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5年5—7月份,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目标取样法对图牧吉保护区半散放大鸨的孵化期行为时间分配和日节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孵化期大鸨行为的雌雄差异进行分析,探究了温度和天气对大鸨孵化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鸨的行为在孵化期具有一定的时间分配和日节律。雄鸨的静站和趴卧行为是该时期的主要行为,其次为游走、采食和理羽行为,求偶炫耀几乎不发生;而雌鸨91.38%的时间都在坐巢孵化,其次为采食和游走行为。雄鸨的游走、采食、静站、理羽和趴卧行为在全天中表现出一定的日节律,雌鸨仅采食行为表现出一定的日节律。研究同时表明,孵化期大鸨的行为时间分配在不同性别之间有差异,温度和天气也对大鸨的行为产生影响,雌鸨的营巢成功率与巢位的选择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笼养蓑羽鹤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两组笼养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的初步观察表明:笼养蓑羽鹤繁殖期行为呈日节律变化,各种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休息行为31.7%、取食24.0%、理羽17.4%、游走12,5%、警戒9.4%、繁殖5.0%。繁殖各期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繁殖后期行为时间分配受中期繁殖活动影响;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总体不显著,温度和天气因素对笼养蓑羽鹤繁殖期的时间分配具显著影响。笼养蓑羽鹤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与野生鹤类有较大差别,呈现出蓑羽鹤时笼养条件下适应环境因子变化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3.
笼养大鸨繁殖行为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全日制、瞬时扫描法对哈尔滨动物园2000年笼养大鸨(Otis torda)繁殖季节行为进行了观察,其繁殖期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为:雌鸟,休息35%、游走38%、警戒18%、取食6%、理羽3%;雄鸟,炫耀38%、休息27%、游走13%、警戒12%、取食6%、理羽4%。大鸨日活动的节律性显示:一天有早晚两个活动高峰,休息主要集中于中午,休息所占的时间比例较大,这与野外大鸨的取食所占用的时间较大的时间分配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雌、雄鸟在游走和炫耀的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它行为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而且雌鸟对雄鸟的求偶、炫耀常常表现出不配合性,这可能是因为笼养条件的空间小、环境干扰较多引起的。天气对大鸨的行为有影响,对雄性大鸨的游走和炫耀行为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笼养大鸨繁殖不同时期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到8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长春动植物公园两对繁殖良好的大鸨的繁殖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不同性别大鸨繁殖前后期行为的性别差异,以及相同性别的大鸨在繁殖的不同时期的行为差异。结果表示:大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分配和日节律,取食行为多发生在上午和下午的中间时段,炫耀、孵化多在早晨和傍晚,而中午的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状态。繁殖前期,大鸨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静立、趴卧和游走,雌雄大鸨的这3种行为分别占全部行为的80.63%和66.34%;到繁殖后期,雌鸨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发生了较大变化,90.41%的时间都在坐巢孵卵,孵化、采食、警戒行为有明显的节律,而雄鸨的静立、趴卧和游走3种行为仍占较大的比例(59.23%)。研究同时表明,大鸨繁殖时期,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不仅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而且同一性别个体的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在不同的繁殖阶段(繁殖前期和繁殖后期)也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性比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方法]2007年9~11月在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随机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开展了3种性比圈养白鹇的行为学研究。[结果]不同性比的白鹇都具有明显的日节律:取食高峰出现在16:00~17:00,休息高峰在12:00~13:00。在时间分配上,同一性比的雄性与雌性间存在差异:性比为2∶2时,雄性与雌性在游走和休息上的差异极显著(P<0.01);性比为3∶1时,雄性与雌性在取食和游走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性比的同性间仍存在差异∶雄性在性比为2∶2与3∶1时游走的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在性比为2∶2与3∶1时取食和游走的差异极显著(P<0.01),并在性比为3∶1与3∶0时取食和游走的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性比的白鹇个体之间亲疏关系不同,但总有2只雌性个体关系密切。[结论]性比对白鹇圈养白鹇的行为时间分配有影响,而且雌性个体更趋于集群活动,雄性则趋于单个活动。  相似文献   

6.
昆明动物园圈养水鹿、梅花鹿的饲养及行为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昆明动物园圈养状态下水鹿、梅花鹿的饲养管理及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水鹿、梅花鹿的日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1 d中有早、晚2个明显的行为活动高峰期,梅花鹿的行为活动高峰期为早(7∶30~8∶30)、晚(14∶ 30~18∶30),水鹿1 d的活动高峰为早(7∶30~8∶30)、晚(14∶30~16∶30).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日活动节律上水鹿与梅花鹿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水鹿的雌、雄性在日活动节律上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水鹿的活动时间分配为休息45.72,取食29.72、站立17.78、移动2.99,梅花鹿活动时间分配为:休息34.0 7、取食26.93、站立24.13、移动8.42;检验分析表明:两者在活动时间分配上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活动时间分配上水鹿雌、雄体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 1),这些行为差异可能与其种类、性别有关.③在饲养管理上,根据鹿的不同生物学时期在饲料的组成成份上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性别、年龄和季节对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行为的影响,2006年9月-2007年10月,作者采用焦点取样法和瞬时记录法,将麋鹿昼间活动归为采食、饮水、运动、休息、警觉、其他行为等六大类型,每月6-8 d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表明:麋鹿有晨、昏两个采食高峰和一个午间休息期,各种行为类型所占比例依次是:休息53.40%(±5.59%)、采食22.36(±8.34%)、运动11.23%(±0.63%)、警觉5.03%(±1.76%)、其他行为4.42%(±2.06%),饮水2.65%(±0.74%).不同季节,时间分配变化明显.非参数Kruskal 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n=120),季节、年龄和性别显著影响麋鹿的活动时间分配.除运动行为(x2=16.856,df=3,P>0.05)和饮水行为(x2=7.667,df=3,P>0.05)无显著差异外,采食(x2=15.657,df=3,P<0.01)、休息(x2=13.173,df=3,P<0.01)、警觉(x2 =13.887,df=3,P<0.01)和其他行为(x2=16.317,df=3,P<0.01)在不同季节所占时间百分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各性别-年龄组间的运动行为所占时间比例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与雌鹿之间的警觉行为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花较多时间用于警觉.幼鹿与成年鹿及亚成年鹿之间的采食行为时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别、年龄组在不同季节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的差异采用方差(ANOVA)分析后发现:所有年龄组,夏季与冬季饮水、春季与夏季警觉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成体和亚成体麋鹿,春季与冬季警觉、夏季与冬季运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江西婺源采用瞬时扫描法探讨性别和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行为的影响.中华秋沙鸭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是取食、休息、游泳和修整.时间分配方面,雌雄中华秋沙鸭仅社会行为[雌:(2.13±1.40)%和雄:(3.24±1.55)%]存在显著性差异(t=-2.258,df=34,P<0.05),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原因有:(1)非繁殖期雌雄中华秋沙鸭主要任务均为生存;(2)雌雄个体大小差异不大,对能量的需求量相似.日活动节律方面,雌雄的取食和休息行为均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分别为雌:取食(F(10,165)=5.19,P<0.05)、休息(F(10,165)= 2.56,P<0.05)和雄:取食(F(10,165)= 7.55,P<0.05)、休息(F(10,165)= 3.48,P<0.05),其他行为节律均不显著(P>0.05).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的影响较大,时间分配方面,在<10℃月份环境下,取食(t=-2.166,df= 16,P<0.05)行为显著高于>10℃月份,而游泳(t=5.096,df= 16,P<0.05)行为则相反,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表明,平均温度降低时,中华秋沙鸭需要摄取更多的食物以补充寒冷天气能量的消耗,并减少游泳行为降低耗能.日活动节律方面,>10℃月份中华秋沙鸭日活动节律,仅警戒(F(10,77)=1.96,P<0.05)行为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不显著(P>0.05).<10℃月份中华秋沙鸭取食(F(10,86)= 5.93,P<0.05)和休息( F(10,86)= 3.42,P<0.05)行为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可以改变中华秋沙鸭的日活动节律,低温使中华秋沙鸭在夜间消耗较多能量,因此中华秋沙鸭在上午花更多的时间取食来补充能量.休息行为在>10℃月份,中午和傍晚均有一个小的高峰,而在<10℃月份从11:00开始(除13:00-13:59)均保持较高的水平.中华秋沙鸭采取这种对策,可能是<10℃月份,晚上和下午温度较低,为了减少消耗,从下午就开始增加休息行为.低温条件下,中华秋沙鸭增加修整和休息行为,这一结果支持“鸟类在低温环境下通过减少行为活动以降低能量消耗和热量损失”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的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进行行为观察和记录.行为取样涉及30头雌性马麝(25头成体雌麝,5头亚成体雌麝)和24头雄性马麝(17头成体雄麝,7头亚成体雄麝).记录静卧、站立凝视、运动、摄食、反刍、蹭尾、粪尿标记、环境探究、尾阴探究、亲和、打斗及自我指向行为等12个行为类的发生持续时间,分析年龄和性别对圈齐马麝非交配季节行为持续时间的效应.结果表明,在非交配季节,由于雌麝的哺乳育幼及雌麝和幼麝间的社会行为,雌麝比雄麝展现较少的卧息(P<0.01)和较多的亲和行为(P<0.05);由于雌麝在非交配季节的育幼需求及伴随的警觉性增加,成体雌麝比亚成体雌麝的摄食时间极显著减少(P<0.01),警觉行为显著增多(P<0.05);相比亚成体雄麝,成体雄麝的蹭尾行为持续时间极显著地增多,打斗行为和尾阴嗅闻行为的持续时间也显著较多(P<0.05).行为比较结果表明,圈养马麝各年龄性别组的行为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成年雌麝在哺乳期摄食时间相对较少,其育幼投资策略可能是提高摄食效率和警觉行为表达强度.  相似文献   

10.
潘昌滨  木仁  岑露 《特产研究》2023,(3):24-29+37
为了解笼养猕猴日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因素,提高动物园猕猴饲养管理水平,在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Instantaneous scan sampling)法对都匀市西山公园笼养猕猴(Macaca mulatta)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笼养猕猴的休息和摄食频次在晴天和阴天差异显著(P<0.05),但晴天行为的发生频次与阴天相似;4个季节的日活动时间中,雄性、雌性猕猴的休息(69.71%)最多、摄食次之、鸣叫最少;雄性猕猴的休息和鸣叫频次在4个季节均高于雌性,而雌性猕猴的移动、梳理和玩耍频次高于雄性;一年中成年猕猴的休息频次最高(62.78%)、青年猕猴的梳理行为频次最高(9.17%)、而幼年猕猴的移动行为频次最高(12.63%)。季节、天气、游客以及猕猴的性别和年龄等影响笼养猕猴日活动的时间分配,以期为动物园猕猴的人工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石鸡越冬期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2005年1月,在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对石鸡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鸡昼间各种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静息(36.12%)、觅食(30.63%)、游走(14.97%)、沙浴(9.04%)、理羽(6.22%)和其它(3.02%)。在1d中,石鸡的6种主要行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节律性:静息的高峰出现在12:30,觅食的高峰出现在08:30,次高峰出现在16:30,游走的高峰与觅食相似,出现在09:30和16:30,沙浴和理羽的高峰均出现在11:30和14:30,其它行为在1d中变化不大。雄性石鸡的静息、沙浴和理羽稍高于雌性石鸡,而雌性石鸡的觅食、游走和其它行为则稍高于雄性石鸡。雄性石鸡的觅食最高峰和静息的最低峰出现在13:30,雌性石鸡觅食最高峰和静息的最低峰则出现在12:30。Wilcoxon检验表明,雌雄石鸡的静息、觅食、游走、沙浴、理羽和其它行为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杨思林  刘宁  李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58-19859,19866
[目的]为成功饲养孟加拉虎积累经验。[方法]2005年12月至2006年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云南省野生动物园内繁殖期4号雌虎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繁殖期不同阶段雌虎白昼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明显差异。发情交配期孟加拉虎的卧息、走动和其他行为多于妊娠期,发情交配期孟加拉虎的睡眠少于妊娠期;哺乳期母虎哺乳所占时间最多,其次是走动和卧息,而睡眠、摄食及其他行为(包括饮水、排尿、排粪、修饰、嗅闻、站立等)最少。[结论]繁殖期不同阶段孟加拉虎的各种行为均有所变化,而行为的变化与雌虎在繁殖期各阶段的特殊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月26日至5月25日,在贵阳黔灵公园动物园,采用扫描取样法对其笼养状态下的黑叶猴的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并对引起群体活动时间分配的内在和环境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黑叶猴的日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一天中有9:00~10:30和15:30~16:30两个明显的行为活动高峰期。2.黑叶猴在活动时间分配中:休息占62.3%,取食占15.1%,移动占8.9%,梳理占6.1%,戏耍占2.6%,威胁占0.5%,其它行为约占4.5%,但在活动时间分配上个体间(P<0.01),成体-青年体间(P<0.05)存在明显差。3.统计分析表明黑叶猴的群体、成体、青年体、雄性、雌性以及大部分个体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左侧优势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马的行为规律及变化过程,为马匹的选择、训练及健康评估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伊犁马母马12匹,采集视频数据,记录马匹在各时间段摄食、静息、探究、修饰、排泄和其他等各种行为指标,比较分析各时段行为的差异性。【结果】 舍饲伊犁马在行为规律上全天时间摄食>静息>探究>其他>修饰,不同时段伊犁马行为时间分配上,咀嚼、伸展时间下午时间段极显著大于早、晚时间段(P<0.01),卧息、站息时间晚上极显著大于早上、下午时间段(P<0.01),站立、警觉时间早上、下午时间段均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舔食时间早上时间段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啃痒时间早上时间段极显著大于下午时间段(P<0.01),频次指标中,咀嚼次数下午时间段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显著大于早上时间段(P<0.05),舔食、摇头次数早上时间段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卧息次数晚上时间段均极显著大于早上、下午时间段(P<0.01),警觉、站立次数早上、下午时间段均极显著大于晚上时间段(P<0.01),啃痒、伸展早上时间段显著大于下午时间段(P<0.05),排便次数早上、下午、晚上各时间段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舍饲伊犁马全天中用于摄食的时间最长,其后依次是静息、探究、其他、修饰。咀嚼、舔食多集中在早上、下午各时间段;蹭痒多集中在早上时间段;卧息、站息、伸展多集中于晚上时间段;站立、警觉在白天各时间段均较集中;在嗅探、蹭痒、哈欠、刨地、抬蹄、排尿上没有发现差异,通过观察不同时段所表现的行为指标对马匹行为进行监测,可为实际生产过程中马匹的管理提供客观参考指标,减少对马的伤害,防止恶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几种生态因子(温度、人为干扰、笼舍大小等)对笼养川金丝猴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瞬时扫描技术、焦点动物取样法于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对济南市动物园的13只川金丝猴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温度、人为干扰、笼舍大小等因素都对金丝猴的行为及时间分配产生显著影响。温度变化对金丝猴的取食、休息、运动、睡眠、拥抱等行为有显著影响。当游客人数较多时,对金丝猴的休息、运动、梳理等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小笼舍内,金丝猴94.47%的时间用于取食、休息与睡眠,其他行为非常少,但出现了特殊的转圈行为。[结论]该研究为笼养川金丝猴的迁地保护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丹顶鹤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繁殖期的丹顶鹤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丹顶鹤繁殖期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所占频率依次为:繁殖38.34%、觅食29.14%、警戒15.67%、静栖9.13%、游走5.77%、其它1.95%。在不同繁殖阶段,丹顶鹤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一定差异。在产卵前期,觅食行为比值最高;在孵卵期,繁殖行为比值最高。温度和降水是影响丹顶鹤繁殖期各种的行为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区黑水鸡繁殖期行为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南京地区黑水鸡繁殖期行为分配及生活习性,为黑水鸡的生境管理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扫描取样与目标取样的方法研究繁殖期内黑水鸡行为节律与时间分配特点。[结果]野外观察表明,在黑水鸡繁殖期内,觅食行为所占时间分配比例最大,为74%;其次为游泳行为,为15%;行走行为占黑水鸡繁殖期行为的4%;黑水鸡在12:00~13:00时段有1个觅食行为低峰;在觅食行为及其时间分配上成鸟与幼鸟的差异极其明显。[结论]觅食行为是黑水鸡在繁殖期行为中的最主要行为,应在该阶段加强对黑水鸡生境管理,避免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