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杉木化感物质香草醛的产生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连栽可导致生产力逐代退化.退化的重要原因是土壤中化感物质香草醛积累.这种化感物质是在林地土壤中缺氮情况下由于前体物和能量流向次生物质而合成,故林地土壤毒性是随着杉木林地土壤肥力(如氮)的逐代降低而增强.无论从消除毒性的土壤生物化学--土壤腐殖质形成,还是从产生毒性物质的生态生物化学--化感物质形成,都从理论上证明,缺氮是制约这2种生物化学过程进行的关键因素.另外,杉阔混交林中的阔叶树的作用在于补充纯杉木林地中缺乏的氮,这可由杉木生长正常、无毒害现象发生以及腐殖质含量增加佐证.退化点和作用点相一致.图1参23  相似文献   

2.
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南平溪后安曹下杉木丰产林(70年)和山脊上保留的杂木林土壤腐殖质组成(HA和FA)、胡敏酸光密度值、腐殖质不同结合形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有机质和腐殖酸类含量下降,HA/FA和E4值降低,E4/E6值增大,土壤中松结合态(Ⅰ)和紧结合态(Ⅲ)腐殖质减少,土壤腐殖质质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这可能亦是杉木林连栽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与林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威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肥力质量维持变得十分紧迫。针对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与维持这一热点问题,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化感作用等角度系统阐述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趋势。众多研究表明,中国杉木人工林主要产区普遍存在土壤肥力质量退化,生产力持续降低等问题,其主要驱动因素是不可持续的营林措施。同时从轮作经营、混交复合造林、林分密度调节、肥力补偿、可持续森林管理等方面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维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维持研究进行了展望。表1参48  相似文献   

4.
炼山后间种绿肥对杉木林退化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炼山清理迹地短期内速效养分大量增加,随后雨季来临主,地表露引地严重水土流失的现实,通过建立径流场,进行间种绿肥对杉木林退化地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及林木生长影响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炼山林地间种不同种类的绿肥可减少林地17.76%~52.25%的土壤蚀量,而且间发肥后林地物理性质及养分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大量富集,提高了林地养分有疚性和供庆水平,同时间种绿肥对杉木幼林生  相似文献   

5.
赣南林区杉木分布广泛,是山谷地带林地的主栽树种,是农村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赣南林区杉木林退化严重,本文从资源因素和人为因素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赣南地区杉木林退化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加快林地的流转,建设杉木用材林基地,以点带面,带动赣南山区广大农民栽培管理杉木林,合理利用林地,提高国家木材储备,促进山区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卢炳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549-7551
以小班的平均树高为立地条件的判定因子,选择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和腐殖质层6个因子,通过数量化理论Ⅰ,构建了漳平市杉木林适宜性立地判定模型。结果表明:各因子对杉木生长和林地适宜性的影响均为显著状态,贡献大小依次为:腐殖质层、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构建的模型适合于杉木林的林地适宜性判定。  相似文献   

7.
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对林地土壤质地、通气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动态变化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在0~10cm、10~20cm土层中,不同季节,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在垂直方向上,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层次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杉木人工林地的变化却不明显;与杉木林地相比,自然更新林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说明针阔叶混交林能够更好地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的研究及溪后杉木速生丰产林土壤肥力比较,结果表明:①杉阔天然林和杉木天然林土壤肥力均较高,天然林能培肥土壤,杉阔天然林的培肥地力的能力比杉木天然纯林好;②武夷山天然林土壤肥力远较溪后安曹下杉木丰产林为高,这与两者起源不同有关,人为干扰无疑加剧森林生态系统大量营养元素损失;③留阔植杉(栽杉保阔)及选择合适阔叶树作为杉木伴生树种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是杉木产区维持林地地力的良好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南岭山地的地理背景,采用等级系数法数量化逐步回归筛选,拟合了评价立地质量的杉木和马尾松地位指数数量化多元预测模型,为深入评价立地质量,研究了立地因子与土壤肥力状态的关系,并用同样方法拟合了土壤肥力状态因子与杉木地位指数相关模式,为科学经营林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8年生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测定。进行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堵肥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人工林相比,营造香叶树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吉量增加,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密度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和水分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表层土壤养分得到富集,番叶树具有比杉木林更好的培肥土壤功能;香叶树叶的最大持水率高于杉木叶,其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是杉木纯林的1.21倍,同时由于番叶树人工林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的改善,林地的蓄水能力增强,使得香叶树人工林表现出比杉木林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11.
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的培肥土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与不同树种混交林改良地力的效果,采用标准地调查法,通过测定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及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的土壤肥力指标,进行枫香与不同树种混交林培肥土壤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营造枫香混交林后林地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得到一定改善。由于混交林枯落物归还量及其分解速率高于杉木纯林,使枫香混交林土壤的养分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枫香 杉木、枫香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混交林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5.19%,27.71%和17.75%。不同枫香混交林土壤的肥力状况明显优于杉木纯林。表4参9  相似文献   

12.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 30年生栽杉留阔模式及对照的杉木纯林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结构及植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植物共有 57科 1 0 2属 1 38种 ,总植物种数比纯林的多2 7.8%.双子叶植物在群落植物组成中占优势 ,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 61 .4%和 68.6%.与纯林相比 ,含多个种的科的比例增大 ,而寡种科的比例减小 ,其中含种数最多的茜草科有 9个种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共有 7个亚层 ,层次结构比纯林复杂 ,且各层的物种丰富度均比纯林的高 .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种多样性较大 ,群落植物种多样性较高 ,但草本层和藤本层的多样性比纯林低 .说明栽杉留阔经营模式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应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杉阔混交林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对武夷山保护区杉阔混交林中 1 1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杉阔混交林中 ,不同公式计算出的生态位宽度值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 .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重要值之间也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 .重要值较大的种群对生境的适应性也较强 ,其生态位宽度较大 .杉木、木荷、丝栗栲、马尾松种群属宽生态位种 .大多数种对的生态位重叠较大 ,对资源的共享趋势明显 ,群落稳定性较好 .宽生态位种与其它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机会大 ;反之 ,则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丘陵山地10年生杉木纯林,杉 泡桐混交林和杉 檫树混交林3个面积相等、条件相似的林分生物量、树冠结构、根系垂直分布的调查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在浙北丘陵山地的杉阔混交林对杉木早期树高和材积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必须控制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不同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代杉木人工林皆伐后,采用不同更新方式形成的14年生人工更新杉木林和14年生天然更新杉阔混交林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有影响。天然更新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比人工更新林地低1.73%和1.69%,毛管孔隙度分别高31.75%和30.99%;天然更新林地土壤各水分含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天然更新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比人工更新林地高0.16和0.14,有机质分别高24.15%和30.66%,全N含量分别高21.99%和21.63%,全P含量分别高44.94%和65.28%。与人工更新相比,天然更新更有利于林地土壤肥力的恢复和维持。  相似文献   

16.
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对照的杉木萌芽林土壤腐殖及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33年生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增加,土壤生化活性加强,土壤速效性养分供应量增加,土壤腐殖质中HA/FA值,E4值上升,E4/E6值变小,土壤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其比值增加,土壤腐殖质活化度增强,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促进了模式林分中杉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杉木混交模式土壤肥力及土壤蓄水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不同杉木混交模式的土壤肥力、土壤蓄水量的测定、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杉木×米老排混交模式,林地土壤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渗透性能均较杉木纯林的有所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蓄水量比杉木纯林的有所提高。说明杉木×米老排混交模式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涵养水源作用,可在南亚热带林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毛竹杉木混交林经营模式决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对杉木不同密度的毛竹杉木混交林的生产力、林分生物量、土壤肥力、水文学特性、经济效益等调查分析 ,应用大系统多目标层次分析法对各种模式进行定量评价 ,找出经济与生态效益最协调的混交模式为杉木密度 1 80 0株 /hm2 的毛竹杉木混交林 ,其次是毛竹纯林 ,第 3是杉木密度 1 350株 /hm2 的混交林 ,第 4是杉木密度 90 0株 /hm2 的混交林 ,第 5是杉木密度450株 /hm2的混交林 ,最差的是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