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避免和延缓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抗药性的产生。[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明确不同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敏感性差异的分布。[结果]辽宁省不同番茄灰霉病菌菌株的EC_(50)值分布在0.080 0~7.787 2μg/ml,敏感性最低和最高的菌株EC50值相差97.34倍。将符合正太分布的158株番茄灰霉病菌的平均EC_(50)值1.973 1μg/ml初步定为辽宁省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基线。[结论]开展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抗药性风险评估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对甘蓝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抑菌作用显著的杀菌剂及组合,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明:25.5%啶菌噁唑EC、50%啶酰菌胺WG、50%咯菌腈WP、10%苯醚甲环唑WG和75%百菌清WP对甘蓝灰霉病菌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0.1356、0.2137、1.1332、5.8642、6.0204μg/mL.啶菌噁唑+咯菌腈(1∶3)、啶菌噁唑+苯醚甲环唑(1∶1)、啶酰菌胺+咯菌腈(1∶3)和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1∶1)对甘蓝灰霉病菌毒力增效作用显著.田间试验表明,上述4个复配药剂对甘蓝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86%以上,其中25.5%啶菌噁唑EC+50%咯菌腈WP的防效最高为95.32%.4个复配药剂可用于灰霉病的防治,实现农药的减量施用.  相似文献   

3.
12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葡萄灰霉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叶片法分别测定1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生物制剂在离体叶片法预防作用试验中的毒力效果远好于治疗作用,可见该种制剂的保护作用更优,适于病前预防。化学药剂在试验中均表现出了较稳定且较强的毒力,尤其是咯菌腈、啶酰菌胺、啶菌恶唑、腐霉利及氟啶胺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药剂,可在生产中协调施用。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低浓度抑制法对采自长三角的9个地区、6种果蔬作物的210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灰霉病病菌菌株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分别达68. 57%、70. 48%、68. 10%、0、15. 23%,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的灰霉病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长三角地区果蔬灰霉病病菌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等3种药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且抗性较为严重,建议生产中减少使用;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和啶酰菌胺,未检测到对咯菌腈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已检测到对啶酰菌胺产生抗药性的菌株,但抗性频率不高;在生产上应该选择替代的新型杀菌剂,但仍须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8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戊唑醇、啶酰菌胺、异菌脲、百菌清、嘧菌环胺、腐霉利和嘧霉胺对草莓灰霉病的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142 6、1.219 7、2.150 4、3.699 4、11.317 8、11.645 2、23.076 7和25.054 4 mg·L-1。8种杀菌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咯菌腈>戊唑醇>啶酰菌胺>异菌脲>百菌清>嘧菌环胺>腐霉利>嘧霉胺。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最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不同杀菌剂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咯菌腈、氟硅唑、啶酰菌胺3种化学杀菌剂对淮安地区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3种药剂均对草莓灰霉病菌有抑制活性,其中咯菌腈和氟硅唑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所测菌株EC50的平均值分别为0.0184和0.2645μg/mL.将咯菌腈和氟硅唑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复配,复配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均表现出相加作用,配比为2:1和1:3时相加作用最明显.[结论]咯菌腈和氟硅唑按2:1或1:3的比例复配能够延缓抗药性,同时降低农药用量,该复配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①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 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 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 μg·mL-1。②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③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①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 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 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 μg·mL-1。②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③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延缓番茄灰霉病菌的抗药性发展和保证番茄的质量安全,筛选高效防治番茄灰霉病菌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6种常用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的毒力作用由高到低排序为腐霉利>异菌脲>啶酰菌胺>百菌清>嘧霉胺>啶氧菌酯,其中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因此,建议实际生产轮换使用腐霉利、异菌脲和啶酰菌胺,以延缓和治理该病菌的抗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氟酰羟·咯菌腈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啶菌噁唑、嘧环·咯菌腈、唑醚·氟酰胺为对照药剂,开展田间试验。灰霉病始发期,4种杀菌剂各按一定浓度喷施,隔7 d二次防治。结果表明,400 g·L-1氟酰羟·咯菌腈悬浮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佳,随浓度降低,防治效果下降,差异显著,建议田间施用浓度为750倍~1 000倍;25%啶菌噁唑悬浮剂750倍防治效果与400 g·L-1氟酰羟·咯菌腈悬浮剂1 000倍相近,差异不显著;62%嘧环·咯菌腈悬浮剂与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可用400 g·L-1氟酰羟·咯菌腈悬浮剂,与25%啶菌噁唑悬浮剂轮换防治草莓灰霉病,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灰葡萄孢对新型杀菌剂氟啶胺的敏感性分布和该药剂是否与其它杀菌剂存在交互抗性,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河北省和山东省不同地区的99株灰葡萄孢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其中48株灰葡萄孢对氟啶胺、嘧霉胺、多菌灵、异菌脲、乙霉威和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氟啶胺对从未使用过氟啶胺的地区采集的灰葡萄孢99个野生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挥发性化合物苯并噻唑防治灰霉病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密封盘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山东省73株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苯并噻唑的敏感性,并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表现型菌株(多菌灵抗性和敏感菌株:Car~R,Car~S;腐霉利抗性和敏感菌株:Prc~R,Prc~S;嘧霉胺抗性和敏感菌株:Pyr~R,Pyr~S;啶酰菌胺抗性和敏感菌株:Bos~R,Bos~S)间的敏感性差异;测定苯并噻唑与多菌灵、啶酰菌胺室内混用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通过离体黄瓜叶片接种试验验证苯并噻唑对黄瓜灰霉病的保护、治疗效果以及不同熏蒸剂量和时间对灰霉病菌致病力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苯并噻唑对灰霉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苯并噻唑对灰霉病菌菌丝的EC50范围为0.38—1.08μL·L~(-1),均值为0.62μL·L~(-1),不同地区之间无敏感性差异;山东地区多菌灵、腐霉利、嘧霉胺、啶酰菌胺抗性和敏感灰霉病菌对苯并噻唑均比较敏感,说明这4种杀菌剂与苯并噻唑无交互抗性;在苯并噻唑0.1—3μL·L~(-1)范围内,菌丝比孢子对其更敏感;2μL·L~(-1)苯并噻唑对菌丝的抑制率高达86.12%,对芽管伸长的抑制率为55.15%,而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仅为19.30%。可见,病菌不同生长阶段对此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苯并噻唑与多菌灵混用防治黄瓜灰霉病无增效或相加作用,两者混用时哪种药剂发挥主要抑菌作用与各组分在混用中使用的浓度和比例有关;苯并噻唑与啶酰菌胺混用有显著增效作用,其田间实际应用方式、效果以及增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明确。离体叶片试验表明,苯并噻唑对黄瓜灰霉病兼具保护和治疗防效,2μL·L~(-1)的治疗防效为91.01%,高于对照药剂啶酰菌胺300 mg·L~(-1)(78.90%),并显著高于48.25%的保护防效。苯并噻唑能够显著降低灰霉病菌菌丝的致病力,受抑制程度与苯并噻唑浓度呈正相关。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苯并噻唑能够使菌丝形态异常,菌丝干瘪,分枝增多,表面凹陷。【结论】苯并噻唑对山东省不同地区的灰霉病菌均有较高的毒力,适合作为防治灰霉病的熏蒸剂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香葱灰霉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4种杀菌剂对香葱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单剂中,24%腈苯唑SC、25%己唑醇SC、40%嘧霉胺SC、50%咯菌腈WP、50%异菌脲SC、5%井冈霉素AS、25%嘧菌脂SC和51%申嗪霉素AS对香葱灰霉病菌的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0.051 5、0.200 1、0.266 5、0.391 6、0.590 6、1.487 9、2.024 0、2.392 2mg·L~(-1);不同复配剂中,85%烟酰·嘧霉·菌胺EW、36%噁霉·菌酮·申嗪AS和26%苯甲·嘧菌酯SC对香葱灰霉病菌的毒力较强,EC50分别为0.269 6、0.811 8、1.185 6mg·L~(-1)。该研究结果为香葱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提供药剂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云南地区月季灰霉菌的致病力及对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为生产上月季灰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单孢分离法从云南15个月季切花主产区灰霉病株上分离月季灰霉菌株,将灰霉菌株孢子悬浮液无创伤接种于月季品种粉红雪山完整花瓣上,通过测量花瓣病斑面积大小鉴定不同灰霉菌株的致病力;将灰霉菌株菌丝块接种于添加有不同杀菌剂的PSA培养基中,通过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抑菌率)鉴定月季灰霉菌对甲基硫菌灵、腐霉利、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和吡噻菌胺7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从云南地区15个月季主产区采集的灰霉病株中分离获得141株灰霉菌株,根据月季灰霉病田间症状、菌株形态特征及显微特征判定属于葡萄孢属(Botrytis spp.)真菌。不同灰霉菌株致病力差异明显,病斑面积为3.10~781.50 mm2,未检测到完全不致病的灰霉菌株,弱致病力灰霉菌株较少。来自不同切花产区的灰霉菌株致病力差异不明显。月季灰霉菌株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为:啶菌恶唑(吡啶恶唑啉类)>吡唑醚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环胺(苯胺嘧啶类)>啶酰菌胺(烟酰胺类)>腐霉利(二甲酰亚胺类)>吡噻菌胺(酰胺类)>甲基硫菌灵(苯并咪唑类),其中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对灰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95.49%、85.78%和77.70%;啶酰菌胺和腐霉利的效果次之,抑菌率为69.73%和64.37%;甲基硫菌灵和吡噻菌胺的效果最差,抑菌率仅为44.36%和56.16%。【结论】云南地区不同月季灰霉菌的致病力差异明显,月季灰霉菌株的致病力与菌株采集地区无关。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可作为目前云南地区月季切花生产中灰霉病防治的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茄科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浙江宁波、金华、嘉兴等不同地区保护地蔬菜上采集分离的48个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ers.)菌株对嘧霉胺(pyrimethanil)的抗性,发现高抗菌株4个(占8.33%),中抗菌株2个(占4.17%),低抗菌株6个(占12.5%),敏感菌株36个(占75%)。抗性菌株在无药培养基上经10代继代培养后,再进行抗性评价,发现其抗嘧霉胺特性能稳定遗传。比较抗性水平不同菌株间的菌丝生长情况,发现菌丝生长量和抗性水平无相关性。研究表明,抗嘧霉胺的灰霉菌亚群体已在浙江省茄科蔬菜中形成,各地应根据抗性水平和用药历史,合理更换或轮换使用与嘧霉胺无交互抗性的药剂,以确保病害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微孔板法检测番茄灰霉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楠  王猛  申瑞平  刘峰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5):3075-3082
【目的】利用酶标仪建立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杀菌剂敏感性的快速、高效测定方法。【方法】以OD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确立微孔板法检测灰霉病菌敏感性的测试条件,并对啶酰菌胺、嘧菌酯、乙霉威、甲基硫菌灵、异菌脲、苯醚甲环唑6种常用杀菌剂对灰霉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将结果与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所得结论进行比对。【结果】微孔板法测定条件为:酶标仪测定波长为630 nm,测试培养基为灰霉分生孢子萌发刺激液(PDE),孢子悬浮液浓度为8×105-1.6×106个/mL,培养条件为21℃黑暗条件下振荡(150 r/min),孔中加入孢子悬浮液与药剂培养24 h作为药剂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的测试时间,孔中孢子悬浮液培养12 h后再加入药剂培养12-24 h为药剂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测试时间。测试结果与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所得结论基本一致。用该方法测得啶酰菌胺对山东省3个地区57株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EC50均值分别为1.9311和5.6488 μg•mL-1。【结论】微孔板法综合了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的优势,测试速度快、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啶酰菌胺是一种较新的用于防治灰霉菌的杀菌剂,国内鲜有灰霉菌对该杀菌剂的抗性报道。为了明确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敏感性情况,通过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山西省8个地区139株灰霉菌对该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采菌株中137株为相对敏感菌株,2株表现为低抗,敏感菌株占98%以上,说明山西省灰霉菌对啶酰菌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啶酰菌胺具有中度抗性风险,且灰霉菌极易产生抗药性,故有必要做好抗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浙江新昌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病害特征描述,通过对病原菌形态结构特征的观察、致病性的试验和rDNA ITS序列的测定比较,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针对该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药剂敏感性测定。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浙江省新昌县的茶叶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15种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5%咪鲜胺微乳剂、250 g·L-1丙环唑乳油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EC50<1 mg·L-1);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颗粒剂和10%己唑醇悬浮剂的抑制效果次之(1 mg·L-150<10 mg·L-1);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EC50>10 mg·L-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对茶叶炭疽病菌丝生长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