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物的根际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与非根际微生物相比,根际微生物无论在数量上和在优势种类上都有显著的差异。而根际微生物的组成又因植物的种类、发育时期、生长状况而异。根际微生物的大量存在,在加速根部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有效化,改善土壤结构、供应植物以生长促进物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根际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通过1980至1982三年田间放养固氮蓝藻的试验证明,在我省的自然条件下,于六月末至七月中旬在田间放养固氮蓝藻,经过一定时间的放养,均能获得亩产鲜藻千斤以上的产量。新组成的藻种Ⅱ比藻种Ⅰ繁殖快、产量高。不同时期和不同年限固氮蓝藻产量的差异主要受当时的天气和水温的影响。亩产鲜藻千斤以上的区带,对水稻的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有效分蘖等性状均有较好效应。连年放养固氮蓝藻的地块,水稻产量逐年增加。配合施用化肥比单放固氮蓝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大豆灰斑病抗性鉴定与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以病斑大小和病斑数量的两个指标作为灰斑病抗性鉴定的分级标准。以田间自然发病调查和50份材料用不种单一生理小种分别接种鉴定,其结果表明:灰斑病生理小种既有遗传差异的一面,也有互相影响的一面。抗病品种抗多个生理小种,对某一、二个生理小种即使感病,程度也轻;总之,感病品种往往感染多个小种,对某些小种表现的抗性也是低的。F_1—F_4代杂种后代的遗传分离调查表明,在田间多生理小种存在的情况下,以病情等级作分离情况调查,抗病性呈现数量性状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本组从1958年12月开始,在东北地区,南至旅大区(金县)、盖平、熊岳、海域和黑龙江省的密山、勃利、穆棱、肇东、庆安、宁安、哈尔滨等地,从不同耕地中采取土壤样品,进行抗生菌菌种分离,共分离出来1,100号放线菌。将这些菌种进行纯分离之后,对小麦根瘤病、小麦赤霉病、亚麻炭疽病、亚麻立枯病和白菜软腐病等进行了抗生力试验。从一千多号的放线菌菌种中,选出了对上述植物病害有较强的拮抗力。的八个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2.25%~2.35%,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不同浓度的赛克津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对大豆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均无影响。施量高于0.25 kg/ha的各浓度处理对大豆幼苗均产生药害,药害程度随苗期的延长,用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开花期的株高和株重,各处理均低于对照。赛克津低浓度0.25 kg处理对大豆根瘤的共生固氮无不良影响;而0.5 kg以上浓度处理,对大豆根瘤的形成和株固氮总活性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成熟大豆植株的株高(除0.25 kg外),分枝数、荚数、株重及株粒重均低于对照,随用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赛克津除草剂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在数量上有一定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土壤中微生物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膜覆盖条件下细菌、放线菌、真菌等数量增加。其中细菌、放线菌的数量随玉米生育期的发育逐渐增多,而真菌的数量则逐渐减少。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等的数量,覆膜者也高于不覆膜的。由于地膜覆盖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加速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使玉米获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1984~1986年根瘤菌的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菌系接种效果不同.多数菌系对大豆植株性状、根瘤固氮作用及产量的提高有明显效果.其中,“1809菌系”与“黑农26号”品种组合最佳,增产20%左右,005菌系、3I1 b_(123)菌系效果也较明显,增产幅度为10~12%.  相似文献   
9.
连续3年对梨果实轮纹病的侵染时期进行了研究,试材是较感病的锦丰梨,树龄12年。经定期接种和定期暴露试验看出:7月上中旬以前接种的梨果实发病率高,8月上旬以后接种的梨果实发病率低,以6月份接种的梨果实发病率最高;不同年份梨果实轮纹病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但不同时期侵染果实的发病趋势3年有共同之处,即6月中旬有1个侵染高峰,7月份有1个小的侵染高峰。 以上结果表明,梨果实轮纹病的侵染主要发生在果实发育的早期,因此建议生产上对梨果实轮纹病的化学防治应在6月初开始,甚至5月底就喷药,而且要喷高效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也就是…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早在1889年,Frank 氏首先发现,在光照下生长兰藻的土壤中,氮素化合物含量有所增加。从1958年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兰藻类研究室,就进行固氮兰藻作为水稻肥源的研究,在南方一些省份,尤其是在湖北省已大量推广,并取得了大量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