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式对酱油糟油脂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酱油糟为原料,分别采用液压 压榨法、螺旋压榨法、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法以及溶剂浸提萃取法提取其中的油脂,分析酱油糟油脂的色泽气味、 水分及其挥发物含量、萃取率、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两种压榨方式获得的酱油糟 油脂颜色都呈黑褐色,感官较差;对比其他 3 种提油方式,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法的得率和萃取率最高,分别为 31.2(±0.6)% 和 97.0(±1.7)%,其获得的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为最低,分别为 96.4(±0.1) mg/g、 0.13(±0.01) mmol/kg、209.4(±0.3) mg/g。根据 GC-MS 检测,4 种提油方式获得酱油糟油脂的主要脂肪酸 组成相同,均为棕榈酸、棕榈酸乙酯、硬脂酸、油酸、油酸、油酸乙酯、亚油酸、亚油酸乙酯、亚麻酸,其中 亚油酸含量最高,4 种提取方式分别为 52.03%、42.81%、46.94% 及 52.82%;相比大豆油,主要脂肪酸组成多 了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结论】相比液压压榨法、螺旋压榨法和溶剂浸提萃取法,低温连续 相变萃取法为一种高效的酱油糟提油方式。除了压榨法导致酱油糟油脂颜色较深外,不同提取方式获得的酱油 糟油脂没有明显的差别,获得的酱油糟油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酸败,均已酸败变质,不宜作为食用,可经过加 工处理用于饲用或生物柴油等。  相似文献   

2.
对木瓜籽中提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木瓜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和鉴定.木瓜籽油得率为(33.99±2.13)%;木瓜籽油脂中含有17种脂肪酸,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71.01%)、棕榈酸(22.91%)、硬脂酸(3.25%)、对苯二甲酸(1.34%)、氢桂皮酸(0.46%)、十九烯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1.5%以上.木瓜籽油的过氧化值为13.6 g/kg,低于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食用植物油过氧化值标准.木瓜籽油脂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黑水虻油脂资源,以及优化微波-超声波协同萃取提取黑水虻幼虫油脂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溶剂、萃取时间、超声波功率、固液比对黑水虻油脂得率的影响。分别以油脂得率与能量转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超声波协同溶剂提取黑水虻幼虫油脂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微波-超声波提取黑水虻油脂的理想溶剂为石油醚, 微波功率为100 W、温度为40 ℃、超声功率为100 W、萃取时间为10 min;通过正交优化试验获得最佳组合工艺为提取时间25 min,固液比(g/mL)1∶25,超声功率150 W,此时油脂得率为41.43%,能量转化率为56.79%。在试验因素范围内不同工艺参数对油脂的热稳定性和官能团组成未产生明显影响;水虻幼虫油脂中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19.03%)、油酸(16.66%)、月桂酸(14.92%)和棕榈酸(11.9%)。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高品质的薏苡仁油脂,提高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提取薏苡仁油脂,并从薏苡仁油脂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等方面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的提取能力为石油醚>环己烷>甲醇>无水乙醇,石油醚和环己烷提取的薏苡仁油脂流动性好,易收集。环己烷提取薏苡仁油脂的酸值为3.66 mg/g、过氧化值为0.014 g/100g、碘值为72.30 g/100g、皂化值为126 mg/g、折光指数为1.449,均低于石油醚提取薏苡仁油脂。环己烷和石油醚提取的薏苡仁油脂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综合薏苡仁油脂的提取率及其品质指标,薏苡仁油脂的最佳提取有机溶剂为环己烷,提取率高,且薏苡仁油脂的品质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8个烟草品种的烟籽油,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测定烟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除皂化值和折光率外,8种烟籽油在酸价、比重、过氧化值及碘值中均差异显著,红大和NC89两个品种的酸价最低,保山4号的过氧化值最低,NC89的碘值最高,大竖把直把品种的比重最大,8个品种烟籽油的皂化值范围为176.13~190.81 mg·g-1、折光率约为1.470,综合理化性质数据,品质较好的是Burley21,它的酸价、皂化值、比重、过氧化值、碘值及折光率分别是0.75 mg·g-1、185.04 mg·g-1、0.84 g·cm-3、1.17%、1520.5 g·kg-1及1.467 81。8个烟籽油品种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785.99~965.99 mg·g-1),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UFA/SFA)值在5.61~6.60,亚油酸在8个品种测得的所有脂肪酸中均含量最高(772.41~944.20 mg·g-1)。在8个品种的烟籽油中检测出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己内酰胺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与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比较脂肪酸及挥发性物质结果,云雪2号及Burley21两个品种较好。综合理化性质、脂肪酸与挥发性物质结果,Burley21是较为理想的烟籽油原料。  相似文献   

6.
对金花葵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并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比较不同抗氧化剂对金花葵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花葵籽中油脂含量为17.74%,有6种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74.13%,含量较多的有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46.38%和26.67%;添加TBHQ可有效提高金花葵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单独添加0.02%TBHQ可使金花葵籽油预测贮存时间延长至12个月以上;TBHQ与增效剂协同作用,可使金花葵籽油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中0.015%TBHQ与0.01%植酸复配或0.015%TBHQ与0.01%柠檬酸复配,可使金花葵籽油预测贮存时间延长至18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不同地区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与氧化稳定性,比较不同温度、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紫苏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确定紫苏籽油最适宜的储存条件,为合理延长油品货架期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收集贵州、甘肃、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古等不同地区的紫苏籽榨油,分别进行脂肪酸组成鉴定,对初榨紫苏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在不同温度、不同抗氧化剂条件下储存,比较紫苏籽油氧化稳定性。【结果】不同地区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同地区紫苏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在行业标准规定的一级标准范围,5个地区紫苏籽油样品的酸值平均为1.38mg/g,过氧化值6.75meq/kg。4℃储存紫苏籽油可有效延长其储存期;天然抗氧化剂中,维生素C对紫苏籽油储存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最大,且在浓度为0.1g/kg时效果最佳。【结论】不同地区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组成相同,氧化稳定性均良好。添加0.1g/kg维生素C,于4℃条件下储存,是紫苏籽油最佳储存条件。  相似文献   

8.
腊梅籽脂肪酸提取工艺优化及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脂肪酸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索氏提取法提取腊梅籽中脂肪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GC-MS分析了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腊梅籽脂肪酸的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最佳提取溶剂石油醚(沸程30~6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脂肪酸提取率为39.82%。腊梅籽的脂肪酸组分主要为棕榈酸(6.59%)、亚油酸(53.47%)、油酸(27.22%)、硬脂酸(2.83%)和11-二十碳烯酸(3.14%)等,其中饱和脂肪酸总的相对含量为10.94%,不饱和脂肪酸总的相对含量达到84.29%。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山茶属油茶籽和茶籽的利用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及压榨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茶籽油,结合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组分及抗氧化作用综合评价茶油的品质。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所得茶油提取率最高,油茶籽油和茶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8.1%和20.5%;而压榨法所得油茶籽油和茶籽油均为浅褐黄色、透明并具有清香气味,油茶籽油的酸价、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13mg/g KOH、88.87mg/gI2和0.51mmol/L;而茶籽油的酸价、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16mg/g KOH、96.18mg/g I2和0.62mmol/L,油茶籽油品质相对较好。不同方法提取所得茶油中脂肪酸成分一致,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茶油对DPPH·和ABTS+·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超临界萃取法所得的油茶籽油和茶籽油对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分别为10.56μg/mL、14.17μg/mL和15.89μg/mL、18.23μg/mL,但均弱于VC。  相似文献   

10.
木瓜、火棘和麦冬籽油脂肪酸组成与维生素E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3种中药材籽油的开发利用价值,对用索氏法提取的木瓜、火棘和麦冬等3种中药材籽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和维生素E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比较了索氏法与玲浸法提取麦冬籽油成分效率差异.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及软脂酸,几乎不含亚麻酸;维生素E则以火棘中含量最高,达300mg/100g(油),麦冬籽油很低,仅0.18mg/100g(种子);索氏法与冷浸法提取麦冬籽油不仅提油效率有明显差异,而且油中的维生素E及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尤其是软脂酸)也明显受到不同提取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人工氧化条件下,测定猪油、豆油、大豆粉、菜籽油、菜籽粉、江苏棉籽油、新疆棉籽油、罗非鱼油的酸价、碘值、过氧化值、丙二醛、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罗非鱼油所测定的氧化指标变化较其它油脂明显,其氧化稳定性最差;②猪油、罗非鱼油、棉籽油、菜籽油、豆油在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POV)变化明显,应该成为油脂氧化程度评价的通用性指标;③大豆粉和菜籽粉的氧化指标变化最小,且其氧化稳定性明显好于相应的油脂;④0~70h内,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变化。结论:在氧化过程中,不同种类油脂的氧化指标敏感度有差别,评价油脂氧化程度时应根据油脂种类选择氧化指标进行评价;在油脂氧化初期阶段,用脂肪酸的组成变化来表征油脂在氧化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现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冷榨法、索氏提取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及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大扁杏仁油,通过测定大扁杏仁油的提取率、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对4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的杏仁油提取率最高,为49.00%。通过比较理化特性发现,4种方法提取的大扁杏仁油的气味、透明度、折光指数、比重值和碘价差异不明显,但酸价、皂化价和过氧化值存在差异,其中冷榨法的酸价最低(0.93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皂化价最低(169.32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过氧化值最低(0.09 mmol/kg)。4种方法提取的杏仁油油酸含量都在70%以上,亚油酸含量都在21%以上,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的杏仁油中还含有少量亚麻酸。综合比较,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制备大扁杏仁油最合适的方法,因此,进一步对此方法进行了正交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2,超声频率60 Hz,功率270 W,提取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杏仁油提取率为45.85%,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利用远志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选择对远志籽油提取率影响较大的三种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远志籽油的提取工艺;按照国标方法对制备的远志籽油的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甘油三酯结构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气相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远志籽的含油量为35. 24%;超临界CO_2萃取法萃取远志籽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5 h,乙醇夹带剂用量25%,在此条件下远志籽油的提取率为95. 6%;制备的远志籽油的酸价为1. 79 mg KOH/g,过氧化值为5. 75 mmol/kg,其基本理化特性符合国家四级食用油的标准。通过薄层色谱法初步鉴定,远志籽油中含有甘油三酯和sn-2-乙酰基甘油三酯两种组分;气相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籽油含有6种脂肪酸成分,其中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1. 77%和49. 4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2%。该研究结果将为远志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娄缨  毕素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178-179,210
以苜蓿籽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提取籽油的工艺条件研究。研究了提取压力、提取温度、CO2流量和提取时间对苜蓿籽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GC-MS分析了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提取压力35Mpa、提取温度35℃、CO2流量14kg/h、提取时间120min;苜蓿籽油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棕榈酸等。超临界CO2提取苜蓿籽时间短,效率高,是一种较好的苜蓿籽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美味牛肝菌中的油脂,在单因素(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温度)实验考察的基础上,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美味牛肝菌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回归模型显著,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油脂提取率;优化后的油脂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4.2 mL/g,温度36℃,提取时间4.5 h,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3.54826 %,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表明优化的油脂提取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16.
无患子籽油成分分析与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无患子(Sapindus mulorossiGaertn)籽油成分及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无患子种仁油的质量分数高达40.7%,全果压榨出的油脂中油酸和亚油酸的质量分数高达62.5%.无患子籽油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为C16~C22,其中C16~C20的脂肪酸占98.2%,无患子籽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油十分理想.对比分析了无患子籽油的各种提取工艺并研究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文冠果籽为原料,通过机械压榨法获取文冠果冷榨油,通过化学方法分析了文冠果冷榨油的理化指标,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了文冠果冷榨油的主要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文冠果油冷榨条件为:压力55 MPa±2 Mpa,仁壳比9:1(g/g),压榨时间8 h,冷榨油得率为40.44%;文冠果冷榨油主要理化指标测定结果为:相对密度(d20)0.914,折射率(n20)1.472 3,酸价0.601 mgKOH/g,碘价(Ⅰ)121.4 g/100 g,皂化值216 mgKOH/g,过氧化值0.16 meq/kg;文冠果种仁含油率为58.91%,其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主要是亚油酸42.36%,油酸31.81%,棕榈酸10.04%,11-二十碳烯酸6.08%,13-二十二碳烯酸5.29%,硬脂酸2.6%,15-二十四碳烯酸1.44%,二十二烷酸0.38%.  相似文献   

18.
文冠果油的冷榨提取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文冠果籽为原料,通过机械压榨法获取文冠果冷榨油,通过化学方法分析了文冠果冷榨油的理化指标,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了文冠果冷榨油的主要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文冠果油冷榨条件为:压力55 MPa±2 Mpa,仁壳比9∶1(g/g),压榨时间8 h,冷榨油得率为40.44%;文冠果冷榨油主要理化指标测定结果为:相对密度(d20)0.914,折射率(n20)1.472 3,酸价0.601 mgKOH/g,碘价(I)121.4 g/100 g,皂化值216 mgKOH/g,过氧化值0.16 m eq/kg;文冠果种仁含油率为58.91%,其中脂肪酸的组成成分主要是亚油酸42.36%,油酸31.81%,棕榈酸10.04%,11-二十碳烯酸6.08%,13-二十二碳烯酸5.29%,硬脂酸2.6%,15-二十四碳烯酸1.44%,二十二烷酸0.38%。  相似文献   

19.
以超声波技术为辅助,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沙棘全果油,将提取率做为目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时间、稀释倍数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最后对提取的沙棘全果油进行了基本的理化指标的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沙棘全果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g/mL),时间为4 h,稀释倍数为20,此时沙棘籽油的得率为14.15%;沙棘全果油酸值、皂化值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69%,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丰富;沙棘全果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4.347 g/L和2.73 g/L,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臧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50-8251,8264
[目的]为新疆石榴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新疆石榴籽中的油脂,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油脂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采用微量定氮法和分级提取法测定油脂的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结果]石榴籽中油脂含量较高(18.2%),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0%以上。石榴籽中粗蛋白的平均含量为14.27%,其中谷蛋白和残渣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而球蛋白、清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较低;石榴籽蛋白质中谷氨酸(23.4%)、精氨酸(13.6%)、天冬氨酸(7.91%)、甘氨酸(5.83%)和亮氨酸(5.87%)含量较高,其次为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而胱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较低。[结论]新疆石榴籽中油脂含量较高,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