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实证研究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同时对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阻碍因素,为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基于江西省665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首先采用C-D生产函数构建生产利润模型,从水稻产出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测评农地经营规模的适度性.其次通过构建Tobit模型,实证检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江西省水稻种植的适度规模在2.67~5.33 hm~2这一区间内,且存在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现象.农业资产现值、户主是否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初始农地面积、土地流转信息是否公开透明以及是否有土地调整经历等变量均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户主身份和老龄化率对适度规模经营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农业用具补贴,并应在土地流转信息公开化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推进水稻种植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
农地制度改革是兵团经济发展的关键,农地流转创新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前人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对兵团13个农业师进行农地流转现状调查分析,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探索农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第八师农地流转的具体制度对策。结果表明:北疆团场土地流转较活跃,其中第八师流转规模最大;土地流转价格、土地流转信息获取量、团场引导土地流转力度、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是影响兵团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兵团农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不清晰、农民收益缺乏增长机制、土地流转不规范、权利流转服务机构缺乏、权利流转监管困难、利益保护机制缺乏等。  相似文献   

3.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当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农地均分加剧了农地细碎化程度,影响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降低了农地利用率。为此,培育农地流转市场,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选择,农地流转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与中国资源禀赋相似的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农业转型进程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经验事实和实证数据。本文将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业转型进程置于其经历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加以考察,在概述它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农业转型进程基础上总结了共同特征:都经历了由自耕农体制向鼓励规模经营的土地制度转型;都出现了绕过农业工业化进程必经的土地密集型阶段的“赶超”现象;都选择了土地节约型及兼业化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宗农产品在本国种植业内部和国际市场上都缺乏竞争力。尽快完备农地“权利束”为农地规模流转提供制度基础、抓住仍处于从中等收入阶段向初等发达阶段迈进这个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最佳时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动力,以及用好以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为指向的农业补贴工具是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形成的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流向规模经营农户明显加快,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已日渐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主体形式和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事实证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是也出现了比如非农化、非粮化等新问题。对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的定义、动因、环境、特征与效应进行梳理及归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1 农地效率问题 农地的产出能力(农地效率)是一直以来广受关注且多有争议的问题,其中劳动投入和农田水利是决定农地效率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从劳动投入方面解释1980年代初土地承包制度的成功,已成为一个不容质疑的“真理”。劳动投入不仅有量的方面,而且有质的方面。人民公社体制下面,集体组织即使可以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实地调研情况为例,对农民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用logistic多分类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53.37%的农户不希望扩大土地规模,家庭人口数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地流转价格、非农经济收入所占比重、土地规模经营预期、受教育程度、雇佣农工成本对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区域经济条件较发达、农地流转价格的下降、规模经营预期的上升,以及雇佣农工成本的降低会使农民扩大土地规模经营的意愿增强.  相似文献   

8.
农地规模经营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农地规模经营的经济之争为出发点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行了分析,并从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政府保障三个方面探讨了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点,多方面共同发展,开展农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调研广泛收集数据,分别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不同作物规模经营发展情况、农地规模经营者个体特征、土地流转情况、农业机械使用状况、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扶持政策7个方面归纳总结沅江市现阶段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现状,发现沅江农地规模经营条件逐步优化,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并从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方面提出了促进沅江市农地规模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规模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发展方向,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既能克服耕地细碎化,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江汉平原潜江市为研究区,在详细分析176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Eviews 10、C-D生产函数和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定量测算农户适度经营规模范围。结果表明,C-D生产函数模拟模型的线性回归系数为0.96,拟合系数为0.93,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劳动力产出弹性(α)、固定资本产出弹性(β_1)、流动资本产出弹性(β_2)和土地产出弹性(γ)的估计值分别为0.6198、0.1335、0.2699、0.8342;再结合统计数据借助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测算得到2016年潜江市户均和劳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3.79~4.43、1.77~2.06 hm~2;对比验证表明测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模式、科学把握规模经营度,发挥农地规模效率和优势等加强潜江市农地流转、提高农地经营效益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对有序推进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农地租赁均衡价格形成及演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及未来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又是非常之大。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现代化必须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笔者认为,在现行土地承包制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农地租赁实现经营权的流转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上海市枫泾镇93户农户的访问调查,以较发达农业地区农户农地租赁意愿为案例,实证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及演变方向,并提出土地规模集中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就适应入世后农业发展的要求,提高我国农业竞争优势,提出了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全物权化,健全土地流转法律机制,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以及逐步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股份化经营、土地流转公司化运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戴谋富  戴翠容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176-178,183
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存在的缺陷,就适应入世后农业发展的要求,提高我国农业竞争优势,提出了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全物权化,健全土地流转法律机制,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以及逐步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股份化经营、土地流转公司化运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6—2020年湖南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农地流转的制度基础,估计了农地资源配置的效率,评价了农地流转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家庭人口特征与村庄土地资源禀赋是决定农户承包土地规模的主要因素,在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利益联结成为决定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核心因素之一;承包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有降低的趋势,但是,经营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有提高的趋势;农地流转对承包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没有影响或负向影响,对经营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地流转有助于提高经营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为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要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政府要加大乡村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建立农地流转市场交易中心,降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5.
谢文雄  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206-210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农业政策的主要导向,也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重庆市为研究区,从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视角来拟合C-D生产函数,测度重庆市(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的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比较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地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地区差异,并基于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现状,探索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的适宜路径,为重庆市制定差别化的农地利用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由于资源禀赋、经营主体特征、经营模式、农地流转等因素的差异影响,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的劳均适宜经营规模分别为1.82、1.06和1.15 hm2,与劳均现状经营规模(0.154、0.159和0.147 hm2)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的户均适宜经营规模分别为5.46、3.17、3.45 hm2,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区域差异较大.根据重庆农地规模经营现状特点,提出应加快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及经营规模的确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农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律,促进农地流转与农地规模化经营;加快探索与总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4个方面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从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产业联合体组织嵌入角度,对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561个样本农户进行实地调研,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农地抵押融资的意愿普遍较高,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农业产业联合体的组织嵌入对中等规模与大规模农户土地抵押意愿的影响较明显。为进一步推进农地抵押权能实现,应当在鼓励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有效嵌入农业产业联合体。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农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衣业生产要素尤其是农用土地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和规模经营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我县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了耕地向种养能手、业主和农业企业集中,形成了土地规模流转和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实现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更多的非集体成员可以进入到农业生产行业,农业经营主体正在经历着剧烈的转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表现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背景,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617个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数据,从农地利用方式、农地投入配置和农地生产率3个方面分析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利用行为,探讨其行为特征与逻辑。结果表明,从农地利用方式上来看,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显著扩张,且存在非粮化的趋势;从农地投入来看,生产资料、雇工工资和土地租金已经成了各经营主体最重要的三大成本;从农地产出来看,土地生产率最高的是种田大户、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资本农场,而资本生产率最高的是传统农户。三权分置下各经营主体的农地利用逻辑是传统农户将土地作为生计保障,获得一些安全的农产品供自家消费并实现自我价值;种田大户利用耕作技术、地方性知识不断提高劳动质量,以此提高产出和每个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家庭农场主从追求土地生产率向劳动生产率转变,通过合理利用劳动力达到最佳经营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取得更多收入;资本农场使生产要素聚集产生规模效应以获取更多利润,向生产的上游科技化、下游品牌化方向延伸。因此,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应该是依靠广泛的农业技术进步,适度扩大农场规模,稳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动农地有序流转,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简称CFPS)最新公布的2018年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逻辑回归模型对影响乡村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中外出打工人口比重、打工收入、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征地、生产投入成本、农地产出总值、年末总收入等因素对土地流出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年龄、学历水平、婚姻状况、户口性质、身体健康状况、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是否经历过征地、生产投入成本、农地产出总值、农户兼业化、农业补贴等因素对农户土地转入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地经营规模是农业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本研究从实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出发,依据湖南省自然经济条件、土地流转、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结合当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测度湖南省家庭农场适度经营规模,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种粮补贴,理性经济人(家庭农场主)在追求产出利润最大化时,农地经营存在一个适度规模,此适度规模主要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各投入要素市场价格等影响;种粮补贴可降低种粮成本,从而适宜的农地经营面积变大;根据湖南省洞庭湖区农户调查问卷实证分析,该地家庭农场的适宜经营规模为9.52~13.23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