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试验以沙棘和酿酒葡萄为原料,开发出一种兼具沙棘与酿酒葡萄营养与风味的新型复配型果酒.【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酿造过程中沙棘汁与酿酒葡萄汁配比、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天数对产品酒精度和黄酮含量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进一步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经过响应面优化并验证后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沙棘汁与葡萄汁的配比2∶8、酵母添加量0.3 g/L、发酵温度26℃、发酵天数11 d,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沙棘葡萄复配酒的酒精度可达9.38%,黄酮含量为22.47 mg/L.通过与普通市售葡萄酒中还原糖、总酸、多酚与VC含量进行比较,沙棘葡萄酒中的还原糖、有机酸、多酚与VC含量均高于市售‘赤霞珠’葡萄酒,其中以多酚和总酸的含量提高最为明显,分别高出14.06%和4.49%.【结论】研制的沙棘葡萄复配酒口感良好,酸甜适度,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2.
葡萄果梗中含有影响葡萄酒风味的重要物质,通过4个处理开展葡萄果梗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葡萄果梗的添加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对葡萄酒各类成分均产生影响,其中全果梗的p H值、总酸值明显高于全果粒的处理,全果粒的含糖量及还原糖含量则明显高于全果梗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遮光处理对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遮光处理对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为葡萄酒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和蛇龙珠为材料,对其果实进行遮光处理,以常规管理果实为对照,分析遮光处理对干红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从葡萄酒中共检测出包括烃类、醛类、酯类、醇类、酮类、酸类、醚类等挥发性风味成分,其香气特点不是由某个或某类香气成分产生的,而是各种香气成分平衡作用的结果。[结论]遮光处理可抑制样品酿酒葡萄果实醇类物质的释放,促进醛类物质释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闪蒸技术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优化传统浸渍发酵工艺。[方法]以贺兰山东麓产区优质美乐葡萄为原料,采用闪蒸技术和传统浸渍2种工艺酿造干红葡萄酒,计划酒度为14%,酵母选用安琪CECA;传统浸渍工艺发酵温度2530℃,闪蒸技术工艺纯汁发酵温度1520℃。[结果]美乐葡萄适宜采收期在试验年份9月17日,含糖量260 g/L以上;闪蒸技术工艺可以提高葡萄酒中干浸出物含量,加强酚类物质溶解,葡萄酒色度和总酚含量明显高于传统工艺酒;感官评价分值高于传统浸渍工艺;采用闪蒸技术工艺酿造的该款美乐葡萄酒颜色加深,葡萄酒整体质量有所改善。[结论]闪蒸技术工艺优于传统浸渍工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葡萄汁中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s,包括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同时变化对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胞内脂肪酸成分和酿酒香气的影响,为提高葡萄酒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美乐’葡萄(Vitis vinifera L.)汁为培养基,试验设置对照组(不添加UFAs,CK)、低浓度UFAs添加组(LFG)和高浓度UFAs添加组(HFG),比较葡萄酒酒精发酵过程中3个处理组间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C1118)生长(OD600)、细胞内脂肪酸成分以及酿酒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提高UFAs浓度能够促进酵母细胞生长以及对UFAs的吸收,使胞内UFAs含量迅速增加,但抑制饱和脂肪酸(C4:0-C24:0)的合成。分析UFAs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发现,高浓度UFAs能够促进酵母高级醇和乙醇酯类(包括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香气的产生,但抑制了中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C4:0-C12:0)的产生,对来源于葡萄果实的醛类、单萜和降异戊二烯香气的影响较小。【结论】提高葡萄汁初始UFAs含量能够促进细胞生长,提高葡萄酒发酵速度,有利于乙醇酯类香气物质的合成,从而增强葡萄酒的果香、花香和甜香特征。因此,调控葡萄或葡萄汁中不饱和脂肪酸浓度可以作为调控葡萄酒香气品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山葡萄及其种间杂种的酿酒特性。【方法】以吉林省柳河地区3个山葡萄品种(双红、双优、左山一)和1个杂种(公酿1号)为材料,对其成熟度控制和生理成熟时的果穗结构进行研究,并探讨了霜冻及冰冻对山葡萄果实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及果穗的影响。【结果】浆果达到生理成熟时,供试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均较低,而总酸含量均较高,双红、双优、左山一和公酿1号的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51.0,136.8,129.0和184.5 g/L,总酸含量分别为20.9,18.6,25.0和17.6 g/L。达到生理成熟的果穗中,4种葡萄中除公酿1号的果梗含量(35.5 g/kg)较低外,其余品种果梗、果皮和种子及公酿1号的果皮和种子含量均远大于一般酿酒品种。在霜冻及冰冻条件下,供试葡萄果实的还原糖、总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可通过霜冻和冰冻的方法提高山葡萄及其杂种的还原糖含量。【结论】供试品种浆果生理成熟后,公酿1号含糖量能满足酿造优质葡萄酒的要求,双红、双优浆果通过霜冻及冰冻处理后,也能达到酿造优质葡萄酒的要求。公酿1号不能作为冰酒酿造原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葡萄果实及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为利用植物调节剂调控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对葡萄植株全部果穗进行喷穗处理,设置坐果期喷施100 mg/L ABA、转色期喷施清水(ABA处理),坐果期喷施0.4 mg/L EBR、转色期喷施清水(EBR1处理),坐果期和转色期均喷施0.4 mg/L EBR(EBR2处理)和坐果期和转色期均喷施清水(对照处理,CK)4个处理,取成熟葡萄果实酿造葡萄酒,测定不同处理葡萄果实的穗质量、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及葡萄酒的残糖、pH值、干浸出物、酒精度和挥发酸;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成熟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ABA和EBR处理能提高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加速葡萄成熟,并提高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酯类、醇类等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CK、ABA、EBR1、EBR2 4种处理葡萄果实中分别检测出28,34,31,31种香气物质,包括酯类、醇类、醛酮类、萜烯类、酸类和酚类等。与CK相比,ABA、EBR1和EBR2处理葡萄果实香气物质总量分别提高了24.50%,11.16%和17.17%。3个激素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酯类、醇类和醛酮类物质总量,且以ABA处理效果最好,其葡萄果实酯类物质总量较CK提高了27.82倍,醇类和醛酮类物质总量分别提高了22.29%和24.13%。【结论】外源激素ABA和EBR处理有助于葡萄果实品质提升及香气物质的合成。ABA处理葡萄酒中的酯类物质含量及EBR1和EBR2处理醇类物质含量均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低温条件下外源油菜素内酯对‘美乐’葡萄枝条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在酿酒葡萄抗寒性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以酿酒葡萄‘美乐’为试材,外源喷施油菜素内酯(0、0.2、0.4、0.6 mg/L),后置于不同低温(5 ℃、-5 ℃、-10 ℃、-20 ℃)下24 h,研究其对葡萄枝条抗寒性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葡萄枝条的抗寒能力作综合评价。外源油菜素内酯提高了葡萄枝条SOD、POD活性及抗坏血酸的含量,降低了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提高了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对照相比,0.4 mg/L处理差异显著,POD活性提高48.05%,MDA含量降低73.8%,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 8.65%和46.96%。外源油菜素内酯通过提高葡萄枝条的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从而提高葡萄枝条的抗寒性,其中0.4 mg/L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9.
谈明东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22-224
雷司令(Riesling)白葡萄除梗破碎后经过降温后进入压榨机压榨,压榨温度在12℃,添加果胶酶200mg/kg,添加二氧化硫30mg/kg,澄清后选择葡萄汁含糖量230g/L,添加酵母150mg/kg,发酵温度控制在14℃,可获得优质雷司令(Riesling)干白葡萄酒。  相似文献   

10.
用自选xjd-2酵母和法国酵母D254酵母酿酒,对葡萄酒进行理化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xjd-2生长繁殖快、酵母发酵力强,对葡萄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含糖〉400g/L、SO2〉200mg/L、酒度〉15%、含酸量〉15g/L的葡萄汁中发酵;并能在10~35℃温度下发酵,温度适应范围广;与法国酵母D254相比发酵速率和适应能力几乎一致。且该酵母发酵的葡萄酒具有澄清、口味纯净柔和、酒体协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干旱地区酿酒葡萄成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葡萄成熟过程中,果实重量呈双"S"型变化,含糖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含酸量在达到较高水平后,持续下降,最终含量受平均气温、≥10℃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的影响。白色与红色品种的适宜采收成熟度:含糖量与糖/酸分别是190~204g/L、17~22,190~210g/L、17~25。  相似文献   

12.
以巨峰葡萄为原料,主要研究其酿造桃红葡萄酒的最佳工艺,分析发酵过程中颜色、二氧化硫含量的变化规律,果胶酶、皂土、冷冻时间的最佳处理效果以及陶瓷膜过滤除菌的效果。结果表明,在18℃下发酵3 d,葡萄酒的颜色达到最佳感官指标;总二氧化硫、游离二氧化硫的含量在发酵初期下降较明显;总糖含量在发酵95 h时达到最小,之后趋于稳定;皂土添加量为1.6 g/L,经过60 h静置可达到最佳澄清和除菌效果;-15℃冷冻处理1周后,结晶沉淀物的量达到最大(1.66 g/L)。成品酒的感官指标、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甘肃河西走廊是我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也是我国葡萄酒生产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本文主要介绍了16个适宜河西走廊种植的酿酒葡萄品种及其酿酒特性,以期为调整河西走廊酿酒葡萄品种种植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以不疏果作对照,分析研究了花后疏果降低负载量对赤霞珠葡萄酒理化指标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赤霞珠葡萄酒中共鉴定出11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酯类物质46种、醇类物质13种、酸类物质9种、烃类物质25种、醛酮类物质9种和其他类物质9种,其中酯类物质为赤霞珠葡萄酒的主要香气物质,占总组分的90%以上;不同疏果处理下,葡萄酒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对照,相对含量在106 252.7~134 655.3μg/L之间,说明疏果调控负载量有利于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1、破碎。酿酒葡萄要充分成熟,葡萄采收后,剔除青果、病烂果粒,洗净,在容器内捣碎,再拣出果柄。2、发酵。将破碎的葡萄放在瓷缸或广口瓶内,装入前先将容器洗刷干净,容器口部用纱布盖上。每天搅拌1 ̄2次,在25 ̄30℃,下经10 ̄15天完成发酵。室温低于20℃时,发酵期延至20多天。有条件的可在发酵葡萄汁中每升加入1.5亳升亚硫酸,或山梨酸及山梨酸钾作防腐剂,并搅拌均匀。3、加糖。供酿酒的葡萄含糖量达23度就可转化为13.5度的酒。如果葡萄含糖量低,则需加糖。通常100升葡萄汁中加1.7千克糖转化为1度酒。具体用糖量是:如葡萄含糖量是17度,每千克料…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葡萄酒市场欣欣向荣,但目前,我国酿酒葡萄生产管理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葡萄和葡萄酒的产量和质量.我们从1998年开始,对太谷县任村乡107公顷酿酒葡萄园采用了集约化栽培、规范化管理,实现了当年定植,当年成园,成活率达98%;二年结果,667平方米葡萄产量450公斤;三年丰产、高效,667平方米葡萄产量达1560公斤,产值3120元.生产的葡萄质量高,含糖量达22%,含酸量0.58%左右,出汁率80%以上.现将酿酒葡萄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贺兰山东麓5个产区赤霞珠葡萄种植土壤与葡萄品质及酒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土壤性质、葡萄品质及葡萄酒品质检测分析,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明确了葡萄酒差异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产区土壤养分和结构差异显著进而导致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品质差异显著,御马基地赤霞珠葡萄风味物质总酚含量、花色苷、单宁含量分别为10.76 mg·g-1,0.82 mg·g-1和52.02 mg·g-1,均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4.64%,可滴定酸含量为6.64 g·L-1,果实糖酸适中、粒重最大,葡萄品质最优,且葡萄酒中的单宁、总酚、花色苷、黄酮、黄烷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园林场基地、玉泉营和金沙林场等产区。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葡萄酒中的多酚类物质、酒精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挥发酸呈极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多酚类物质(花色苷除外)、pH呈显著正相关,与挥发酸、酒精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则与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挥发酸、残糖、酒精度及pH呈显著负相关,全盐含量则与酒中pH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得出,土壤中...  相似文献   

18.
增施中微量元素对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的改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兰山东麓碱性石灰性土壤中微量元素匮乏,有效性差。为研究中微量元素在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上的应用效果,以5年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验材料,研究在相同水肥条件下增施钙(Ca)、镁(Mg)、锌(Zn)、硼(B)、铁(Fe)元素后,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单宁、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施Fe元素处理显著提高酿酒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花色苷含量;增施B元素处理酿酒葡萄总酚、单宁含量相对其他处理最高,同时明显降低酿造葡萄酒总酸含量;增施Ca元素处理显著提高酿酒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葡萄酒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增施Zn元素葡萄酒单宁含量显著提高。由结果可知,增施中微量元素可显著改善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前1~2周、转色末期在叶幕上喷施浓度为3 g·L-1的磷酸二氢钾,研究其对酿酒葡萄果实类黄酮物质的影响,旨在改善果实着色及其他类黄酮物质的含量,为优质葡萄酒酿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转色末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显著地提高‘赤霞珠’花色苷和黄酮醇的含量,花色苷含量较对照提高了30%,黄酮醇含量提高了48%;但喷施磷酸二氢钾降低了黄烷醇的含量,其中,磷酸二氢钾的喷施时期对其含量影响较大,转色前1周喷施处理的葡萄果实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转色末期的喷施处理。说明转色末期喷施3 g·L-1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花色苷与黄酮醇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登封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及烟叶香味成分等物质的影响,为今后优质高香气烟叶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烟叶叶面喷施大田试验,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50、100、150μg/m L 3个不同浓度同一化控物质壳聚糖对登封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及烟叶香味成分等物质的影响。[结果]经壳聚糖处理的烟叶总糖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新植二烯的含量升高,烟叶喷施50、100μg/m L的壳聚糖芳香族氨基酸类物质总量升高,喷施150μg/m L的壳聚糖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高于对照组,喷施100μg/m L壳聚糖烟叶的香气物质总量、常规化学成分、有机酸含量均优于其他处理。[结论]叶面喷施浓度50μg/m L和100μg/m L壳聚糖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