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瑞丽市种植的椒样薄荷鲜样中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各挥发性化学成分经质谱扫描后得到的色谱图通过质谱工作站Xcalibur3.0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NIST08标准质谱图数据库对比检索,并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鉴定出43种主要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在精油中的相对质量分数。43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30%,其中含量较高的7个成分分别是薄荷酮(14.01%)、薄荷醇(53.80%)、月桂醛(4.83%)、肉豆蔻醇(3.05﹪)、α-甲基戊醛(2.66%)、红樟油(2.54%)和4-乙酸基-1-萜品烯(2.58%),占挥发油总量的83.47%。这些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因地域和种植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椒样薄荷精油的香气品质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瑞丽本地种植的椒样薄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荷叶普通粉及超微粉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荷叶普通粉和超微粉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显示,从荷叶普通粉中分离出80种化学成分,鉴定出49种,占挥发油总量的66.86%;从荷叶超微粉中分离出107种化学成分,鉴定出67种,占挥发油总量的78.44%;两种粉末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成分。说明同时采用两种粉碎方法,能获得种类更为丰富的荷叶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贵州产蒲桃枝、叶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来对比研究黔产蒲桃枝叶中的挥发性成分。从蒲桃枝、叶中分别鉴定出35和42个化学成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54.13%、62.70%。两个部位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20种化合物为共有成分。黔产蒲桃枝叶中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D)和无溶剂微波萃取法(SFME)对西双版纳小叶杜鹃花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结合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在得率、品质和组成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法精油得率为1.12%,香气与样品差异较大,分离鉴定到58个组分;SFME法精油得率为1.32%,香气与样品更接近,分离鉴定到67个组分。SD、SFME法所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均为萜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蒎烯含量最高,分别占精油总量的22.58%和26.08%,其次为(-)-β-波旁烯、大根香叶烯D和(-)-斯巴醇等。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D)和无溶剂微波萃取法(SFME)对西双版纳小叶杜鹃花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结合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在得率、品质和组成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法精油得率为1.12%,香气与样品差异较大,分离鉴定到58个组分;SFME法精油得率为1.32%,香气与样品更接近,分离鉴定到67个组分。SD、SFME法所提取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均为萜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蒎烯含量最高,分别占精油总量的22.58%和26.08%,其次为(-)-β-波旁烯、大根香叶烯D和(-)-斯巴醇等。  相似文献   

6.
湖南怀化产山苍子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山苍子挥发油和商品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对湖南省怀化地区产山苍子挥发油进行品质评价。[方法]建立了山苍子挥发油的GC-MS分析检测方法,通过NIST标准谱库检索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从山苍子挥发油中共检出29种挥发性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占总峰面积90%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合文献发现山苍子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柠檬醛、β-柠檬醛和D-柠檬烯,3种成分所占比例达65.95%,其次为β-月桂烯、芳樟醇、石竹烯、α-蒎烯和香茅醛等。商品油与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基本一致,差异主要在低含量和低沸点组分,提示不同生产工艺会对产品组成产生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湖南怀化产山苍子的资源状况评估以及山苍子油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橙皮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橙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31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0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881%,橙皮挥发油主要成分是D-柠檬烯(30.028%),β-人参烯(17.454%),(E,E,E)-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8.484%),2,6,10-三甲基-2,6,9,11-十二烷四烯-1-醛(5.258%)等。  相似文献   

8.
对陕北野生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陕北野生黄花蒿中鉴定出41种化合物,化学物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0.00%,其中的主要成分为(一)-斯巴醇(16.34%)、石竹烯氧化物(12.05%)和视黄醛(12.2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陕北野生黄花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馏法、亚临界法和超临界法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了3种方法提取的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张良姜挥发油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干姜和生姜精油共鉴定出39种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4.5%~99.9%,所得主成分及含量各有差异,其中水蒸馏法提取的水芹烯、莰烯、姜烯、柠檬醛含量较高,占比60%~70%,而超临界和亚临界方法提取的姜黄烯、姜烯、法尼烯和倍半水芹烯含量较高,占比高达80%~90%。首次比较了不同方法提取豫产张良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确定水蒸馏法提取成分较多,主成分也较多,但挥发油得率较低,含量也与超临界和亚临界提取有较大差异;而亚临界提取姜挥发油得率较高,且工艺简单,质量稳定,但是差异化学成分能否导致药理作用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复序橐吾花为试验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从复序橐吾花挥发油中分离得到49个色谱峰,共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80%,主要化学成分为4-蒈烯(26.534%)、D-柠檬烯(13.325%)、1-甲苯基-乙酮(7.231%)、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6.379%)、β-水芹烯(5.700%)。  相似文献   

11.
采用蒸馏法提取云南省昭通市鲁甸、永善、巧家、彝良4县所产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昭通4县青花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无明显差别,芳樟醇、桧烯、D-柠檬烯、萜品烯、(-)-4-萜品醇占精油成分80%以上。与四川汉源、金阳、仁寿、洪雅和重庆江津青花椒挥发油相比,昭通青花椒中芳樟醇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双花鞘花(Macrosolen bibracteolatus)寄生的挥发油组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离分析,通过与计算机标准谱库对照鉴定了部分化学成分的结构,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双花鞘花寄生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5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1个化学成分的结构,已鉴定成分的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1.94%。化合物类型以萜类为主,含量较高的挥发油成分是α-芹子烯(23.30%)和(4αR-trans)-十氢-4α-甲基-1-亚甲基-7-(1-甲基亚乙基)-萘(21.07%)。  相似文献   

13.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山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从测定数据中共分离出76个峰,确认了73种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主要包括烯烃类、烷烃类、芳香类、杂环类等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姜黄烯(28.46%)、-法呢烯(9.08%)、-倍半水芹烯(5.66%)、-没药烯(5.70%)等。实验结果为山药挥发油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秃叶黄檗新鲜果实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秃叶黄檗新鲜果实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和富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秃叶黄檗果实挥发性化学成分共鉴定出45种化合物,占秃叶黄檗新鲜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99.95%,其中β-月桂烯(66.9%)、β-榄香烯(14.5%)、大根香叶烯D(6.8%)为主要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天津农业科学》2017,(10):31-34
本文研究了河北产北柴胡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河北产北柴胡药材中的挥发油,利用GSMS(气象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及其相似度。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L-抗坏血酸-2,6-二棕榈酸酯(23.85%)、2,4-癸二烯醛(7.02%)、炔醇(9.55%)、顺,顺-9,12-十八碳二烯-1-醇(5.63%)等。河北产北柴胡中挥发油成分较多,但相对含量不高,为北柴胡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同时蒸馏萃取法与GC-MS法对板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板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共从板栗叶中分离出47个色谱峰,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物组成的92.92%.中药板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由醇、烯、酯和醛酮类化合物组成,主要成分为3-己烯-1-醇(33.98%),3-己烯乙酸酯(14.66%),壬醛(5.63%),香叶醇(4.80%),橙花叔醇(5.08%).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化学成分,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杨叶挥发油,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了超声时间、蒸馏温度和蒸馏时间对枫杨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杨叶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00 W,超声时间30 min,蒸馏温度为125℃,蒸馏时间7 h,得到枫杨挥发油的提取率为0.040 62%。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共分析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主要包含烯、醇、烷、醛、酮、酯等,占挥发油总量的79.85%,其主要成分为氧化石竹烯(40.56%)、(1S-cis)-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烯基萘(18.29%)和石竹烯(10.22%)。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枫杨植物资源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贵州山苍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贵州花溪、息峰、凯里、铜仁、遵义和安顺6个地区的山苍子果实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结合人工比对鉴定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其含量。结果表明:铜仁、遵义、凯里、花溪、安顺、息烽地区的山苍子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有11种、11种、16种、21种、19种和8种,分别占各地区山苍子果实挥发油总量的72.86%、69.19%、92.88%、83.24%、78.97%和77.93%。其中,柠檬醛含量在凯里地区山苍子中最高,为35.14%;香茅醛在花溪、铜仁地区分别达24.52%、24.20%;D-柠檬烯在息烽地区最高,达23.14%;香叶醛在凯里地区最高,为15.32%。每个地区山苍子中均有特有成分,但山苍子中常见的石竹烯氧化物、金合欢醇在6个地区中均未发现。贵州不同地区山苍子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应根据药用、香料等不同用途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蜡梅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蜡梅鲜花与干花中的挥发油,并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蜡梅鲜花与干花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57%、0.71%。从蜡梅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62%;从蜡梅干花中鉴定出41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08%。蜡梅鲜花与干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主要成分为石竹烯、长叶烯、β-揽香烯、大叶香烯、茅苍术醇、α-愈创木烯。  相似文献   

20.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和比较不同产地扶芳藤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广西南宁宾阳县产扶芳藤分离出25个色谱峰,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24%。广西柳州融安县产扶芳藤分离出29个色谱峰,鉴定出1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9.96%。广西梧州蒙山县产老扶芳藤分离出32个色谱峰,鉴定出12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16%,广西玉林容县产老扶芳藤分离出28个色谱峰,鉴定出11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4.79%。4个产地扶芳藤挥发油化学成分中,有5种成分是它们的共有成分,分别是叶绿醇、棕榈酸、壬烷、异丙苯、六氢法尼基丙酮,可见不同产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存在差异。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为合理利用扶芳藤植物资源及其深度研究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