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取南瓜属3个主要栽培种29个材料并选配了大量杂交组合,结果表明:美洲南瓜与中国南瓜或印度南瓜进行种间杂交,美洲南瓜只适合作为父本;中国南瓜或印度南瓜的不同试材作为母本与美洲南瓜杂交,存在亲和性差异,表现在坐果率、单果种子数、种子发育程度以及有胚果实率等方面的不同;美洲南瓜种内变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可通过相互杂交融合目标性状。试验总结出杂交授粉时间在上午6:30至8:30,采用全程防虫网覆盖、吊蔓栽培技术,可提高坐果率并延长种胚发育时间,改善南瓜属远缘杂交亲和性。  相似文献   

2.
南瓜属三个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南瓜属三个栽培种(即中国南瓜、美洲南瓜和印度南瓜)的41个品种的子叶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南瓜属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共产生了10条酶带;其中,中国南瓜品种间差异最大,印度南瓜品种间差异最小。聚类之后发现: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关系最近,与印度南瓜关系较远.但不能把所有的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品种聚在各自的群落: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南瓜生产中存在的越夏困难问题,选取中国南瓜、美洲南瓜、印度南瓜、黑籽南瓜等4个栽培种以及部分种间杂种共18个材料,进行了田间耐热性调查、人工高温胁迫条件下生存率及POD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黑籽南瓜耐热性最好,中国南瓜耐热性次之,印度南瓜耐热性中等,美洲南瓜耐热性最差;同一个种内的不同试材存在耐热性差异;中国南瓜与美洲南瓜或印度南瓜种间杂种一代的耐热性较杂交亲本美洲南瓜或印度南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南瓜4个品种以及印度南瓜2个品种的种间杂交,观察其杂交各阶段亲和性表现。为南瓜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从授粉过程到胚的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与亲本自交及印度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的蛋白质含量与SOD酶、POD酶活性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与亲本自交、印度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差异显著。中国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与印度南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在胚的育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中国南瓜与印度南瓜正反交亲和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籽用南瓜种子脂肪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内蒙古地区南瓜属3个主要栽培种的6个品种的种子粗脂肪含量,脂肪在开花授粉后的增长规律,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南瓜的种子粗脂肪含量高于其它2个种,达到54.93%。3个栽培种的脂肪增长规律基本一致,授粉后28-35d是增长最快期,14-28d和35-49d是增长缓慢期。美洲南瓜与印度南瓜种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中国南瓜,分别达到58.89%和52.42%,而且它们的商品性状好,可以认为印度南瓜与美洲南瓜是我区优质的籽用南瓜品种资源,这为内蒙古籽用南瓜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籽用南瓜种子脂肪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蒙古地区南瓜属3个主要栽培种的6个品种的种子粗脂肪含量,脂肪在开花授粉后的增长规律,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南瓜的种子粗脂肪含量高于其它2个种,达到54.93%。3个栽培种的脂肪增长规律基本一致,授粉后28~35d是增长最快期,14~28d和35~49d是增长缓慢期。美洲南瓜与印度南瓜种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中国南瓜,分别达到58.89%和52.42%,而且它们的商品性状好,可以认为印度南瓜与美洲南瓜是我区优质的籽用南瓜品种资源,这为内蒙古籽用南瓜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瓜包括美洲南瓜(西葫芦),中国南瓜(南瓜)和印度南瓜(笋瓜)。生产上已普遍采用杂交种子,大幅度提高了南瓜的产量与品质,成为人们当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我们经多年参与南瓜杂交制种田的管理,通过亲自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杂交南瓜质量和产量的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南瓜为一年生葫芦科南瓜属植物,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通的蔬菜种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主要栽培种有3个: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又叫中国南瓜;笋瓜(Cucurbita maxima Duch),又叫印度南瓜;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又叫美洲南瓜.  相似文献   

9.
以美洲南瓜有壳品种04LAg-26-2和无壳品种04LAg-26-28为试材,研究了种皮发育过程中种皮鲜重、种皮干重、可溶性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皮鲜重,从授粉至种子成熟有壳美洲南瓜高于无壳美洲南瓜,且均逐渐增加;种皮干重,有壳美洲南瓜随种子成熟逐渐增加,无壳美洲南瓜种皮干重随种子成熟逐渐减少,但从授粉开始至授粉20 d有壳美洲南瓜的种皮干重低于无壳美洲南瓜;可溶性糖,有壳美洲南瓜呈低-高-低趋势,无壳美洲南瓜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总体上有壳美洲南瓜高于无壳美洲南瓜;淀粉含量波动较大,总体基本呈降低趋势,而且无壳美洲南瓜低于有壳美洲南瓜;纤维素含量无壳美洲南瓜低于有壳美洲南瓜,从授粉开始至授粉20 d均呈降低趋势,但授粉20 d至种子成熟,有壳美洲南瓜逐渐增加,而无壳美洲南瓜则逐渐降低;半纤维素和酚类物质的变化趋势相似,即有壳美洲南瓜高于无壳美洲南瓜,而且从授粉开始至授粉20 d均呈增加趋势,授粉20 d至种子成熟,有壳美洲南瓜持续增加,而无壳美洲南瓜则逐渐降低,接近于0。  相似文献   

10.
南瓜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Cucurbita)的一年生草本蔓性植物,起源于美洲大陆。现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亚洲栽培面积最多,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2个南瓜主产国,其中中国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南瓜栽培种及野生近缘种共有27个,我国栽培的南瓜种主要有3个,即普通南瓜又称中国南瓜、笋瓜又称印度南瓜、西葫芦又称美洲南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抗生理性凋萎症的西瓜嫁接砧木品种应用于生产。【方法】选用葫芦类、南瓜类、冬瓜类及野生西瓜类等17个砧木与广西三号无籽西瓜进行嫁接试验、田间栽培试验,观察嫁接成活率及嫁接栽培对西瓜生长势、抗病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嫁接成活率葫芦类91.20%~95.60%,南瓜类73.20%~80.40%,冬瓜类81.20%~
86.40%,野生西瓜类82.40%~91.20%;嫁接组合生长势强的砧木品种为广西本地葫芦、杂交葫芦、大蒲瓜、超丰F1、日本南瓜、铁力金钢白籽南瓜、白籽南瓜、农友野生西瓜、伙伴野生西瓜;坐果容易的砧木品种为广西本地葫芦、杂交葫芦、大蒲瓜、超丰F1、日本南瓜、铁力金钢白籽南瓜、白籽南瓜、伙伴野生西瓜;高抗生理性凋萎症的砧木品种为白籽南瓜、铁力金钢白籽南瓜、日本南瓜、广西本地葫芦、杂交葫芦、大蒲瓜、超丰F1、伙伴野生西瓜;产量在22500.00 kg/ha以上且按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白籽南瓜、铁力金钢白籽南瓜、广西本地葫芦、日本南瓜、伙伴野生西瓜、杂交葫芦、大蒲瓜;17个嫁接组合的西瓜果实在瓤色、果实质地、口感风味方面差别不明显,但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瓜形及剖面、皮厚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广西本地葫芦、杂交葫芦、白籽南瓜、伙伴野生西瓜与广西三号无籽西瓜嫁接表现高抗西瓜生理性凋萎症,且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2.
黔引普那菊苣开花特性及种子形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黔引普那菊苣在贵州地区的最佳采收期,对黔引普那菊苣开花及种子形成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独山地区,黔引普那菊苣5月中旬开始开花,3周之后达到盛花期.种子在授粉后20d发育成熟,种子发芽率及千粒重均达到最高.最佳种子收获期应在盛花期后20~30d,其种子呈深褐色,水分含量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授粉时间对西葫芦种子数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西葫芦开花当天进行人工授粉,探讨授粉时间对种子数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瓜结实数上午8:00授粉的种瓜结籽数量多,10:00与6:00授粉的差异不显著,与12:00授粉的相比差异极显著,12:00授粉的结籽数量少;种子千粒重,以12:00授粉的最大,6:00,8:120和10:00授粉的种瓜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6:00最高,8:00和10:00授粉的差异不显著,12:00授粉的最低,与其他时间授粉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南瓜不同时间授粉对种子数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瓜当天开花全部采用人工授粉,探讨不同授粉时间对种子数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瓜结子数,上午7:00授粉的种瓜结子数量多,9:00与5:30授粉的差异不显著,与11:00授粉的相比差异极显著,11:00授粉的结子数量少;种子千粒重,以11:00授粉的最大,5:30,7:00和9:00授粉的种瓜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5:30授粉的最高,7:00与9:00授粉的差异不显著,11:00授粉的最低,与其他时间授粉差异极显著。可见南瓜最佳授粉的时间是上午5:30到7:00。  相似文献   

15.
日本南瓜果实发育与营养吸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日本南瓜从花后到商品成熟期直至老熟期果实发育过程中鲜重、干重、长度和横径以及干鲜重比的变化。结果表明 ,日本南瓜在生长膨大期 ,果实的鲜重与长度、横径变化趋势一致 ,开花后 9d内增长迅速 ,9d后增长速率减慢 ;干重和干鲜重比的变化表明 ,花后 6d干重增加较慢 ,6d后干重迅速增加 ,直至老熟期干重仍有增加。另外 ,对果实发育过程对N ,P ,K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果实发育对N ,K吸收较多 ,对P吸收较少。  相似文献   

16.
选取25个主要分类性状,对22个南瓜品种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通过Q型聚类分析,综合考虑多个性状,反映出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及演化关系。结果表明:Q型聚类分析得出的树系图,可以明显地将22种南瓜材料归为4类,即美洲南瓜、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黑籽南瓜,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相符;R型聚类分析反映了各性状的信息,揭示了南瓜品种分类的关键,为今后进行性状观察、记载及取舍等提供了定量依据;同时,还探讨了南瓜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籽用南瓜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籽用南瓜农家品种为供试材料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用方差分析法估算了单株结瓜数、单瓜重、单瓜种子数和籽粒重的广义遗传力 .结果表明上述 4个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6 9 90 % ,90 73% ,96 6 5%和 80 0 0 % .本文还对籽用南瓜产量性状遗传力分析结果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优质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播期对不同基因型优质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强筋品种藁城8901的灌浆高峰出现在最晚播期,而弱筋品种SN1391出现在最早播期。藁城8901籽粒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后籽粒干重又有所下降,而SN1391从开花后7天始,直到花后35天籽粒干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两个品种所有播期处理的籽粒灌浆速度变化均呈单峰曲线。(3)不同播期不同品种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强筋品种藁城8901以晚播处理最高,弱筋品种SN1391以早播处理最高。(4)随着播期的推迟每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两个品种的最高产量均出现在第二播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花铃期水分亏缺对不同部位果枝棉铃大小(直径、长度、体积)、各组分干重(铃壳、纤维、棉籽)和产量的变化,以及水分亏缺处理与棉铃指标的关系,为机采棉花铃期供水不足时提供参考滴灌量。【方法】以新陆早50号和新陆早73号为材料,花铃期设3个滴灌量:2 450 m3/hm2(CK)、2 050 m3/hm2(D1)、1 650 m3/hm2(D2),于花后17 d开始,每隔7 d分别取第2、第5和第7果枝的棉铃,共取5次,测定棉铃大小及各组分干重。【结果】2个品种不同部位果枝棉铃长度、直径和体积均在花后24 d达到最大值。在花后45 d,D1和D2处理中上部果枝棉铃直径与对照差异明显,新陆早50号中部和上部果枝棉铃直径分别降低2.92%~4%和2.21%~5.35%;新陆早73号分别降低2.66%~6.38%和2.77%~8.69%。2个品种棉铃各组分干重棉籽 > 纤维 > 铃壳,铃壳、棉纤维及棉籽重分别在花后24、38和38 d达到最大值。在花后45 d,2个品种D1和D2处理中上部果枝棉籽重与对照差异明显,新陆早50号中部和上部果枝棉籽重分别下降8.9%~20.71%和11.53%~20.73%;新陆早73号分别下降8.96%~16.24%和10.21%~17.06%。单株籽棉产量与棉籽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2个品种D2处理各部位果枝减产明显,新陆早50号下部、中部和上部果枝籽棉产量分别下降12.5%、13.48%和15.67%;新陆早73号分别下降12.69%、11.9%和18.21%。【结论】中上部果枝棉铃直径是影响棉铃干重的重要因素。水分亏缺不利于棉纤维和棉籽发育,中上部果枝棉籽受影响较大。D1处理与对照各部位果枝成铃数和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2 050 m3/hm2(D1)为应对花铃期供水不足时滴灌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冬春反季节设施栽培辣椒果实绿熟到转色阶段的品质及形态指标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4个辣椒品种和2个甜椒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授粉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辣椒果实单果重、果长、果肩宽等形态指标及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授粉后7~27 d为辣椒果实快速增长期,辣椒果实开花后37~42 d为最佳采收期,此时水分含量较高,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单果重基本都达到了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峰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形态指标与单果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维生素C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单果重及大部分果实形态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果实含水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