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的配方打叶过程成品片烟烟叶内在质量均匀性的变化规律,为利用高架库实现均质化配方打叶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福建产区多个产地等级的烟叶为试验原料,选择烟叶烟碱含量为参数,将50%原料作为试验组利用高架库自动控制功能实现均质化配方打叶,另外50%作为对照组,不做控制,通过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分析评价2种方法片烟烟碱含量的波动情况。[结果]试验组利用高架库自动控制功能能够实现均质化配方打叶,使成品片烟烟碱含量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分别降至0.07%和2.53%;对照组利用高架库随机投料,成品片烟烟碱含量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分别降至0.10%和3.60%;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成品片烟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0.03和1.07个百分点。[结论]打叶复烤过程利用高架库自动控制功能可实现均质化配方打叶,提升成品片烟内在质量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烟草行业均质化加工的不断推进,卷烟产品对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烟叶原料的稳定性,同时为娇子(宽窄)系列产品提供纯净化的原料,本文研究了原烟精选对均质化加工效果的影响,采取落地精选的方式在复烤加工前对原烟进行了二次分选,对精选前后烟叶的等级合格率、青杂光烟含量、杂物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打叶复烤后的成品片烟进行均质化加工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精选有效剔除了原烟中的混部位、混色、混级烟叶,烟叶等级合格率提高到87.65%以上,明显降低了烟叶中的非烟物质含量,烟叶的内在质量明显提高,成品片烟烟碱CV值、糖碱比CV值、水分CV值分别为3.12%、4.81%、1.84%。原烟精选实现了打叶复烤成品片烟的均质化全过程闭环管理,成为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的重要环节,使均质化复烤加工水平进一步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化肥减施的同时实现苹果增产增收已成为威海市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条件下苹果产量和品质的主效应因素,于2020年1—11月,以“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在化肥施用量减少25%条件下配合施用有机肥,并按照施肥时期和施肥量的不同设置8个处理,[(1)CF1,100%化肥,秋肥于膨果前期施用;(2)CF2,100%化肥,秋肥于膨果后期施用;(3)T1,75%化肥+25%有机肥,秋肥于膨果前期施用;(4)T2,75%化肥+25%有机肥,秋肥于膨果后期施用;(5)T3,50%化肥+50%有机肥,秋肥于膨果前期施用;(6)T4,50%化肥和50%有机肥,秋肥于膨果后期施用;(7)T5,100%有机肥,秋肥于膨果前期施用;(8)T6,100%有机肥,秋肥于膨果后期施用],研究不同处理对苹果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减量25%条件下,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能明显提高土壤质量及果实品质。与CF2相比,T2处理总酸度显著降低11.8%,产量增加5.96%,单果重增加5.13%;土壤EC值、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VP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养分(硝态氮、铵态...  相似文献   

4.
利用稀释平板计数和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简称PCR-DGGE)等方法,分析化肥(FT)、普通有机肥+化肥(FC)、微生物有机肥+化肥(FB)、不施肥(CK)等不同基肥处理条件下,连作1、3、5、7茬黄瓜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连作茬数的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2)与对照相比,施用化肥处理总体上明显促进了连作土壤中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增加,而对细菌数量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用普通有机肥+化肥对细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3)连作及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除对照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土壤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随着连作茬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对于化肥及普通有机肥+化肥处理,微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对维持连作过程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具有明显作用;(4)连作均促进了FT、FB、FC等3种施肥处理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丰富度的上升,但与对照相比上升幅度较小,在连作7茬后土壤真菌多样性及丰富度表现为FBFCFT。  相似文献   

5.
选择均质化加工大模块原烟为原料,将加工原料分成2份,分别按照“横进纵出”出库投料、按照选后堆垛化学成分搭配投料,研究不同投料方式对铺叶后、成品烟叶化学成分和成品烟叶感官评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模块、多等级均质化加工条件下,按照选后堆垛化学成分搭配投料对烟叶化学成分均匀化更有利;在小模块、少等级均质化加工条件下各复烤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投料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发掘小麦中影响叶片表面粉质化的关键位点,对小麦茎叶表皮粉质化蜡质的基因进行遗传定位。以141份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对四川推广品种川麦32的叶片表皮粉质化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目标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表现为单基因遗传,且被定位于2D染色体短臂上。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桃果实内果皮的发育机理及裂核果形成的可能原因,本试验以‘露王仙’桃果实为试材,利用木质素特定显色反应,研究木质素在桃果实内果皮中的沉积过程以及裂核果木质素沉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39d起,桃果实内果皮由种尖开始有木质素沉积,然后从里向外逐渐木质化,花后60d木质化过程完成。裂核果的内果皮没有完全木质化,核开裂部位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8.
桃果实内果皮木质素沉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桃果实内果皮的发育机理及裂核果形成的可能原因,本试验以‘露王仙’桃果实为试材,利用木质素特定显色反应,研究木质素在桃果实内果皮中的沉积过程以及裂核果木质素沉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39d起,桃果实内果皮由种尖开始有木质素沉积,然后从里向外逐渐木质化,花后60d木质化过程完成。裂核果的内果皮没有完全木质化,核开裂部位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二次分选对烟叶等级质量和均质化复烤加工的影响。[方法]在复烤前对2018—2020年云南产区1采购的3个等级进行二次分选,并对分选前后的烟叶等级合格率、等级质量、烟碱CV值及下降度、霉烂烟和非烟物质、感官质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二次分选可显著提高烟叶等级合格率,C1F、C2F、B1F这3个等级3年平均合格率分别提高了49.77、41.44、39.73百分点;烟叶烟碱稳定性显著增强,C1F、C2F、B1F这3个等级3年平均烟碱CV分别下降了44.81%、63.33%、49.98%;混颜色、混级等质量问题得到明显改善,青杂烟叶、霉变烟叶、非烟物质得到有效剔除;感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二次分选可有效提高烟叶等级质量,降低均质化加工过程控制难度,保证加工成品片烟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明显改善烟叶感官质量,有效提升了高等级烟叶的工业可用性,使卷烟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赤霉素(GA3)对减缓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的作用机理。【方法】以清水为对照(CK),采用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 mg/L)外源GA3处理"解放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Lindl.cv.Jiefang-zhong)果实,于6℃下冷藏,研究GA3对采后枇杷果实木质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枇杷果实木质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贮藏7~35 d时,GA3处理枇杷果实中木质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GA3处理枇杷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GA3处理后,枇杷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 rogenase,CAD)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 coenzyme Aligase,4-CL)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结论】GA3减缓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的作用机理与GA3对枇杷果实PAL、多酚氧化酶(PPO)、CAD、4-CL和POD活性的抑制作用有关,其中PAL和POD起主要的调节作用,由此抑制枇杷果实木质素生成,从而减轻了冷藏枇杷果实的木质化程度,以50和100 mg/L GA3处理对枇杷果实木质化程度的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安丘模式"是在出口农产品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发展形成的。县域范围内,政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承担者,方式方法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需创新完善农业化学品供应、农产品检测、质量信息、技术标准、运行管理五个体系。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考核北京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评价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效能,评价小组按照评价标准,对北京市16个区县、63个监管场所进行了全面考核.结果显示,从体系建设、监管模式、检疫许可、综合监管4个方面来看,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效能整体良好,在保障北京市畜产品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依然存在基础设施、队伍建设、监管薄弱环节和技术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从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评估制度、屏障保护体系、技术支撑等方面来研究、改进、完善,以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保障北京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陕西省生产领域化肥产品质量状况,为全省农资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2017—2018年陕西省生产领域专项监督抽检的165批次化肥样品总体情况、不同化肥种类检验情况和不合格项目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尿素、硫酸铵、磷酸二铵抽检全部合格;复合(混)肥料、掺混肥料、过磷酸钙产品质量明显下降;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单一养分(即总氮、有效磷)含量低于国家标准或产品明示值,氯离子、游离酸等有害成分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值。在今后的监督抽查工作中应加大复肥产品抽样量,优化监督检查方案,加大市场不合格产品处罚力度,全面提高全省化肥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期间农业发展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化肥的提质增效更是加剧了传统尿素产品竞争,市场和新需求推动尿素新产品的研发。为调整氮肥企业产品结构,提高市竞争力,多家尿素企业陆续推出了多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尿素产品。为探究差异化尿素对玉米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开展了普通小尿素、大颗粒尿素、多肽尿素和聚谷氨酸尿素等四种化肥的肥效对比试验,测定了在玉米不同生长关键期作物生长过程指标、收获季作物生物量指标及估算了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多肽、聚谷氨酸尿素在玉米穗行数、行粒数方面表现增产作用;聚谷氨酸尿素能促进玉米籽粒的氮素吸收;聚谷氨酸尿素与多肽尿素均能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常规用量并分底肥与返青追肥两次的施肥模式是适用于聚谷氨酸尿素的施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限题检索为手段,以收录期刊所载论文为指标,比较分析了国内常用的4种医学电子文献数据库收录医学期刊的质量。结果表明4种医学电子文献数据库均存在收录“非法医学期刊”之瑕疵,但各数据库的收录量有差异。提示广大读者和电子文献数据库使用者注意,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品牌建设中政府扶持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瑛  吴韵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219-6220,6223
分析了政府扶持政策在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实施途径,并通过临安市政府扶持的具体案例,阐述了政府扶持政策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一是各项扶持政策应统筹协调,不断加强管理水平;二是慎重选择创牌产品;三是重点抓好品牌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森林土壤养分异质性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森林土壤养分的影响,探讨造成森林土壤养分异质性的原因,为森林经营和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广东省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土壤调查数据,以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为因变量,以地理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和林分因子四大类20个变量(10个定性因子,10个定量因子)为自变量,基于一般线性模型,采用向后剔除法筛选主效应因子,引入定性和定量因子交互,分析森林土壤养分的影响因子及影响程度。定量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性因子通过多重比较分析水平间的差异。  结果  (1)对土壤养分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包括3个地理因子(经度、纬度和流域)、3个地形因子(海拔、坡位和坡度级)、4个林分因子(林下植被盖度、平均胸径、平均年龄、优势树种)。(2)影响因子对不同土壤养分的解释程度不一。AN的解释程度较高,均在0.30以上;OM和AK的解释程度在0.25以上;AP的解释程度较低,在0.20以上。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的解释程度,平均增加0.141。其中AN提高到接近0.50,OM和AK分别超过0.45和0.40,最低的AP超过0.30。(3)通过多重比较分析,优势树种、流域、坡位不同土壤养分的不同水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影响广东省森林土壤异质性的因素包括地理因子、地形因子和林分因子。不同土壤养分的影响因子并不完全相同,纬度、流域、海拔、坡位、成土母岩、平均胸径、平均年龄和优势树种8个因子对大多数土壤养分因子有影响。土壤养分中,OM和AN的解释程度较高,AP和AK的解释程度较低。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影响因子对土壤养分的解释程度。本研究提出的含定性因子的主效应筛选方法和引入一阶定性因子和定量因子交互,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的解释程度,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用量污泥长期施用后对土壤-萝卜系统中重金属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10年单施化肥(CK)以及施用不同用量(4.5、9、13.5、18 t·hm-2)污泥对土壤、萝卜叶(地上部)和萝卜(地下部)中重金属(Pb、Cd、Cr、Ni、Cu、Zn)累积情况及土壤pH、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用10年后,单施化肥和不同用量污泥处理对萝卜产量影响不大,土壤、萝卜叶和萝卜中的Pb、Cd、Cr、Ni、Cu和Zn含量均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中高量和高量污泥处理中重金属的累积量较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低量和中量处理。中量以上污泥处理土壤的Pb、Cr、Ni和Cu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国家标准;除高量污泥处理Pb超标外,其他处理萝卜的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CK处理相比,长期施用不同用量污泥能提高土壤pH 0.58~0.71个单位,并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有机质、全量氮磷以及速效氮磷含量。研究表明,连续10年施用不同用量污泥,土壤和萝卜中Pb、Cd、Cr、Ni、Cu、Zn的含量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Pb、Ni、Cr和Cu出现超标现象,萝卜中的重金属含量除高量污泥处理中Pb超标外,其他处理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随着作物产地土壤中污泥施用年限增长或用量增加,食品安全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farming practices on carbon(C) cycling is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soil quality and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especially in arid regions where soil infertility, water deficiency, and climate change ha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on agroecosystem. A field experiment was set up in 2009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residue management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the C cycle in a cotton field in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The study included two residue management practices(residue incorporation(S) and residue removal(NS)) and four fertilizer treatments(no fertilizer(CK), organic manure(OM), chemical fertilizer(NPK), chemical fertilizer plus organic manure(NPK+OM)). Soil organic carbon(SOC) and some of its labile fractions, soil CO_2 flux, and canopy apparent photosynthesis were measured during the cotton growing seasons in 2015 and 201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C, labile SOC fractions, canopy apparent photosynthesis, and soil CO_2 emi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S+NPK+OM(residue incorporation+chemical fertilizer) than in the other treatments. Analysis of all data showed that canopy apparent photosynthesis and soil CO_2 emission increased as SOC increased. The S+OM(residue incorporation+organic manure) and S+NPK+OM treatments were greater for soil C sequestration, whereas the other treatments resulted in soil C loss. The S+NPK treatment is currently the standard management practice in Xinjia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S+NPK cannot offset soil C losses due to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and autotrophic respiration. Residue return combined with NPK fertilizer and organic manure application is the preferred strategy in arid regions for increasing soil C sequestration.  相似文献   

20.
选用 4只正常幼公羊及 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幼公羊 ,按 4× 4拉丁方设计 ,分别用全收粪法与尼龙袋法测定不同加工处理组合对幼羊全混合日粮 ( TMR)干物质 ( DM)、有机物( OM)、粗蛋白 ( CP)表观消化率及瘤胃 4 8h消失率的影响 ,并分析其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含玉米秸的 TMR中 ,以尿素精料等氮代替豆饼对日粮 DM,OM,CP的表观消化率及瘤胃消失率均无明显不利影响 ( P>0 .0 5) ;在含尿素精料的 TMR中 ,玉米告的碱化处理使日粮 DM,OM的表观消化率及瘤胃消失率分别提高了 12 .90 % ( P<0 .0 1)后 ,12 .78 ( P<0 .0 1)以及 8.65( P<0 .0 5)和 8.17 ( P<0 .0 5) ,而 CP的表观消化率及瘤胃消失率均无明显改善 ( P>0 .0 5) :对含尿素精料及碱化玉米秸的 TMR进行颗粒化加工 ,并未明显影响日粮 DM,OM,CP的表观消化率及瘤胃消失率 ( P>0 .0 5)。用全收粪法与尼龙袋法测得全混合日粮 DM,OM,CP的表观消化率与瘤胃 4 8小时消失率呈强的正相关 ( P<0 .1)。因而在具备瘤胃瘘管羊时 ,可用尼龙袋法简化 TMR营养价值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