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瓮安县核桃品种种源分布及生产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瓮安县核桃种源为55株,平均树龄为40a,平均树高和胸径为14m、47cm,无中心主干形41株,有中心主干形14株,当地果实成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初,适宜核桃生长的海拔为800~1 200m。同时分析了瓮安县核桃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对策,为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学理论流派繁多,但探究其思想起源不得不提及古希腊罗马思想。从古希腊文明到古罗马文明的转变和发展,其之间思想的碰撞和形式的改变也为后来的政治社会学发展提供了众多方向,此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近现代西方国家,也给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农村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改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3.
香椿种源苗期性状变异与原产地生态因子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揭示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变异规律以及与原产地生态因子间典型相关程度,对香椿天然分布区内的35个种源3个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椿不同种源间苗高、地径和抗冻性3个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57、0.782和0.950,说明香椿苗期生长性状在种源水平上主要受较强的遗传力控制,综合选出7个速生、抗冻的优良种源;香椿苗期性状与原产地生态因子之间关系极为密切,苗期性状地理变异的基本模式是以纬度变异为主,来自偏南、偏西的种源比偏北和偏东的种源生长快,但抗冻性差。  相似文献   
4.
曹永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81+1084-1081,1084
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确保造林、绿化质量的关键。介绍了瓮安县林木种苗生产现状,分析了种苗供需余缺情况,并对种苗市场前景进行了探讨,以期指导苗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香椿属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香椿属树种资源丰富,有4个种和3个变种。本文在介绍香椿属主要珍贵树种及其经济价值基础上,对香椿属树种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省邵武市对16个家系苗高、地径、保存率及遗传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椿家系在4月中旬进入萌动期,展叶期在5月中旬,生长高峰期在6月初—9月底,11月中旬进入休眠期;香椿SM-15、SM-2家系苗高生长最快,SM-15家系地径增长最大,SM-2家系保存率最高,其他家系在苗高、地径及保存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香椿不同家系苗高、地径及保存率的遗传率分别为46.62%、32.16%和44.56%,其生长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受中等遗传水平控制。根据标准化值与方差分析,初步选出5个家系(SM-15、SM-2、SM-5、SM-9、SM-10)作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7.
8.
以2018年瓮安县林地"一张图"数据为依据,普查瓮安县13个乡镇(办)区域内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特色经济林、珍贵林木、专项资源等森林生态产业资源,以摸清家底,做优"大生态",加快产业发展,推进农村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秋冬季节设施辣椒生长适宜的磷肥施用量,用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对辣椒株高、茎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设施辣椒栽培粗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个磷肥水平,T_1~T_4依次按照磷肥利用率为20%、25%、30%和35%进行施肥.【结果】施用磷肥对辣椒的生长指标及光合特性均有显著影响,株高、茎粗、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均有显著差异,其中T_3(30%)处理的各项指标在结果初期至盛果期最好,株高分别较T_1、T_2和T_4高18.0%、12.9%和13.6%,茎粗分别较T_1、T_2和T_4高22.6%、12.7%和8.3%,根系活力分别较T_1、T_2和T_4高26.1%、15.3%和20.2%,净光合速率分别较T_1、T_2和T_4高17.5%、6.5%和10.4%.【结论】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辣椒生长指标和光合参数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试验栽培条件下,T_3为辣椒的适宜施磷量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不同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代杉木人工林皆伐后,采用不同更新方式形成的14年生人工更新杉木林和14年生天然更新杉阔混交林进行了研究,探讨不同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有影响。天然更新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比人工更新林地低1.73%和1.69%,毛管孔隙度分别高31.75%和30.99%;天然更新林地土壤各水分含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天然更新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比人工更新林地高0.16和0.14,有机质分别高24.15%和30.66%,全N含量分别高21.99%和21.63%,全P含量分别高44.94%和65.28%。与人工更新相比,天然更新更有利于林地土壤肥力的恢复和维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