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旱棚控制条件下的水肥耦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统计分析洛阳地区近30a的降雨量,模拟洛阳地区不同的降雨年型,利用防雨旱棚研究旱地地农业N、P、不的耦合效应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根据回归模型,初步确定了在底墒一定条件下不同降水年型的最高产量和最适肥料投入量。试验结果表明:水分对冬小麦产是影响最大,肥料对产量的效应因投入量不同而不同,在低于最适投入量时,N的增产效应大于P;而高于最适投入量时,N、P均有负增产效应,P的负效应大于N。  相似文献   

2.
不同肥料配施对砂质潮土夏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肥料配施对夏花生产量和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在通许县开展了砂质潮土不同肥料配比对花生的增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花生增产具有积极效应,单施氮肥时,花生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N90 kg/hm2 (N90)和N 180 kg/hm2 (N180)分别比不施肥处理(CK)增产5.91%、7.04%;单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沿江地区早稻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及肥料效应。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能够产生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空白区产量缺氮区产量缺钾区产量缺磷区产量;氮的增产效应磷的增产效应钾的增产效应;N、P互作效应最高,其次是N、P、K,而NK、NP互作效应较差;通过模型比较分析,氮(N)、磷(P2O5)、钾(K2O)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1.7kg/667m2、2.8kg/667m2和1.5kg/667m2,可获得理论产量为540kg/667m2。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病棉花品系密度与肥料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 ,研究了转基因抗病棉品系 960 9不同密度与不同肥料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 :以N2 62 D1 65处理时叶面积系数变化合理 ,单株干物质积累增加 ,并利于向生殖器官的分配 ,产量高 ;同一施肥水平 ,密度的增产效应为 3 .8%~ 1 9.8% ,同一密度下 ,肥料的增产效应为 5.2 %~ 3 1 .5% ,肥料的增产效应大于密度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3414”模型对川中丘陵区玉米氮磷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中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增产效应显著,其中,处理6产量最高,处理2产量最低,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6.0%和18.6%。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8.55%,表明土壤属于下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826.00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72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542.50 kg/hm2;施用纯K 45 kg/hm2的增产效应为1207.50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P>N×K>P×K。施氮量(N)为329.33 kg/hm2,施磷量(P2O5)为99.04 kg/hm2,施钾量(K2O)为50.21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6885.94 kg/hm2。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为玉米生产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进行氮磷钾优化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在鲁南地区,夏玉米要获得单产≥680kg/666.67m2的产量,纯N用量为18.68~20.94kg/666.67 m2,P2O5应为3.18~4.06kg/666.67 m2,K2O应为12.31~16.22 kg/666.67 m2;3种肥料对产量影响的线性效应为:氮钾磷,3种肥料的边际产量都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减;在低磷情况下,增施氮肥增产效果较差,反之在高磷时增氮的增产效果提高,在低氮情况下增磷的增产效果小于高氮水平时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土配方项目"3414"田间试验方案,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建立天长地区肥料效应函数模型,获得该地区最佳施肥量为氮(N) 18.32kg/667m2,磷(P2O5) 3.10 kg/667m2,钾(K2O)4.71kg/667m2,经济最佳产量为410.22 kg/667m2.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处理的产量显著大于缺氮处理、缺磷处理及缺钾处理的产量,且氮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8.
小麦不同施肥水平与施肥结构的产量效应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施肥水平、施肥量和施肥结构条件下有效养分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施肥水平时均衡肥料投入有利于提高产量,提高微肥用量或钾肥用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在中肥基础上微肥用量增加1倍,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增加养分的产量和效益分别为69 50kg/kg和72 04元/kg;P肥和微肥同时增加1倍,增加养分的产量和效益分别为18 12kg/kg和17 422元/kg;增加K肥施用量,只增产不增收。在中肥水平下不增加N肥,提高P、K及微肥的投入量,增加养分的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分别为5 51kg/kg和4 654元/kg;在此基础上P肥投入量增加1倍,增加养分的产量和效益最高,分别为53 36kg/kg和60 55元/kg;P和K肥同时增加,有增产效果,但增加养分的产量和效益为负值。P肥是提高小麦生产能力和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绩溪县上庄镇旺川村进行了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氮磷钾养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氮>磷>钾,施用氮肥的作用仍大于磷肥和钾肥;氮磷钾配施增产效应是NP>NPK>NK>PK。平均1kg养分增产小麦分别为:N12.59kg,P2O58.00kg,K2O4.16kg;N+P2O8.24kg,N+K2O6.28kg,P2O5+K2O1.23kg,N+P2O5+K2O6.80kg。(2)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呈三元二次回归效应关系,推荐施肥量分别为每667m2纯N11.3kg、P2O53.3kg、K2O6.1kg。(3)二水平肥料利用率氮为36.8%,磷为7.5%,钾为27.6%。  相似文献   

10.
沙壤土水稻田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沙壤土稻田进行氮磷钾肥料效应的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施肥处理肥料效应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肥料施用量范围内,水稻产量随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肥料施用过量时,水稻产量降低;在试验条件下水稻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 10.11 kg/667m2、P2O54.04 kg/667 m2,K2O 10.89 kg/6...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强筋小麦生产提供施肥依据,以西农979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施做底肥,研究其对群体、产量及其结构的效应。结果表明,高磷处理各生育期群体数量最高,磷肥对群体调节有显著作用,氮磷钾构成对不同生育期生物产量效应不尽相同,以越冬前生物量与成熟期关系最为密切。在各处理中,高氮处理的产量最高,比CK0增产33.1%,比CK增产19.1%。增施一定量的氮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传统施肥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5.8%,氮磷水平相同条件下适量增加钾肥可增产11.8%,钾肥过多增产效果不明显;磷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适量增加氮肥可增产12.6%,氮肥过高则减产3.9%;氮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增加磷肥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明确江苏沿海地区NPK配施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制定适合江苏沿海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和小麦种植的肥料基础配方。[方法]以江苏大面积种植品种春性小麦扬麦18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不同N肥、P肥、K肥配比施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构成的调控效应。[结果]不同NPK肥施肥水平对扬麦18产量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试验条件下,处理⑥(N2P2K2)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⑦(N2P3K2),处理①(N0P0K0)产量最低。在促进小麦生长发育的N、P、K这3种营养元素中,N肥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但是,当N肥的施用量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小麦产量则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处理N3P2K2的小麦产量比处理N2P2K2低498 kg/hm2。PK肥对小麦产量的效应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处理N2P2K2既能满足小麦对肥料的需求,又不使其异常生长,从而有利于增强植物的光合特性,提高灌浆强度。  相似文献   

13.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陕西渭北旱原进行了连续3 a定点小麦田间试验,通过栽培模式,氮肥水平,种植密度的不同处理,对各年度播前、收获后2 m土层贮水量,生育期降水量,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地膜覆盖模式的生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和秸秆覆盖模式,地膜覆盖能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土壤水分损耗,干旱地区降水量高的年份采用垄沟模式及秸秆覆盖模式对小麦产量产生负效应,秸秆覆盖模式的生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明显,但对生物产量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施用氮肥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增施氮肥提高了籽粒产量,但籽草比降低。干旱地区小麦生产中,以氮促水是解决干旱地区土壤水分紧缺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水氮配合关键期和亏缺敏感期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的效应,以期确定出其水氮配合的关键期和亏缺敏感期。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氮肥早施比晚施好,低量氮肥比高量氮好。而且不同施氮处理对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差异显著,但对千粒重无明显影响。水氮配合条件下,氮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对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都产生显著的影响。拔节期是冬小麦对水氮配合效应的关键期和亏缺敏感期。拔节期供水供肥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同时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分析其机制发现拔节期供水供肥可以促进作物地上部的迅速生长和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和利用氮素的能力,同时还可延缓根系衰老,保持后期旺盛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5.
丹凤县川原小麦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8两年在凤丹县西河乡进行的多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小麦栽培结果分析表明:试验因素对小麦产量的效应顺序为:磷肥>播期>氮肥>播量。其中磷肥、氮肥效应方向为正,播期、播量效应方向为负;各因素的二次回归系数均显著,且方向皆为负;磷肥×播期、氮肥×磷肥互作均在不同程度显著。根据产量极值点对应的各因素取值和回归方程模拟结果,丹凤县川原灌区目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措施应在继续增加氮肥投入的同时重点增加磷肥投入,将小麦播期由10月下旬提早到10月中旬。作者还讨论了该地区小麦亩产250~350kg和400kg以上不同产量水平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以宁杞7号为研究对象,设置精准滴灌区(PI)和常规滴灌区(CI)2个水肥处理,研究降雨、土壤温度、滴灌对枸杞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以及不同水肥处理对枸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降雨对枸杞园表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对50 cm土层土壤水分影响不大;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成负相关的关系,滴灌水量在短时间内可以调节土壤温度;2种水肥处理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土壤水分含量主要受滴灌量的影响较大,CI处理土壤水分变化范围为15%~35%,PI处理土壤水分变化范围为5%~20%,CI处理各土层土壤水分明显高于PI处理;PI处理较CI处理增产13.3%,节本增效3.12万元/hm~2。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对产量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期降水对产量的敏感性。[方法]以郑州市1951~2007年的降水资料和小麦单产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育期降水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时段降水对小麦产量的敏感性不同,底墒水权重占20%,越冬期降水权重占26%,返青至开花期降水权重占32%,灌浆期降水权重占-11%;其中拔节到孕穗期间降水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灌浆期降水为负面影响;越冬期降水距平每提高1 mm,产量增加5.22 kg/hm2,返青至开花期降水距平每提高1 mm,增收1.545 kg/hm2。[结论]根据降水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可对小麦产量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ot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winter wheat under different status of soil moisture, so that the key and sensitive stage of winter wheat responses to water and nitrogen coordination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N fertilizer was more effective in early stage than in later stage, and at the lower N rates than at the higher N rates under non-irrigated conditions. N treatments had great effect on spikelet bearing number and grain number per spike, but had no effect on 1 000-grain weight; Grai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 responses to N treatment were greater under irrigated conditions than under non-irrigated conditions. The joining stage was the key and sensitive stage of winter wheat responses to water and nitrogen coordination, and the grain yield, grain number per spike and 1000-grain weight increased, when water and N Fertilizer were applied at this stage. The mechanism is that water and fertilizer supply at joining stage can speed up the growth of above-ground crops, enhance the abilities to absorb and utilize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meanwhile, delay the aging of the root and keep the root vigor for a longer period.  相似文献   

19.
旱肥地施氮肥饱和量试验,单施氮、磷及氮磷配比试验,不同生育期喷施尿素液试验表明:小麦高产与优质同步提高的施氮范围为亩施0~9kg;亩施氮量<7.5kg时,作返青肥效益>基肥;增施氮肥对产量与品质均具良好效果,磷肥对产量有利,对品质影响不大;开花期喷施3%尿素液对提高品质最佳。据此提出了亩产400~450kg,品质达1~2级优质小麦标准的合理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黄潮土地区合理施肥、优化栽培措施、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33年定位施肥试验基础上,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变化。[结果]有机肥、无机肥、品种以及两两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施肥对徐麦32和宁麦13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施有机肥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除单施有机肥处理M外)。在施有机肥基础上配施化肥能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及产量,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且与N、NP或者NPK肥配合施用效果相当。在不施有机肥的处理中,NPK和NP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高于N和CK处理,长期单施N肥并不能增产,需配施P或PK肥才有效。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主处理施有机肥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相关性减弱说明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弥补了无机肥施用种类不足的影响。[结论]在黄潮土地区,小麦生产中应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避免肥料长期单一施用对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