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孔雀石绿检测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概述孔雀石绿的危害性,总结孔雀石绿的几种检测方法,为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组织病理学、血液学及毒性试验等角度分析了孔雀石绿对动物的危害,描述了有色孔雀石绿和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间的生物转化关系,并就国内外对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的检测进展情况等进行了评述.建议国内应大力研究从养殖排出水中清除孔雀石绿的方法,开发出安全有效的孔雀石绿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水产品海鲜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常用食材,可是,当在享用这些美味的时候,大家是否会想到一种化学物质也随之进入我们的身体并残留下来,这就是孔雀石绿,它是一种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在染料制作和杀菌消毒上被广泛应用。在鱼类运输过程中,渔民为了防治鱼类感染真菌,延长鱼的存活时间,有时也用来给活鱼消毒,而孔雀石绿随着生物体代谢会生成一种无色的孔雀石绿,孔雀石绿和无色的孔雀石绿都存在致癌、致畸形、致突变的危害性,在许多国家已经严令禁止作为人类食用水产品的药物来使用,为此,加强对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的检测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以N,N-二甲基苯胺、对硝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改造了氨基隐性孔雀石绿半抗原,并通过紫外、红外、质谱鉴定。结果表明,氨基隐性孔雀石绿半抗原改造成功。采用重氮化法合成了氨基隐性孔雀石绿人工抗原,并通过紫外光谱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偶联蛋白成功。免疫大白兔制备了隐性孔雀石绿抗体,抗体效价达6.4×10~4。建立了隐性孔雀石绿ELISA方法,最低检测线为0.1μg/L。  相似文献   

5.
HPCE测定鱼体内孔雀石绿主要代谢物的残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加强孔雀石绿的管理和监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波长为265 nm),研究孔雀石绿在鲫鱼体内的主要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的残留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隐性孔雀石绿标准品在0.062 5~1.000 0μg/ml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直线方程为:y=610.230x-23.345(R=0.9994)。加样回收率试验表明,隐性孔雀石绿的回收率为95%~102%。隐性孔雀石绿的保留时间为6.732 min,其在鱼体内的残留时间较长,呈非常平缓的下降趋势,不易消除,药浴30 d后隐性孔雀石绿的残留量为0.028μg/ml。[结论]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鱼体内隐性孔雀石绿的残留具有消耗少、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且可以直接检测出隐性孔雀石绿。  相似文献   

6.
本次研究以罗非鱼的血液、肌肉、肝脏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为检测工具得出孔雀石绿(MG)与隐性孔雀石绿(LMG)72h内在罗非鱼体内的富集情况和短时间水浴(30min)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在罗非鱼体内的消除规律。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鳗鱼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鳗鱼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残留量。[方法]鳗鱼样品用乙腈提取,经脱脂、浓缩、净化和流动相溶解,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结果]在HPLC条件下,14min内可完成对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测定。在0~0.1μg/ml浓度范围内,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标样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9和0.9998;在2、25、100μg/kg添加水平条件下,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7%~89.7%和87.6%~91.2%,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n=5);该方法对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检测限分别为1和2μg/kg(S/N≥3)。[结论]该研究应用HPLC测定鳗鱼中孔雀石绿等残留准确、可靠,其灵敏度符合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检测法在快速检测水产品孔雀石绿残留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一种酶联免疫试剂盒对市场抽取的43份水产品中残留的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进行快速检测。[结果]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形孔雀石绿检出率为6.98%。[结论]该快速检测法可用于大批量水产品的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9.
以对醛基苯甲酸和N,N-二甲基苯胺为原料,合成了羧化无色孔雀石绿和羧化孔雀石绿;通过薄层色谱分离纯化了合成产物,对各组分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鉴定,结果表明m/z为375.2和373.2的碎片峰分别为羧化无色孔雀石绿的[M+H]+和羧化孔雀石绿的[M]+准离子峰;将合成的羧化半抗原通过碳化二亚胺与阳离子化BSA偶联,制备完全抗原,经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计算,两种完全抗原中的羧化无色孔雀石绿和羧化孔雀石绿与BSA的摩尔比分别为9.2∶1和11.1∶1。完全抗原的成功构建为后续抗体制备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两株对孔雀石绿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孔雀石绿复合型降解菌剂,通过冻干保护剂的种类、预冷冻时间、菌体含量和冻干厚度等因素对降解菌剂进行性能优化,并对降解菌剂在渔业养殖水体及底泥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类的冻干保护剂比单一的保护剂菌体成活率更高,采用冻干保护剂为15 mL·g-1的15%脱脂乳、5 mL·g-1的10%蔗糖和0.25 mL·g-1的甘油,冻干厚度为0.4 cm,预冷冻时间为48 h,真空冷冻干燥16 h,该条件下获得的孔雀石绿降解菌剂外观良好,菌剂细腻,菌体成活率约82.3%。光照条件下,菌剂对渔业养殖水体中浓度为5 mg·L-1孔雀石绿12 h降解率超过90%,对渔业底泥中浓度为2 mg·kg-1孔雀石绿及代谢产物隐性孔雀石绿25 d降解率分别为73.36%和76.80%。避光条件下,环境中孔雀石绿更容易转化为隐性孔雀石绿,添加菌剂可有效降低底泥中隐性孔雀石绿转化为孔雀石绿,增加光照可促进菌剂对两种药物的降解速率,在菌剂和光照的共同作用下,可有效减弱两类药物互相转化,同时提高降解效率。菌剂对养殖环境中的鱼体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获得的孔雀石绿复合型降解菌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对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隐色孔雀石绿的残留研究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并为进一步开展孔雀石绿残留检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化学检测法和生物检测法2个方面分别综述了孔雀石绿在水产品中残留检测的主要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共振瑞利散射法、气质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法等。[结果]由于MG和LMG的活性很强,其前处理过程复杂,有待进一步简化并提高回收率。同时,MG和LMG的最大吸收波长1个在可见光范围,1个在紫外范围。给其同时测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而其残留分析过程比较复杂。[结论]基层的大规模筛选检测以免疫学检测方法更适用更有应用前景,但国际公认的确证方法仍是化学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小瓜虫病是观赏鱼养殖常见病、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以上;温室养殖日本锦鲤,由于养殖密度较大,水质较差,极易诱发小瓜虫病。通过孔雀石绿对日本锦鲤小瓜虫病治疗试验,对比不同浓度孔雀石绿对小瓜虫病的疗效,结果表明:80min内孔雀石绿对小瓜虫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0.47mg/L。  相似文献   

13.
施氏矿物和有机酸共存体系中孔雀石绿的多相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硫酸亚铁的作用获得施氏矿物,并研究其在有机酸(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的协同作用下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避光条件下施氏矿物对孔雀石绿存在微弱的吸附作用;紫外光照射下,单独施氏矿物对孔雀石绿的降解有催化作用,在有机酸的协同下,催化降解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相同试验条件下,不同有机酸对施氏矿物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同时提出了有机酸协同施氏矿物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可能机制为:有机酸吸附于矿物表面,并形成高光活性的Fe(Ⅲ)-有机酸配合物,进而释放出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最终导致孔雀石绿降解。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淡水鱼中孔雀石绿残留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松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916-3917
[目的]了解2013年辽宁省餐饮业淡水鱼中孔雀石绿残留状况,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辽宁省5个城市中抽取淡水鱼180份.按照检测标准要求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相应的氘代物为内标物进行测定.[结果]180批样品中有93批检测出孔雀石绿残留,检出率为51.6%.不同城市和不同品种间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辽宁省淡水鱼中孔雀石绿残留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从南京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组孔雀石绿脱色菌群EK,研究了该脱色菌群在不同染料质量浓度、培养时间、pH值、温度等培养条件下对孔雀石绿染料的脱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脱色菌群EK对外界条件无严格要求,适应范围广。但在pH为8.0、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48 h条件下对染料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孔雀石绿的最适脱色质量浓度为1400 mg/L。此外,通过对脱色前后体系分光光度的测定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可高达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