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小麦开花前的穗中存在三种蔗糖降解酶:转化酶(主要是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在小花器官中 SAI 活性最高,在穗轴和颖片中,SST 活性最高,而 SS 活性仅仅在小花中可测。一穗上不同部位小穗的酶活性不同,中部小穗的酶(SST,SAI,SS)活性明显高于上部和下部小穗。讨论了穗器官蔗糖降解酶活性与糖分代谢及小穗结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耐弱光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扬麦158’(耐弱光品种)和‘扬麦11’(不耐弱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茎中花前贮存果聚糖转运以及果聚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至成熟期遮光降低了小麦茎中花前贮存果聚糖的转运量,提高了贮存果聚糖对小麦淀粉产量的贡献率。遮光降低了小麦灌浆前中期茎中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和果聚糖∶果聚糖果糖基转移酶(FFT)活性,不利于果聚糖积累,从而导致茎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积累量下降。遮光条件下灌浆中后期小麦茎中果聚糖外水解酶(FEH)活性下降,分解果聚糖向外转运的能力降低,故向籽粒中转运的量下降,最终导致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显著降低。遮光33%时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的下降幅度大于遮光22%,且‘扬麦11’的下降幅度大于‘扬麦158’。  相似文献   

3.
利用离体穗培养方法研究了脱落酸对小麦穗粒数的调节作用。在开花前15天和开花前8天进行离体穗培养,不同肖度(10^-6,10^-4mol.L^-1)ABA处理均显著降低穗粒数,ABA的作用一方面是降低了离体器官的蔗糖吸收量,另一方面是降低了穗器官的蔗糖代谢活性。开花期穗培养,ABA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力较小,而且主要是通过降低蔗糖吸收量而起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穗发育过程中,蔗糖与AB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穗粒数的调节:Ⅲ.脱落酸对离体培养穗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离体穗培养方法研究了脱落酸(ABA)对小麦穗粒数的调节作用。在开花前15天和开花前8天进行离体穗培养,不同浓度(10-6,10-5,10-4mol·L-1)ABA处理均显著降低穗粒数,ABA的作用一方面是降低了离体器官的蔗糖吸收量(源调节),另一方面是降低了穗器官的蔗糖代谢活性(库调节)。开花期穗培养,ABA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力较小,而且主要是通过降低蔗糖吸收量而起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穗发育过程中,蔗糖与ABA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穗粒数的重要生理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小麦幼穗器官中蔗糖降解酶的活性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开花前的穗中丰硕一种蔗糖降解酶:转化酶(主要是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SST)。在小花器官。SAI活性最高,在穗轴和颖片中,SST活性最高,而SS活性仅仅在小花中可测。一穗上不同部位小穗的酶活性不同,中部小穗的酶(SST,SAI,SS)活性明显高于上部和下部小穗。讨论了穗器官蔗糖降解酶活性与糖分代谢及小穗结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烟叶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烟叶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特性与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关系,以烤烟品种秦烟96为材料,测定烟叶发育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分析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烟叶移栽后65~115 d的发育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烟叶成熟(移栽后95 d)时,各可溶性糖(蔗糖除外)含量达到峰值;蔗糖含量呈双峰波动变化,烟叶成熟时蔗糖含量最低;烟叶打顶至适熟阶段,SPS和AI酶活性对烟叶中可溶性糖的积累贡献最大,当烟叶由适熟至过熟时,AI主要参与烟叶的糖代谢调控,而SS和SPS则对蔗糖的积累起重要作用; Nt INV基因在烟叶打顶至适熟阶段对烟叶糖代谢调控作用较大,而Nt SS和Nt SPS基因则在烟叶适熟至过熟阶段对烟叶糖代谢起主要的调控作用;糖代谢相关基因通过分子层面调控相关酶活性进而调控烟叶的糖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7.
荔枝果实成熟期间糖积累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糯米糍’和‘淮枝’果实成熟期间假种皮中糖积累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表明,假种皮中的总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随成熟进程上升,蔗糖的变化是先升后降再回升;蔗糖合成酶(SS)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表现为花后60d活性最高,随后下降,至采前1周维持在较低水平;‘糯米糍’中糖含量以及SS和AI活性均较明显大于‘淮枝’.据此推测,荔枝假种皮中AI和SS的活性高,蔗糖积累减少,单糖积累多,总糖含量因此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21-12023
[目的]研究夜间亚低温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 ill.)果实几种糖含量及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15℃夜温为对照,研究了9℃夜间亚低温处理对番茄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及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糖含量与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经过夜间亚低温处理后,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夜间亚低温处理使番茄果实中AI和NI的活性降低,但SS和SPS活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番茄幼果期,果实中AI和NI活性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在果实成熟时转化酶活性急剧升高;SS活性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降低,在果实成熟期SS活性很低;试验期内,SPS活性一直处于低活性水平。番茄果实中AI和NI活性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夜间亚低温导致成熟期番茄果实含糖含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转化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高淀粉玉米、糯玉米和甜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穗位叶蔗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穗位叶的蔗糖含量、光合速率以吐丝后7d最高,随灌浆进程的推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氮肥处理之间差异明显,不同品种对氮素反应不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与光合速率变化基本一致。春玉米吐丝后穗位叶中蔗糖合成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吐丝后28d活性最高(但各品种N0处理在吐丝后21d活性最高),35d以后迅速下降。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芒果成熟阶段蔗糖代谢及其相关酶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爱文芒果(Irwin)为试材,研究了爱文芒成熟阶段的蔗糖代谢。结果表明:爱文芒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最多的是蔗糖(81.79mg·g^-1)、果糖次之(30.15mg·g^-1),葡萄糖最少(9.95mg·g^-1)。爱文芒的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在采收前活性差别不大,在后熟阶段,AI、SS、SPS活性显著增加,并且SPS活性达到最高值,NI略有增加。葡萄糖含量采后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果糖含量采前缓慢增加,采后迅速增加,蔗糖含量在采前略有增加,采后呈快速积累趋势,并且含量达到最高值。爱文芒果的糖代谢关键时期是采后阶段,并且以积累蔗糖为主,SPS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用陆地棉品种中棉42和新陆早36为材料,测定了开花后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棉纤维发育过程中两品种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开花后7~21 d急剧下降,其中中棉42在开花21 d后趋于平缓,新陆早36在开花21 d后仍下降明显,在开花后28 d才趋于平缓;可溶性糖含量在开花后7~14 d下降,至开花后14 d又急剧上升,开花后21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开始快速下降,开花后35 d时可溶性糖含量最小,此后趋于平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在开花后7 d较低,开花后14 d和28 d左右是棉铃发育中 IAAO活性的峰值,开花35d后两品种棉花 IAAO活性都在降低并且变化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2.
春小麦α—淀粉知性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改进的凝胶扩散法对国内外57个春小麦品种(系)在灌浆后35d进行了穗发芽抗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春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α-淀粉知性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黑龙江的大部分主栽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中等,红粒品种的穗发芽抗性比普通白粒品种强,在白粒品种中也存在抗性极强的品种,穗发芽率与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α-淀粉酶活性可作为鉴定穗发芽抗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豫麦66号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及追氮时期对大穗型小麦旗叶和子粒碳氮代谢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旗叶的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下降,导致标志源端供应能力的可溶性糖(WSC)减少.推迟追氮时期可使SPS活性及WSC含量增加.密度增大导致子粒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及淀粉积累速率降低,推迟追氮时期则使SS活性和淀粉积累速率提高.密度及追氮时期对产量性状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增加种植密度可使单位面积成穗数有所提高,但密度过高穗数的增益难以抵偿穗粒数和粒重下降的损失.适当增加密度,配合后期追氮是大穗型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覆膜对冬小麦穗分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6个品种穗分化进程连续2a的研究表明,覆膜能显著加快冬小麦穗分化发育进程,其主茎伸长期和单棱期穗分化开始日期比露地小麦平均提前6.5d和9.5d,持续天数则相应缩短2.0d和6.1d,二棱期分化开始日期比露地小麦提前12.0d,持续天数延长9.5d。二棱期分化天数增加是地膜小麦形成大穗的主要原因,覆膜能缩短分薛穗与主茎穗之间(开始)穗分化的差异天数,地膜小麦分薛穗单棱期分化开始日期与主茎开始日期差异天数比露地小麦缩短,I薛平均缩短2.3d,Ⅱ薛平均缩短4.7d,Ⅲ薛平均缩短16.2d;地膜小麦分薛穗的二棱期与露地小麦分薛穗的二棱期相比,I薛比露地小麦缩短2.9d,Ⅱ薛缩短4.5d,Ⅲ薛缩短10.0d,覆膜缩小了分薛穗与主茎穗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和形成穗匀的发育态势。  相似文献   

15.
穗层自然高温对杂交水稻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杂交水稻汕优63、冈优725、Ⅱ优838和Q优6号为材料,在重庆低海拔高温常发区通过连续分期播种,研究了穗层自然高温对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率与开花前1d、当天和开花后1d的日间高温里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开花当天高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开花前1d,开花后1d的影响相对较小;开花前后连续3d平均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更能反应品种结实期耐高温能力;品种间耐高温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开花后1d高温的抵抗力;要正常结实(〉80%),耐高温型杂交组合应低于34.8℃,高温敏感型杂交组合应低于34.1℃。各组合平均应低于34.4℃;品种间在37~40℃间耐高温能力差异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池栽条件下 ,对豫麦 6 6和豫麦 4 9的籽粒灌浆过程中几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研究表明 ,开花后 2 5d内 ,大穗型品种豫麦 6 6籽粒中淀粉积累速度比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慢 ,但开花 2 5d之后情况则相反。豫麦 6 6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花后 2 0~ 2 5d ,而豫麦 4 9则呈双峰曲线 ,花后 15~ 2 0d和 2 5~ 30d分别达到峰值 ,且第 1个峰值显著高于第 2个。灌浆期豫麦 6 6和豫麦 4 9籽粒中蔗糖含量与SS(蔗糖合成酶 )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 2 0和 15d ,整个灌浆期内豫麦 6 6籽粒中蔗糖含量与SS活性均高于豫麦 4 9;豫麦 6 6籽粒中AGPP(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和SBE(淀粉分支酶 )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花后 2 0d ,而S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活性变化则呈双峰曲线 ,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 10和 2 0d ,且第 2个峰值显著高于第 1个  相似文献   

17.
密穗与疏穗型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库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小麦强势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高于疏穗型小麦。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淀粉积累进程表明,强势粒淀粉积累量较弱势粒高的原因是其积累启动时间较早和淀粉积累速率较高;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差异幅度较大,是造成其籽粒最终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之一。小麦强势粒胚乳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弱势粒,与疏穗型小麦相比,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胚乳细胞数目的差异幅度较大。4个小麦品种弱势粒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均高于强势粒,说明籽粒蔗糖含量即淀粉合成底物的供给并不是造成强、弱势粒淀粉积累存在差异的限制因子。小麦强势粒蔗糖合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颗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上述酶活性差异幅度均较疏穗型大。【结论】小麦库容量(胚乳细胞数目)和库活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是制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间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这可能是造成密穗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大穗小麦发育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等地力水平下研究了目前我省种种植的几个代表性大穗小麦品系的发育特性,结果表明,大穗小麦穗分化速率,穗分化时间品系间差异较大;大穗小麦有效分蘖少,分蘖形成速度慢,分蘖成穗率低。抽穗开花较晚单产不高。  相似文献   

19.
菜用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蔗糖含量差异显著的菜用大豆品种——‘浙农6号'(蔗糖含量高)、‘辽鲜1号’(蔗糖含量中等)和‘夏丰2008’(蔗糖含量低),对三者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蔗糖合成酶(SS)、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等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并对蔗糖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菜用大豆籽粒干、鲜重积累均呈单“S”型曲线,三个品种的蔗糖代谢规律基本相似,整个菜用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是可溶性总糖的主要成分,约占其总含量的70%.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是影响蔗糖积累的主要因子,在籽粒发育早期,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为负值,蔗糖以分解为主,此时蔗糖合成酶和酸性转化酶是催化其分解的关键酶;籽粒发育中期,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转为正值,蔗糖代谢转为合成为主,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是催化其合成的关键酶;进入籽粒发育后期,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净活性仍为正值,但接近于零,表明蔗糖的合成与分解速率基本相当,此时蔗糖合成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在蔗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积累差异及其糖代谢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低淀粉积累型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积累差异、糖代谢特性及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为提高猕猴桃果实糖含量和风味等关键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淀粉积累型品种‘红阳’和低淀粉积累型品种‘华特’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相对生长速率、碳水化合物(淀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干物质含量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果实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果实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其含量随淀粉积累而不断增加;淀粉含量与果糖、葡萄糖、蔗糖等可溶性糖含量及干物质含量均呈正相关,当达峰值时,其在‘华特’和‘红阳’果实碳水化合物含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7.1%和84.1%。‘红阳’果实淀粉积累增速快、峰值高、时间长,其淀粉积累平均速率为0.685 mg•g-1FW•d-1,淀粉积累峰值为70.78 mg•g-1FW,分别是‘华特’的1.34倍和1.69倍,且其淀粉积累时间比‘华特’长21 d。‘华特’果实淀粉在采前已急剧下降,至采收时几乎都转化为可溶性糖;而‘红阳’果实淀粉含量仍直线增长,并在采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华特’果实的中性转化酶(NI)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始终显著高于‘红阳’,而后者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一直明显强于前者。‘红阳’和‘华特’的果实淀粉含量与AGPase和SPS活性的相关性最强,而与NI和AI活性呈较强负相关。NI活性与AI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AGPase、SPS、蔗糖合成酶(SS)、果糖激酶(FK)、葡萄糖激酶(GK)、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等酶活性均呈负相关;‘红阳’果实中的AGPase活性与SPS、SS、FK、GK、UGPase等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猕猴桃果实碳水化合物积累以淀粉为主,AGPase是影响淀粉积累的关键酶,NI、AI和SPS活性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果实淀粉积累高低、干物质多少、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