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为揭示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种实性状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以7个群体的文冠果植株为研究对象,对13个种实性状进行观测。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明确影响文冠果种实性状的主导生态因子及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种实性状差异均极显著(P<0.01),单位投影面积种子产量、结果数、单果质量等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等种实形态性状变异系数较小。种实性状受多个主要生态因子共同作用,且与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综上所述,文冠果种实性状呈现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生态因子对文冠果的表型性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赤峰地区文冠果开花坐果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坤都、阿鲁科尔沁旗东山地区文冠果林分为材料,调查其开花坐果性状特点。结果发现:赤峰市文冠果坐果数和坐果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4.04%、78.87%)均非常大,可孕花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6.97%)。文冠果群体平均坐果率4.35%。3个地区的开花坐果性状差异显著。可孕花数、坐果数、坐果率、花朵密度都是翁旗最高,花序长则是东山的最长。由产量性状与开花坐果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可孕花数、坐果数、坐果率均与果实和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花序长分别与种子和果实产量、种子和果实横纵径、每果种子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花朵密度与果实产量、果实横纵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种子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对种子产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由大到小依次为坐果数、坐果率、花序长、可孕花数、花朵密度。可孕花数与芽萌动期呈显著负相关、与展叶期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作为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的种子产量问题是制约其大力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通过观测357个单株树形树势、叶片性状、果实性状、种子性状、产量相关性状、含油率等方面共26个性状,进行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找出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产量与地径、冠幅、叶长、叶面积、果长、果宽、每果种子数、果实鲜重、结果个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皮厚、心皮数、种长、种宽、百果重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鲜重、出籽率、结果个数、每果种子数、种宽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果实鲜重、结果个数和出籽率对种子产量的贡献较大,是选择高产单株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4.
玉屏油茶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对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个体间单株鲜子重、鲜果产量及鲜果含油率间存在明显差异,干子含油率最高为42.23%、最低为17.19%;单株鲜果产量与单株总果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9);鲜子含油率与干子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4),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7);12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含油量因子、果型因子和果皮厚度因子,积累贡献率为76.887%。为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系,可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优质高产的油茶个体,优先选择果大、皮薄、高干子含油率性状结合的个体作为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夏蜡梅果实、种子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海拔的夏蜡梅自然种群间以及种群内个体间的果实和种子形态变异,并分析了每果所含饱满种子数与果实形态特征、种子重与果实及种子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蜡梅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在种群间、种群内和个体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且种子形态较果实稳定.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部分指标分化显著或极显著,来自种群内的变异在90%以上,且大约80%的变异来自个体内.说明遗传控制对夏蜡梅果实和种子形态变异起主导作用.3个种群中,大明山高海拔的果实和种子性状相对优良.每果所含饱满种子数与果实形态显著相关,种子重与种子形态的相关性较与果实形态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6.
文冠果不同果型种实性状的概率分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冠果是无患子科单属种,其种群野生濒危,生境破碎化严重且具有自交不亲和性。文冠果有“千花一果”之称,为提高其产量,测量了4年生文冠果实生园1 051个单株的坐果序数、坐果数、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壳质量、平均单粒质量共6个种实性状并对各种实性状按不同果型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分布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果型之间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壳质量、平均单粒质量4个种实性状之间差异极显著,而坐果序数和坐果数2个种实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所有种实性状均符合威布尔分布,其中果实质量、种子质量、壳质量、坐果序数和坐果数5个种实性状均符合左偏威布尔分布,说明丰产是个“小概率”事件;平均单粒质量近似正态分布,说明实验园整体种子大小较为稳定,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出现概率均比较低。基于威布尔概率分布建立了早期性状选择的模型,模型预测大桃型、倒卵型、尖柱型、凸桃型、短桃型、柱型在种子质量和平均单粒质量上选择概率均比较高,可作为丰产果型,其中大桃型为丰产的最理想果型;小柱型、小桃型和短柱型的种子质量和平均单粒质量的选择概率较低,不适合作为丰产选优果型。因此可根据该分布的特性对不同果型进行选择,为进一步的育种选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区文冠果群体种子含油率·产量变异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67-11969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群体的种子含油率和产量变异规律。[方法]以文冠果主要分布区的6个群体为试材,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种子、种仁、种皮的含油率,分析群体间和群体内种子含油率和产量的变异情况。[结果]4个性状在6个群体间差异显著,群体内单株间无显著差异。含油率和产量的群体间变异都大于群体内变异。种子和种仁含油率平均值最高的是蔚县群体(36.72%、67.20%),种皮舍油率平均值最高的是承德群体(12.50%),产量最高的是陕县群体(1166g)。文冠果含油率和产量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不明显。聚类分析将6个群体划分为低产高含油率、中产中含油率、高产低合油率3类,可根据育种需要进行群体选择。[结论]文冠果的遗传改良应着重于群体。  相似文献   

8.
腾冲红花油茶自然和人工种群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选择改良腾冲红花油茶的种实经济性状,对面积较大的3个天然种群和6个人工种群样株的12个种实性状和指标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果径在起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在起源间、起源内种群间及种群内单株间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方差分量为单株间起源内种源间起源间,不同性状相对变异程度有所不同。果实性状中果型与种子性状、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与种子性状、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种子性状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型、单果籽质量、出籽率、仁油率、籽油率及果油量是主要的遗传变异性状;果型、海拔与单位面积产油量呈显著负相关。提出了腾冲红花油茶群体和优株选择的主要指标和策略,为其可持续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适宜区域种质资源群体,筛选出优良表现的核心种质资源,为辣椒品种改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收集的272份辣椒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通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 22个质量性状的分布频率不同,其变异系数在12.3%~79.78%,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8~2.4,其中果形分布类型最大,遗传多样性指数也最高。数量形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47.59%,与果实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均超过了50%。株高、株幅、首花节位数、商品果横径、胎座大小、果肉厚、单果重、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和种子重均与总产量极显著相关。单株产量、商品果纵径、胎座大小、总果数、单株果数、心室数与总产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Y=0.202+0.042X10+0.340X13-0.175X15+0.002X17-0.01X18+4.09X19(R 2=0.941,F=6.449,P=0.001)。筛选出单株果数、单产、果重、商品果横径、叶片长宽、果肉厚、胎座大小、种子百粒重、侧枝数与总产量显著相关(P<0.05)。在欧式距离为7.5处,可将这272份辣椒种资分为6类。 结论 变异系数越高,遗传稳定性越低,且植株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单果重、果实横径、胎座大小、种子重是与辣椒总产量直接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主要表型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对48份黑果枸杞种质资源的18种主要表型、品质性状(15个数量性状、3个质量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主成分、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31~2.095,其变异系数在19%~189%,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果实纵径,其次是果实横径、枝粗、枝长、单枝成熟果实数和叶宽;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45~1.007,其中果实形状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叶片形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948,果实颜色的多样性指数为0.74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09%,果实纵径、果实颜色、叶面积、花色苷含量、果实横径和枝粗可作为反映黑果枸杞产量及品质的主要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横径、平均单果质量、单簇叶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花色苷含量、果实颜色、单枝成熟果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柄长与果实形状、果实颜色、花色苷含量和枝粗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基于种质间性状的遗传差异,48份黑果枸杞种质被聚...  相似文献   

11.
加工番茄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5个加工番茄品种加州6号、加州3号、加州613、478和23为亲本,用Griffing完全双杂交第一种方法设计,研究了加工番茄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遗传效应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水平,其中单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大于一般配合方差,这2个性状的2主要受非加性效应控制,不能固定遗传、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单株结果数,单果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区核桃楸结实性状种源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白山14个核桃楸种源的结实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核桃楸种源结实性状的种源变异规律,分析了空间地理变异和地形因子对不同种源核桃楸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楸不同种源的单株产量、干果质量、干果宽等差异显著,其中单株产量差异最为明显,其变异系数高达36.12%,而干果质量、干果长和干果宽变异较小,变异系数的范围为2.25%~6.67%。PCA分析表明,PC1综合反映了核桃楸的果实产量、干果质量和树木高生长信息;而PC2则综合反映了果实表型性状和径生长信息,如干果长、干果宽和胸径。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变量对核桃楸单株产量、干果质量、干果长、干果宽、树高和胸径空间变异的解释量为13%~69%;地形变量对单株产量、干果宽、树高和胸径解释量范围为19%~24%;空间变量对PC1和PC2的解释量分别为33%和24%,地形变量对PC1和PC2的解释量分别为52%和66%。结实性状与地形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干果宽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0.05)。聚类分析显示,种源组II中核桃楸单株产量最高,是最优的果实种源组;种源组III中核桃楸单株产量最低、平均胸径值最高,是最优的木材种源组。因此,在林业实践中应根据最终的培育目标来选取合适的种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枝型春大豆品种花荚形成及产量对密度响应及其与主茎型品种的差异。【方法】2020年在田间分析4个种植密度42.0×104株/hm2(D1)、32.0×104株/hm2(D2)、27.0×104株/hm2(D3)、22.0×104株/hm2(D4)对绥农52(分枝型)、新大豆27号(独秆型)花荚形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绥农52、新大豆27号单株开花数D1较D4分别减少42.04%(其中,主茎、分枝花数分别减少9.78%、80.59%)、18.81%,绥农52主要是主茎中、上部节花数和基部第一、二分枝花数减少的结果,新大豆27号主要减少植株中、下部节开花数,开花期提前结束;单位面积总花数D1较D4分别增加6.60%(其中,主茎花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油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主要表型性状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特征及相关关系,确定牡丹单株产量的构成因素。【方法】以25份牡丹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供试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36%~82.57%,单株产量与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果实数、单株有效果实数、出籽率、蓇葖宽、冠幅面积、单株新枝数、单株2年生枝数、单株花朵数和小叶数等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产量与聚合蓇葖果直径、复叶宽、复叶叶长叶柄比等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产量与种子含水量、顶小叶长和顶小叶叶形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共有5个主成分特征根大于1,累计贡献率69%;多元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果实数、单株有效果实数、出籽率、千粒质量和顶小叶叶形指数等性状显著相关。【结论】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表型性状依次为单株果实质量、单株有效果实数和出籽率,应在油用牡丹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农牧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豆科牧草。通过对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花粉数量、胚珠数、花粉-胚珠比、花粉活力和种子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每小花花粉数量(r = 0.89, P < 0.05)和胚珠数(r = 0.90, P <0.05)与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每小花胚珠数与每荚种子数呈显著正相关(r = 0.89, P < 0.05)。各紫花苜蓿品种的花粉活力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50.56%~80.76%。紫花苜蓿的花粉-胚珠比为 3 171.79~5 759.64 之间,该物种的繁育系统属于专性异交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互作对棉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技术体系。【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灌溉定额为副区,设置种植密度13.5×104株/hm2(M1)、18×104株/hm2(M2)和22.5×104株/hm2(M3,CKd),灌溉定额3 150 m3/hm2(W1)、4 050 m3/hm2(W2,CKi)和4 950 m3/hm2(W3)。研究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互作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株高随密度和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升高,单位面积叶片数、果枝数、蕾数、花数以及铃数在不同灌溉定额下均以高密度下数量最大。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对生殖器官质量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单位面积结铃数和籽棉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植株干物质总重随密度和灌溉定额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生殖器官质量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均在W1下最大。棉铃生长率(BGR)与群体生长率(CGR)、棉铃生长率(BGR)和群体生长率(CGR)与单位面积结铃数(Boll number)、单位面积结铃数(Boll number)和单位重(Boll weight)与籽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铃期棉铃生长率(BGR)和群体生长率(CGR)与Boll weight呈显著负相关。籽棉产量上M3W1、M2W2和M1W3处理最高,三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76 cm等行距与传统(10+66)cm种植模式M3灌溉定额相同时,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单铃重较M1、M2密度显著低;降低种植密度能够提高单铃重;降低密度和灌溉定额有利于增加生殖器官质量与营养器官质量的比例(RVR),增加灌溉定额有利于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优化种植密度和灌溉定额能够促进棉株生长,利于产量提高,当种植密度为22.5×104株/hm2,灌溉定额为3 150 m3/hm2时,采用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贵州小果油茶的自然变异情况,以贵州黎平和榕江的5个居群30个小果油茶优良单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果高、果形、高径比、果皮厚度、单个果重、单果中籽粒数、籽粒重和出籽率等8个种实性状,采用多重比较、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分析小果油茶种实性状的多样性及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特征与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小果油茶不同种实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014~2.242,种实性状多样性高,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经相关分析,小果油茶的果皮厚度与出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果高与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和单果籽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表型性状聚类结果与居群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