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是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属于公益和市场混合型农业技术推广,并且提出了完善与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重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的政府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在原有以农业部门为基础的公共技术推广体系基础上,从上到下重新进行系统性制度设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基层改革的层面上。基于对高效政府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制度特征的分析,文章从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投入制度、运行机制以及研究、教育、推广之间的结合机制等方面提出和阐述了我国政府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重构设想。  相似文献   

3.
<正>一、构建新型的推广体系在新农村发展的要求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必须向着"一主多元"型转变。其中的"一主"就是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中,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并强化公益性的职能,同时发挥出推广体系的主导作用;而"多元"则是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进行引导和支持,从市场出发,满足农业发展多样化的科技需求,建设并发展大学依托型、项目合作型、农民自学型以及科研共建型等多种推广形式。在该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的目标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管理定位、产品市场定位、规模定位,并根据天津市的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提出建设、完善6种类型农业科技园区,即孵化器型、特色型、设施型、生态型、节水型、加工出口型,并对6种类型农业科技园区的内涵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基层农技推广的公益性与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性质进行界定,提出要根据其类型分别确定它的性质和供给主体。在回顾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历程和对辽宁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以国家财政支持为主体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体制实行“三权归县”,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考核制度和退出制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定位和分类农业技术推广可分为公益型(纯公共物品)、混合型(准公共物品)、市场型(私人物品)三种类型。与此相适应,不同类型的农技推广服务应由不同的主体来承担。政府在各种类型的农技推广服务中应找准定位,加强对整个农技推广体系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如今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日新月异,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收入不断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园区对农业科技推广具有重要示范推动作用。本文从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理论基础入手,浅析其中的机制和模式,并且针对推广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园区在我国已发展有10多年,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详细阐述了制约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健康发展所亟需解决的五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林青  刘进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41-6642,6646
剖析了我国公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效率不高的体制问题,认为公共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应坚持市场取向,增强市场诱因的激励作用,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服务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按这一市场取向,提出了基于服务效率的体制重构路径,设计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委托-代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和市场一直致力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政府与市场供给边界的相关概念,研究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政府与市场供给边界的决定因素,从政府职能理论、公共物品理论2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政府与市场供给边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典型模式及其效应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存在政府主导型、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主导型、农业龙头企业主导型和农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NGO)主导型4种典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总结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从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要素两方面进行了模式创新,并从社会力量协同、技术成果传递、推广要素结合和推广人员奖励4方面进行了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以促进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界对创意农业的关注持续升温,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各个产业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在农业的产业现代化进程中,产业升级使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融合促进传统农业走向全新发展模式;农业产业链延伸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创新发展空间;创意产业为农业增加文化、创意附加值,创意农业应运而生。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产业链环节,创意农业划分为乡村及农业景观创意类、农业生产科技创意类、农产品及包装展示创意类、营销与服务创意类、农产品加工创意类、农业文化遗产创意类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创意农产品的不同开发类型,比如景观艺术化、时尚奇异化、卡通趣味化、家居实用化和乡土故事化,分析了影响农产品开发设计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阐述了创意农产品的发展类型、品牌设计及包装设计与地域的耦合性,提出塑造品牌、培养独立经营意识、促进企业的竞争观念、放大与延伸品牌效应和加大科技力量投入农产品开发的建议与措施,来寻求更好地发展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创意农产品的途径,更好地开发创意农产品。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服务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奇  郭洪海 《农学学报》2013,3(12):64-68
为持续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法规、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四大服务支撑体系,着力健全和完善财政支农增长、投入、运行机制和农业行政执法。强化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准入,整合区域动植物病虫害防控资源,推进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渔业疫病防控体系构建。立足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科技对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完善农民转移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农村信息和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如何供给学界存在不同观点。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政府购买的经济绩效发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政府购买显著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进行各种检验后依然成立;相比于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政府购买改革初期,改革后期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政府购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更大。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政府购买是一种可行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供给方式,但应通过完善相应制度安排保障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业的公共产品性与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确认识农业的性质是制定科学的农业政策的前提,本文认为农业是具有公共产品性的特殊产业,这主要是由人类对农业产品需求的必须性、农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农产品供给的社会团体性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等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政府不能仅仅把农业看作是一个提供食品的产业部门,而应该充分考虑农业的公共产品性。特别是健全农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销售服务,是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建设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利益机制问题,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链中的技术链建设的关键是构建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除政府和公益性机构以外,农业产业链中任何其他主体所提供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都必须以实现相应的成本补偿与获取报酬为前提,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构建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生产经营方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密切的关系,发展以规模农业为主要方向的现代农业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举措之一。基于规模农业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全链条质量跟踪和高效监督的积极意义,结合黑龙江垦区现代化规模农业发展的实践,分析规模农业发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现代农业技术、高度集约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公众健康、环境及质量追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可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效监督。但是,在农业技术研究落后于实践需求、集约化生产和组织化监管不完善的条件下,对公众健康安全、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与追溯等则会产生潜在危害和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在以转变农业经营观念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和实践中,规模农业发展模式在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将逐步增强。因此,在发展规模农业的背景下,提出以完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推进可持续的高度集约化经营、提升生产主体执行标准化能力、把握规模与效率的关系等规避规模农业风险和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长期来看,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应保持一种动态互促的良性协同发展趋势,才更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深入考察省域公立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水平的时空演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情况,有助于正确认识各省之间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机制并剖析导致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程度弱的潜在原因,探索进一步提高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水平,解决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两张皮”问题的路径。【方法】基于农业科研人员规模、专利授权量、论文发表数量3项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可视化技术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2008—2018年我国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产出的时空演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省域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情况。【结果】10年间我国省域公立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产出从中东部沿海省份向周围逐渐降低,多数省份农业科研机构专利授权量增长趋势显著,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人员数量整体增长趋势不明显;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产出虽然呈现出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但整体未形成规模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省域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程度方面,山东、江苏、广东、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协同发展程度较好,中部地区协同发展程度一般,整个西北、西南及东北大部分省区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程度较弱。据此,从提高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加强区域农业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方面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结论】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水平从中东部沿海向周围省份逐渐降低,具有空间异质性,未形成规模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水平与省域农业经济水平的协同发展程度整体偏低;需要加快构筑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空间集聚格局,为解决农业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问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