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有利于解决理论课程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可更好的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课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生培养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根据泌尿外科实习生培养教学大纲,采用摄像、PPT、网络教学视频资源等制作微课视频。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泌尿外科全体实习生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9月-2017年8月泌尿外科全体实习生设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结合微课教学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理论考试、临床操作考核、病例分析能力及匿名调查问卷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操作及病例分析能力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教学效果各项目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课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生培养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效果,能增强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协同教学法在针灸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级中医专业6个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个班级/组),一个学期后比较两组的课程总成绩与兴趣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采用协同教学法的观察组能明显改善学生的课程成绩以及提高学生的课程兴趣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协同教学法可为针灸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核心胜任力的教学培养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施及效果。方法 将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级涉外护理专业1班、2班的学生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教授法进行授课,试验组采用基于培养护理核心胜任力的教学培养方法进行授课,具体方法包括:角色互换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及互动学习法等。比较两组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授课后的考核成绩、学生满意度自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和核心胜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基于护理核心能力的教学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可尝试在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挖掘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经验与规律。方法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张涤教授门诊的小儿外感发热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结果 180首小儿外感发热处方用药49味,以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多入肺胃二经,常用的药物组合为“芦根、荆芥”、“芦根、生石膏”、“生石膏、荆芥”,“芦根、生石膏、荆芥”,“芦根、淡竹叶”。结论 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立足解表清里原则、重在清透肺热、清热生津,遣方用药结合湖南气候湿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带教模式在非麻醉专业规培学员麻醉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2019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专业基地参加规范化培训的非麻醉专业学员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固定带教老师和带教流程,对照组则按照传统排班方法,随机分配带教老师,并由带教老师自行决定具体带教方案和内容。比较2组学员出科后的理论考核与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并对其进行带教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学员的出科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学员对带教老师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非麻醉专业学员在麻醉科参加规范化培训时,采取临时导师制来固定带教老师和带教流程对提高带教质量和带教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全国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2002-2013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数据库,针对中医类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断增长,但中医执业资格占比仍有待提高,医院床位数和人员配比较低。结论 中医药人力资源是保障中医药服务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对其培养的研究与规划,关系到中医药事业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耳穴按压配合中医常规护理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研究。方法 将12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中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按压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理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日常活动影响、社会功能障碍等4方面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耳穴按压配合中医常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足溃疡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随机收集住院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73例,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判定患者体质类型,并进行身高、体质量、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测量和观察记录伤口愈合速率、愈合时间、预后结局等情况。分析中医体质对2型糖尿病足溃疡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 DFU患者以痰湿质、血瘀质和湿热质为多。其中血瘀质相对其他两种体质足溃疡程度较重,湿热质感染程度较重。湿热质的年龄最低,血瘀质相对年龄偏大。痰湿质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最大,糖尿病病程最短(P<0.05)。血瘀质伤口愈合速率和时间较慢(P<0.05)。结论 痰湿质、血瘀质和湿热质是2型糖尿病足溃疡的高危体质,不同DFU患者临床特征不同,血瘀质的伤口愈合较慢,提示不同体质下DFU的预防及治疗应有侧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国医大师刘祖贻自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肺癌患者的病案共计107例,将患者初诊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中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107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80的高频使用药物有薏苡仁、白术、山楂、八月札、黄芪;常用组合主要有白术、薏苡仁、八月札,薏苡仁、山楂、八月札,鸡内金、薏苡仁、麦芽等;并挖掘出5首新处方。结论 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肺癌喜用益气健脾、消食和胃、化痰消瘀药物,治法以益气健脾、消食和胃为主,通过药物分析印证出肺癌的病机特点为“虚、毒、痰、瘀”,以“正虚”为本,体现出刘教授“调理脾胃,以求扶正”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选方用药。方法 通过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主题词,“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为副主题词,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2010-2015年的相关医学文献,共搜索文献216篇,其中符合条件的139篇,将纳入文献中所包括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 2003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结果 139篇文献中,共涉及中药复方147首,药物134味,用药频次共达1 501次,其中,用药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黄柏、牛膝、薏苡仁、苍术、土茯苓、泽泻、萆薢、防己、甘草、威灵仙;药物所属类别最多的分别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结论 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泄浊解毒、兼顾补虚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研究。方法 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晚期结肠癌患者73例,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n=38)接受扶正消积汤联合XEL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治疗和西医组(n=35)单纯接受XELOX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肿瘤标志物、免疫细胞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总的中医症状积分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的癌胚抗原(CEA)低于西医组和治疗前(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的CD4+、CD8+高于西医组(P<0.05),与治疗前比无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近期疗效,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好于单独西医治疗,且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血肌酐、血尿素氮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65.8%(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有明显降低(P<0.01);肌酐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硬膏穴位贴敷与中药喷雾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予以常规治疗(肢体锻炼+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利用中药硬膏穴位贴敷与中药喷雾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淋巴水肿改善效果,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水肿、疼痛、肩部活动受限、乏力、食欲不振)、上肢周径、肩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各项淋巴水肿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上肢周径均小于治疗前,且同时段比较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5.0%,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可采用中药硬膏穴位贴敷与中药喷雾联合治疗,有利于减轻不适症状,提高肩部活动能力,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对中药资源化学教育教学活动及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果表明:在有63名学生的班级中,积极参与阅读文献、学习化学画图软件、自主学习统计分析方法及参加野外标本采集的学生在学习中具有较大优势。网络教学平台有利于开展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既能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严辉  巢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84-11586
依托先进、规范的中药资源调查“3S”技术平台,将区域特色中药资源调查与野外实践教学有机整合。通过对中药资源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探索,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对提高中药资源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质量、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化痰通咽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证属风痰瘀阻证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化痰通咽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本治疗和康复治疗,疗程4周,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吞咽困难生活质量测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基本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综合运用化痰通咽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吞咽障碍患者,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用中医三期疗法辅助治疗对患者骨折的疗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手术治疗的135例肱骨近端骨折后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中医组68例和常规组67例,中医组术后采用中医三期疗法,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恢复效果及肩关节功能。结果 中医组的平均愈合时间(6.4±1.5)周显著短于常规组的(7.1±1.5)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2周中医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中医组患者的肿胀程度优良率89.7%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6.1%(P<0.05);术后6个月中医组患者的肩关节后伸、外展上举、外旋程度、运动范围、功能及Neer总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用中医三期疗法辅助治疗有助于骨折愈合,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