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珠三角沿海农村地区租田耕种的"代耕农",其群体的产生和发展与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研究珠三角"代耕农"的特点和生存现状表明,代耕土地可以保障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却不足以使他们走上致富之路,"代耕农"在子女教育、农业生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生存空间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正日益缩小.  相似文献   

2.
"代耕农"是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对珠三角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特殊的历史贡献。在流动过程中,引发系列农村社会问题,与流入地政府及农民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纠纷、合同纠纷、拆迁纠纷、入户、子女入学等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代耕农"流入地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代耕农"问题也成为乡村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将"代耕农"群体与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相联系,分析"代耕农"衍生的系列社会问题与隐患,从政策层面与管理制度上寻求解决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代耕农”是珠三角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历史贡献.“代耕农”是随着珠三角当地农民大规模“洗脚上田”而流入的一种临时性农业劳务,现已形成庞大的“代耕农”群体.“代耕农”可分为帮耕农、租耕农、雇佣农3种不同类型,三者在户籍、社会保障、住房条件、代耕形式、耕种品种、流动性,组织化程度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帮耕农已慢慢退出珠三角的代耕舞台,租耕农和雇佣农则成为“代耕农”的主体,继续为珠三角的农业生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东惠州“代耕农”群体的社会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耕农"是珠三角农业流动人口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他们"离乡不离土"且"耕者无其田",其发展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了。"代耕农"为流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却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其生存状况与利益诉求值得社会各界关注。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中心,对珠三角"代耕农"群体进行社会调查,呈现其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5.
"代耕农"是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对珠三角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特殊的历史贡献。但其至今尚未真正融入珠三角的主流社会,始终保持着"定居不融合"的状态,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不适应性。他们遭遇诸多社会排斥与歧视,面临居住隔离、交往狭隘及社会保障待遇不公等社会融合困难。以中山市西区的"代耕农"为中心,分析"代耕农"社会融合的基本状况及其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代耕农"的社会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业流动人口涌进城市,其中一部分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代耕农"。在转型社会阶层分化的语境下,具有农业流动人口与女性流动人口双重身份的女性"代耕农",其被边缘化及权利被忽视已是不争的事实,她们的生存状况堪忧,已影响到流入地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代耕农是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对珠三角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特殊的历史贡献。但代耕农面临着生存困境,并引发了系列社会问题。从代耕农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及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破解代耕农问题的思路:解决代耕农入户问题,提高征地和拆迁赔偿,取消入学门槛,提供再就业指导,建立代耕农管理基金。  相似文献   

8.
射洪机插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土地流转集中,农村种粮大户迅速崛起,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依靠大量劳动力人工栽插水稻已经不适应集约化生产要求,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剖析当前珠三角“代耕农”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提出解决“代耕农”问题的政策改进与规范管理建议,为“代耕农”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解决思路。【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归纳整理,对珠三角地区“代耕农”问题管理中的现有政策和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从制度和体制两个层面提出解决珠三角“代耕农”问题的建议。【结果】珠三角地区“代耕农”面临着入户入学、转产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生存与发展的系列难题,存在政策和管理的双重缺位,对“代耕农”、流入地居民和流人地政府均产生了负面影响。【建议】需从政策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入户政策和入户后的福利保障政策,管理上进行补偿安置归位、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代耕农”的群体组织化程度,以解决珠三角“代耕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迁及城镇化发展,导致珠三角地区形成一个特殊群体"代耕农"。其主要分布在城郊、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为珠三角城乡经济发展有历史贡献,却因政策变化、经济发展等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原因,沦为具有"双重边缘性"的弱势群体并引发系列社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问题不再是单纯的城市区域性问题。城市问题俨然已逐步上升为事关城市区域联动发展的系统性议题,城乡流动、城乡排斥、城乡融合、城市包容等诸多议题愈来愈被纳入城市管理研究之中。代耕农问题的产生,在本质上与城市化有着密切关联,代耕农贬抑的社会情绪反过来对于城市管理、城市发展又有着巨大不良影响,代耕农问题也是城市问题。从代耕农与城市互动视角,探讨代耕农社会情绪的产生逻辑,分析代耕农社会情绪对城市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代耕农社会情绪的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联安村"代耕农"群体为中心,分析珠三角"代耕农"现象及相关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代耕农"是珠三角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其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并随时可能引发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社会工作者作为弱势群体的关注者,能够以其专业技能、专业方法介入代耕农问题,一方面,从优势视角帮助代耕农发挥自身潜能,使其能够"自助",缓解甚至解决代耕农的各种生存、转业困境;另一方面,以中介者、资源联系者等角色去协调社会关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解决"代耕农"问题的有效干预方式,最终达致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成社会公正和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王成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54-19156
在介绍珠三角地区概况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其中,从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技术政策优势3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从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产业规模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4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劣势;从潜在客户市场、政策环境和市场支持3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机遇;从理念因素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个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威胁。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珠三角地区1999-2008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及其时空演变规律,运用实证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采用协调发展度定量评价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整体协调发展度不高;1999-2008年整体好转,但2003-2004年除深圳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空间差异明显,经济较发达地区明显好于其他地区;研究期内珠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度重心有往东北方向转移趋势.因此,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意识还有待加强;珠三角协调发展地区差异可为城市发展模式提供借鉴;珠江口东岸地区宜坚持持续协调发展战略,发挥示范作用;珠江口西岸地区宜坚持强化协调发展战略,优化土地利用模式,加强区域间协作.  相似文献   

15.
对珠三角地区农民收入现状及贡献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利用广东省2002~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通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来分析珠三角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土地流转通过工资性收入途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家庭经营性收入途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土地流转平均面积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6.
蓝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702-5703,5714
论述了珠三角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珠三角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珠三角“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以确保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马骏  黄泽文  安宓  郑庭义  向安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89-1091,1119
介绍了珠三角地区农业人口流动的现状,及由此给农村发展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城市化背景下,农业人口流动不仅推动了流入地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加快了人口流动速度;同时也衍生出一些新问题,如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管理与乡村稳定治理、土地再次流转的利益分配、农业补贴归属、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区域内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思路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渤海地区是继珠江和长江三角洲之后我国推进的第三个经济高增长区域,其农业与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就,但水资源紧缺、耕地减少、农业投入资金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不利因素,制约了环渤海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根据全面提升环渤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强化建立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协调联动机制,因地制宜选择现代发展模式和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展思路,提出环渤海不同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滨海地区外向型农业和现代渔业发展模式;大城市周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平原地区土地集约型种植和生态型养殖发展模式;丘陵山区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探析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层原因,认为:土地流转是农业发展新阶段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客观需要;比较利益是促成农村土地流转的内在动力;土地流转是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行法律、政策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