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故城县协调运用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在玉米有害生物防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玉米生长中后期害虫防治难的问题。介绍了故城县应用白僵菌、赤眼蜂、中红侧沟茧蜂、 Bt制剂、诱虫灯和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夏玉米田有害生物的效果,并提出了“田间使用Bt制剂技术压前,设置诱虫灯、释放赤眼蜂技术控后”的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结合新安县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在高产创建示范田进行了赤眼蜂防控玉米螟防效示范。根据田间玉米螟幼虫发育情况,确定赤眼蜂田间释放时间。分别于2014年度和2015年度的夏玉米田进行释放赤眼蜂处理和不释放赤眼蜂对照处理。连续两年调查结果显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均收到良好效果,与不释放赤眼蜂对照处理的效果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每年因玉米螟危害造成的玉米损失约在10%左右。近几年,由于加强了玉米螟防治,其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了预防玉米螟大面积发生,进一步减少其危害,必须加强玉米螟联防,其联防技术主要有白僵菌封垛、赤眼蜂防螟、统一防治。一、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  相似文献   

4.
对1.5%辛硫磷GR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和对玉米的安全性开展示范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5%辛硫磷GR喇叭口撒施对玉米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虫口防效93.7%~98.7%,受害株率防效89.5%~94.7%,与对照药剂1.5%辛硫磷GR常规用量(有效成分140.625g/hm2)防效相当,且对玉米生长安全,是防治玉米螟较为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玉米螟天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调查了辽宁省玉米螟的天敌资源,共发现寄生线虫、微孢子虫、细菌、白僵菌、赤眼蜂、长距茧蜂、寄生蝇和步甲等26种。其中拟暗褐赤眼蜂、蔗二点螟赤眼蜂为国内分布新纪录;铁岭赤眼蜂、铗突赤眼蜂为新种。玉米螟赤眼蜂为第二代玉米螟卵期的优势种天敌,玉米螟长距茧蜂为幼虫期的优势种天敌。并报道了玉米螟长距茧蜂的生物学和应用药剂防治粘虫时对长距茧蜂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本研究分别在哈尔滨市双城区和肇东市黎明镇两个试验点玉米田,设置7个不同释放赤眼蜂次数和放蜂时间处理,分析赤眼蜂不同释放次数和时间对亚洲玉米螟的寄生率、田间防效和田间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释放1次、2次和3次赤眼蜂都对田间玉米螟有显著的防控作用,其中释放3次赤眼蜂的防效最好,两试...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最为严重的害虫,采用常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很难控制,利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玉米螟总体防治效果较化学农药防效提高60%左右。文章主要阐述了天津市玉米螟发生规律和5项绿色防控技术。一是农业防治技术;二是物理防治技术;三是利用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四是利用真菌类白僵菌生物防治技术;五是利用细菌微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影响松毛虫赤眼蜂防螟效果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蜂种、育蜂质量、田间释放技术、田间环境条件、天敌、化学农药、玉米螟种群基数等因素对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影响,并总结出提高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蜂种、育蜂质量;尽量减少田间的环境条件、天敌、化学农药因素对赤眼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对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旨在为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6年7~9月,在陕西关中地区选择西安市阎良区、咸阳市三原县、宝鸡市陈仓区、渭南市富平县、杨凌示范区杨凌区等5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区,于夏播玉米生长中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进行防治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试验。结果表明,陕西关中玉米生长后期的钻蛀性害虫有玉米螟、棉铃虫和桃蛀螟3种,混合发生,组成比例因地而异,变化较大。供试松毛虫赤眼蜂对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的防治效果均不明显,供试5个县区平均防效只有4.33%。原因分析发现,供试松毛虫赤眼蜂的出蜂率较低,平均仅为16.57%,这可能是造成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害虫的有效措施,2000~2001年,灯塔市五星镇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约660hm2,取得了预期防治效果,一代螟危害株率防效62.9%~76.5%。二代螟危害株率防效56.5%~60%。  相似文献   

11.
释放捕食螨对蓟马传播烟草番茄斑萎病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烟田西花蓟马和烟草番茄斑萎病,分别在烟草移栽期和团棵期研究释放捕食螨种类、密度及捕食螨带白僵菌对烟田西花蓟马引起烟草番茄斑萎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释放斯氏钝绥螨对烟草番茄斑萎病的控制效果略好于胡瓜钝绥螨;结合成本和防效考虑,移栽期和团棵期胡氏钝绥螨较适宜的释放密度分别为2.25×10~6头/hm~2和3.75×10~6头/hm~2;释放带球孢白僵菌的捕食螨防效低于不带球孢白僵菌的捕食螨。  相似文献   

12.
玉米诱集带上二代棉铃虫着卵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棉花同期播种的玉米诱集带可有效诱集一代棉铃虫成虫产卵,百株着卵量高于棉田62倍。在玉米上二代卵多集中于植株上部,且幼虫存活率相对低于棉田,便于集中防治,种植玉米诱集带是南疆棉花集中产区综合防治棉铃虫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于2007年6月和9月对秦皇岛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玉米的严重程度及7月29日分别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区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了800粒和748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百株蛀穗孔数、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78%、340个、96%和102个、74%;松毛虫赤眼蜂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卵块寄生率分别达到了80.00%和81.44%,在夏玉米地,放蜂区和对照区相比,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05%,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3%。通过本文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苏云金杆菌UV-17新细菌杀虫剂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降低被害株率80%以上.防效显著,高于HD-1、白僵菌及1605.对玉米田间天敌分布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方一代区玉米螟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北部玉米螟一代区1974~1991年中14年的玉米螟研究资料及相应年份的相关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非特殊灾变年份玉米螟发生量中、短期预测模型,并根据对经济阈值的分析,建立了玉米螟综合防治决策模型.从1992年开始在拜泉县等地进行综合防治决策模型的生产应用,检验和修订.累计应用面积250000hm2,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获经济效益2710万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德州市1997—2005年抗虫棉棉铃虫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抗虫棉对各代棉铃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防治压力仍然较大,其他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种群数量的消长主要受气候、虫源、食料、天敌、及防治状况等综合影响。防治策略上,对二代棉铃虫要适当施药防治,对三、四代棉铃虫应注重施药防治,重点保护棉花蕾铃;同时,注重对玉米、花生、大豆、辣椒及蔬菜田棉铃虫的防治,减轻棉田防治压力,全面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7.
采集并分离来源于辽宁北部7个市县的7株野生球孢白僵菌菌株,比较了各菌株产孢量、萌发率和孢子的生长速率生物学指标及对玉米螟3龄幼虫毒力水平进行测试,筛选对玉米螟高致病性的白僵菌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各项生物学特性指标数据,筛选出生物学特性表现优良的高致病性菌株1株,即TL3菌株。TL3菌株产孢量达到18.35×107个/cm2,14h的萌发率为93.29%,营养生长量为2.64mm/d。通过对玉米螟3龄幼虫毒力的测定,死亡率达到了98.33%。各项生物学特性指标均显著优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对照(CK)菌株。  相似文献   

18.
豫东棉田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豫东棉区采用甘薯、芝麻、花生、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和棉花单作,分析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棉花/糯玉米和棉花/芝麻间作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较早(6月9日、7月9日),至盛花期(8月8日)棉花株高分别比棉花单作增加17.03 cm和13.94 cm(P0.01),伏桃较棉花单作分别减少6.60个/株和8.83个/株(P0.01);与棉花单作相比,棉花/花生间作的年总产值增加14 909.5元/hm~2,纯收入增加11 224.4元/hm~2,光能利用率提高25.01%,棉花/芝麻间作的年总产值增加14 352.8元/hm~2,纯收入增加11 936.6元/hm~2,光能利用率提高7.02%,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19.
棉花生育状态模型在棉虫综防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棉花生育状态模型在棉虫综合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调查结果表明 :与村民传统的治虫对照区相比 ,在以棉花生育状态指标作为指示信息进行棉虫综合防治的处理区内 ,棉叶螨为害株率降低了 3 5.6个百分点 ,伏蚜卷叶株率下降了 8.40个百分点 ;盲蝽象、玉米螟和棉铃虫的累计虫量分别下降了 91 .3 5%、93 .96%和 62 .1 6% ;天敌数量上升了 2 1 .65% ,治虫次数减少了 64.1 8% ;治虫费用下降了 58.2 6% ;棉花理论产量增加了 1 6.0 0 %。  相似文献   

20.
2008-2009年,在山西忻州市糯玉米田进行了玉米螟卵赤眼蜂消长动态、玉米螟卵优势种寄生蜂以及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调查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代玉米螟卵期没有采集到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二代玉米螟卵初期始见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田间赤眼蜂寄生率的时间变化具有典型的害虫-天敌跟随现象,后期田间赤眼蜂自然寄生率很高;玉米螟赤眼蜂为当地糯玉米田玉米螟卵中的优势种寄生蜂;释放玉米螟赤眼蜂可有效控制糯玉米田二代玉米螟的危害,玉米螟卵块校正寄生率达79.73%~96.71%,雌穗被害率被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