓶颈。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公海鱿鱼渔场的调查、加快拓展国内鱿鱼消费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鱿鱼产品深加工能力、建立紧密型行业服务组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远洋渔业的市场风险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远洋渔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消费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的远洋渔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国内远洋渔业投入市场的水产品为对象,就价格风险、营销风险及竞争风险等3个主要方面,对远洋渔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效益是产业的第一驱动力,远洋渔业也不例外。通过总结我国远洋渔业经济效益情况,结合实例分析,介绍了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远洋渔业经济效益核算中的应用。通过计算分析找出各因素的敏感程度、应用不足及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远洋渔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远洋渔业大国,但存在着对远洋渔业资源认知能力不足、开发能力不足、掌控能力不足、协同创新缺乏、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国远洋渔业发展与壮大。2012年以上海海洋大学为核心成立了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体,开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分工协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成立了由学校、企业和协会合作成立的二级远洋渔业学院,采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的远洋渔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我国远洋渔业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短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世界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及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头足类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渔业种类之一,已成为世界海洋捕捞业的重要组成。根据1970—2016年世界各国头足类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世界头足类渔业及其组成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分析认为:1970—2016年世界头足类捕捞产量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年增长率达到3.68%,远高于同期世界海洋捕捞产量的增长率,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010—2016年,头足类捕捞产量占世界捕捞产量的比重稳定在4.5%~6.0%。不同年代柔鱼科、枪乌贼科、乌贼科和章鱼科的产量组成及其比重有所差异,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排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代各科所占比重依次为柔鱼类(58.41%)、枪乌贼类(11.98%)、章鱼类(8.92%)、乌贼类(8.40%)。亚洲在40多年的世界头足类渔业组成中地位极为重要,日本头足类产量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的第1位下降到2010年代的第5位,我国从1970年代的第5位上升到2000年代和2010年代的第1位。对大洋性鱿鱼资源的认知能力、开发能力和掌控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与生产性探捕的监测体系,研制全球远洋鱿钓渔业渔海况信息服务系统,建立自主产权的渔具及标准化装备体系,研发渔获品质控制技术与溯源体系,开展基于物联网工程的远洋渔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起我国主导研究的头足类渔业资源评估体系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渔业产业发展及十四五产量预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渔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其产业发展与结构演变过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是新时代渔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根据1978-2017年我国渔业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对中国渔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并建立与比较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十四五中国渔业产量进行预测。研究认为,40年来渔业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恢复发展期(1978-1984年)、快速发展期(1985-1994年)、扩量发展期(1995-2005年)、稳步发展期(2006-2011年)和转型发展期(2012年以来),每个阶段都有各自发展特点,不同渔业产业对渔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灰色预测模型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渔业总产量稳定在6600-7100万吨,其中近海捕捞在1000-1080万吨,海水养殖为2120-2370万吨,淡水养殖为3040-3260万吨。研究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渔业要坚持生态与渔业协调的发展理念,确立广大渔民的主体地位,制定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发展政策,建立与产业现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开发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新兴技术,为世界渔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洋性渔业是在他国专属经济区内捕捞渔业资源的海洋渔业,是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海洋产业,其发展与资源、渔场、国内外渔业立法和政策、汇率等多方因素紧密联系。在我国过洋性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入渔国家的渔业资源衰退、政局不稳等因素关系到远洋渔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过洋性渔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风险投资,而对风险的评价是风险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对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分析过洋性渔业产业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风险与预警评价的理论,提出了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初步构建了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包括风险因素识别、指标分级2个方面的内容,选取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这一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有利于我国过洋性渔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远洋渔业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渔业监督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捕捞能力压减和禁渔范围扩大产生的退捕渔民安置成为重要课题。从公共参与社会治理理论、渔业监督管理现实需求、退捕渔民安置需求方面分析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的必要性,从法律依据、渔民意愿调查结果和渔民能力优势、相关实践基础方面分析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的可行性,并对林业管理中的护林人、治安管理中的辅协警的制度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借鉴。对我国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提出如下建议:(1)明确渔业巡护员的法律地位与职责;(2)根据所在水域面积、退捕渔民的实际情况以及巡护难易程度等设置人员数量;(3)建立统一的招录标准;(4)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5)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6)建立以培训结果和平时工作表现为考核标准的考核制度;(7)建立多角度监督体系;(8)将部分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中,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保障渔业巡护员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世界远洋渔业发展现状、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世界各国对渔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以及劳动力等问题日益重视,远洋渔业发展正处于新的变革时期。通过研究近年世界各远洋国家在渔船、产量、加工贸易等方面的变化,总结出世界远洋渔业发展特点:主要渔业国家远洋减船趋势十分明显、投资领域和投资主体扩大并呈多元化、国际远洋渔业海外基地数量增加且竞争激烈等。在全球渔业资源分配不均的形势下,远洋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展继续加快,结合目前各国远洋渔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及方向,分析世界远洋渔业的发展趋势:各国无论是在渔船数量、生产规模,还是投资范围、投资主体、海外基地建设等方面,走向属地化和规范管理,各国应对全球渔业资源衰竭的举措更加有力;产品可追溯、标准化体系等成为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6.
非法、不报告、不受管制(IUU)的捕捞已成为全球渔业治理主要难题。近年来,欧美采取多种措施治理IUU捕捞,构建起较为系统的管理框架。本文从管理体系、法律框架、国际参与3个维度探析欧美在界定IUU捕捞行为、选取渔业管理模式、设立责任部门、出台相关法案、执行监管措施、提供金融服务和参与国际规制等方面的举措,以此警惕欧美以打击IUU捕捞为理由的单边主义行为,维护我国的国际权益,同时建议在我国渔业管理法规中增加打击IUU违规行为的具体条款,加强多部门协作监管"三无渔船"和参与IUU捕捞的远洋渔船,为渔民提供法律和渔业伦理培训,多管齐下构建负责任渔业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主要经济大洋性鱿鱼资源渔场生产性调查与渔业概况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大洋性鱿鱼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始于1989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远洋鱿钓渔业已经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规模和产量最大的国家。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产学研合作,持续对三大洋的大洋性鱿鱼资源进行生产性调查,一批新资源、被不断开发和利用,并得到商业化捕捞。根据2003—2017年我国鱿钓船对三大洋公海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对其基础生物学、资源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等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便初步了解重要经济鱿鱼资源特性。研究概述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状况,并提出可持续开发世界大洋性鱿鱼资源的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通过对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三大洋7个渔场的大洋性鱿鱼资源进行生产性调查,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4个鱿鱼新渔场,新增作业海域超过1×10~7 km~2,估计新增渔场的资源蕴藏量在500万t以上,初步掌握了渔获个体大小等基础生物学特性、资源丰度空间分布及其与海表面温度的关系,发现不同作业渔场的渔获个体差异明显,渔场形成的适宜海表面温度有较大差异。研究建议,为了可持续开发和利用鱿鱼资源,建议开展系统科学的渔业资源国际合作调查,开展基于硬组织的大洋性鱿鱼年龄与生长、群体结构、生活史过程、洄游分布、高精度的渔情预报以及大洋性鱿鱼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舟山远洋渔业企业经营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得出当前舟山远洋渔业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渔船融资租赁、渔船作价入股产权脱钩、沿用现在模式加强管理、渔船并购租赁经营4种远洋渔船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方案,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其中渔船并购、租赁经营相对合理。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推动远洋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对策: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合作社、船东会(会员制)多形式组织模式;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远洋渔业市场价格平准基金和涉外安全风险预备基金;三是按高标准、严要求操作,进一步提高远洋渔业企业资格条件。  相似文献   

19.
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该渔业极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远洋鱿钓渔业,本文结合脆弱性理论和方法,从气候与环境、物种、社会经济三大方面建立了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法、解释结构模型(ISM)法以及交叉影响矩阵相乘(MICMAC)法对影响指标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鱿鱼渔业资源是最核心的因素,对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起决定性作用;科技投入、政策与管理、捕捞强度是最具影响力或驱动力的因素;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指标可分五大类,要把重点放在关联因素、调整因子和驱动因素上,其次为依赖因素,自主因素无需过多关注。研究认为,除渔业资源外,脆弱性系统可分为四个层级,长期监控L3和L4层指标,重视L2和L3层的指标,针对性地调整L1层指标,是保持我国远洋鱿钓渔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该研究不仅能识别影响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的关键因素,同时可为远洋鱿钓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脆弱性实证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