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稻与菰杂交后代稳定品系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水稻松前与菰的杂交后代 19个稳定品系的株高和穗部性状的分析表明 :这些品系之间以及它们与母本之间在性状上都存在差异 ,但性状表现仍是水稻的。通过对这些品系及其亲本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 ,稳定品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 ,以母本酶带为基础 ,主要表现为 5种类型 :互补型、新增酶带型、互补兼新增酶带型、母本型和母本酶带缺失型。因此表明 ,在高世代稳定品系中可能仍有菰的基因存在并表达。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梨杂交亲本及其杂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变异现象。结果表明:梨树各亲本及杂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均有一定的差异,但在B、C两区基本上各有一条酶活性较强的酶带,这可能是梨所具有的特征酶带。杂种的酶谱表现了广泛的变异,但可以分为“似母本型”、“似父本型”、“部分带互补型”及“分离型”。杂种的酶谱分离程度与亲本的酶谱有关。杂种的一些表型性状多样性与酶谱的多样性现象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酯酶同工酶与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1985连续3年研究了杂交水稻54份材料的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实验看到F_1的酯酶同工酶的谱带类型表现有多型性:完全互补型、偏父型、偏母型、增带型、减带型,此外还有一些无规律型。酶谱类型中以偏母型居多,且此种类型谱带有相对稳定性。偏母型杂交水稻性状多似母本,如果母本性状优良,则F_1有高产优势的趋势。增带型、减带型酶谱很不稳定,因此不能把谱带数的增加(或城少)直接当作强或弱组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年的实验结果表明,T 型杂种小麦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具有不同的酶谱类型.在小麦的不同发育时期酶谱类型的表现不同。实验说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是受核基因控制的,此外,也说明细胞质对酶谱的表现有影响。同时,由于恢复系对杂种后代有较大的影响,使杂种的酶带多倾向于父本。至于杂种的酶谱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凡是呈现杂种酶型或互补酶型的杂种,一般优势强,但是,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有些不具杂种酶带的组合(如偏父本型)也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由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特异性不够明显,不同发育时期表现也不十分稳定,因此,影响杂种优势予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苹果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31个苹果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嫩茎中酶带数量最多,共检出13条酶带;同一品系内未表现特征酶带,杂种与亲本间谱型也明显不同;不同酶带谱型年间重复性良好,可作为品种识别及杂种基因型变异程度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薯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中甘薯植株的不同部位酶带表现有差异。而以9-11叶片之间茎组织的酶带清晰、完整和稳定,适于品种种亲缘关系的分析。对88份栽培品种的茎组织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共出现22条酶带,其中8条酶带表型频率均在90%以上,为甘薯芭茎组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稳定特征酶带。  相似文献   

7.
应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分析了甘蓝一代杂种秦甘60及其亲本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图谱。结果表明,甘蓝秦甘60(F1)及其亲本在苗期的POD酶谱和EST酶谱表现相一致,都表现为单一亲本型,具有母本的完整酶带。对秦甘60(F1)杂交率的鉴定在其反交种中是可以利用POD酶Rf0.227、0.273酶带或EST酶Rf0.778酶带将其与父本自交种区分开,但在正交种中与母本自交种不易区别。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南京市八卦洲乡的4个芦蒿农家栽培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蒿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谱带都很丰富,2种酶同工酶带型在芦蒿中都存在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利用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可以鉴定芦蒿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9.
以7个结球甘蓝自交系以及由它们杂交组成(配合力测定采用半轮配法)的21个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分析与田间亲本配合力测定,探讨酶谱差异与杂交亲本配合力的关系.结果发现:杂交组合F1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有3种类型:一是出现双亲互补型酶带,并兼有双亲所没有的杂种酶带;二是只出现双亲互补型酶带;三是丢失双亲部分特征酶带.结合田间亲本配合力测定发现,第1种类型的亲本配合力高;第3种类型的亲本则配合力低.由此可见,结球甘蓝POD和EST同工酶与杂交亲本配合力有一定相关性,可为预测杂种优势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鹅观草和大麦及其属间杂种F_1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鹅观草、大麦及其属间杂种的幼根、剑叶和幼穗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的酯酶同工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鹅观草和大麦同—器官酶谱差异较大,表现在酶带数目、分布区域、酶带迁移和酶的活性上。佐证了鹅观草与大麦的亲缘关系较远。杂种F_1酶谱主要表现为互补两亲本酶谱的模式,并且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分析了上农香、黑糯等4个品种及其6个杂交后代选系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品系)酶谱基本相似;但也各有特异带,其中b_1、b_2带酶活性较强,可作为上农特种稻的特异性标志带。除Z_(17-3),其他杂交后代与母本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日立L-8800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4个中籼稻不育系、8个中籼稻恢复系及由此配制的10个杂交稻F1代糙米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杂交稻F1稻米各组合间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差异,10个F1中,以明两优6号、绿敏S/4HZ021和绿敏S/凤恢35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绿敏S/4HZ021赖氨酸含量最高,明两优6号亮氨酸含量最高;F1代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色氨酸未测)均高于双亲含量;母本中以绿敏S为好,用此母本选配的杂交组合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绿102S为母本的组合在所有组合中最低;父本对F1代氨基酸含量影响受母本所控制,需考虑配合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常规稻品种粳泰占为试材,采用经特效植物营养素(SPNE)不同处理的父母本进行交配,种子收获后开展系列试验,比较了种子后代的发芽率、发芽势及萌发后幼苗单株重和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同时比较了不同处理种子后代在同等肥力田块种植的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上代父母本同时用SPNE处理的种子后代表现最好,其次是父本用SPNE处理而母本用清水处理,再次是母本用SPNE处理而父本用清水处理,且经SPNE处理的种子后代表现均优于父母本用清水处理,不同处理间的表观遗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水稻恢复系N175为轮回亲本,与携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1/Pi-9/Pi-kh的恢复系金恢1059进行杂交和3次回交,并利用SSR标记对抗病基因进行跟踪选择,最终得到了16个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其遗传背景恢复比例均达96.50%以上。室内接菌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表明,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及其与不育系龙特浦A组配的杂交种的抗性表现均为抗(R),与供体亲本金恢1059相当,而N175和杂种特优175(龙特浦A/N175)分别表现为感(S)和高感(HS)。多数近等基因系与龙特浦A配制的杂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特优175相近,其中8个杂种单株粒重高于特优175,2个杂种比特优175增产10%以上,说明这些新育成的抗病杂种基本上保留了特优175的优良特点,个别杂种的综合性状还明显优于特优17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分析华南地区常用籼稻亲本稻瘟病抗性及抗性基因,为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人工接种鉴定对52份华南地区常用籼稻亲本进行稻瘟病抗性分析,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稻株携带的抗性基因,分析亲本材料稻瘟病抗性与其所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间的关系.[结果]从52份适应华南生态条件的籼稻亲本材料中筛选获得4份广谱抗源(2份抗谱为100.0%,2份抗谱为92.9%);常规稻较恢复系和保持系具有更高的稻瘟病抗性.ZA1、ZA9和ZB9生理小种较ZB1和ZB5生理小种表现出更强的致病力,具有较低的抗性频率.Pi-ta和Pi54基因的出现频率最高,均为0.42;其次是Pib基因,出现频率为0.37;Pi-km基因的出现频率较低,仅0.06;所有籼稻亲本材料中均未检测出Pi9基因.携带Pib+Pi54+Pi-km和Pi-ta+Pib+Pi54三基因稻株的抗性高于所有单基因或双基因稻株.[结论]华南常用籼稻亲本材料中存在着优良的稻瘟病广谱抗源,可利用这些抗源拓宽育种材料的遗传背景,培育抗病优良品种.多个抗性基因聚合能有效提高稻株对稻瘟病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在育种实践中应加强多基因聚合材料的创制和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杂交菌株12ch的989个后代单孢分离株中,Ⅲ型和Ⅳ型分别占总数的1/16,A型与B型的比例为11,气生型与非气生型的比例为11,正常菌丝类型占总数的1/4.综合比较亲本、配对的单孢菌株以及杂交菌株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单孢菌株不一定继承亲本的所有酶带,还可出现亲本所没有的酶带;杂交菌株的酶谱不是两亲本或两配对单孢菌株酶带的简单相加,它会出现新的酶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杂种优势;不同杂交部位的分离物以及杂种的组织分离菌株,它们的酶谱结构大体相同,并表现出布勒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良杂交稻恢复系粤恢826,以提高其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改良米质,为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亲本材料.[方法]以含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白叶枯病抗病基因Xa23及蜡质基因Wx的中间材料Z1103为供体亲本,杂交水稻强恢复系粤恢826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和系谱选育方法,聚合4个外源基因以改良粤恢826的抗病性和米质,并进行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及米质鉴定.[结果]经SSR分子标记检测、田间抗病性及米质鉴定,获得以粤恢826为遗传背景且含有目标基因的6个改良株系,通过农艺性状筛选与恢复力测试,优选到一个含有Pi1、Xa23和Wx基因的纯合株系,其恢复力好,农艺性状优良,2014年早造定名为粤恢88,其田间鉴定稻瘟病抗性3级,白叶枯病抗性1级,米质为软米.2014年晚造与两系不育系Y58S配制杂交稻组合Y两优88,其在品比试验中产量达6543 kg/ha,比对照深两优58香油占增产4.97%,未达显著水平(P>0.05),且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鉴定为国优3级和省优3级.[结论]MAS技术可有效聚合多基因(Pi1、Xa23和Wx基因),使粤恢826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及米质明显改良,获得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米质为软米的新恢复系粤恢88,为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组合提供良好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水稻光温敏不育机理新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育基因位点(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C两优87和C两优396等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稻新组合.遵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选育的技术路线,育成C815S,P88S和9771S等实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9.
以福伊A、谷丰A和全丰A等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选育系谱中的谷农13、天谷B、福伊B、谷丰B、全丰B为母本,以CO39为轮回亲本的6个近等基因系和感病对照丽江新团黑谷(LTH)为父本,组配了包括亲本(P)、F1、F2 3个世代的遗传材料.以3个稻瘟病菌系进行苗期室内喷雾接菌鉴定,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该系谱中的5个供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