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黑钙土、黑土中各种作物根茬留茬与否对土壤腐殖质、土壤重组有机质的组成、结合形态及某些光学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种作物根茬留在土壤中是以非腐解态有机物发生作用的,对于改善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发生了良好的作用。说明作物根茬留在土壤中不仅对调节土壤有机质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发挥着很好的培肥作用。试验结果同分析土壤酶活性一样初步证明玉米根茬比大豆根茬有更好的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玉米、大豆、甜菜三种作物根茬分别加入土壤中,在不同温、湿度条件和不同氮素水平下培养后,研究其对不同土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根茬后,玉米和甜菜的根茬使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对较强,大豆根茬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最大降幅为36.5%;玉米和大豆的根茬使蔗糖酶活性提高幅度大(20%-60%),甜菜根茬影响不明显。在温度为15℃,湿度20%,不舍氮条件下,将玉米根茬加入土壤可以同时提高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作物根茬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土柱试验,研究玉米和大豆根茬还田对黑土、黑钙土各类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茬还田的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均高于大豆根茬还田。作物根茬还田在各时期均高于刨茬对照。黑土各处理的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和转化酶活性均高于黑钙土各处理。各处理的土壤酶活性与生育时期的变化动态基本一致,播种后30~60d为上升期,60d达到高峰,60~90d是下降期,90~120d又有所回升,120d出现第2个小高峰,120~150d又下降。  相似文献   

4.
作物根茬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探讨作物根茬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作物根茬留在土壤中能够增加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玉米根茬优于其他作物,即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玉米连作三年的优于连作二年的,玉米连作二年的优于豆茬玉米。玉米适当连作并且不刨除根茬,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状况,还可收到培肥与增产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作物每年都在土壤中留下大量的根茬,特别是玉米,它具有庞大的根系,作物根茬以未腐解有机物状态进入土壤,致使土壤中的生物活性增强,形成很多新生的腐殖质,文章分析了作物根茬对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作物根茬对土壤酸化速率和缓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5种根茬加入土壤后土壤的酸化速率和缓冲性能。结果表明:5种作物根茬中,添加高粱根茬土壤的酸碱滴定"S"形曲线最为平缓,添加大豆根茬土壤酸碱滴定曲线坡度最大,但均优于对照组。对缓冲容量和酸化速率的研究表明,添加高粱根茬土壤的缓冲容量和酸化速率均优于添加其他根茬组,其中添加高粱根茬15 g/kg时,土壤缓冲容量达到最大值5.03 cmol/kg;加入高粱根茬20 g/kg时,土壤酸化速率达到每年最低值2.26 kmol/hm~2。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添加作物根茬后土壤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酸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盐基离子总量。  相似文献   

7.
作物根茬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作物根茬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作物根茬留在土壤中能够增加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玉米根茬优于其它作物。玉米连作3年优于连作2年的,玉米连作2年的优于豆茬玉米。留茬使土壤板结度降低,土壤容重减小。玉米适当连作且不刨除根茬,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状况还可收到培肥与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物根茬对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黑钙土的培养试验,研究了不的根茬施入土壤后对土壤腐殖质的影响。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根茬处理的土壤腐殖含量的高于对照,提高幅度玉米根茬为0.056-0.115%,大豆根茬为0.052-0.095%,且松结态腐殖质的净增加量远大于穗结态腐质的净增加量,而玉米根茬又好于大豆根茬。玉米根茬具有更优于大豆根茬的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黑钙土的培养试验,研究了作物根茬施入土壤后不同分解时期对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影响。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根茬处理的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对照。施用玉米根茬土壤有效锌,锰,铁,铜提高幅度分别为0.21-0.64mg/kg,2.30-3.。72mg/kg,3.96-6.63mg/kg,0.21-0.68mg/kg;施用大豆根茬土壤有效锌,锰,铁,铜提高幅度分别为0.28-0.50mg/kg,0.3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比例大豆根茬施入后对番茄连作土壤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养分和番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索作物根茬对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机制。以非连作土壤(CK)、番茄8a连作土壤(CS)及连作土壤中掺入2%大豆根茬(CSS1)、1%大豆根茬(CSS2)、0.5%大豆根茬(CSS3)为处理,通过大棚盆栽试验,测定定植后14d、21d、28d、35d和42d的番茄株高、茎粗,定植前和果实膨大期测定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和开花坐果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测定果实产量和品质。连作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施入大豆根茬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都不同程度增加,CSS2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S处理;CSS1和CSS2处理的土壤细菌占总微生物数量比例、细菌/真菌的比值均不同程度增加,真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显著下降,其中CSS2处理的细菌数量、细菌/真菌的比值及总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CS;施入大豆根茬后,土壤全N、全P、全K、NO-3-N、NH+4-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均有增加,以CSS1、CSS2处理的增加效果较明显;施入不同比例大豆根茬不同程度促进了番茄的茎粗生长;CSS2处理增加了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质量分数及番茄产量,降低了成熟果实硬度。综上所述,连作土壤内添入质量分数为1%的大豆根茬既能显著促进土壤酶活性提高,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环境,促进土壤向细菌型转化,增加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又能起到壮苗和提高番茄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土壤切片法研究了大豆对耕层土壤微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茬土的土壤颗粒排列疏松,透光性好,具有多级圆形或椭圆形的复合团聚体,垒结形成彼此连通的树枝状和网状的多形态、多级孔隙。团聚体内部孔隙较多,大豆根系分解后形成的孔隙稳定性和连续性好;薄片中清晰地观察到根系分泌物和脱落物直接胶结土壤颗粒,形成稳定的土壤团聚体以及絮状、胶膜态和浸染态等多种形态腐殖质与土壤颗粒相互融合的情形,说明了大豆根系对土壤微结构具有良好的的改善作用,这为宏观土壤物理分析的结果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旱地冬植和宿根甘蔗的地膜覆盖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生态环境及蔗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体积,提高总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气保水性能,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酶活性,从而为根系的生长发育和甘蔗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陕北坡耕地轮作方式对水保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5年轮作试验表明,坡耕地合理轮作比CK小麦连作产量增加51~239kg/亩,产值增加36.78~99.04元/亩;水土保持效益以3季里豆参与的轮作较明显,比小麦连作减少径流量43.99%,减少土壤侵蚀63.99%;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0.507~0.409kg/mm。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2.25%~2.35%,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不同浓度的赛克津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对大豆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均无影响。施量高于0.25 kg/ha的各浓度处理对大豆幼苗均产生药害,药害程度随苗期的延长,用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开花期的株高和株重,各处理均低于对照。赛克津低浓度0.25 kg处理对大豆根瘤的共生固氮无不良影响;而0.5 kg以上浓度处理,对大豆根瘤的形成和株固氮总活性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成熟大豆植株的株高(除0.25 kg外),分枝数、荚数、株重及株粒重均低于对照,随用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赛克津除草剂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在数量上有一定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茬口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六年试验结果得出,玉米、小麦、大豆产量均轮作高于连作,其中,豆茬玉米六年平均产量5615.90kg/hm^2,连作玉米为4909.42kg/hm^2,二者之间达到1%极显著差异。麦茬麦六年平均产量1876.35kg/hm^2,豆茬麦在1540.78kg/hm^2,连作麦是1419.37kg/hm^2,三者之间达到1%极显著差异水平。麦茬豆六年平均产量1613.63kg/hm^2,油菜茬大豆1574  相似文献   

16.
在草甸白浆土上对草木樨、秣食豆、黑麦草根茬的培肥增产效应进行了5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大的绿肥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后作物产量。以5年粮豆总产量计,粮草轮作的产量较之粮豆轮作的产量相等或略低;但在粮草轮作中,绿肥地多收鲜草(饲料)1350~1500公斤/亩;总效益高于粮豆轮作。把绿肥全部翻压作肥料同只用绿肥根茬还田的对比中,后者的效益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7.
长效尿素释氮过程及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效尿素是氮肥新品种。通过1989、1990两年试验和大面积施用调查,发现长效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可抑制脲酶活性五十天左右,在施用前期,土壤脲酶活性低于对照区,尿素残余量高于对照,后期则相反,作物的叶绿素和氨基酸总量增加;增产效果明显,亩增产玉米40公斤,大豆10公斤,甜菜150公斤,亩纯增益分别为14.8,18.8和16.8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耕层水分时空分布的影响。在实验研究中,采用TDR导线测定仪监测非搅动土壤中水分的变化,并引进土壤干燥系数和雨后水分收入的概念加以讨论。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通过对9000个数据的分析,发现传统耕法的土壤平均含水量<一年免耕的含水量<长期免耕的含水量,又以春季最为明显。在干燥过程中,根际土壤的含水量<远根区的含水量,在湿润过程中则相反。用传统方法耕作的土壤,干燥系数高于其他耕法,根际土壤的干燥系数高于其他空间位置。各处理耕层土壤的雨后水分收入状况不同,同一耕法不同空间位置的土壤水分收入也存在差异,耕层水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状况明显受耕作处理的影响,同时与地表覆盖和作物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在江西清江进行的水土流失测定结果,4~8月土壤流失量花生地为161.76公斤/亩,天然草地为109.12公斤/亩,人工草地只有32.08公斤/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