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生产性试验,对福建省杉木人工林主伐生产工艺进行探讨。初步分析表明,从本省实际出发,选择“山猫”轻型油锯、“SJ_2—0.4/2”轻型遥控索道等小型、轻型化机械作业系统,辅以一定程度手工作业的采运技术是适用、合理的,有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林分结构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7年生杉木与山杜英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及山杜英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山杜英纯林(81.9210t/hm^2)和杉3:山1(58.1940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出2.01倍、1.13倍,杉5:山1(49.7117t/hm^2)和杉2:山1(44.5395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82.67%和63.66%;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不仅有利于地力维护,促进杉木生长,而且还能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因此,杉3:山1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采用“山猫”轻型油锯和“SJ2—0.4/2”轻型遥控索道等小型、轻型化机械系统的伐倒木集材工艺是比较适宜的人工林主伐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4.
乐昌含笑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对乐昌含笑木材物理性质研究很少的现实 ,通过对乐昌含笑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性质的测定和分析 ,探讨乐昌含笑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性质及其差异和利用途径。结果表明 :乐昌含笑天然林木材生材密度 0 76 6g/cm3 ,基本密度为 0 4 2 0g/cm3 。乐昌含笑人工林木材生材密度 0 70 6g/cm3 ,基本密度为 0 382g/cm3 ,均小于乐昌含笑天然林木材 ;乐昌含笑天然林木材径向干缩系数、弦向、体积干缩系数和差异干缩分别为0 0 89、0 2 0 6、0 30 0和 2 32 ,乐昌含笑人工林木材径向干缩系数、弦向和体积干缩系数分别为 0 0 77、0 2 0 9和 0 2 97,说明乐昌含笑人工林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小于乐昌含笑天然林木材。乐昌含笑天然林木材作为家具及室内装饰用材具有轻质、易加工、变形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南酸枣地理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来自8个省(区)的25个南酸枣种源在福建邵武进行了造林试验.4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南酸枣的树高、胸径、分叉高和分叉数4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树高和胸径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树高、胸径和分叉高3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也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分叉高与种源地理纬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经度则未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而分叉数与种源地理经度、纬度间以及与树高、胸径和分叉高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根据树高和胸径,采用独立选择法初选出贺州、容县、上犹和乐昌4个幼林期较速生的种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初步将种源划分为2个大区:亚热带中南部速生种源区和亚热带中北部生长相对较慢种源区.  相似文献   
6.
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特性及其与杉木混交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营造在福建邵武6年生南酸枣与杉木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和5年生南酸枣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规律、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生长差异、不同造林密度对南酸枣早期生长的影响、以及与杉木混交后不同模式林分的生产力、生物量差异和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酸枣早期生长快,在中等肥力立地上,6年生平均高为8 53m,平均胸径9 74cm,立木蓄积量86 08m3·hm-2,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差异明显;造林密度对南酸枣早期生长的影响表现出密度越大立木蓄积量和枝下高越大,冠幅越小的趋势。与杉木混交后能促进杉木的生长和有利于维护地力,其中以杉3∶南1(3∶1)混交模式生产力和生物量较高,蓄积量为76 42m3·hm-2,生物量为41 5127t·hm-2,与杉木纯林相比,分别提高了74 55%和97 27%,是值得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