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井冈山保护区是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亚热带地带湘赣丘陵区范围内常绿阔叶林保存面积最大、保护较好的代表性区域,由于其位置偏南,还混生有不少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广泛分布的种类,构成种类繁多、复杂多样的森林类型。大量的物种集中在狭小的范围,加以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各种各样不利的影响下,使许多物种陷入受威胁的状态,对于这样一个具有世界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和众多受威胁物种的栖息地,完全符合世界遗产公约所制定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标准,应争取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按其要求进行更好的保护和科学管理,使之能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繁荣地方经济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利用泰宁县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及大监站近几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气候资源情况及主要气象灾害特征。介绍了该区域主要气象灾害的预报情况。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片区自然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10年扶贫攻坚主战场。本文分析了该片区自然遗产资源保护现状,并建议:(1)跨省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申报工作及其片区协作;(3)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4)发展依托各种自然遗产的、跨行政限制的生态旅游系统;(5)重点创建中心城市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6)构建森林生态旅游网络;(7)创建中心城市的"国家森林城市";(8)创建中心城市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9)重点发展八大类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4.
3月31日至4月1日,黑河市委书记刘刚来到五大连池市调研。调研中他指出:要树立大五大连池的观念,牢牢抓住五大连池风景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机遇,抓住五大连池市建铁路、建机场、建高速公路的机遇,进一步谋划,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民生,做好城市整体规划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把五大连池市发展成为黑龙江省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亚高山野生金莲花草甸在华北地区极具独特性和珍稀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研价值。由于金莲花自身的生态价值的稀缺性和分布生境的脆弱性以及面临的采摘、放牧等威胁,使得金莲花的种群分布急剧下降。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一珍贵自然遗产资源,对保护区金莲花的分布现状、生态价值及受到的威胁进行研究,并对金莲花草甸保护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主要措施有:加大对金莲花草甸生态价值及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对破坏严重的区域采取人工抚育的方法,推广金莲花人工栽培规范化技术及依法治理等。  相似文献   

6.
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生物的多样性,也是人类经济发展必需的基因与物质资源,近年来,保护区周边社区的渗透与经济协调的关联性发展,受到业内人士普遍关注,保护区处于严格管理模式,周边社区发展可以借助保护区的生态价值资源生态经济开发,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可以为社区居民带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机会。只有实现满足将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工作全面落实,才能既实现保护自然区域,同时也能为地区发展做好准备。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徐飙 《中国农垦》2006,(7):30-32
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场(正岩企业集团)位于我国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保护区的武夷山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内,南接武夷山民用机场和旅游度假区,北接火车站,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茶场。  相似文献   

8.
王献溥  于顺利 《北京农业》2011,(15):170-173
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大陆海岸红树林面积最大、代表性最强的红树林区域。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0年来,遵循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模式的要求,无论在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培训方面的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都做了大量工作。笔者利用参与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10年工作评估的机会,简略探讨其所取得的工作成就和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9.
咸宁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咸宁市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三角)中的中心城市。本文分析了咸宁自然遗产资源保护现状,探讨了该市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发展对策,并提出了7点建议:(1)加强自然遗产资源的生态保护;(2)实现岳九咸"小三角"生态环境对接融合;(3)申报各种世界自然遗产;(4)申报各种国家级自然遗产;(5)开发与自然遗产相关的地理标志特产;(6)保护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和谐;(7)开发自然遗产的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0.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保护区为保护升金湖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物种生存和进化提供了有利场所,特别是为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一块重要的越冬地和停歇地,保护区不仅是长江中下游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地,也是保护和研究我国一些特有珍稀物种的重要生境,是我国华东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区域少有的生物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宇  严力蛟  蒋海燕  吴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72-21874
分析了江西龙虎山世界遗产的美学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并从旅游业发展、人口压力增长、经济发展、自然灾害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方面明确了保护丹霞地貌的紧迫性。阐述了江西龙虎山世界遗产保护规划管理机构及相关保护依据,以及根据龙虎山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的分区分级保护策略。介绍了龙虎山的保护管理技术专门知识培训,以及社区居民参与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江西龙虎山世界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强调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加强龙虎山遗产地门票管理,并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闵庆文  张碧天 《农学学报》2018,8(1):229-236
为应对全球农业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2005年,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一批GIAHS保护试点,自此也开始了中国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笔者在全面梳理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成果,认为现阶段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核心内容主要为价值挖掘与多功能拓展开发、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2个方面;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有许多的争论,但这些争论促进了对这种新型遗产的认识;农业文化遗产内部的可持续机制赋予了它价值多样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凸显了保护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要有2种途径,即在其多功能价值认识基础上的多功能农业发展,包括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以及以生态与文化补偿为核心的政策激励机制。为进行动态性和适应性管理与保护,“五位一体”的多方参与机制和法律保障管理办法的建立必不可少。虽然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相较其他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需要在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系统演化特征与可持续性维持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在体制与机制建设、动态保护范式与典型模式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并注意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生态廊道是文化遗产廊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被修复又是生态廊道构建的核心工作。在文化遗产廊道中进行植被修复,既要满足生态修复的要求,又要满足传承历史风貌、呈现特色景观等更高的需求。风景林是在生态稳定前提下,具有观赏、游憩及旅游功能的人工或自然群落,具有较高的生态、美学、游览价值,能够实现文化遗产廊道中自然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平衡发展。因此,文化遗产廊道中的风景林营造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且迫切。方法本研究以“大同市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专项规划”为例,探索遗产廊道中的风景林营造策略。具体方法:(1)依据法律法规确定遗产保护的缓冲区,在缓冲区范围外,通过数字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科学甄选造林范围,再依据具体立地条件划分为造林细班;(2)依据廊道具体情况制定植被景观风貌控制和造林强度控制;(3)以当地原生植物群落为蓝本,进行品种选择、植被群落构建和建植方式设计。结果本研究利用GIS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基础数据平台,通过林地适宜性评价、视域分析等方法实现了宜林地范围选取及细班划分,同时结合传统造林与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在空间规划与植物造景方面的方法,依据研究区林木生长立地条件,从植被景观风貌控制、造林强度控制、树种选择、群落构建及细班方案设计五方面打造了符合生态规律与景观美学的大同古长城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使研究区整体形成近自然、地域性、生态性、多样性的植被风貌,同时各分区凸显地域品种和群落的差异。结论该研究指导了大同市古长城沿线长度约250 km、面域近186 km2的文化遗产廊道风景林营造,充分证明了上述风景林营造策略在遗产廊道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自然保护与文化保护的实施,生态旅游已成为贵州威宁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有必要在旅游者出现频率大的区域设计和建设一个具有旅游和宣传价值的的标志性广场建筑。根据对草海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黑颈鹤保护主题及周边民族文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鹤"的谐音"和"为设计内涵,以"和谐家园"为设计定位,能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动物和谐,能实现旅游观光目的广场设计方案,并分析了具体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世界自然遗产地评定标准,对大石围喀斯特景观的成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对比分析,指出大石围喀斯特从地球科学、生物多样性和美学价值方面符合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第vii、viii和x标准,具备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如何帮助乡村从“衰落”走向振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难题。农业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的品种资源、农业技术、知识体系和系统结构功能目前仍可发挥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古老的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分析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探讨其运行机制和实施路径。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蕴含乡村振兴所需的生物资源、技术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遗产地可以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提升农产品价值,发展乡村旅游,传承传统文化,最终实现遗产地的乡村振兴,从而形成了产品增值驱动、乡村旅游驱动和农耕文化驱动等助力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包括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积累优秀人力资本、促进农耕文化繁荣、保护优良生态环境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5个方面。因此,提出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建立遗产地生态补偿机制和实施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振兴系列工程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琦珂  曹幸穗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555-15556
关注民生,应该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职责。清代康乾时期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如何呢?该文以地方志为依据,选择农耕经济最具代表性的陕西周至地区,对康乾时期陕西周至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遭遇水灾、旱灾、兵灾后的情形进行考证,认为康乾时期陕西周至地区百姓生存状况堪忧。这恰恰是对"康乾盛世"的又一讽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