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免耕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节经常出现干旱的问题,研究了免耕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土壤水分的影响,为黑龙江省采用免耕耕作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旱作条件下发展免耕技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在整个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耕层土壤含水量比传统耕作提高0.58%~4.76%,平作土壤含水量高于垄作.覆盖处理(包括WN和NTS)能够有效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在0~20 cm土层内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无秸秆处理.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在少耕、免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土壤耕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作物收获后残茬、秸秆留在田间覆盖地面,春季不进行整地,使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喷施化学药剂防治病虫草害,尽量减少机械进田次数,保护耕层土壤的自然结构,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以提高土地抗旱能力和增加粮食产量进行的免耕、深松、秸秆覆盖等多项保护性耕作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农机与农艺巧妙结合。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节水省肥;节省机械作业支出;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适宜于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方法】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对7种不同耕作模式下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及小麦、玉米的生物学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参试的各种土壤耕作模式中,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优于低留茬免耕播种;小麦播种时采用的"冬小麦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模式6最好,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38.3%,纯收入增加42.7%;其次是"冬小麦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模式3,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20.6%,纯收入增加23.9%;免耕作业模式和旋耕作业模式,虽优于传统耕作模式,但效果均不理想。【结论】"冬小麦秸秆还田深松旋耕播种-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播种"耕作模式可显著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环境条件,促进粮食高产稳产,适宜在关中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陇中黄土高原地区长期传统耕作引起的耕地质量下降问题,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豌豆的出苗情况、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显著改善0~200 cm土层土壤的贮水量及含水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多土壤对降水的保蓄能力增强。2015年试验区降水充沛,免耕地膜覆盖更具优势,免耕覆膜处理的小麦产量较传统耕作提高了11.64%。耕层土壤水分因受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剧烈,0~30 cm土层豌豆全生育期内免耕覆膜处理、覆草免耕处理的含水量分别较传统耕作有所增加,耕层以下土壤水分变幅相对较小。播种期、5叶期及收获期土壤具有较高含水量,而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则较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中的传统耕作覆盖地膜处理、免耕覆膜处理、覆草免处理耕处理使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分别较传统耕作不覆盖处理提高了7.1%、5.8%、3.6%。说明在2015年降水条件下,实施地膜覆盖或者免耕秸秆覆盖有利于豌豆高效利用水分及高产。  相似文献   

6.
<正>1.精量免耕穴播机的推广应用农业种植中实行少耕、免耕是一种新型耕作方法,可以说也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指免耕播种。在有部分秸秆、留茬等未耕整地块,播种机一次进地就能完成侧深施肥、清理残存秸秆、起垄整型、播种开沟、覆土镇压等作业。免耕播种的推广相对传统种植方式具有抗旱、节水、保墒、养地、节约增效等很多优越性能,实施免耕播种也是实现春季播种一次拿全苗的有效种植方法。1.1推广使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为贵州西部地区提升土壤肥力及实施保护性耕作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8年在贵州省黔西县进行了玉米传统耕作、免耕和松耕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黄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前后不同耕作方式土壤pH与全氮含量无明显变化;有机质含量松耕土壤表层下降,深层土壤上升,传统耕作与免耕无明显变化;松耕使表层土壤速效养分向深层土壤转移,传统耕作对不同深度的速效养分影响无明显规律,免耕则使不同深度的土壤速效养分下降;传统耕作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毛管持水量上升;松耕与免耕表层土壤的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毛管持水量增加,使得表层土壤变疏松,增加了土壤保水量;免耕土壤坚实度较大,耕作层较浅。松耕能够降低土壤坚实度,增加耕层深度,提高黄壤旱地玉米产量,是旱地黄壤玉米最适宜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免耕复种油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耕作对土壤耕作层多次耕翻耙耱是造成我国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根源。为此,引进国外先进的玉米(油葵)免耕播种机,采用定点定时取样、田间调查、室内分析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将免耕播种技术、灭茬免耕播种技术试验示范与传统耕作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可节省机耕费225~375元/hm2,增效765~1 455元/hm2;油葵生长期间,保护性耕作技术不同土层土壤水分提高15%~25%,土壤容重提高25%~48%;油葵收获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累积比传统耕作高。  相似文献   

9.
土壤耕作技术 1.秋翻地。秋翻深度达30厘米以上.使土壤充分接纳秋、冬季的降水.早春顶凌细耙.使土壤达到细、暄、平.上虚下实。 2.免耕法。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少动土,减少了水分蒸发.提高了雨水利用率;深松不翻地保持了原耕层不变.提高了贮水量:  相似文献   

10.
薛英会 《农业科技通讯》2010,(8):126-126,216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种植方式的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它是指通过机械化作业,将秸秆或作物残茬覆盖在地表上,实施免耕播种,用农药控制杂草生长和防治病虫害。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以免耕或者少耕代替传统的铧式翻耕,避免细碎表土遇风起尘,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以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代替传统的裸露休闲,在培肥地力的同时,利用根茬秸秆固土、保护土壤,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胡飞 《农技服务》2009,26(7):16-16
玉米免耕栽培不搅动耕层土壤,减少田间耕作次数,是典型的轻型栽培。免耕秸秆覆盖保湿性能好,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玉米产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玉米栽培,节本增效显著,玉米免耕技术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免耕是指作物播前不用犁,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技术,是一种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1朝阳县自然状况朝阳县位于辽宁西部丘陵山区,水资源匮乏,属于严重干旱区。全县有130多万亩耕地,其中80%为旱地,传统耕作方法有很多弊病,对土壤多次耕、翻、耙、耱造成一个疏松的耕层,使土壤得不到保护,造成水土流失和严重的风蚀。肥力下降,这是一直困扰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改变大庆市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的研究试验,采用玉米宽窄行播种即"4090"模式,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玉米秸秆条带集行覆盖还田、免焚烧、免耕的栽培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庆市农民播种前焚烧玉米秸秆污染环境的难题。玉米秸秆集行覆盖,保水保墒,有利于出苗,玉米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耕层结构,提高了地力,使黑土地越种越肥。条带间轮作休耕免耕,保护了土壤耕层结构,玉米根系与土壤固结能力增强,提高了玉米抗倒伏能力。同时免耕直播省去了耕地作业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增产增效,保证了玉米持续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同时也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玉米秸秆全覆盖宽窄行垄作免耕播种栽培技术就是在变革中产生的一种新技术。它是在玉米机械收获同时将秸秆全部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秋季进行深松作业,翌年春季不动土,不破坏耕层结构,避免人为动土而造成失墒,播期用专用免耕播种机按照宽窄行要求直接完成施肥播种作业。辽宁是全国的产粮大省,玉米秸秆全覆盖宽窄行垄作  相似文献   

15.
张绪廷  刘东辉 《吉林农业》2010,(12):180-180
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就是在播种前对耕地表面不进行旋耕、犁耕、耙耱、镇压和清理秸秆、杂草等耕作处理。在田地上进行播种栽培玉米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它具有省工、省力、省种、省肥、降低成本,保墒播种、有利于全苗。据舒兰市试验、示范证明,此法比常规方法出苗整齐,抗旱力强,增加粮食产量。文章介绍了玉米免耕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耕作对健康耕层结构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耕作与土地生产力密切相关,土壤耕层中的养分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良好的耕层结构有利于水、肥、气、热之间相互协调。耕层深度与耕作方式有关,构建良好的健康耕层结构,有利于协调作物生长和根系分布。本文结合有关传统翻耕耕作、免耕、旋耕、深耕等对土壤耕层的研究结果,从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团聚体、土壤入渗、土壤重金属、土壤呼吸及根系特征等方面,探讨耕作模式对健康土壤耕层构建的影响,并就耕作体系、系统定位、耕作效率、适生作物方面指出目前土壤耕层研究不足,从因地制宜发展耕作方式、建立综合性耕作体系、加快耕作新型农机的研究应用、开展农田小气候环境系统研究方面展望了构建健康理想耕层结构的发展趋势,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缓解人地关系矛盾,为农业生产中最佳耕作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作制度对荒漠绿洲土壤物理性质和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疆进行的两年连续4茬免耕种植作物后,耕层免耕土壤的容重比传统耕翻土壤增加0.03-0.05g.cm-3,耕层土壤的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水分容积分别减少0.81-1.82%、1.52-2.37%、1.02-2.42%,总孔隙度下降0.87-1.60%,而通气孔隙度增加0.58-1.55%;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温度效应总变化趋势是:耕作覆膜>传统耕作>免耕留茬>免耕覆盖秸秆,免耕降低土壤温度。但在一天内四种不同耕作方式耕层土壤温度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同,土壤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也相同,免耕可使土壤温度的昼夜温差变化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8.
夏开容 《农村科技》2014,(11):65-66
<正>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4项内容。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的实施,增强项目实施区域耕地的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1.免耕旋播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施肥技术的作用:1不翻动土层,尽量减少耕作次数,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蓄水和保墒能力;2相对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耕层水分时空分布的影响。在实验研究中,采用TDR导线测定仪监测非搅动土壤中水分的变化,并引进土壤干燥系数和雨后水分收入的概念加以讨论。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通过对9000个数据的分析,发现传统耕法的土壤平均含水量<一年免耕的含水量<长期免耕的含水量,又以春季最为明显。在干燥过程中,根际土壤的含水量<远根区的含水量,在湿润过程中则相反。用传统方法耕作的土壤,干燥系数高于其他耕法,根际土壤的干燥系数高于其他空间位置。各处理耕层土壤的雨后水分收入状况不同,同一耕法不同空间位置的土壤水分收入也存在差异,耕层水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状况明显受耕作处理的影响,同时与地表覆盖和作物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旱地耕作方式的革新,它主要包括秸杆及地表处理、深松土壤、免耕播种、控制杂草等四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本文就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技术要领及技术推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