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毛木耳781 系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育成。菌丝体在加富PDA培养基上,白色、绒状,后期产生褐色色素。子实体胶质,初生耳芽杯状,耳脚粗大,逐渐长大现出耳形或不规则形。耳片宽5~15厘米,厚约2毫米,耳片稍有皱纹,红褐色,干后紫色至黑色。无柄,有基部并稍皱。鲜时软,有弹性,干后收缩。耳片背面有较长绒毛,绒毛基部褐色,常成束生长。凹陷的腹面长有子实层,着生孢子。属中偏高温型,菌丝体生长温度为8~34℃,适温22~  相似文献   

2.
该品种耳片为片状或耳状、浅红褐色或白色.属光敏感性品种。耳片较硬,直径10.5~22.0厘米.厚0.15-0.2厘米,耳片表面具有少量耳脉.腹面茸毛白色至褐色。菌丝体生长温度15-35℃,最适生长温度30℃:耳片生长温度18-30℃.最适生长温度22~28℃。  相似文献   

3.
“宏大2009”是从野生菌株叶l选育出来的优良新菌株(种),产量高,抗逆性强,抗污染能力强,商品性能优。形态特征单片基部聚生,连接处小,小根:耳片典型耳状、碗状,耳片厚度1.0~1.5毫米,正面黑色有光泽.背面暗灰黑色有灰色毛.背面有脉纹似“筋”,正反面清析:耳片半径6~8厘米,最大可达25厘米,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新品种"延农科1号"是延边农科院科技人员在长白山区安图县明月镇福兴村(海拔670m)山上采集的野生黑木耳子实体,经过系统选育而获得。其子实体耳状,小孔出耳表现为单片,V字口或\型口表现为簇生,耳片圆形;鲜耳黑色,背面灰黑色,腹面光滑有光泽,耳片直径4~6cm,厚度分为春耳(0.10~0.12cm),伏耳(0.08~0.10cm),秋耳(0.10~0.14cm);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是7~32℃,最适温度是16~24℃。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5,(13)
<正>抚顺单片黑木耳耳片厚1.7毫米左右,耳轮圆整,耳小,直径45毫米左右,无根,浸泡后外形似"碗"状,背面绒毛短而少,暗灰色,耳面黑褐色,平滑有光感,弹性好,口感润滑,营养丰富,可称为黑木耳产品中的精品。经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抚顺单片黑木耳每百克含蛋白质13.9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57.8克、粗纤维3.19%、钙710毫克、铁657毫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菌袋开口数量是为了定位诱导出耳方式,它不仅影响耳芽的形成,也会影响耳片品质和产量。本文采用"I"形口,每个菌袋开口数量分别为18个口、54个口、140个口、180个口,进行对比试验,测定耳片形状、产量、商品率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每袋开口数量为140个口的产量最高。每袋180个开口数量的黑木耳以单片为主,无根,耳片厚、耳型碗状、晾晒省时省工、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7.
③子实体生长期(7~10天):即从开片到子实体成熟期.这期间耳芽生长较快,几天后便长成不规则波浪形耳片,形成“鸡冠“、“菊花“状耳丛.此期保持床温15~25℃,相对湿度90%~100%.……  相似文献   

8.
1.特征特性 "吉黑1号"木耳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18~130天,菌丝体洁白浓密,菌落边缘均匀整齐,气生菌丝发达呈茸毛状.子实体黑色,单片簇生,无效原基少,单个耳片直径3.2~5.8厘米,厚0.11~0.13厘米,每100公斤干料产鲜木耳量为79.8公斤,子实体干湿比为1∶10.对绿色木霉等杂菌抗性较强.该品种2011年12月通过了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对比板栗林下与露天两种模式栽培黑木耳,结果表明,林下栽培比露天栽培黑木耳的出耳周期可缩短15天;袋均鲜耳、干耳分别增产22.88%和24.03%;耳片形状、厚度和耳片筋脉方面明显表现更优,售价更高;每1万棒节水44.27%,效益提高12565元。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比了4种不同出耳方式对黄背木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出耳方式各有优缺点。其中,浅埋地栽出耳方式能明显提高生物学效率,但占地面积大,耳片质量较差;立体吊袋出耳方式生物学效率最低,但空间利用率高,耳片质量好。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采收有讲究1.成熟特征。黑木耳初生耳芽成杯状,耳脚粗大,以后逐渐展开。正在生长中的子实体,其颜色深褐,耳片内卷,富有弹性,菌柄扁宽。当耳片充分舒展,根收缩,色泽转淡,肉质肥软,有的腹面已产生白色孢子粉时,说明耳片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应及时采收。...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适合黑木耳种质资源评价的方法和品质评价体系,在对东北主产区栽培菌株31个、国内外野生菌株15个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2. 36%,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是产量、出芽率、耳片数量、转化率;决定第2主成分的是褶皱深度和褶皱数量;决定第3主成分的是满袋时间和百片质量;决定第4主成分的是耳片色差、耳片厚度、湿干比;决定第5主成分的是出耳周期、原基形成时间。产量-耳片形态性状可作为农艺性状的评价指标。黑木耳综合评价结果为:栽培菌株HSY09、HSY27、HSY35、HSY36、HSY53、HDY27、HDY32,野生菌株HYS15耳片褶皱少、耳片色差明显和产量高,适合作为东北地区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综合评价不同毛木耳菌株的栽培性状与特点,筛选出适宜桂南地区栽培的毛木耳优良菌株。【方法】引进全国不同栽培地区的6个毛木耳菌株和近年来桂南地区主要栽培的5个毛木耳菌株,以本地区栽培的毛木耳台毛1号菌株为对照,对不同菌株的菌包菌丝体生长状况、出耳茬数、出耳产量及耳片的部分特性等进行试验比较与分析。【结果】不同菌株菌包生长状况和出耳状况差异明显,菌丝体生长速度高于对照菌株的依次为苏毛3号、川耳7号、漳耳43-28、781、川耳23、川黄耳1号和AP11,其中前5个菌株与对照菌株具有显著差异;对照菌株菌丝体生长密度仅高于川耳10号和781;菌包成活率最高为对照菌株(98.50%),其后依次为川耳7号、苏毛3号、42、漳耳43-28、193和川黄耳1号,其余低于89.50%;8个菌株的出耳茬数与对照菌株相似,140 d左右能形成耳片四茬,且产量比对照菌株提高11.44%~51.28%,产量大小依次为川耳10号、193、川耳23、川黄耳1号、漳耳43-28、42、苏毛3号和川耳7号,采收集中度优于对照菌株第一茬耳的有川耳7号,前两茬耳优于对照菌株的有苏毛3号和漳耳43-28,前三茬耳优于对照菌株的有苏毛3号、漳耳43-28和193;大部分菌株子实体耳片大小较对照菌株优,表现为色泽较深,耳片较厚,但质地偏软,栽培过程中流耳相对偏高。【结论】川黄耳1号、川耳7号、苏毛3号、漳耳43-28和42在菌包生长状况、耳片产量、出耳茬数和耳片性状等方面综合表现较佳,可作为桂南地区优先选用的毛木耳栽培推广用菌株。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白背毛木耳栽培种和四川毛木耳白色突变种为亲本,单孢杂交,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菌株杂10。杂10菌丝致密,洁白,长势好,抗性强,出耳整齐度好;耳片表现菊花状,腹面皱褶较明显,胶质多、背面绒毛密集,晒干后,黑白分明等特点;区试结果显示杂10两潮干耳产量为66.22g·袋-1,较对照漳耳43-28增产7.86%;其子实体主要营养指标优于对照,如蛋白质、多糖、氨基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3.7%、27.36%、15.55%。营养不亲和性试验和RAPD标记试验表明,杂10菌株与亲本具有遗传差异,即为不同于亲本的新菌株。研究认为,杂10产量较高、品质好,抗性强,可以进一步开展示范栽培。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蜀黍属一年生高大草本。秆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长约0.2米;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边缘微粗糙长约1~1.5米。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二比空"栽培技术即玉米双株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黄化病危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猕猴桃品种"秦美"不同黄化程度树叶片质量、树体生长、结果、果实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化树叶片大小、厚度、比叶重分别较非黄化树减少了13.7~28.7、13.1~23.4、8.4~13.8;黄化树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叶绿素含量仅为正常树的83.6~62.0;黄化树萌芽率、成枝率、果枝率及每果枝结果数明显下降,仅为非黄化树的72.0~87.7、51.9~69.2、56.6~93.4、53.1~81.6;果实小、品质差,且随树体黄化程度的加重而加剧.  相似文献   

17.
一、新品种 13.川耳1号(国品认菌2007033) 子实体丛生,胶质,不规则形,干后收缩。耳片紫红褐色,片大而厚,深褐色。无柄,背面有短、细、密绒毛。子实体致密程度中等,柔软,无明显气味。产量高,抗逆性强。 14.川耳7号(国品认菌2007032)黄耳10号×781单孢杂交育成。耳片大型,散生,耳片片状,浅紫红色。耳片颜色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光线暗时为红褐色,光线强时为紫红色。  相似文献   

18.
成熟特征:黑木耳初生耳芽成环状,耳脚粗大,后逐渐展开。生长中的子实体,其颜色深褐色,耳片内卷,富有弹性,菌柄扁宽。当耳片充分舒展,根收缩,色泽转淡,肉质肥软,有的腹面已产生白色孢子粉时,说明耳片接近成熟或已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方法:采收前停止喷水1~2天并加强通风,让耳片稍干,表面含水分少,采时不易破裂。应选择雨后初晴或晴天上午采收,利于晾晒。采时用手指沿耳片的边缘插入耳根,稍加触动耳片就会掉下来。短细的菌柄要一起摘下,防止残根溃烂。由于黑木耳栽培方法不同,出耳不一,具体的采收方法也有差异,因此要根据其特点进行采收。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西百色云耳野生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广西百色地区采集23个云耳野生菌株,进行人工栽培,期间观察测定其农艺性状;采用酯酶同工酶技术分析不同云耳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多态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23个云耳野生菌株中,子实体朵形为单生的菌株有16个、簇生的7个;耳片边缘平滑的菌株13个,波浪状的菌株10个;耳片背面筋道脉纹明显或较明显的有15个,不明显或无脉纹的有8个;耳片颜色为浅黄褐色的菌株4个,黄褐色的8个,黑褐色的11个;耳片大小(长×宽)为30.1~51.6 mm×20.5~41.7 mm,厚度0.95~1.44 mm,表明百色云耳的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原基形成时间26~59 d,杂菌感染率0~51.1%,耳片干湿比10.1~14.1,第一潮产量8.2%~50.5%,表明不同菌株的原基形成时间、抗杂性、干湿比和产量等方面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23个云耳野生菌株共检测到19条谱带,有18种谱带类型,谱带的迁移率(Rf)为16.6~88.6,分布频率为4.3%~100.0%,其中有3条带是百色云耳酯酶同工酶的特征谱带.23个云耳野生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8~1.0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可分为两大类群,其中大部分菌株的聚类结果与其地理位置吻合.[结论]广西百色云耳野生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蕴含着较多的优异遗传性状,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浙耳508”属中温型菌株,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 ~ 30℃,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10~22℃.子实体多单生,耳片腹面黑色、有光泽,背面茸毛密集细软,大小为(3.0~ 12.0)厘米×(1.9~9.2)厘米,厚度1.0 ~ 2.6毫米;朵形中等、匀称;耳基较小,耳脉浅;早熟、出耳整齐,转潮快.2012年,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74.3克/棒,2013年平均产量75.3克/棒,两年平均产量74.8克/棒(干料720克).该品种于2014年12月22日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