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安徽省1990-2012年耕地资源变化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对22年安徽省的城镇化进程与耕地面积变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影响地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2年,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呈持续上升、耕地面积呈显著减少的趋势;2)省域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驱动力综合得分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即影响地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驱动力逐渐加强;3)安徽省城镇化进程集中体现为地区经济发展、城市空间扩张以及城镇人口增加,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影响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县域耕地质量安全动态变化,结合生态学理论,选择人地关系、耕地条件、耕地利用投入水平、农业生产力、人文社会响应等指标,构建了耕地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卢龙县为评价单元,对耕地质量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对卢龙县2001—2010年耕地质量安全进行分级和评价。由安全界限的划分结果可知,2007—2010年卢龙县耕地质量处于非常安全状态,2001年处于较安全状态,2005年、2006年均处于基本安全状态,而2002—2004年耕地质量状况表现为不安全。2001—2003年卢龙县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于2003年开始逐渐上升,至2007年耕地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河北省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对河北省2005—2014年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生态环境安全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4年河北省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为3.40~3.68,平均值为3.55,随年份增长呈小幅波动、总体下降趋势;河北省生态环境安全等级为4级,总体处于较安全状态,但存在退化现象,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严峻;河北省生态环境安全变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鹏  况福民  邓育武  田亚平  谢卫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99-1801,1860
根据湖南省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特点,运用P-S-R模型建立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对其2001~2010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划定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呈减小趋势;2001~2010年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指数总体为增加趋势,但是在2006~2008年出现小幅度下降;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上升趋势;综合安全指数变化表现为增加趋势,但是至2010年仍为临界安全。湖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面临的压力仍较大,区域土地资源状态仍不乐观,在人类的干预和维持下,生态安全受人类的影响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关中地区为评价区域,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综合指数法对陕西关中地区及各地市2000-2009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关中地区耕地集约度呈现波动变化,并在近两年具有下降趋势;关中各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社会经济和耕作制度因素以及自然因素是影响关中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李论  金建君  江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18-18220
利用1991~2008年北京市统计资料,分析了北京市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影响北京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耕地年均减少2.43%;人均耕地面积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影响北京市耕地资源数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科学评价甘肃省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及其变化,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甘肃省1991~2010年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状况及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耕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障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991~2010年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不断下降;1991~2010年甘肃省各市(州)的耕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并伴有集聚趋势;影响甘肃省耕地资源生态安全指数的主要障碍因子为耕地废水、单位耕地农药用量、单位耕地化肥用量以及单位耕地的废渣堆放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东省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评价的研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山东省耕地资源数量安全的影响因素,确定该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原则及安全指数,结合Delphi法和模糊关系方程求解进行分析,并用熵值法确定参数指标权重。最后计算出山东省耕地资源数量安全综合安全值,对照表格数据对山东省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5—2015年耕地的动态变化,运用熵权法对安徽省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在对评价结果展开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耕地保护方略。结果表明,安徽省2005—2015年耕地资源安全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但总体变化幅度较小;2015年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总体得分较高,表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通过对资源安全评价的聚类分析,将安徽省16个地市分成3类。安徽省耕地资源安全值有所提高,但耕地质量问题较为突出,需逐步建立起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河北省土地资源经济安全进行评价,提出确保河北省土地资源经济安全的对策,以化解土地资源短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制约.[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河北省土地资源经济安全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2000年河北省土地资源经济安全处于风险级,2004年处于基本安全级,2008年维持在基本安全级,但状况进一步好转.2000~2008年河北省土地资源经济安全准则层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呈上升趋势,而数量安全、结构安全、效率安全和价格安全均呈下降趋势.[建议]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土地资源循环经济机制,盘活存量用地;改革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确保土地社会安全;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加大宣传和数育力度,提高土地资源经济安全意识,以确保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要素,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但在人口不断膨胀和土地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功能不断下滑。以昌黎县为例,对影响昌黎县耕地资源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构建了昌黎县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角度对昌黎县的耕地资源进行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并对耕地资源的安全状态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评价结果,并依据该县域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昌黎县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对2013年山东省各地市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包括“较安全”、“临界安全”和“较不安全”,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递减的规律;(2)影响山东省土地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土地产出率、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经济密度、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对1978—2015年福建省人口、耕地、粮食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趋势理论对2016—2030年福建省粮食、耕地变化等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78—2015年福建省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等均呈下降趋势,而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由此造成福建省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预测2016—2030年福建省人口数量仍然保持增加,但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继续稳步降低,造成福建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逐年增加。因此,未来福建耕地超载更为严重,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据此,提出降低福建省耕地压力、保证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尹力军  张新锋  郝瑞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96-10598
依据河北省1952~2006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硅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该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是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对河北省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