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基于PS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引入协调度指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协调性进行评估;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综合指数由0.393上升到0.693,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的发展过程。压力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幅为1.59%,状态指数急剧上升后又略微下降最后呈缓慢上升态势,增幅为3.93%,响应指数呈稳步缓慢上升态势,增幅为1.80%。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协调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协调度指数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指数大致呈"同增同减"态势。系统压力的障碍度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3个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状态的障碍度呈先升后降态势;系统响应的障碍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复种指数、投肥水平、地均GDP、森林覆盖率等。为了促进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需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同时,加大土地整治和环境治理力度,继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从而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系统反映河南省耕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及发展状况,依托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了河南省2008—2018年耕地生态安全预警DPSIR模型状况,并采用GM(1,1)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呈增长态势,警情由中警转变为轻警,耕地生态安全整体向好发展;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子系统障碍因子大小排序为压力(26.34%)>影响(20.15%)>响应(19.95%)>状态(17.68%)>驱动力(15.64%),且障碍因子存在时间差异;2019—2023年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预警模拟预测值呈现增长趋势,警情逐渐由轻警向无警转变。河南省应制定合理的耕地生态安全保护中短期规划,完善耕地、水资源安全储备与人口适配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粮食生产核心区内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及其障碍因子,破解河南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困境提供支持。本文采用改进PSR模型、相对熵赋权法、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河南省周口市的土地生态进行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12年间系统压力呈现缓慢上升-快速下降-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系统状态呈现快速下降-逐渐上升-缓慢下降的变化态势;系统响应与系统压力呈现出拉锯式循环增减变化态势;系统综合指数从2001年的0.3456下降到2003年的0.3230,又快速上升到2009年的0.4534,再缓慢下降到2012年的0.4394,相应的安全等级也经历了从敏感级到一般安全级再到临界安全级的倒"U"型变化;(2)有55.5%的障碍因子集中在系统压力层,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耕地、地均化肥和农药负荷、农林水务和环保治理支出比重等指标。研究地域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丰富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为类似区域提供参考借鉴;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保护必须从系统压力入手,以构筑绿色和谐的国土空间格局为着眼点,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落脚点,以增加"三农"和环保项目的财政支持为发力点,走一条不以牺牲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三化"协调"五化"同步之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不足等问题,研究芜湖市生态承载力能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与对策建议。【方法/过程】以芜湖市为研究对象,使用PSR模型构建弹性力、支撑力、压力3个子系统共26个指标的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加权进行综合评价,并用障碍度模型揭示其障碍因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芜湖市2008-2017年生态承载力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承载力水平由低承载上升到较高承载;其中,弹性力子系统波动很大,弹性力水平在高、低、中稳定之间波动;支持力子系统经历从低支撑-中支撑-较强支撑-强支撑的演变过程;压力子系统经历较高压-中压-较低压-低压的演变过程;根据障碍度分析,第三产业比重、人均水资源量占有、环保投入力度等7个指标为制约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可为制定、实施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秉持资源禀赋、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的理念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方法计算生态文明的发展水平,并结合障碍度模型对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因子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新疆的生态文明水平总体上逐年升高,2013年生态文明综合指数是2000年的5.23倍,且14年间新疆生态文明经历了两个阶段的转变,2000-2006年属于生态文明沉睡阶段,2007-2013年属于生态文明觉醒阶段。整个生态文明系统下,4个分类子系统整体保持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资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稍有微小波动变化,但整体的生态文明状况都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2008—2017年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对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障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经历了"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影响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耕地面积、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化肥施用强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水平虽有所改善,但生态安全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间。该结论可为酒泉市绿色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陕北黄土高原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管护,提升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多目标综合评价法研究陕北黄土高原2013、2017年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利用障碍度模型计算障碍因子及障碍度。研究结果显示:(1)与2013年比较,2017年陕北黄土高原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空间格局呈现发展较好的趋势。(2)2017年陕北黄土高原25个县(区、市)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度存在差异。(3)2017年耕地生态安全分布情况为南部西部中部北部东部。可见,陕北黄土高原耕地生态安全整体上向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未来更应从"惠民惠农"政策保护、生态安全知识普及、土地整治等方面来进一步提高研究区耕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 最基本要素之一和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在研究中国耕地资源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 生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提高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的4个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宁南8县区为研究区,采用耕地需求预测模型、指数平滑预测模型、灰色GM(1,1)预测模型,在分析1990-2013年宁夏全区人口、耕地和粮食生产变化态势的基础上,预测了宁夏及宁南8县区2015-2030年的粮食安全状态和耕地需求量。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宁夏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呈现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的态势,粮食总产量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粮食供给基本处于安全状态;2015-2030年间,宁夏总人口和粮食作物单产仍将呈现增加态势;在不同组合方案下,保障宁夏未来粮食安全的最大耕地需求量为118.85万hm2,最小耕地需求量为93.39万hm2,全区粮食安全不容乐观。因此,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是保障区域未来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及主要影响因子,基于DPSIR模型,选取24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障碍度模型(ODM)和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2010—2020年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呈上升趋势,2010—2017年波动幅度较小,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大幅增加,从0.480 5增加至0.602 7;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从临界安全等级上升至较安全等级,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耕地农药消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等指标因素是指数上涨的重要动力;权重最大的子系统为响应子系统,权重最大的单一指标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障碍因素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指标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来看,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将在2023年达到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采用PS收敛模型就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及其动态转移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但是存在5个收敛俱乐部,且各收敛俱乐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对转移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科学评价甘肃省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及其变化,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甘肃省1991~2010年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状况及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障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991~2010年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不断下降;1991~2010年甘肃省各市(州)的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并伴有集聚趋势;影响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的主要障碍因子为耕地废水、单位耕地农药用量、单位耕地化肥用量以及单位耕地的废渣堆放量.  相似文献   

13.
后疫情时代粮食安全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后疫情时代我国粮食市场受国际联动效应的影响,切实保障疫情常态化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从粮食供应角度,对疫情爆发以来的粮食安全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新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借鉴主要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和策略建议。结果表明:1)总体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是有保障的,但要高度重视全球粮食市场波动的潜在风险和挑战。2)针对全球疫情大流行的发展态势和我国粮食安全的现存问题,建议从监测预警、稳产保供、提质增效、加强国际政策协调、畅通全球供应渠道五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4.
人地系统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探究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及障碍因素,对适时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牧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人地系统类型结构,从农牧业、村庄、乡域、城镇4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人地系统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及人地系统协调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性和空间非均衡性,农牧业、村庄子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乡域子系统发展水平增幅明显;人地系统耦合度基本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稳步提高,整体由轻度失调衰退向勉强协调发展转变,空间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格局;阻碍人地系统协调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为乡村人均草地面积、人均GDP、乡村人均肉产量,且障碍程度不断增强;子系统障碍度顺序为农牧业>村庄>城镇>乡域,农牧业、村庄子系统障碍作用突出,乡域子系统障碍作用明显减弱。综上,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但仍面临农牧结构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三产融合发展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水产品是中国最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之一,为中国粮食安全和营养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水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有望进一步增加。为了降低未来中国水产品供给的风险,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水产品供给和消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的水产品主要由水产养殖和捕捞渔业供给,进口水产品占国内水产品供给和消费的比例仍低于5.00%。目前水产养殖产量已四倍于捕捞渔业产量,且捕捞渔业增长乏力,而水产养殖产量将继续增加。然而,中国水产养殖面积和水产业从业人员数近年开始逐渐降低,增加了中国水产品稳定、可持续供给的风险。由于中国巨大的水产品供给和消费体量,未来中国水产品供给仍需要坚持立足国内生产。需要提高水产养殖产量来满足中国对水产品需求的增量,同时稳定海洋和内陆捕捞产量,并以进口作为水产品供给的适当补充。需要提高水产养殖集约化水平,努力提高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水产养殖引起的环境影响,实现“可持续集约化”。本研究还提出了需要加强水产品在粮食安全政策的地位、通过更好的统计数据支撑政策制定、更多和更均衡的资源投入支持水产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基于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供给安全、获取安全、稳定性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总体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负向影响。2)分区域看,粮食主产区的供给安全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负向影响最大,粮食主销区的获取安全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最为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冲击最小。3)从粮食安全衡量维度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供给安全、获取安全和资源安全具有抑制影响,对稳定性安全呈现正向冲击作用。为确保粮食安全,中国应继续加强对粮食生产政策支持、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和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为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国水产养殖需要解决与粮食安全、减贫和提供就业、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复杂且敏感的问题,以期达到更加可持续地发展。本文系统综述了200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中国水产养殖业自2000年以来获得了持续的发展,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的特种养殖品种使得产业多样化水平增加,一些传统的养殖模式逐渐消失,而新的养殖技术和模式不断涌现。中国水产养殖的变化和发展响应了社会发展对水产养殖业的需求。然而中国水产养殖目前仍面临诸如生态环境、科技水平、产品供应结构、小农生产和政策风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不断进步,发展水产养殖的主要侧重点也逐渐从提供食物到提供就业和发展经济,再到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中国水产养殖业需要充分利用最新的设施装备技术、信息技术、遗传育种技术、营养饲料和病害防治技术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努力提高水产养殖业规模化和组织化,促进渔业“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并在新形势下逐渐走向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要素,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但在人口不断膨胀和土地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功能不断下滑。以昌黎县为例,对影响昌黎县耕地资源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构建了昌黎县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角度对昌黎县的耕地资源进行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并对耕地资源的安全状态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评价结果,并依据该县域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昌黎县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近20年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的安全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1991-2010年河北省耕地资源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动态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耕地资源安全状态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资源安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间,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时序变化明显,介于不安全状态和较不安全状态之间。其中数量安全指数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质量安全指数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影响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及自然因素。最后,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改善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水平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