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2.
本文论述了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进展,指出了当前根据小斑菌对玉米细胞质的专化性鉴定生理小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斑病菌在活体外产生的致病毒素(Ht-毒素)不仅能抑制玉米幼苗根和芽的生长,而且对玉米离体根冠细胞也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试验发现,玉米大斑菌菌株的致病力与其培养滤液对玉米幼苗根生长的抑制率呈正相关(r=0.84),玉米品种的感病性也与毒素处理后根冠细胞的死亡率呈正相关(r=0.82)。结论指出,用玉米大班菌Hi-毒素鉴定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禾谷镰刀菌液体培养产毒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禾谷镰刀菌在PS液体培养基中可以产生对小麦具有毒性作用的毒素。不同菌株的产毒能力有明显的差异,经测试的11个菌株中以29号菌株产毒能力最强。禾谷镰刀菌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0℃,初始pH值为5~6,光照可抑制毒素的产生,一般培养21~28天达到产毒高峰。试验还表明,培养滤液pH值的变化与毒性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温度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大斑病菌1号和2号2个小种的4个代表菌株的温度效应研究表明,2个小种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量、孢子产生量以及致病毒素产生量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温度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号小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其上述各生物学特性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25、20、20~25℃;而2号小种对温度的要求较1号小种严格,其上述各生物学特性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0、20、25、15℃。此外还发现在适宜的产孢温度时,2号小种的产孢量极显著地高于1号小种。结论指出,长期以来温度可能是限制2号小种扩展、蔓延的主导因素之一,温度一旦适宜,大斑病菌2号小种会成为优势小种,并迅速导致Ht_1基因玉米的抗性丧失。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斑病菌在活体外产生的致病毒素(Ht-毒素)不仅能抑制玉米幼苗根和芽的生长,而且对玉米离体根冠细胞也有明显的致死作用。试验发现,玉米大斑菌菌株的致病力与其培养滤液对玉米幼苗根生长的抑制率呈正相关(r=0.84),玉米品种的感病性也与毒素处理后根冠细胞的死亡率呈正相关(r=0.82)。结论指出,用玉米大班菌Hi-毒素鉴定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从两个已经鉴定的小麦叶锈小种和两个未经鉴定的培养物共4个培养物中,分别分离出25个单孢子堆进行繁殖和鉴定。结果表明,没有一个培养物的群体组成是同质的,都包括多种毒力不同的类型。在已被鉴定为小种叶3和洛10类型(80-7-58)的两个培养物的群体中,都包括有14种毒力不同的类型。有的培养物的群体组成比较简单,只包括3种不同的类型。在鉴定小种时,如果叶锈菌的群体包括几种毒力不同的类型,在鉴别寄主上由某致病类型产生的感染型侵染型,可以掩盖其它类型产生的抵抗型侵染型。通过单孢子堆后代的毒力分析,就可以使被掩盖了的致病类型表现出来。本研究从4个培养物分离的100个单孢子堆的后代经鉴定可以区分出24种毒力不同的类型,这说明小麦叶锈菌的毒力是很专化的,群体组成也是复杂的。如果用斯塔克曼建立的鉴定小种方法,仅作一次或简单地鉴定,将不能揭露出叶锈菌群体中包括的客观存在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的结果表明,玉米小斑菌中有的菌株在一对或少数几对同核异质的不育系和保持系上,可以表现为 T 或 C 不育系,比相应的正常细胞质保持系明显感病,而在多对(10对)同核异质的 C 不育系和保持系上却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菌株能使全部供试的10个 C 不育系都比相应的正常细胞质保持系明显感病。相反,在菌株与寄主的118个组合中,有5%组合的保持系比不育系感病,63.6%个组合的不育系与保持系的病情无明显差异,而不育系比保持系明显感病的组合只占31.4%。这个事实说明,小斑菌中是否真正存在对 C 型雄性不育细胞质专化致病的类群以及由此而提出的根据对雄性不育细胞质的专化鉴别生理小种的方法都需要重新商榷。应该指出,在试验的菌株与寄主的118个组合中,约有1/3组合的 C 不育系比相应的正常细胞质保持系明显感病,这一点在我们今后利用 C 不育系时,即使还未发现 C 小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几种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毒素的初步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明确了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小麦根腐病、赤霉病病菌毒素的基本特性,病原菌培养滤液的致病作用,制备方法,影响毒素作用的因素,稳定性以及评定毒素测定的生物测定方法,为保证毒素作用的隐定性,制定出了一套系统的规范化的毒素制备程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