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对1株耐盐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为了获得更高的菌体浓度,还探索了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为:玉米粉10 g/L、豆粕粉20 g/L、葡萄糖15g/L、蛋白胨15 g/L、牛肉膏5 g/L、MgSO_41 g/L、CaCO_37 g/L。最优培养条件为:起始pH 7.07.5,发酵温度35℃,培养时间187.5,发酵温度35℃,培养时间1820 h,接种量5%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为:发酵16 h后,一次性补加碳、氮源(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3∶3∶1)总量的15%。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发酵液活菌数由最初的24.2×1020 h,接种量5%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为:发酵16 h后,一次性补加碳、氮源(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3∶3∶1)总量的15%。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发酵液活菌数由最初的24.2×108cfu/m L提高到136.1×108cfu/m L提高到136.1×108cfu/m L。  相似文献   

2.
对1株耐盐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为了获得更高的菌体浓度,还探索了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为:玉米粉10 g/L、豆粕粉20 g/L、葡萄糖15g/L、蛋白胨15 g/L、牛肉膏5 g/L、MgSO_41 g/L、CaCO_37 g/L。最优培养条件为:起始pH 7.0~7.5,发酵温度35℃,培养时间18~20 h,接种量5%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为:发酵16 h后,一次性补加碳、氮源(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3∶3∶1)总量的15%。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发酵液活菌数由最初的24.2×10~8cfu/m L提高到136.1×10~8cfu/m L。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579芽孢生成的发酵条件,提高芽孢浓度。[方法]采用两步控制策略,即发酵的第1阶段(菌体生长阶段,0~10h)促进细胞生长,发酵的第2阶段(菌体对数生长后期,芽孢生成阶段,10~30h)促进芽孢生成。分别考察了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发酵pH值、第2阶段摇床转速、第2阶段发酵温度对芽孢生成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水平,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获得高浓度芽孢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芽孢生成的显著因素,芽孢生成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5g/L,发酵pH7.0,第1阶段的发酵温度37℃,摇床转速180r/min,约10h后进入第2阶段,发酵温度提高到40℃,摇床转速调节为200r/min。发酵30h,最终获得的芽孢浓度为9.43×108CFU/ml,芽孢生成率为90.99%,分别是优化前的6.70倍和2.43倍。[结论]利用两步控制发酵策略可提高生防菌B579芽孢浓度,建立的发酵工艺为生防菌剂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579芽孢生成的发酵条件,提高芽孢浓度。[方法]采用2步控制策略,即发酵的第1阶段(菌体生长阶段,0~10 h)促进细胞生长,发酵的第2阶段(菌体对数生长后期,芽孢生成阶段,10~30 h)促进芽孢生成,分别考察了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发酵pH、第2阶段摇床转速、第2阶段发酵温度对芽孢生成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水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获得高浓度芽孢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芽孢生成的显著因素,芽孢生成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5 g/L,发酵pH7.0,第1阶段的发酵温度37℃,摇床转速180 r/min,约10 h后进入第2阶段,发酵温度提高到40℃,摇床转速调节为200 r/min。发酵30 h,最终获得的芽孢浓度为(9.43±0.15)×108CFU/ml,芽孢生成率为90.99%,分别是优化前的6.70和2.43倍。[结论]利用两步控制发酵策略可提高生防菌B579芽孢浓度,建立的发酵工艺为生防菌剂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海洋细菌AiL3和CⅢ-1两菌株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初步测定并比较了混合发酵液与单菌株发酵液对辣椒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其最佳培养基为:酵母膏10.0 g/L、酵母粉5.0g/L、蔗糖8.0 g/L、木薯淀粉10.0 g/L、CaCl2· 2H2O 0.2 g/L、NaCl 0.2 g/L、FeSO4·7 H2O 0.1 g/L、MnSO4·7 H2O 0.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0、装液量230 mL/500 mL、接种量4%、发酵温度28℃、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52 h.优化后,两菌株的活菌数和芽孢量显著提高,活菌数达5.0× 1010 CFU/mL,芽孢量达4.5×1010 CFU/mL,芽孢生成率达90%以上,比优化前的活菌数和芽孢量提高了100倍以上.对盆栽辣椒幼苗进行灌根处理,两菌株的混合发酵液相比单菌株发酵液,其株高、茎粗、鲜重等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凝结芽孢杆菌发酵产孢率,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爬坡试验、中心复合试验对凝结芽孢杆菌高密度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凝结芽孢杆菌最佳培养基组分为麸皮36.91 g/L、玉米浆干粉13.70 g/L、MnSO4 0.84 g/L,在此条件下凝结芽孢杆菌发酵产芽孢数达到2.848×1010 cfu/mL,相比优化前芽孢数提高了61.72%;在优化的培养基基础上进行500 L发酵试验,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40 ℃、转速150 r/min、通气量2.5 m3/h、接种量5%、pH 7.0、培养时间36 h,发酵液芽孢数达到2.98×1010 cfu/mL,与优化试验结果相近,为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侧孢芽孢杆菌C5,研究了该菌株的生长特性,并对其发酵条件及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侧孢芽孢杆菌C5的生长规律为:0~4h延滞期,4~16h指数期,16h后进入稳定期;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30℃、接种量3%~5%、转速180r/min;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20.0g/L、酵母膏10.0g/L、MnSO_4 0.2g/L、CaCl_2 0.3g/L、KH_2PO_4 0.1g/L、MgSO_4 0.05g/L。在上述条件下,侧孢芽孢杆菌C5的发酵芽孢数可达1.08×109CFU/mL。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一株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NBF-129)发酵工艺,以发酵液活芽孢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培养基优化结果为玉米淀粉2.0%、蚕蛹粉2.5%、酵母浸出粉1.0%、玉米浆1.0%。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培养温度30℃,转速220 r/min。优化后的侧孢芽孢杆菌摇瓶发酵液芽孢数达到4.12×10~9 CFU/mL,较优化前的2.30×10~9 CFU/mL提高79.1%。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30 L罐发酵小试,发酵周期为35 h,发酵液芽孢数为3.96×10~9 CFU/mL,发酵液离心浓缩后菌浆冷冻干燥,得到原粉芽孢数为6.70×10~(10) CFU/g。  相似文献   

9.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对一株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当培养基中2%豆粕液浓度为15 g/L、红糖浓度为20 g/L、硫酸铵浓度为10 g/L时,在接种量为5%的情况下,采用此种配比的发酵培养基37℃培养24 h后,活菌数最高,可达4.21×1010CFU/ml。  相似文献   

10.
以解淀粉芽孢杆菌GZJSr-12作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得到突变株GZJS1-12-7,其产纤溶酶活力为2046.44 IU/mL,是出发菌株GZJSr-12的1.51倍.结合Plackett-Burman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GZJSr-12-7合成纤溶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初始MgSO4浓度、发酵温度和NaH2PO4浓度是影响纤溶酶发酵产量的主要因素,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10 g/L、吐温-80 5 g/L、CaCl2 0.4g/L、MgSO4 0.847 g/L、Na2HPO4 2g/L、NaH2P04 6.988 g/L、pH 9.0,接种量4%,种龄21h,温度31.3℃,每250 mL装液量50 mL,转速150 r/min.在此条件下,纤溶酶产量为4 789.08 IU/mL.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19.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