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9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我们采用石腊切片和细胞学压片技术,首次较详尽地研究了番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过程,续而又研究了番茄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型,品系72—1)花药组织和小孢子的异常现象、不同发育时期的败育程度和败育原因等问题.结果发现: 1.番茄小孢子的发生从孢原细胞开始,经过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等发育阶段,最后形成二核花粉。番茄的绒毡层细胞属于变形绒毡层类  相似文献   
2.
番茄芽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型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用酶谱技术分析了番茄13个组合的18个亲本芽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化情况。按生长顺序分三次取样。酶谱表现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四种亚型,即: 第一型(F型)表现为第一次取样谱带数多,酶活性较强。F—a亚型表现为从第一次取样到第二次取样酶谱带数增加,酶活性也增强;但第三次取样的酶谱带数则比第二次取样减少,酶活性也减弱。F一b亚型表现为从第一次取样到第三次取样谱带数一直增加,酶活性也持续较强。 第二型(S型)表现为第一次取样谱带数少,酶活性较弱。S—a亚型表现为从第一次取样到第三次取样谱带数逐渐增多,酶活性增强。S—b亚型表现为从第一次取样到第三次取样谱带数变化较小,酶活性也一直较弱。 实验探讨了亲本酶谱型和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高优组合的父本多为F型,母本多为S型。两亲本酶谱差异适宜,把两个亲本的第三次取样的酶谱扫描曲线绘在同一座标中呈多点交叉。低优组合则无此交叉。这些,可为番茄杂种优势利用的亲本选配、早期预测等工作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年以来,我们先后五年为国外进行番茄杂交制种,1985年在黑龙江省肇州县平均亩产杂交种子6.5公斤,1986年在山东省烟台亩产杂交种子为10.5到16.6公斤。从大连和其它省市的经验来看,杂交种子产量仍有潜力。总结其经验是:  相似文献   
4.
烟粉一号番茄新品种选育报告崔万锁,邬振祥,刘连成,王海延(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哈尔滨师范大学番茄研究室)番茄是市场重要蔬菜.常年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对解决市场全年蔬菜供应有着重要意义,原栽培使用的早熟品种如北京早红X古巴402等因不抗番茄病毒病,产...  相似文献   
5.
6.
7.
番茄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者通过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探计了番茄从芽期至采收末期的酶谱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及植株不同部位显示的酶谱是不同的。在生育进程的转化时期,酶谱带数目多,扫描峰高;根和茎基显示的谱带数比其它部位多,特征也明显;综合观察,同工酶分析的取材以芽期为好。 用同工酶分析一代杂种,证明酶谱带的变化不受栽培条件及采种早晚的影响,因此可为签定真假杂交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番茄栽培理论以早熟或丰产为目的而采取防止落花落果的措施,要求从根本上加强栽培管理和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虽然可以早熟但难以丰产,品质和商品性均较差。我们近年来在番茄栽培试验中发现:番茴本身对于早期的人工摘花,摘苗和冻害损伤,具有很强的补偿能力-即番茄植株在受到适量损作后能够增产,利用这一超越补偿性能。我们提出了将番茄第一花序人工摘除或仅留一花,以达到高产,优质,节水,省肥,病轻,省药,省工,效益高的目的,这是对番茄栽培理论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9.
种子在贮藏期间,时刻都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超过一定的贮藏期限,终将丧失其生活力。种子生活力的降低首先反映在发芽率降低,从而降低其种用价值。这一系列生理过程,势必引起种子及发芽后体内酶系统发生变化。曾有报道,随着种子生活力的丧失,与呼吸有关的酶类,如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趋向降低,因而呼吸作用也随之减弱;而水解酶类,如植酸酶、蛋白酶和磷脂酶等的活性却增加[1]。看来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可以反映种子生活力状态。本实验通过对番茄不同贮藏年限的种子发芽情况及其芽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