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950-2951
以福建省永安市吉山旅游区为例,在对旅游地景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P-C-M模式,拟定旅游规划方案,分别就旅游区斑块、廊道、基质设计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景观生态学把“斑块-廊道-基质”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模式。这种模式也对矸石废弃地景观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兖州市兖州矿业集团矸石废弃地为例,对已改造的矸石山进行分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为后续该地区景观恢复的改进提出初步方案,旨在从另外一个角度——使用“斑块-廊道-基质”为框架指导矸石废弃地景观改造,从而为其他地区的废弃地景观恢复与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斑块和廊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有效地布局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最大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分析,并且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在进行绿地斑块规划时,绿地斑块的数量越多、斑块越大、斑块之间的连接度越大,则生态效益越高;此外,紧凑或圆形的斑块在保护内部资源方面具有最高效率;在进行廊道规划的时候,需特别强调它在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生态廊道根据主要功能的不同,分为河流保护型、生物保护型、环境防护型和游憩使用型等4种,从而确定不同廊道的宽度和廊道中植被的分布。参8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乡村景观建设的现状及需求,结合景观生态学最优景观格局(即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理论,在尊重乡村原始景观格局,保留大型斑块及原始廊道系统的基础上,主张增加绿色廊道以及小型自然斑块,促进斑块边缘物质交流,构建适合乡村地区、符合生态性要求及可永续性发展的乡村公园,以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丰富景观生态多样性,增加乡土景观元素的参与性,减少建设过程中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设计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现代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组合的设计理念应用于葡萄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中。以渭北葡萄产业园设计为例,将葡萄生产和葡萄文化氛围营造相融合,通过构建葡萄文化的景观生态主题,将景观设计、葡萄种植、葡萄及其相关产品的营销和农业观光有机的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水体和植被,营建园内生态林带和水上生态廊道,创造具有生态多样性生境葡萄产业园。视园区整体为“基质”,以各功能区为“斑块”,以园区道路、尤其是葡萄景观长廊为生态“廊道”,构建符合现代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葡萄产业园,为特色农业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望奎县庙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庙山旅游资源归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两大类型,根据庙山旅游区的资源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将旅游区分为8个功能区,并从资源价值和开发建设条件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资源评价,旨在为旅游区今后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使规划设计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对城郊景观空间结构进行规划。认为在城市景观布局中,应使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市区内、郊区内及市郊之间的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循环畅通。既要使城郊景符合生态学原理,又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邹红菲  闫晗  吴庆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667-12668,12671
通过对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对植物景观的认知、需求及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游客基本特征明显,以首次(94.20%)来此亲近自然、观鸟、休闲度假的游客群为主体(78.88%),尤其是省外游客群(59.76%);②游客认为保护区以湿地及其植物为背景的旅游大景观是最具魅力的旅游资源(52.00%),尤其是该季节湿地植物大尺度范围内的绿色景观(50.71%),游客评价较高,也是吸引游客来此的主要目的;③主体游客群认为旅游区植物种类丰富度偏低(6.66%),没有达到游客对湿地植物的认知需求,尤其是观花植物方面(53.57%)。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旅游区植物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需求预测在旅游业的规划与经营过程中起着科学的指导作用,本文应用趋势外推模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结构模型中的引力模型,对鄂尔多斯响沙湾娱乐旅游区游客量进行预测,并将2种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旅游区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最后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响沙湾娱乐旅游区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柳河旅游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做了简要的介绍,根据柳河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分析了旅游区的开发现状,并从地理务件、交通条件、客源市场三方面对其开发建设条件进行了评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WOT分析法对柳河旅游区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旅游区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景观从本质来讲是人类量度其自身存在的一种视觉图像,它因人的视觉而存在,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有不同的含义。校园作为一种相对隔离的特殊人工景观生态系统,景观元素较为丰富。研究中结合景观设计理论,用斑块—基质—廊道模型和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对北京科技大学(简称北科大)进行空间格局分析,通过整体上把握校园景观空间特征和生态特征,得出北科大学校园景观塑造特性和生态适宜性,为寻求生态和谐校园景观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及生物多样性理论对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城区绿地景观网络不完善,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生态格局缺乏足够的连接,城区内的绿地斑块分布不均,新、旧城绿地建设差距较大,同时城区绿地景观特色不明显,绿地景观异质性不高,绿地景观类型单调。因此在今后的城市绿地规划中应注重加强城市绿地景观的连续性,合理安排城区绿地斑块,发展不同功能的特色绿地景观,使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形成"城在林中,绿在城中"的城市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13.
以东北东部的主要生态旅游区——方正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为例,根据最新国家标准,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其自然景观良好,原始性很强,适合开展生态旅游。对该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在功能分区与景区、景点规划方面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同时提出了旅游区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以保证生态旅游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滨海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同时也是我国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滨海旅游区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对滨海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分析我国主要滨海旅游区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之上,针对滨海旅游区现有的产业条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滨海旅游区的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申亮  王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36-18037,18040
景观生态格局模式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景观生态格局的研究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方法去建立整体性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它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可应用于分析城市的景观生态基本特征、城市的景观安全格局现状,规划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静态分析法分析了西安的生态环境及景观生态格局构成,归纳出西安市生态基质、廊道和斑块的分布及其特点,并就其中存在的基质形态破碎化、廊道人工化、建成区内斑块分散化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的西安市生态格局研究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态安全格局作为景观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及热点,其识别与构建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土地利用和类型,利用能值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临泉县现有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结合水文分析法提取生态节点,用以得出生态廊道中较为脆弱的关键性节点,最后通过地理图论法计算网络连通度,用以评价临泉县生态网络的连通性,为临泉县生态网络的进一步构建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临泉县共提取出一级生态斑块9块,生态廊道8条,生态节点8个;二级生态斑块45块,生态廊道43条,生态节点25个;三级生态斑块89条,生态廊道87条,生态节点44个。(2)临泉县一级生态网络间物质流通存在一定阻碍;二级三级生态网络连通性和完整度较好,次级生态范围内物质流通顺畅,生态循环较为完整。针对临泉县景观格局特点构建了层级生态网络,其结论能够对安徽省北部平原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并对其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干旱绿洲区景观格局结构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对于区域生态安全以及区域生态网络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夏青铜峡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应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综合运用景观指数法、Arcgis空间分析法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干旱绿洲区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景观格局中,其斑块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廊道为河流,而其景观基质为未利用地.(2)从景观类型水平上看,不同景观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在不同区间上的尺度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斑块类型和景观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指数对尺度变化的依懒性较强.(3)通过研究发现在1~15 km尺度区间上,景观类型和指标类型的尺度效应差异最大;在16~30 km尺度区间内,景观类型、指标类型尺度效应的差异明显减小;而在30 km尺度区间以后,景观类型和指标类型的尺度效应逐渐消失.因此30 km×30 km的尺度是研究青铜峡市景观格局的有效幅度.而通过地理探测器诊断和提取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尺度的主导因素发现,聚合度指数是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英  魏开云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225-226,228
以永州市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绿地现状为基础,分析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分别对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论的城市绿地类型进行规划探讨,为实现永州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大柳塔矿区人居环境,整合矿区景观破碎度,打造景观、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生态型矿区,针对矿区开发现状和诸多环境威胁,提出"斑块—廊道—基质"景观体系,对矿区进行空间功能分区。大柳塔矿区的发展核心是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规划。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神木是大柳塔矿区景观生态规划的近期规划,安全性、生态性、景观性是矿区的远期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基于MSPA与最小路径方法的袁州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快速城市化使生态斑块破碎化加剧,生态网络的构建能改善生态斑块间景观连通性,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MSPA)方法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并利用最小路径方法和GIS,考虑地形、景观类型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模拟生态廊道,然后利用重力模型判断生态廊道的重要性,最后运用水文分析,结合生态廊道交汇点确定生态节点,从而构建研究区生态网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网络优化建议。结果表明:袁州区生态源地集中分布在南北区域,中部地区综合阻力高、景观连通性低;研究区生态廊道45条,其中重要廊道15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重要廊道1-2与4-5应优先进行保护;林地与耕地是生态廊道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能为袁州区在未来用地空间上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对其他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网络构建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