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天然林凋落物分解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网袋法,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4种天然林凋落物分解特征进行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各林分总的失重率大小顺序为:阔叶林叶(63.1%)>毛竹叶(60.2%)>杉木叶(51.6%)>阔叶枝(45.6%)>杉木枝(39.2%)>毛竹枝(39.3%)>马尾松叶(36.7%)>马尾松枝(25.3%)。②4种林分凋落物的分解系数k大小为:阔叶林叶(0.996 a-1)>毛竹叶(0.921 a-1)>杉木叶(0.725 a-1)>阔叶枝(0.608 a-1)>毛竹枝(0.499 a-1)>杉木枝(0.497 a-1)>马尾松叶(0.457 a-1)>马尾松枝(0.305 a-1)。③8种凋落物的有机C浓度总体上平缓逐渐减少,阔叶林和毛竹林的有机C损失比重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P处于波动的富集状态,毛竹林的P归还量较其他天然林低;N浓度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阔叶林叶的分解最多,大部分组分分解后期出现富集现象;除阔叶枝外,其他凋落物组分的K浓度随着分解时间的增加单调递减趋势,属淋溶一释放模式。该研究旨在了解这4种亚热带天然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养分分解规律、土壤肥力状况等,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林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 1 1年生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土壤肥力测定结果表明 :杉拟混交林土壤结构体、孔隙状况、水分状况和土壤化学性质均较杉木纯林有所改善 ;各模式 0~ 2 0cm土壤 >0 .2 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杉木纯林提高 6.2 1 % ;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较杉木纯林增加 9.87%和 1 8.0 6% ;杉拟 3∶1混交林 0~2 0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分别提高了 1 1 .96% ,2 0 .5 5 % ,2 2 .46% ;各模式土壤养分含量有所提高 ,杉拟 3∶1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比杉木纯林提高 43 .96%。这说明通过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针叶树之间的混交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水源涵养作用 ,对防止杉木多代连栽造成的地力衰退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福建青冈人工林土壤肥力与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35年生福建青冈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土壤肥力进行调查,以研究福建青冈人工林培肥土壤和涵养水源的功能,结果表明:营造福建青冈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强,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状况、孔隙、水分和养分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福建青冈人工林比杉木林能更好的培肥土壤;福建青冈叶的最大持水率明显高于杉木叶,其林分地上部分最大持水量是杉木林的1.17倍,由于福建青冈林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的改善,林地蓄水能力增强,使得该林分表现出比杉木林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4.
土壤肥力决定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如何保证土壤肥力充足,如何进行地力培肥是广大种植户急需掌握的技术。基于此,通过分析地力培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进行地力培肥的方法,希望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杉楠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44-145,227
针对当前杉木纯林连栽引起林分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等问题,开展杉木与楠木混交造林试验研究,对杉楠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在生长量、林内小气候和土壤肥力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楠木按1∶1和1∶2混交,林分中杉木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均超过杉木纯林,其中杉木与楠木1∶1混交,林分中杉木各生长指标增加幅度较大,与杉木纯林相比,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分别增加了43.07%、113.83%和35.61%.杉楠混交后,林内湿度提高,林内气温、土温和光照强度降低,土壤变得疏松、通气和透水,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本试验条件下杉木与楠木混交的最佳模式为杉楠行状混交.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化肥与根茬、秸秆和有机肥定量配比施肥对土壤肥力和养分平衡及玉米产量的影响,10年地力监测结果:玉米单施化肥产量下降了7.9%;配施根茬产量持平,再配以秸秆肥,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同步上升,玉米增产17.1%;根茬配施有机肥效果增加,土壤肥力指标全部上升,玉米增产达32.1%,这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肥地力施肥措施,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培肥制度,实现耕地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林分结构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7年生杉木与山杜英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及山杜英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山杜英纯林(81.9210t/hm^2)和杉3:山1(58.1940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出2.01倍、1.13倍,杉5:山1(49.7117t/hm^2)和杉2:山1(44.5395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82.67%和63.66%;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不仅有利于地力维护,促进杉木生长,而且还能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因此,杉3:山1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8.
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对照的杉木萌芽林土壤腐殖及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33年生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增加,土壤生化活性加强,土壤速效性养分供应量增加,土壤腐殖质中HA/FA值,E4值上升,E4/E6值变小,土壤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其比值增加,土壤腐殖质活化度增强,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促进了模式林分中杉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改造中低产田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德州市农田中低产土壤肥力状况及分布,并制定了相应的改造技术和措施,为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级和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秸秆还田面积逐步扩大,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最根本的战略性技术措施,国内外农业生产国家都十分重视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培肥地力,我国对秸秆还田技术也十分重视。据测定,1000-1500kg鲜玉米秸秆含纯氮3.65kg、五氧化二磷1.85kg,用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持久地培肥地力。实践证明,土壤肥力在玉米增产份额中占80%左右,因此,秸秆还田对  相似文献   

11.
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土壤酶活性、土壤结构、化学性质及土壤水分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土壤容蓄能力大,通气性好,土壤水解性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呼吸作用强度、养分贮量及供应均比纯林高.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有利于其杉木生长,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培肥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1年生拟赤杨纯林、拟赤杨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具有良好的培肥土壤能力,同时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结构系数、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也表现最好;其次是拟赤杨纯林,最差是杉木纯林.可见拟赤杨杉木1:3混交林可在我省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杉木泡桐混交林生产力及其土壤肥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杉木泡桐混交之后,林地肥力得到明显改善。杉木泡桐混交林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杉木纯林相比,杉木坡下部和坡上部,平均树高分别高1.7m和1.6m,平均胸径分别大2.1cm和2.2cm,单株材积分别大0.0196和0.020m^3,杉木蓄积量分别大45.5675和53.2455m^3/hm^2,加上泡桐的蓄积量,坡下部长坡上部混交林林分的蓄积量分别大60.5475和60.7850m^3/hm^2。这说明杉木泡桐混交是一种良好的混交组合,形成了有利于杉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生态空间和林地资源,对土壤理化特性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4.
观光木杉木混交林水文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观光木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林分持水量、土壤渗透性能、贮水性能等水文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混交林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均优于杉木纯林,其中以观光木杉木行间混交最好,地上部分持水量32.95t/hm2,0~40cm土层最大贮水量130.26mm.  相似文献   

15.
杉木桤木混交林生长量与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18地位指数的第1代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和杉木桤木混交林(混交比例2∶1).造林后10 a,对立地条件一致的2种人工林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桤木混交林林分蓄积量大于杉木纯林,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桤木混交林中的杉木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显著大于纯林杉木(P<0.05),但混交林中桤木生长比杉木差,其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显著小于混交林中的杉木(P<0.01).10年生杉木桤木混交林的土壤性质(主要是0-10 cm和10-20 cm层次的速效性养分、全N和有机质)比杉木纯林有所改善,但只有水解性N在0-10 cm和10-20 cm层次显著(P<0.05)高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6.
杉木泡桐混交幼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98年,在福建南洲林业采育场进行了杉木纯林和杉木泡桐混交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对比研究。与相同立地条件杉木纯林相比,杉木与泡桐混交之后,土壤结构体破坏率降低8.34%~9.16%,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提高2.48%,2.01%,4.47%和2.74%。说明混交林地土壤结构性能变好,土壤物理性状有所改善,从而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杉木泡桐混交林中,杉木的胸径、树高  相似文献   

17.
前茬林分密度对2代4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研究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一片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前的林分密度和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第2代4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代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对2代4年生杉木林分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最高密度等级(1500株·hm-2以上)的第1代杉木林在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杉木林,其4年生的生长量为最低 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4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第1代杉木林较高的林分密度可能是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光泽县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和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混交比例3:1)。造林后8年,对混交林和纯林的生长量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毛红椿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15.06m。/hm2,比杉木纯林大21.40%,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杉木毛红椿混交林中的毛红椿和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均大于纯林杉木。造林后8年杉木毛红椿混交林的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性N和有效P有所改善,而在杉木纯林中则下降。毛红椿是杉木较好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9.
第1茬林分密度对2茬2年生杉木林生长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研究福建南平峡阳林场一片29年生第1茬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对第2茬杉木林的造林成活率和2年生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茬杉木林分密度与第1茬林分蓄积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高密度等级(1500株·hm-2以上)的第1茬杉木林在采伐后营造的第2茬杉木林,其造林成活率和2年生的生长量最低.第1茬杉木林较高的林分密度不利于对土壤性质具有改良作用的林下植被的发育,导致林地土壤容重显著增大,引起第2茬杉木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对长期生产力的维持不利,其对地力的影响程度甚至超过立地管理措施.前茬林分密度过大(密度超过1500株·hm-2)可能是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山杜英纯林、杉木山杜英混交林的生产力、土壤肥力和林分燃烧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不仅能够提高林分生产力,同时还具有培肥土壤,提高林分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林分燃烧性等良好生态效益,营造杉木山杜英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杉木连栽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