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蔗田土壤有机质平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进行蔗田土壤有机质平衡预测,为甘蔗生产中合理使用甘蔗残体、糖厂滤泥和酒精废液,提高土壤肥力及甘蔗产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将有机物料与土混合埋于新植蔗行间,埋置后1年后取样测定有机物料碳的残留量,确定土壤有机物料腐殖化系数,并根据Jenny数学模型公式Ct=A/K-(A/K-C0)e-kt,对蔗田土壤有机质平衡进行预测.[结果]蔗叶、蔗根、蔗头、滤泥、酒精废液腐殖化系数分别为0.39、0.46、0.20、0.15与0.07;要保持蔗田土壤有机质平衡在21.19 g/kg,每年需向土壤施入稳定有机质2004.0 kg/ha,即需要蔗根4356.5 kg/ha(干重),5138.5 kg/ha蔗叶(干重)、10020.0 kg/ha蔗头(干重)、13360.0 kg/ha滤泥(干重)、28628.6 kg/ha酒精发酵液(固形物);要稳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时间越长,每年投入的有机质量越少,反之则越多.[结论]循环利用甘蔗糖业中的蔗叶、糖厂滤泥、糖厂酒精废液等有机物料,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几种糖业有机物料对蔗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几种糖业有机物料(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糖厂滤泥和酒精废液)对蔗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有机物料对蔗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8次采样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糖厂滤泥、酒精废液、对照(不加物料)处理的细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5.75×10^6、8.01×10^6、11.99×10^6、59.55×10^6、14.3×10^6、1.09×10^6个/g干土,放线茵数量平均值分别为0.436×10^6、1.138×10^6、1.096×10^6、6.349×10^6、3.433×10^6、0.185×10^6个/g干土,真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0.433×10^6、2.312×10^6、2.015×10^6、1.973×10^6、0.487×10^6、0.069×10^6个/g干土。说明糖业有机物料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与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相比,施用糖厂有机废料(滤泥或酒精废液)能使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而对真菌的影响则以蔗根和宿根蔗头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糖厂滤泥、酒精发酵液对蔗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尼龙网袋混装填埋法,研究糖厂滤泥、酒精发酵液对蔗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个月,滤泥和洒精发酵液处理土壤细菌总数均达到最大值;处理后2个月,滤泥处理土壤放线菌总数达到最大值,处理后3个月,酒精发酵液处理土壤放线菌总数达到最大值;处理后3个月,滤泥和酒精发酵液处理土壤丝状真菌总数均达到最大值。两种有机物料在处理后12个月,土壤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总数分别高出基础土样4.6、617.9、279.8倍和8.4、242.9、82.8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糖厂滤泥、酒精发酵液对提高蔗田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了解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培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设(1)施生物有机肥;(2)施生物有机肥+化肥;(3)施等量灭菌有机肥为对照(CK1);(4)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为对照(CK2);(5)空白对照(不施肥,CK3)等5个施肥处理,连续种植3年,在收获期测定甘蔗产量、株高、茎粗、单茎重、蔗汁锤度、蔗糖分和还原糖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等项目。【结果】所调查蔗区约7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平均产量为105694.5kg/ha,比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对照处理增产26944.5kg/ha,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增产4099.5kg/ha;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甘蔗蔗汁锤度和蔗糖分分别为23.1%和16.2%,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分别提高0.2%和0.5%,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8%和1.1%。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对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处理提高18.3%、2.2%和21.6%,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5.0%、4.5%和30.8%。【结论】甘蔗种植区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以及氮、磷和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了解生物有机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培肥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设(1)施生物有机肥;(2)施生物有机肥+化肥;(3)施等量灭菌有机肥为对照(CK1);(4)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为对照(CK2);(5)空白对照(不施肥,CK3)等5个施肥处理,连续种植3年,在收获期测定甘蔗产量、株高、茎粗、单茎重、蔗汁锤度、蔗糖分和还原糖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等项目。【结果】所调查蔗区约7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平均产量为105694.5 kg/ha,比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对照处理增产26944.5 kg/ha,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增产4099.5 kg/ha;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甘蔗蔗汁锤度和蔗糖分分别为23.1%和16.2%,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分别提高0.2%和0.5%,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0.8%和1.1%。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比常规施肥(仅施用化肥)处理高;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甘蔗对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较施等量灭菌有机肥处理提高18.3%、2.2%和21.6%,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15.0%、4.5%和30.8%。【结论】甘蔗种植区连续3年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以及氮、磷和钾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有机碳肥对糖料蔗生长、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有机碳肥在糖料甘蔗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4个不同肥料处理,分别为施用1800 kg/ha有机碳肥(处理A)、施用1800 kg/ha碳基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B)、施用900 kg/ha有机碳肥+1800 k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硅钙磷肥和有机肥对甘蔗生长及土壤养分等的影响,为改善蔗区土壤酸化状况及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连作甘蔗的酸化蔗地,设6个处理,即处理A(对照,只施用氮、钾肥)及在处理A基础上配施不同组合硅钙磷肥和有机肥的5个处理,处理B(SiO2450 kg/ha、CaO 300 kg/ha、P2O5225 kg/ha)、处理C(SiO2450 kg/ha、CaO 300 kg/ha、P2O5300 kg/ha)、处理D(SiO2450 kg/ha、CaO 450 kg/ha、P2O5225 kg/ha)、处理E(SiO2450 kg/ha、CaO 450 kg/ha、P2O5300 kg/ha)、处理F(处理B+有机肥7500 kg/ha),测定甘蔗出苗率等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及锤度,取样测定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同时取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对甘蔗分蘖、株高、有效茎及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其中处理E和处理F增产率分别为23.06%和22.53%。在硅钙磷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后对甘蔗蔗茎中氮、钾养分积累效果影响显著,但对磷养分积累效果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当季土壤pH相比对照提高了0.11~0.38,但对土壤养分影响不显著。【结论】在施用氮、钾肥的基础上配施硅钙肥及有机肥能增加土壤中盐基离子数量,减少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有效减缓土壤酸化进程。施用SiO2450 kg/ha、CaO 300 kg/ha和P2O5225 kg/ha并配施有机肥7500 kg/ha,能促进蔗茎氮、钾养分的积累,同时在甘蔗增产及减缓土壤酸化方面也能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糖厂滤泥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掌握采用糖厂滤泥经功能菌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广西蔗区糖料蔗产业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政府制定农业种植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在广西重要蔗糖生产区(来宾市兴宾区和崇左市大新县)开展以糖厂滤泥为原料、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研究糖厂滤泥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特征及肥效.[结果]采用功能菌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的腐熟速度快,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发酵效果稳定,发酵温度最高达77.2℃,且70.0~77.2℃的维持时间长达12 d;发酵后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机酸转化率优势明显,分别较传统(自然)发酵提高30.2%和12.3%(绝对值).功能菌发酵生物有机肥对水稻、黄瓜和甘蔗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对应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971.5、76705.5和118780.5 kg/ha,较施等量传统(自然)发酵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增产7.83%、41.19%和6.91%.施用功能菌发酵生物有机肥的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均高于施用传统(自然)发酵生物有机肥处理,其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5.75 g/kg、67 mg/kg、14 mg/kg和69 mg/kg,而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为39.3%、12.8%和52.8%.[结论]采用功能菌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较传统(自然)发酵糖厂滤泥生产生物有机肥更具优势,具体表现为腐熟速度快、发酵温度高且保持时间长、发酵后有机质含量和有机酸转化率优势明显,同时具有增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作用,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免耕保护性耕作下秸秆覆盖对蔗田土壤有机碳与CO2排放的影响,为旱地蔗田土壤有机碳库调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以秸秆覆盖第2年宿根蔗田为研究对象,设粉垄免耕宿根蔗秸秆覆盖(SR1)、粉垄免耕宿根蔗无秸秆覆盖(SR2)、常规免耕宿根蔗秸秆覆盖(CT1)和常规免耕宿根蔗无秸秆覆盖(CT2)4种处理,在甘蔗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采集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总有机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及CO2排放通量,并计算蔗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结果】秸秆覆盖提高了免耕蔗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甘蔗收获后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SR1处理较SR2处理分别提高33.60%和22.08%,CT1处理较CT2处理分别提高18.13%和42.22%。秸秆覆盖增加了免耕蔗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甘蔗收获后SR1处理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较SR2处理分别提高11.86%和37.78%,CT1处理较CT2处理分别提高54.84%和31.03%。秸秆覆盖提高了粉垄免耕蔗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甘蔗收获后SR1处理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SR2处理分别提高83.21%和126.43%。秸秆覆盖改变了免耕蔗田CO2排放通量,SR1处理CO2排放峰值较SR2处理提高26.26%,CT1处理较CT2处理提高79.18%。粉垄免耕提高了蔗田CO2排放通量,粉垄免耕CO2排放峰值是常规免耕的1.66~2.35倍。秸秆覆盖提高了蔗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0~15和15~30 cm土层碳库管理指数SR1处理较SR2处理分别提高16.99%和55.90%,CT1处理较CT2处理分别提高29.50%和28.53%;秸秆覆盖下,粉垄免耕0~15和15~30 cm土层碳库管理指数较常规免耕分别提高67.58%和102.54%。【结论】秸秆覆盖提高了粉垄免耕蔗田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及碳库管理指数。该模式可作为旱地蔗田土壤有机碳库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蔗地施用酒精发酵液对土壤物理学肥力特性的影响,2005~2007、2006~2007年分别在广西扶绥县昌平甘蔗试验基地两个点连续进行清水105.0 t/ha(CK)、习惯施肥+清水105.0 t/ha(CF)和酒精发酵液75.0 t/ha+清水30.0 t/ha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蔗地连续2~3年施用酒精发酵液,蔗地耕层土壤容重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粘粒含量下降,蔗地土壤物理肥力特性得到改善,蔗地土壤未见板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机械车轮碾压引起的土壤压实对蔗田理化性状、微生物活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为保护蔗田土壤环境和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甘蔗田间运输车对蔗田进行碾压处理,以未碾压的小区作为对照。在宿根蔗的不同生长期调查土壤容重、含水量、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量,以及甘蔗根系、农艺性状和产量等参数。【结果】机械压实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以及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有所提升,速效养分含量降低;土壤蔗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总体上比CK高;甘蔗植株的根系干重显著下降,发株数显著减少,蔗茎减产7.4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脲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蔗糖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磷酸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放线菌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机械压实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基础肥力和土壤微生物活性,而土壤有效养分的供给能力有所下降;同时,压实可抑制甘蔗根系生长,进而影响甘蔗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南方赤红壤蔗区基于甘蔗产量与土壤磷素平衡的磷肥施用量,为该地区农田磷素高效利用与科学施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2016年在广西甘蔗主产区(南宁市武鸣区)布置田间定位试验,共设5个磷肥施用量水平,分别是0(P0)、75 kg P2O5·hm-2(P1)、150 kg P2O5·hm-2(P2)、300 kg P2O5·hm-2(P3)和 600 kg P2O5·hm-2(P4),连续3年测定甘蔗蔗茎、蔗叶产量和土壤Olsen-P含量,采用Mitscherlich模型拟合蔗茎产量对Olsen-P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并分析植株磷含量,计算甘蔗吸磷量,磷肥利用率和磷素表观平衡状况。【结果】与P1处理相比,P2处理蔗茎产量显著提高8.3%(2014年)、18.0%(2015年)和15.5%(2016年)。蔗叶和地上部产量均以P2或P3处理最高,但不同施磷量间蔗茎、蔗叶和地上部产量整体无显著差异。P2—P4处理蔗茎磷累积量、蔗叶磷累积量和地上部磷累积量也相当。土壤Olsen-P含量、磷素表观平衡量和磷素盈余率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磷素表观回收率和磷素偏生产力随施磷量的增加逐渐下降,以P1处理最高,显著高于P3和P4处理。Mitscherlich方程拟合获得Olsen-P农学阈值为13.4 mg·kg-1。相关分析表明,施磷量与磷素盈余率、磷素盈余率与土壤Olsen-P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小鱼0.01);磷素盈余率与甘蔗蔗茎产量呈极显著二次相关(P小鱼0.01),与磷素表观回收利用率、磷素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指数相关(P小鱼0.01)。当施磷量为40.9 kg·hm-2时,磷素盈余率为0,土壤Olsen-P含量为15.87 mg·kg-1,甘蔗蔗茎产量为 94.2 t·hm-2。线性加平台拟合下的优化施磷量,土壤磷素盈余率为216.2%—232.7%,土壤Olsen-P含量为24.7—25.4 mg·kg-1,甘蔗蔗茎产量为99.7—100 t·hm-2。【结论】在Olsen-P含量较高的蔗区,40.9 kgP2O5·hm-2施用量能维持土壤磷素平衡,保持土壤适宜的Olsen-P含量,获得较高的产量与磷肥利用率,可以作为推荐的适宜施磷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经济有效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首先通过等温吸附试验明确了废烟末、甘蔗滤泥和油菜籽油枯对Cd~(2+)的吸附特性,其次通过土培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有机物料添加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小白菜Cd含量和小白菜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物料对Cd~(2+)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甘蔗滤泥油菜籽油枯废烟末,甘蔗滤泥的最大吸附量(Qmax)可达2 106.20mg·kg-1;废烟末、甘蔗滤泥、油菜籽油枯的施用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分别为39.79%、48.81%、47.77%。施用甘蔗滤泥和油菜籽油枯可显著降低小白菜对Cd的吸收量,降幅分别为35.93%和34.43%。施用甘蔗滤泥和油菜籽油枯也可显著增加小白菜的鲜重和干重,鲜重分别增加了81.42%、96.88%,干重分别增加了131.75%、128.91%。因此,以甘蔗滤泥降低农田土壤有效态Cd含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桂南蔗区土壤养分状况,为桂南蔗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GIS技术,采集广西桂南甘蔗种植区的典型土壤类型的耕层土壤样本498份,测定其养分含量状况。【结果】酸性土壤(p H〈6.5)是桂南蔗区的主要类型(占95.5%),其有机质含量6.03-44.58 g/kg、碱解N 14.0-175.0 mg/kg、速效P1.7-95.0 mg/kg、速效K 11.0-358.0 mg/kg,不同的养分含量大多处于中等水平,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各种微量元素中,B的平均含量为0.24 mg/kg,98%的土壤缺乏B;有效Mg的平均含量为62.34 mg/kg,69.08%的土壤缺Mg;活性Ca的平均含量为592.68mg/kg,54.84%的土壤活性Ca偏低;有效Zn的平均含量为0.93 mg/kg,19.08%的土壤缺Zn;有效Cu的平均含量为0.65mg/kg,7.02%的土壤缺Cu。【结论】广西桂南蔗地土壤肥力总体水平不高,有机质偏低,速效N、P、K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Fe、Mn含量较丰富,大部分土壤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因此生产上应适当增施有机肥、N、P、K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对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南宁甘蔗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贝尔产量模式,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980~2007年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单产平均增幅为1276.7 kg/ha;整体而言,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在年际间差异较大,气象产量绝对值较大的年份多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005年以后,各年份气象产量的平均值为1002.4 kg/ha;气候影响因子α越大,该年的气象产量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气象要素主要是相对湿度。【结论】南宁地区甘蔗生长期内相对湿度较低时将导致甘蔗减产,相对湿度较大时则有利于甘蔗增产。在南宁蔗区的甘蔗生产中,加强相关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大气相对湿度,能减少其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对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南宁甘蔗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贝尔产量模式,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980~2007年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单产平均增幅为1276.7kg/ha;整体而言,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在年际间差异较大,气象产量绝对值较大的年份多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005年以后,各年份气象产量的平均值为1002.4kg/ha;气候影响因子α越大,该年的气象产量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气象要素主要是相对湿度。【结论】南宁地区甘蔗生长期内相对湿度较低时将导致甘蔗减产,相对湿度较大时则有利于甘蔗增产。在南宁蔗区的甘蔗生产中,加强相关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大气相对湿度,能减少其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施用甘蔗酒精废液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酶参与土壤矿质化和腐殖化的转化过程,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广西扶绥蔗地上设计6个处理:CK1(不施肥),CK2(施常规化肥)和4个酒精废液处理45 t/hm2,75 t/hm2,75t/hm2CK,105 t/hm2,其中除处理75 t/hm2CK外,其他处理都种植甘蔗,研究酒精废液的施用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酒精废液施用量的增加,甘蔗各生育期土壤蛋白酶活性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增加趋势,而土壤蔗糖酶活性则一致增加;酒精废液各处理在苗期的土壤蛋白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1,在苗期、分蘖期、成熟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也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1;酒精废液各处理土壤蛋白酶或蔗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施N、K化肥前的CK2,在CK2施用N、K化肥后各处理与CK2的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在酶促反应诱导阶段的苗期,土壤蛋白酶活性与NO3--N和全N、有机质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N、有机质和NH4 -N、NO3--N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说明45t,75 t,105 t(t/hm2)酒精废液的蔗地施用加快了土壤矿化和腐殖化进程,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土壤蛋白酶尤其是蔗糖酶活性的提高,其活性的提高与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的增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有机肥和雪茄烟叶品种互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及烟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改善国内雪茄植烟土壤管理及提高雪茄烟叶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古巴雪茄烟叶品种KS01(V01)和KS02(V02)为试验材料,设有机肥常规用量1500 kg/ha(C1500)和高施用量2250 kg/ha(C2250)2个处...  相似文献   

19.
广西某农灌蔗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广西某农灌甘蔗产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为甘蔗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合理种植及确保甘蔗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西某农灌甘蔗产区蔗田26个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Cd、As、Pb、Cr、Cu、Zn和Ni的含量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域蔗田重金属的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蔗田土壤Cd、As、Pb、Cr、Cu、Zn、Ni 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6、10.3、23.7、55.9、17.8、33.7、18.9 mg/kg,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经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析得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As〉Ni〉Cu〉Pb〉Cr〉Zn。【结论】该农灌蔗区蔗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铜对土壤酶和碱解氮及甘蔗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Cu浓度对土壤性状动态变化规律及甘蔗生长的影响,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不同土壤Cu浓度处理(44.15、61.65、79.15、86.65、94.15、269.15、444.15 mg/kg),在甘蔗不同生长期采样分析土壤性状及蔗株的生长情况。【结果】土壤脲酶随Cu浓度的增加(44.15~444.15 mg/kg)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u浓度为86.65或94.15 mg/kg时达最大值;甘蔗各生长期土壤碱解N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达到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呈显著正相关;甘蔗株高、茎径、产量、蔗汁锤度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甘蔗Cu受害临界值为土壤全Cu 269.15 mg/kg或蔗茎Cu7.82 mg/kg。【结论】适宜的土壤Cu浓度可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碱解N含量及甘蔗产量、品质;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