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SDS-PAGE技术和A-PAGE技术对8个小麦种质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CS)和醇溶蛋白亚基进行分析发现,有3个种质系中含有被公认的优质亚基5+10亚基,同时7+8亚基、1、2^*等强弹亚基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这些种质系的醇溶蛋白与作为对照的普通小麦相比在谱带的数量和分布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其醇溶蛋白带型丰富,一共分离出35种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而作为对照的7个普通小麦品种一共分离出16条谱带。在ω-快带区和γ-慢带区有较对照品种丰富的谱带出现。同时还发现其种质系缺少GLd1B3位点。研究认为,这8个种质系是新型的育种材料。具有丰富的优质亚基和兼抗多种病害的优良抗性,宜发展为核心种质进行保存、传播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十二硫酸酯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对108个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中亚基组成丰富,检测到15种亚基和26种亚基组成。其中,在Glu—A1位点上,1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为59.3%;在Glu-B1位点上,7+8亚基类型出现的频率最高,为27.8%;在Glu—D位点上,2+12亚基出现频率最高,迭68.5%,5+10亚基出现频率为17.6%。在所分析的材料中,还出现了少见的特殊亚基6^*+8^*。  相似文献   

3.
小麦属G组染色体编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SDS-PAGE和PCR扩增方法对提莫菲维小麦和阿拉拉特小麦G组染色体编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无论从蛋白质水平还是从DNA水平来看,G组染色体编码的HMW-GS都存在遗传多样性,15个供试材料表现出8种表型,并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的HMW-GS不同,为了研究G组染色体编码的HMW-GS与小麦品质的关系;利用普通小麦的Glu-1Y位点中部重复结构区的保守序列设计的2个特异性引物对G组染色体进行PCR扩增可以鉴别Glu-1G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且与SDS-PAGE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SDS-PAGE方法,鉴定分析了从CIMMYT引进的58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在Glu-Al,Glu-B1和Glu-D1 3个位点上共检测到22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其中Glu-D1位点上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存在2+T1+T2,5+12和5+10等13种不同的亚基类型,特别是发现含有比5+10亚基更优质的1.5+10和5+12亚基,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HMW-GS能在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中稳定表达,并且在F1代籽粒中呈共显性和偏母遗传现象,本文对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改良我国普通小麦品质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黄淮麦区113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Glu—l位点上有12种等位基因变异,变异类型及分布频率是:Glu—Al位点3种,分别为l(68.14%),2^+(4、42%),N(27.43%);Glu—Bl位点6种,分别为7+8(3717%),7+9(49.56%),14+15(10.62%),13+16(0.88%),13+19(0.88%),17+18(0.88%);Glu—Dl位点3种,分别为2+12(43、36%),4+12(33、63%),5+10(23.01%).共有23种亚基组合,且有一批携带5+10,1,2^+,7+8,14+15,17+18,13+16等对面包品质有正向作用的优质亚基或亚基组合,5+10,2’等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中的比例仍偏低.建议今后的小麦育种中还应加强对具有优质谷蛋白基因的亲本材料进行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SDS -PAGE技术 ,分析了 2 4份四川小麦新品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并计算其品质得分。结果表明 :大部分品系的Glu -A1位点上具有 1亚基 ,Glu -D1位点上 5 +1 0亚基达 75 % ,但Glu -B1位点上的 7+8或 1 7+1 8亚基比例较低。所有品系的品质得分为 4~ 1 0分 ,平均 7 7分。说明四川小麦的品质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国内外757个普通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发现了部分罕见带和带型。在亚基组成间,绝大多数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绝大多数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根据较多品质性状制订了既考虑位点作用又顾及等位基因影响的新的Glu—1品质评分系统。我国小麦品种,尤其是地方品种很少具有优质亚基5+10或1或2,这解释了我国小麦一般烘烤品质较差的部分原因。HMW 亚基在开花后9~13 d 内开始出现,亚基一旦形成以后不再消失。本文还对品质改良策略和SDS—PAGE 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宁夏灌区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灌区育成的18个春小麦品种,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CE)技术进行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宁夏育成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共检测到9种亚基和12种亚基组合类型,各亚基出现频率不尽相同,Clu—A1位点的1亚基出现频率较多,占55%,2^*亚基出现频率较少,占33%,Glu—B1位点上17 18、7 8亚基出现频率较少.各占33%,Glu—D1住点上5 10亚基出现频率最多.占72.2%。对品种的亚基组成进行的品质评分结果表明:宁夏灌区小麦品种品质评分在5-10分之间,平均为8.7分。本研究筛选出优质亚基组合类型2^*、17 18(7 8)、5 10的品种4个,1、17 8(7 8)、5 10的品种5个。  相似文献   

9.
密穗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32份密穗小麦的高分子量径蛋白亚基(HMW-GS)组成,在3个位点上一共检测到12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上,密穗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具有其明显的组成特点,表现为21和13+16亚基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34.83%和18.75%,而这2种亚基在普通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中为极稀有亚基;密穗小麦在Glu-Al和Glu-D1位点上的主要亚基变异形式与普通小麦相似,即以null(Glu-l),2 12和5+10(Glu-D1)为其主要变异形式,另外,本研究还筛选出了7份具有5+10优质亚基的材料,这将为提高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种间杂交种的品质杂种优势提供了材料基础,最后讨论了密穗小麦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和方法]为了揭示新疆小麦地方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 - GS)的遗传多样性,对新疆北部地区(北疆)、东部地区(东疆)和南部地区(南疆)小麦地方品种HMW - GS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新疆小麦地方品种HMW - GS等位变异的分布与其地理来源具有密切关系,除Glu - B1位点外,Glu -A1和Glu - D1位点等位变异在北部地区、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的分布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在Glu - A1位点,Glu - A1c编码的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Glu - A1b编码的2*亚基;但在北部地区,几乎所有品种都含有Glu -A1c编码的亚基,仅有1个品种含有Glu-A1b编码的2*亚基.在Glu - B1位点,新疆大多数小麦地方品种含有Glu -B1b编码的7+8亚基.在Glu - D1位点,新发现的等位基因Glu -D1bp(t)编码的2.6亚基在东疆和南疆出现的频率较高,但在北疆出现的频率最低,分别为91;(东疆),61;(南疆),19;(北疆);等位基因Glu - D1bp(t)在南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中普遍存在.然而,北疆是以等位基因Glu - D1a编码的2+12亚基为主,其频率为83;.关于Glu - D1bp(t)的起源,推测可能是在南疆地区自然突变产生,然而由于南疆和东疆荒漠化造成的地理阻碍使其向北疆传播的概率较低,同时抑制了该基因向东亚地区的迁移.[结论]基于DNA序列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Glu -D1bp(t)编码的2.6亚基与Glu - D1al编码的2.2*亚基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1.
萝卜几个亲本及杂种一代的四种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萝卜3个不育系A1、A5、A6与2个自交系54、55号配组的6个F1代及亲本为材料,分别在营养生长期取根、叶,生殖生长期取茎生叶、花蕾,对酯酶(EST)、α-淀粉酶(α-Amylase)、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过氧化物酶(POD)进行比较研究。将各时期、各部位的同工酶酶带按Rf值大小排列,酯酶共有21条带,分为快、中、慢3个区;随着植株生长,α-淀粉酶的3条酶带Rf值有增加趋势;COD共有11条带,其中有Rf0.13和0.17两条保守酶带;POD共有8条带,有Rf0.17一条保守酶带。F1代与双亲各种酶谱相比大多表现为双亲互补型,没有发现杂种酶带。  相似文献   

12.
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因抗病、高产在小麦育种和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小麦加工品质有着负面影响。文中综述了1BL/1RS易位系小麦的来源及在我国的利用状况,并提出了造成负效应的可能原因及其进行改良的可能方法,进而展望了1BL/1RS易位系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On the basis of the dominant short-stem gene H1, promising lines of hexaploid triticale combining the short-stem trait with a set of valuable breeding traits are obtained. It is shown that as a result of shortening plant height, it is possible not only to preserve but also to increase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甘肃省小麦品质育种改良及食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本研究应用SDS-PAGE及1BL/1RS易位系特异引物,测定了小麦亲本材料的HMW-GS组成、1BL/1RS易位系和品质状况.【结果】HMW-GS的Glu-A1位点有3种变异,Glu-B1位点7种,Glu-D1位点6种,优质亚基5+10的频率较低,仅占17.46%;共出现17种HMW-GS组合形式,N/7+8/2+12组合的频率最高;Glu-1总评分与沉淀值、面团稳定时间、面团形成时间、面筋指数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26个小麦材料被鉴定为1BL/1RS易位系,占供试材料的41.27%;1BL/1RS易位系可显著降低与面筋质量有关的品质性状,使沉淀值、面筋指数、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显著降低,而对反映蛋白质数量的相关性状影响较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指标在1BL/1RS易位系和非1BL/1RS易位系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甘肃小麦品种中优质HMW-GS亚基所占比例低,且1BL/1RS易位系所占比例较高,在小麦品质育种改良工作中需要继续引进优良材料作为亲本.  相似文献   

15.
The vacuolar proton-pumping pyrophosphatase gene(VPP) is often used to enhance plant drought tolerance via genetic engineering. In this study, the drought tolerance of four transgenic inbred maize lines overexpressing ZmVPP1(PH4 CV-T, PH6 WC-T, Chang7-2-T, and Zheng58-T) and their transgenic hybrids was evaluated at various stages. Under normal and drought conditions, the height and fresh weight were greater for the four transgenic inbred maize lines than for the wild-type(WT) controls at th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stages. Additionally, the transgenic plants exhibited enhanced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at the seedling stage. In irrigated and non-irrigated fields, the four transgenic lines grew normally, but with increased ear weight and yield compared with the WT plants. Moreover, the ear weight and yield of the transgenic hybrids resulting from the PH4 CV-T×PH6 WC-W and Chang7-2-T×Zheng58-W crosses increased in the non-irrigated field.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growth and drought tolerance of four transgenic inbred maize lines with improved photosynthesis were enhanced by the overexpression of ZmVPP1. Moreover, the Chang7-2 and PH4 CV transgenic lines may be useful for future genetic improvements of maize hybrids to increase drought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6.
茎瘤芥杂种一代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11个茎瘤芥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为试材,研究了F1优势表现特点及其与亲本间的关联性,并对F1主要性状与其产量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F1具有较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瘤茎重(单株产量)和单株鲜重显著、极显著超过大值亲本,瘤茎横径超过大值亲本接近显著水平,菜形指数显著低于双亲均值。叶长、叶宽、瘤茎纵径、根鲜重与大值亲本差异不显著。(2)单株产量超亲优势主要受株鲜重、菜形指数、瘤茎横径等性状优势的共同影响。(3)F1各性状对其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瘤茎横径,其余性状依次为叶长>叶宽>单株鲜重>瘤茎纵径>菜形指数。(4)F1叶长、叶宽、单株产量与父本相应性状值呈显著正相关,F1叶长、根重、单株产量、瘤茎横径与大值亲本值呈极显著正相关,F1单株产量、株鲜重、根鲜重与双亲均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5)单株产量、瘤茎横径平均优势强弱与双亲差值呈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超亲优势受母本值影响较大。还讨论了茎瘤芥杂种优势利用亲本选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TSP3314A和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 K3314A,分别与10个普通小麦品种 (系 ) 2 5 9,36 6 5 ,TB90 2 ,F10 7,J18,R2 0 5 ,L783,5 0 3,3380和 78115杂交 ,测定和比较其恢复性、单倍体发生频率和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 ,非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比 1B/ 1R类型小麦 K型不育系更易恢复 ;不育系本身不产生单倍体 ,其杂交种 F1 产生极少或不产生单倍体 ;农艺性状除了株高具有明显的优势外 ,其他均无不利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稻近等基因系群体进行Ghd7和Qph1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珍汕97/P0kkali的BC<,3> F<,2>群体,在第1染色体sd-1附近定位1个主效株高QTL Qph1,它同时对每穗粒数也有较大效应.构建Ghd7和Qph1两个QTL同时分离的近等基因系群体,发现P0kkali在Ghd7和Qph1位点均携带增效等位基因,Ghd7和Qph1的上位性影响了株高.进一步剖分互作...  相似文献   

19.
蝙蝠葛碱和胡椒碱对两株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蝙蝠葛碱和胡椒碱对两株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测定两种药物分别处理CNE-1、CNE-2Z两株细胞的IC5值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P<0.01),两种药物处理CNE-1细胞24、48h的IC50值均明显低于CNE-2Z细胞(P<0.01),蝙蝠葛碱处理两株细胞72h的IC50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蝙蝠葛碱和胡椒碱对CNE-1、CNE-2Z细胞株的生长增殖呈时间依赖性抑制,对CNE-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强于CNE-2Z细胞株。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水稻恢复系对其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8个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恢复系,与3个不育系按8×3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4个组合,分析了转基因恢复系对其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恢复系在10个研究性状中均对杂种F1存在极显著效应;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种F1优势普遍存在,但组合间和性状间有所变化,不同受体亲本的转基因恢复系对杂种F1的优势效应也存在一定差异;杂种F1的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有效穗数及千粒重与转基因恢复系对应性状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与恢复系关系甚微,对转基因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合理选择可提高其杂种F1的遗传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