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刺槐林地空气负离子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戴河联峰山公园刺槐林地内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密度在1d内存在2个波峰和2个波谷交替变化的规律,波峰分别出现在7:00—11:00、16:00—17:00,波谷出现在11:00—13:00、23:00—1:00。7月份空气负离子密度明显高于其它月份,峰值达到1508个/cm3,且空气负离子密度以7月份为中心呈单峰曲线分布。相关性分析表明,空气负离子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喀纳斯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内水体、林地、草地和游客中心等4种不同功能区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并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喀纳斯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为1 185个·cm-3。4种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水体(1 590个·cm-3)林地(1 230个·cm-3)草地(1 038个·cm-3)游客中心(885个·cm-3),各功能区间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水体、林地、草地的空气质量属于A级;游客中心空气质量属B级。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日变化均为双峰型,12:00为全天最高值。空气负离子浓度月变化除水体为8月最高,其他3个功能区均表现为7月最高,9月最低,夏季优于秋季。  相似文献   

3.
以闽北5个阔叶树种闽粤栲、酸枣、木荷、米老排和桤木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DLY-3 F型森林大气离子测量仪测定全天不同时段空气负离子含量,并对不同树种纯林空气离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纯林空气负离子水平在0.9×103~1.5×103 ions/cm3范围内,其空气质量均属于A级,2个引进树种纯林的空气质量CI值优于3个乡土树种纯林;5个树种纯林空气负离子含量在8:00-10:00能够达到峰值,但各树种到达峰值的时刻则不相同;5个树种纯林日间空气负离子水平存在显著差异,2个引进树种纯林日间空气负离子水平没有显著差异,3个乡土树种纯林日间空气负离子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其间相关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腹地千阳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TC-201A型空气负离子测量仪,在千阳地区森林主要生长季节(4-9月),对千阳县城以南的6个人工林和1个荒地内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进行了测定、分析,进而评价空气质量。结果表明,各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具有很大的时空差异性,空气负离子浓度月变化不尽相同,大致呈双峰和单峰曲线变化。在不同林分的主要生长季节(4-9月),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值也有很大差异。各林分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阴坡刺槐林(928个.cm-3)(阳坡刺槐林(792个.cm-3)(幼龄杨树林(745个.cm-3)(幼龄刺槐林(682个.cm-3)(幼龄杨树侧柏混交林(610个.cm-3)(荒地(522个.cm-3)(幼龄侧柏林(467个.cm-3)。不同季节各林分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趋势不同,春季林分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的稳定性最差。在主要生长季节(4-9月),各林分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日变异系数大小不同,幼龄侧柏林(0.281)最大,幼龄刺槐林(0.275)次之,幼龄杨树林(0.187)最小。不同林分的空气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阴坡刺槐林空气质量最好,幼龄杨树林次之,幼龄侧柏林和荒地空气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5.
使用ITC-201A空气离子测试仪,对扬州蜀冈西峰生态公园内香樟+刺槐+棕榈(Cinnamomum camphora×Robinia pseudoacacia×Trachycarpus fortunei)混交林以及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桃(Amygdalus persica)、垂柳(Salix babylonica)、紫叶李(Prunus ceraifera cv.pissardii)、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雪松(Cedrus deodar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纯林的春季(3—5月)林内空气负离子密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林地空气负离子密度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首先出现在10:00,低谷大多出现在12:00左右;14:00又出现一峰值,其后逐渐下降.林地空气负离子密度变幅以3月最小,5月最大,林地空气质量以5月最好,3月最差,且广玉兰林的空气质量最好;林地空气负离子密度变化与林地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林地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及其绥芬河市区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了测量,并用相应的方法对其空气质量作了评价。结果表明: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正、负离子之比的单极系数q值较小;景区内空气离子评价系数CI值除山门外均大于0.7,空气质量良好。绥芬河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市区。  相似文献   

7.
以色季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急尖长苞冷杉林为对象,基于2018—2019年自动观测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安培空气离子评价系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的动态变化、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春、夏、秋、冬各季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14:00、14:00、12:00、11:00,日间显著高于夜间(P<0.05).急尖长苞冷杉林NAIC月变化呈现为"N"字型,8、12月出现峰值,8、11、12月显著高于1—5月(P<0.05),其他月份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急尖长苞冷杉林NAIC在各季节表现为:夏(1577个·cm-3)>秋(1568个·cm-3)>冬(1428个·cm-3)>春(1217个·cm-3),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湿季略高于干季,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年各月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值均>1,空气质量属于A等级,最清洁水平.结合单极系数q值,后半年空气质量更佳.急尖长苞冷杉林NAIC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时平均风速、时平均风向、地表温度、土壤热通量、日照时间、降水量、大气压、总辐射、紫外辐射等13个气象指标均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逐步回归,剔除空气湿度、时平均风向、总辐射3个指标后,水汽压、时平均风速、地表温度、土壤热通量、日照时间、降水量、大气压主要通过空气温度和紫外辐射发挥作用,剩余通径系数为0.694.急尖长苞冷杉林全年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好,主要受空气温度和紫外辐射的控制,同时还需考虑除气象指标以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植物群落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上海地区常见的21个群落距地面1.5 m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极显著高于水泥地,经多重比较发现草坪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的能力最弱,竹类群落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的能力最强;空气质量指数CI值呈正态分布,CI值在0.5~0.7的群落最多;竹类群落的CI最高,均值为0.83,比草坪CI值提高了117%;针叶群落与阔叶群落的CI相近,比草坪CI值提高了70.7%;CI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群落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群落优势种的胸径、树高无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可明显改善微环境的空气质量,其中改善空气质量能力较高的群落为群落8、15、16、17等,改善空气质量的能力较差的是草坪、群落12、群落9、群落7.  相似文献   

9.
2种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及日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ITC-201A空气负离子浓度测试仪对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姥山林场柏木和杨梅2种植物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以其结果来评价树种对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杨梅和柏木群落的环境空气负离子含量较高,达到了1889.53个/cm^3和1305.70个/cm^3,最大值分别达到了5869.50个/cm^3和4573.50个/cm^3,2种植物群落的环境空气负离子含量均超过了具有保健功能的负离子含量的标准,可以作为构建游憩保健园林的供选树种;2种植物群落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在白天内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即在测定时间内,早晨(9:00)和傍晚(17:00)前出现了2个波峰,11:00~16:00处于较低水平;无论是环境空气的负离子浓度平均值、最大值,还是瞬时值,杨梅对环境空气负离子的贡献都明显高于柏木群落。  相似文献   

10.
袁尧清  文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06-9109
采用DLY-3F型森林大气测量仪,对借母溪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针叶林中空气负离子年平均浓度要高于阔叶林;空气负离子浓度首先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逐渐升高,随后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动态水附近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静态水;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冬季最低,而日变化的高峰值出现在7:00~9:00和22:00~24:00;下雨后负离子浓度和CI地下雨前明显升高;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是空气相对湿度。该区空气负离子含量整体较高,空气质量达到清洁程度。针对空气负离子可作为借母溪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的重要资源的现实情况,提出进一步开发借母溪国家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冬季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6年1月份连续7 d,对龙岩国家森林公园5类游憩地15个检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气象因子等数据进行实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均值为7 108.06个/cm3,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具有保健效果的浓度;(2)园内林地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为双峰式,在07:00—09:00出现第1次峰值,在13:00—15:00出现第2次峰值;次生林在13:00—15:00达到1 d中的最高值;茶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整体呈现从07:00—17:00逐渐下降的趋势;动态水的峰值出现在09:00—11:00,15:00—17:00 2个时段内;(3)园内日均负离子浓度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水体旁、茶园、次生林、空旷地、天然林;(4)气象因子与负离子浓度的相关性研究显示,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同气压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选择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郊野森林、森林公园、社区绿地3种类型的城市森林样地及城市中心对照点共4个监测点,建立定位监测站对气温、相对空气湿度、风速、CO2浓度、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噪声值等6项指标进行全天24 h不间断连续监测,并对周边的植被状况设置样地进行调查。综合监测数据和调查资料分析了城市森林生态保健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群落结构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森林具有良好的调节户外舒适度、降低CO2浓度、增加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降低噪声等生态保健功能;2)除噪声外,城市森林的其他多项生态保健功能的日变化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式。舒适度指数的最高值出现在5:00-6:00,最低值出现在12:00-14:00。CO2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5:00-8:00,最低值出现在13:00-14:00。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5:00-16:00,最低值出现在21:00-22:00。郊野森林和森林公园噪声日变化波动性不大,均处于较低值;3)城市森林调节户外舒适度的功能在3种类型的城市森林均表现为冬季最低,而其他季节的次序并不一致。降低CO2浓度和增加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功能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两季次之。降低噪声的生态保健功受季节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还探讨了城市森林群落结构对所体现出来的城市森林生态保健功能的差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投喂频率下黄颡鱼幼鱼的摄食节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对黄颡鱼幼鱼在日过量投喂8次和投喂1次条件下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日过量投喂8次时黄颡鱼幼鱼表现出明显的摄食节律,摄食率高峰值出现在晚上20:00,低峰值出现在上午8:00。夜间时段摄食率显著高于白天时段摄食率,不同时间段的摄食率差异极显著。日不同时间段过量投喂1次时,高峰值出现在晚上23:00,低峰值出现在上午11:00,但8个时间段的摄食率差异不显著。投喂8次组的日摄食率远高于1次组。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为夜行性摄食,但投喂频率、投喂量等因素直接影响其摄食节律。  相似文献   

14.
竹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状况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竹林的空气质量情况以及空气质量和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台湾TES-1362数字式温湿度测量仪和日本ITC-201A型智能便携式空气负离子测定仪,对不同竹种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探讨竹林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5月份地被竹、单生竹、丛生竹3种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别为357.58个/cm3、484.75个/cm3、398.3个/cm3,而竹类平均的空气负离子为413.54个/cm3。3种竹子总趋势是先升高再降低;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asiatica)的羽化和生殖昼夜节律,在自然光周期和温湿度条件下对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求偶、交配及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了处女雌蛾性信息素的合成量与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蛾在化蛹后11 d,雄蛾在化蛹后12 d分别出现羽化高峰;雌雄蛾的羽化行为均发生在光期前2 h(02:00)至暗期3 h(21:00),雄蛾羽化高峰期为光期6 h(09:00),较雌蛾(11:00)提前2 h。雌蛾羽化约2 h后开始求偶,1日龄雌蛾的求偶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而其他日龄的雌蛾仅在光周期开始后的1 h内求偶率降至当日最低(75%),其余时间达到或接近100%;2日龄雌蛾体内的性信息素合成量最高,以后逐日下降。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尾,室内交尾高峰期发生在光期11 h(14: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6 h(00:00)。产卵高峰期发生在光期3 h(06: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暗期2 h(20:00)。综上可见,亚洲型舞毒蛾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6.
王跃宁  胡森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32-134,154
利用2016年4月—2017年3月安徽省合肥市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和PM_(2.5)浓度等环境资料,采用二维散点图和线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合肥市灰霾天气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是一年中灰霾小时频率最少的月份,为0.5%,之后逐渐上升至最高点12月的38.0%;月平均小时频率为14.4%。灰霾小时频率的日分布与能见度呈相反趋势,在15:00出现频率最低,为5.2%,05:00频率最高,为27.9%。灰霾日频率和小时频率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高和最低值均出现在12和7月,为61.3%和0,全年月均灰霾日8 d。能见度和灰霾的时间分布特征与PM_(2.5)浓度密切相关,能见度与PM_(2.5)浓度呈负相关,灰霾频率则与PM_(2.5)浓度呈正相关。灰霾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城市森林小气候状况及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哈尔滨城市森林3种不同林型的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定点观测,用温湿指数(IT,H)表征人体舒适度这一生物气象指标,评价了不同林型对人们户外活动舒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夏,气温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清晨最低1,4:00达到最高值;相对湿度的变化呈U型,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3种不同林型对周围环境均具有一定的降温增湿作用,白桦林的平均降温率(6.69℃)最大,而且降温效应以午后14:00前后最为显著;蒙古栎林的平均增湿率(44.78%)最高,且也以午后14:00前后增湿最为明显;在一日中对人体舒适度感觉最好和感觉舒适时间最长的是白桦林(22.13%1,2 h)和樟子松林(22.17%,10 h)。  相似文献   

18.
杜瑛  王子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580-9581
[目的]为探讨植物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昼夜节律性。[方法]以Hoagland营养液栽培的抽穗期小麦为材料,在保持光、温恒定条件下,24 h内采用活体法动态测定植株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结果]小麦NRA在24 h内的变化波动较大,从前一天20:00时开始到第2天上午11:00,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而14:00酶活性达到最高,且在0.05水平显著高于除11:00以外的其他时间点所测定的酶活性;下午17:00酶活性最低,在0.05水平显著低于除凌晨2:00以外的其他时间点所测定的酶活性。[结论]小麦NRA存在一定程度的自主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空气负离子为指标评价旅游环境质量,对于景区开发建设和游客活动选择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利用空气负氧离子测量仪,对浙江省衢州大橘海省级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并借助相应的方法对其空气质量作了评价,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年平均浓度大小顺序为:石梁溪堰坝>幽静山道>农家庭院>柑橘观光园>村落广场,空气质量评价指数(ICI)值均大于1.0,属于最清洁空气;5个监测样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月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1年之中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1月和9月;不同季节的负离子浓度变化存有明显差异,夏、秋大于冬、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除2月和3月外,其他月份的空气质量等级均为B以上,空气清洁度较清洁;除2月、3月和5月外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150 gm-3),符合居住区的标准;对空气负离子与其他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空气负离子与气温、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P<0.01),与PM10显著负相关(P<0.01)。图6表5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