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旅游区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慧敏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08-209,214
对1990年以来我国有关旅游区划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涉及旅游区划的概念、省域尺度旅游区划、区域尺度旅游区划、旅游区资源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环境容量随着旅游区发展模式、发展阶段、污染处理方式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试图用一个修正的模型来体现这种变化并运用于旅游区的规划、开发以及管理工作,使旅游区能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冯静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73-374
通过分析和评价泾惠渠水利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及价值,确定旅游区的性质、目标和规划原则,阐述了旅游区的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并提出相关的规划建设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柳河旅游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做了简要的介绍,根据柳河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分析了旅游区的开发现状,并从地理务件、交通条件、客源市场三方面对其开发建设条件进行了评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SWOT分析法对柳河旅游区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旅游区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对山西宁武县生态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根据各区域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将宁武县分为5个生态旅游区:①以“山地”为依托的芦芽山生态旅游区;②以“湖泊”为依托,开发天池生态旅游区;③以“源头”为依托,开发汾源生态旅游区;④以“古城”为依托,开发宁化名胜生态旅游区;⑤以“古关”为依托,开发宁武关名胜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利用AHP法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其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为例,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生态旅游及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环境特征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出生态旅游区的休闲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市场环境等2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获得各指标权重,进一步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良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聚集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尚不完善等问题;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地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目前河北省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研究,提出了红色旅游区具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3种优势;从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恢复,设计纪念设施展示革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设计红色文化场所,演绎革命历史事件,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等方面,对河北省目前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采用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红色旅游区规划设计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的8个方面的建议,以使红色旅游区更好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旅游规划和景观设计的特点及新疆精河县巴音阿门旅游区概况,分析了精河县巴音阿门旅游区景观设计现状及区位优势,提出了精河县巴音阿门旅游区规划思路与景观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回归自然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区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物质空间。通过分析太白山生态旅游区景观资源、开发现状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太白山生态旅游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5点建议:遵循太白山自然属性的整体性,实行统一规划、建设、保护与管理;围绕太白山景观资源,采用合理的开发建设方式;挖掘特色景观,提升生态旅游区品位与形象;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立足长远,积极申报太白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以东北东部的主要生态旅游区——方正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为例,根据最新国家标准,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其自然景观良好,原始性很强,适合开展生态旅游。对该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在功能分区与景区、景点规划方面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同时提出了旅游区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及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以保证生态旅游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蓉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90-10793
西北5省区地缘关系紧密,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在西北地区实行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有利于发挥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克服局限因素,开创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从政策、地缘、资源、市场4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实施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基础,重点提出了西北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战略,对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切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徽旅游非优区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63-6665
[目的]总结3类旅游非优区的特点,探索其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以期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贡献,也希望能为其他旅游非优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以安徽省作为进行旅游非优区旅游开发研究为例,通过对安徽省旅游非优区类型进行区划,找出具体县(市)并对其进行旅游资源丰富性评价和区域发展水平评价,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值后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对于安徽Ⅰ类旅游非优区应采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及品牌经营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对于Ⅱ类旅游非优区应采用旅游开发扶贫模式;对于Ⅲ类旅游非优区应采用适度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区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广西农业科学》2011,(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分布特征是旅游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基础,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获取不同角度的分析结论,进而可以协助人们更准确地认识旅游经济时空特征,对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具有积极意义。以新疆14个地州(市)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分形理论对2005—2012年的新疆旅游经济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分别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较发达区域,如乌鲁木齐市、伊犁直属县(市)等,以及较滞后区域,如和田地区、博州等,并呈现由较滞后区域向较发达区域靠近的趋势;同时,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旅游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作用。据此,新疆旅游经济优化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旅游优化圈,通过旅游优化圈的层层辐射作用,使新疆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突破原有状态,达到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5.
发展型旅游非优区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相关设施建设尚处于萌芽状态,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推动作用较小,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区域。伴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成熟旅游地容量受限,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技术的不断更新,给旅游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或者是尚未启动的非优区开发带来了机遇。以辽宁省朝阳市大平房镇为例,分析导致旅游"非优"现状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发展型旅游非优区开发的理念,并提出了具体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偲  韩璞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01-3504
运用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区位熵、旅游资源丰度等方法探讨新疆15个地州市2001~2010年的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波动较大,各地州市旅游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伊犁州直属县市、吐鲁番地区、克拉玛依、和田地区等地旅游资源丰度指数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保持正相关,昌吉州、阿克苏地区、乌鲁木齐等地出现错位。  相似文献   

17.
郭斌  孙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61-21864
以陕西省柞水县为例,在介绍其旅游资源基本情况和旅游资源及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聚类法对柞水县13个镇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聚类评价分析,并得出最佳聚类为3类,分为A区(乾佑镇、下梁镇、小岭镇、凤凰镇、红岩寺镇、曹坪镇、蔡玉窑镇、杏坪镇、柴庄镇、瓦房口镇、丰北河镇)、B区(营盘镇)和C区(石瓮镇)。研究结果表明,C区的资源综合品质最高,其次为B区,而A区资源分布不均,配套建设落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孙孝宏  张胜武  李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608-5609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节庆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在旅游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西部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节庆旅游发展相对落后,通过分析西部地区节庆旅游现状,提出西部发展节庆旅游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夏华丽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217-2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宜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它的旅游资源难以尽数。在全球的旅游市场中,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旅游市场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其中,中国旅游业发展最为强劲。在这种机遇下,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形象,把宜昌建设成为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已成为宜昌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陈翔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168-1171
【目的】探索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合理途径,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对该地区的乡村旅游进行归类,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的升级途径。【结果】由于四川民族地区方格状区域格局难以形成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而其农牧交错的区位条件维持了原野型乡村旅游的乡土性,因此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根据当地的区位条件分为原野型乡村旅游和城郊型乡村旅游两种类型。【建议】在松潘—木里线以东,应发展替代旅游以减少环境压力,以西则应兼顾农牧环境的客观性和传统社会的乡土性认识,加强民族文化产品和森林、草原旅游线路的开发,将高寒麦类食品和民族聚落作为深度开发的关键,重点发展原野型乡村旅游,避免数量扩张的片面性,丰富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农业、农村特点,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