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切花品种“黄秀芳”菊花的顶、侧芽,经茎尖培养脱除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和番茄不孕病毒(TAV)等5种病毒的试管苗为材料,探讨温度、光照强度和MS培养基中B9浓度、甘露醇浓度与蔗...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烟草在田间引起的病毒区系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93~1996年采用负染法、免疫电镜和超薄切片法对田间700个转基因抗烟草品系材料测定,从而描述病毒田间表现症状及病情、分布特点,病毒种群主要种类由CMV、PVY、TEV、TRSV、TVBMV、TMV、TNV组成,存在多种病毒类型复合传染现象,分析了病毒种群的时空分布和病毒区系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桃蚜口针中病毒附着位点的免疫荧光标记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桃蚜体内病毒附着位点为65 ̄80μm,距下颚口针尖端约40μm,能亲和CMV-T,而无能力获得CMV-NT。伴刀豆凝集素(ConA)仅能与口针表面的VAS发生亲和作用,推测VAS是一种具有病毒受体属性的糖蛋白物质。  相似文献   

4.
桃蚜体内病毒附着位点(VAS)为65~80μm,距下颚口针尖端约40μm,能亲和CMV-T,而无能力获得CMV-NT,伴刀豆凝集素(COnA)仅能与口针表面的VAS发生亲和作用,推测VAS是一种具有病毒受体属性的糖蛋白物质。  相似文献   

5.
水稻东格鲁病是由水稻东格鲁杆状病毒(RTBV)和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RTSV)复合感染引起的。RTBV是一种杆状外型的植物副反转录病毒;而RTSV则是一种单链RNA病毒,RTSV对RTBV的传播起帮助作用,本文综述了水稻东格鲁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鸭源新城疫病毒(NDV-D10)和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可以在鸭胚中同时良好增殖,两种病毒的血凝价分别与单独接种时一致;同胚增殖病毒对鸭胚或SPF鸡胚的感染能力和致病性分别与单独接种组无显著差异;利用同鸭胚增殖病毒的尿囊液制备的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免疫鸡可以分别抵抗DNV强毒和EDSV强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7.
甜菜夜蛾除可被其自身病毒SeNPV感染外,还对其他多种昆虫NPV有一定敏感性,以苜蓿丫纹夜蛾NPV,棉铃虫NPV,甘蓝夜蛾NPV分别感染甜菜夜蛾均可引起典型病症,其DNA限制酶图谱表现为各自独特带型,表明这些NPV在替代宿主甜菜夜蛾中增殖后,其酶切图谱未发生改变,毒力及宿主范围有无变化未作评价。  相似文献   

8.
应用套式PCR在MDCK细胞系中发现犬细小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自1997年至1999年从国内部分大学实验室、卫生防疫站和动检局陆续收集11个犬肾(MDCK)细胞系样品,选取犬细小病毒基因组的VP2基因上4段核苷酸序列作引物,对样品DNA进行套式PCR(Nested PCR)检测;PCR扩增产物经0.01g/mL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克隆到pGEM^-T载体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序鉴定后,发现我国MDCK细胞系中存在犬细小病毒的传代病毒株。该病毒基因组部分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与犬细小病毒CPV-N株有91%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福建省罗源,厦门等地栽培菊花普遍感染多种病毒症的问题。通过田间调查,结合采用间接ELISA方法分别检测罗源,厦门两地的芬花菊样品。切花菊田间病毒病状类型多,单株可出现多种病毒病状,血这初步检测,有相当数量是2种甚至多达4种病毒的复合感染。罗源切花菊病毒种类以TMV、TAV、PVY为主,其次是CMV,而厦门的病毒种类以PVX、PVY和TAV为主。对染病菊花采用两次剥取1mm茎尖培养的方法进行脱毒  相似文献   

10.
应用昆虫杆状病毒载体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乙肝表面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表面抗原S基因克隆到PuAC-5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载体上,所构建的重组转移载体质粒与野生型AcNPVDNA共转染Sf-21细胞,经空斑法筛选和纯化,得到了含HBVS基因的重组病毒AcNPVS.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AcNPVS感染的Sf-21细胞及其培养液中的HBsAg,总表达量为1.22μg/10^6细胞。  相似文献   

11.
经介体蚜虫传毒和植株病毒含量测试,中5,中4和多年生1号对小麦黄矮病(BYDV)表现高度抗病,系首次鉴出的小麦黄矮病抗源材料。对主要病毒株系组成GPY和DAV株系均抵抗,属于成株期抗病性,并且兼抗小麦黄叶病(WYLV)。  相似文献   

12.
兼抗两虫两病的棉花种质系中99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中99种质系采用复合杂交、早代多年多点鉴定和连续定向选择等技术育成。它具有突出的兼抗棉蚜(Aphis gossypii)、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和枯萎病(Fusarium vasinfectum)、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特性。1985年以来综合鉴定结果,蚜害指数比抗棉蚜对照非洲E40和生产对照中棉12、73-27等平均减少25%左右,达高抗水平;棉红铃虫籽害率比生产对照鄂荆1号等平均减少25.4%达高抗至中抗水平;枯萎病指平均3.4,黄萎病指17.1,低于或相当于推广抗病品种。各级试验及生产试种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和综合农艺性状与推广品种中棉12接近。其抗虫机制在于形态和生化两个方面因素。遗传分析表明,其抗性遗传是稳定的。中99作为兼抗两虫两病种质系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利用其作亲本已选育出若干抗病虫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系。  相似文献   

13.
<正> 中条山位于我省南端,为一大致东北——西南走向的长条形山脉。东接太行山、西隔黄河与秦岭相望、北靠太岳山、南临黄淮平原。中条山区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与我省诸山相比,气温较高、雨量较多。加之中条山区地形复杂,地形对小气候影响显著,尤其是中条山是南缓北陡的单面山,山南坡有很多水流向南流入黄河的长而深的沟谷,温暖湿润的气流可经山南的平原沿沟谷长驱直入;而干冷的西北风则多被高山阻挡,因而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暖湿小气候。随着海拔升高和坡向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条件。中条山区岩石组成复杂,并由于诸方面条件错综复杂的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安徽省主栽品种以及当前推广和将要推广的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的抗(耐)病性,结果表明: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耐)病性差异显著,但无高抗品种,且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抗扩展的耐病性。根据品种抗性鉴定结果,将安徽省生产栽培的品种分为3类,即:感病类型,以皖麦38、皖麦19、扬麦5号、扬麦158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1.00;中感类型,以皖麦30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0.62;抗病类型,以豫麦18、豫麦21、宁麦9312等为代表,相对抗性系数为0.46。  相似文献   

15.
小麦持久抗条锈病品种的定量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甘肃省陇南地区多年种植没有丧失抗病性和已丧失抗病性的9个品种进行了田间成株期条锈病发生情况及特点的比较研究,测定了潜育期、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和侵染机率等抗性组分。结果表明,持久抗性品种与感病品种的抗性组分大不相同。运用DPS统计软件依上述抗性组分对试验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初步建立了判断小麦持久抗条锈性品种的判别函数,其回判结果符合率100%,表明利用抗性组分在成株期进行持久抗性品种的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安徽省2011年主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分析了江淮地区35个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结果]主栽的35个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和高抗性品种,中抗品种占11.4%,中感病品种占54.3%,感和高感品种占34.3%。[结论]应加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工作,提高小麦的整体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接种链格孢菌前后抗、感黑胚病的小麦品种(各3个)小穗内与抗性反应有关的SOD、POD、PPO 3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接菌后,抗病品种SOD酶活性第2天达最大峰值;感病品种豫农9901的SOD最大值在第5天出现,豫麦57号和中育6号的SOD最大值在接菌后第4天出现,且酶活性低于抗病品种。对POD活性测定发现,在3个抗病品种中,豫优1号接菌后POD活性迅速攀升,直至第3天达最大峰值后迅速下降,国优1号和豫麦47号的POD活性均迅速升高,在接菌后1 d达最大峰值,到第3天第2次出现峰值,但没有第1次活性强。感病品种POD酶活性变化迟缓,豫麦57号在第3天POD活性最高,豫农9901和中育6号POD活性在第4天达到最大峰值,但没有抗病品种POD活性水平高。PPO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接菌后抗病品种PPO活性迅速上升,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第5天活性再次增强,但没有第1天活性强;感病品种接菌后2d变化不大,2d之后PPO活性急剧上升,并在第4天上升至最大,此后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说明,SOD、POD、PPO 3种酶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YW642/中8601的F2代纯合的抗病和感病单株各10株提取DNA构建成近等基因池,以抗病池为试验方,以感病池为驱动方,进行抑制差减杂交(SSH),构建差减文库。结果表明,用差异筛选排除假阳性,得到8个阳性克隆;Southern杂交表明,克隆TSH-1具有抗病池特异性,且为寡拷贝或单拷贝序列;经测序,TSH-1长388bp,提交GenBank进行Blast比对,没有找到与之同源的序列。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河南省主栽及新近选育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动态,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系统调查了2005-2007年间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发病情况,并采用动态聚类法就50个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进行归类。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均不同程度的感染纹枯病,多数供试品种田间发病相对较重,但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2006年度发病最轻。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50个小麦品种(系)中,无免疫品种;2个品种表现高抗,占4.0%;表现中度抗病的品种有21个,占供试品种的42.0%;表现感病的有27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的54.0%,其中中度感病和高度感病的品种分别为14个和13个。总体来看,河南主栽或新近选育品种(系)半数以上对纹枯病表现感病,仅有少数品种抗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接种试验 ,对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新培育的 30个小麦品种 (系 )的抗全蚀病性能进行了鉴定和评价 ,结果发现 ,尽管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 ,但整体抗性较差 ,无免疫和高抗品种 ,达到中抗水平的有科优 1号、豫展 970 5、豫 5 8- 998、矮早 41 1 0、新麦 1 1、高优 5 0 5、豫麦 1 8号和豫麦 49号 8个品种 (系 ) ,占供试品种 (系 )的 2 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