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在亚致死浓度的选择压力下,分别用玉米大、小斑菌毒素筛选玉米单倍体胚性细胞无性系,获得了抗性细胞团。然后用毒素及病菌孢子处理,初步阐明了抗病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关系,为玉米单倍体愈伤组织抗病性鉴定提供了生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斑病菌在活体外产生的致病毒素(Ht-毒素)不仅能抑制玉米幼苗根和芽的生长,而且对玉米离体根冠细胞也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试验发现,玉米大斑菌菌株的致病力与其培养滤液对玉米幼苗根生长的抑制率呈正相关(r=0.84),玉米品种的感病性也与毒素处理后根冠细胞的死亡率呈正相关(r=0.82)。结论指出,用玉米大班菌Hi-毒素鉴定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斑病菌在活体外产生的致病毒素(Ht-毒素)不仅能抑制玉米幼苗根和芽的生长,而且对玉米离体根冠细胞也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试验发现,玉米大斑菌菌株的致病力与其培养滤液对玉米幼苗根生长的抑制率呈正相关(r=0.84),玉米品种的感病性也与毒素处理后根冠细胞的死亡率呈正相关(r=0.82)。结论指出,用玉米大班菌Hi-毒素鉴定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玉米单倍体胚性细胞无性系和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毒素为试材,首先测定了pH值、温度和光照等因素对愈伤组织的离散细胞自然存活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致病毒素的最佳处理条件,从而建立了一套玉米愈伤组织抗病性的鉴定体系──离散细胞染色法。试验证明,该技术体系可操作性强、快速简便、灵敏可靠,可在其他许多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的抗病突变体筛选中引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毒素与诱导抗性的关系。【结果】抗病自交系78599-1的PAL、POD和PPO活性高于感病自交系K12,而感病自交系的CAT和SOD活性高于抗病自交系。微晶纤维素处理毒素的诱抗效果高于炭柱处理,玉米抗病自交系的诱抗作用略高于感病自交系。【结论】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灰斑病具有诱导抗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植物的抗病虫及抗逆育种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利用致病毒素筛选抗病突变体是一快速有立的抗病育种途径。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利用玉米小斑病菌毒素筛选抗病突变体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建立筛选体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斑菌致病毒素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斑菌接种玉米幼苗和用大斑菌的培养滤液处理玉米根冠细胞的试验证明,大斑菌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均能产生致病毒素。大斑菌不同菌株,1号和2号生理小种所产生的毒素作用强弱不同。在不含Ht_1基因的玉米1号小种(真16号菌株)的毒力明显强于2号小种(260号菌株)。大斑菌毒素制剂以病叶提取液的毒素作用最强。毒素的生物测定以根冠细胞测定法精确度高。用大斑菌接种玉米幼苗后形成的病斑大小和其毒素处理玉米离体根冠细胞的死亡率呈正相关,接种和处理含Ht_1基因的RB37Ht_1自交系的结果也相同。可见,应用大斑菌毒素可以代替大斑菌分生孢子接种玉米鉴别1号和2号生理小种和自交系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HT-毒素胁迫下玉米叶片细胞的活性氧代谢及可能性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Luminol的化学发光法测定了叶肉细胞在毒素作用下活性氧的变化动态 ,结果表明 ,HT—毒素胁迫下玉米叶片悬浮细胞的活性氧代谢发生明显改变。某些阳性离子、化合物和处理体系的温度对玉米叶片细胞的活性氧代谢影响很大。此外 ,外源加入一定浓度的H2 O2 对玉米大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玉米弯孢霉的菌丝生长、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及毒素的产生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或影响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叶片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产生的粗毒素和标准毒素(5-羟甲基-2-呋喃甲醛)进行玉米幼苗滴心处理,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属于亲和组合的玉米自交系木质素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处理后48h表现更为明显;非亲和组合的玉米自交系木质素含量变化不大,不同组合中木质素含量变化差异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幼苗根系保护性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毒素诱导玉米保护性酶活性变化与品种抗性的关系,为利用串珠镰刀菌毒素快速筛选抗病品种奠定基础。以串珠镰刀菌毒素处理玉米幼苗,测定玉米根系POD、PAL和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感病品种玉米根系的保护性酶对串珠镰刀菌毒素的诱导反应不同。抗病、感病品种玉米幼苗用串珠镰刀菌毒素处理后,POD、PAL、PPO活性均有所提高,且随处理时间延长,其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处理期间,抗病品种的酶活性高峰高于感病品种,表明抗病品种保护性酶对毒素敏感性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的POD和PPO相关性强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检测比较人乳腺细胞(MDA-MB-231、MCF-7、HBL-100)、人结肠癌细胞(HCT-8)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生长曲线的差异性.本实验首先常规培养MDA-MB-231、MCF-7、HBL-100、HCT-8和HeLa细胞,然后应用MTT方法测定这几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在本实验条件下,这几种细胞生长速度从高...  相似文献   

12.
13.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肿瘤与干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可能是干细胞在异常微环境中差异分化的结果。它与正常干细胞有相似的表面标志和生化特点。在此,综述了干细胞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干细胞工程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肿瘤发生发育的研究及干细胞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制作克隆胚胎时,供核细胞直接制约着重构胚的融合数量和发育潜力。研究供核细胞对绵羊体细胞对克隆效率的影响。【方法】从供核细胞的静置时间,研究传代次数与周期处理,供核细胞不同克隆株,不同羊源细胞等,以重构胚融合率和囊胚发育率为检测指标,判定单因素供核细胞对克隆胚胎的影响。【结果】在供核细胞静置时间方面,供核细胞静置15~30 min内完成重构胚制作的融合率极显著高于静置2 h左右的供核细胞组(90.10% vs 78.84%)(P< 0. 01),但囊胚率差异不显著(15.58%vs 14.65%)(P>0.05);在供核细胞传代次数(d1~d3)和汇合期生长时间方面(24 and 48 h ),各组的融合率差异不显著(70.37%、76.03%、71.92% vs 72.97%)(P>0.05),但囊胚率有增高的趋势(5.96%、9.06%、15.85% vs 20.16%);在同一供核细胞不同克隆株方面,供核细胞对融合率和囊胚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在不同个体方面,供核细胞株对融合率和囊胚率存在极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15~30 min内的静置供核细胞、传代3次并延长汇合期细胞生长时间(48 h),多选细胞株更有利于克隆胚的制作。  相似文献   

15.
16.
果蔬产品机械伤害是诱发采后乙烯生成并导致果蔬产品迅速衰老、腐烂失去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果实细胞壁组织对乙烯生成的影响和原因.实验表明:利用含果胶酶的细胞软化酶消化从苹果果实组织分离出的细胞壁,将消化(水解)产物加入悬浮培养的苹果细胞中能迅速诱导细胞的乙烯生物合成.结果说明由果实伤害所引起细胞壁分解所产生的细胞璧碎片,能迅速诱导果实组织细胞中的乙烯合成.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悬浮细胞培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报道了马铃薯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单细胞的分离及细胞悬浮培养;细胞团和愈伤组织的再形成以及植株的再生。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固定化制备、载体的特性及对固定化技术在有机废水中的应用前景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接种密度对iP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iPS)细胞诱导效率的影响,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法将Oct4,Sox2,Klf4,c-Myc 4个基因或者Oct4,Sox2,Klf4 3个基因转入到携带有Oct4-EGFP转基因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Oct4-EGFP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Oct4-EGFP MEF)中.感染病毒后的第4天将Oct4-EGFP MEF以500~128 000个/孔(每孔面积9.6 cm2)进行梯度铺盘,并分别于病毒感染后的第12天和第16天对4因子组和3因子组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Oct4-EGFP阳性细胞比例检测.结果表明,Oct4-EGFP MEF感染病毒后的接种密度对于iPS细胞诱导效率存在较大的影响.4因子和3因子诱导产生iPS细胞的最佳接种密度分别为8 000个/孔和32 000个/孔.此外,通过逆转录病毒法,在最佳的接种密度下,可顺利地建立起iPS细胞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