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柴达木地区大叶白麻不同器官及不同月份叶和茎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地区大叶白麻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各不相同,不同月份叶和茎中总黄酮含量变化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青钱柳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海拔、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月份的青钱柳营养器官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青钱柳的根和茎总黄酮含量都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升后降之势,均以海拔690 m的含量最高,分别为67.818 4 mg/g、51.254 7 mg/g,叶中总黄酮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呈锯齿形变化,以海拔915 m的含量最高,为46.930 2 mg/g,各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与海拔的相关性都不显著;不同产地青钱柳根、叶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产于靖安的含量最高,根、叶含量分别为59.816 2 mg/g、44.676 1 mg/g,产于修水的含量最低,根、叶含量分别为51.574 5 mg/g、33.721 4 mg/g,不同产地青钱柳茎中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同一植株不同月份青钱柳叶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但未发现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性,其中以7月份含量最高,达到49.347 mg/g.  相似文献   

3.
夏枯草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夏枯草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的积累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夏枯草不同器官不同时期总黄酮、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在夏枯草根、茎、叶和花中均有分布,但含量不同;总黄酮在叶中含量最高,齐墩果酸在根中含量最高;熊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在花中含量最高。总黄酮、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和咖啡酸在同一器官不同生长时期含量不同。研究认为夏枯草根、茎、叶、花中都分布有药用成分,可全草入药,并且在终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各部位药用成分含量较高,可在此期间采收。  相似文献   

4.
野生罗布麻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及其在茎叶中积累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制订吉林省西部野生罗布麻的采收时间,采用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对罗布麻地上部各器官中重要生物活性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及主要成分槲皮素的积累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茎与叶中总黄酮的积累在盛花期为低谷期,此期前后为双峰值特征;花与叶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高,为药用最佳有效部位;花的最适采收期为7月中旬,叶的最适采收期为8月下旬。  相似文献   

5.
元宝枫叶有效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了元宝枫叶中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随月份和树龄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宝枫叶中6月份绿原酸含量最高(4.83%),8月份总黄酮含量最高(5.79%);就不同树龄而言,1年生植株绿原酸含量最高,可达6.99%,而5年生植株总黄酮含量最高,可达7.26%。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罗布麻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从罗布麻茎中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罗布麻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罗布麻茎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40(g∶m L)、样品目数100,此条件下的提取率达2.033%。[结论]该研究为罗布麻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箭叶淫羊藿不同年龄茎上叶总黄酮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箭叶淫羊藿不同年龄茎上叶的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法从箭叶淫羊藿一、二和三龄茎上叶中提取总黄酮,以淫羊藿苷为标准品配置标准溶液并绘制标准曲线,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总黄酮含量。[结果]试验表明,仪器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供试品溶液在60 m in内较稳定。箭叶淫羊藿一龄茎上叶总黄酮含量较低,二、三龄茎上叶总黄酮含量较高且差异不大,三龄茎上叶总黄酮含量最高。其一、二和三龄茎上叶的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61.240、66.194和66.912 mg/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9%、98.33%和99.22%,RSD分别为0.59%、0.41%和0.33%。[结论]该研究为箭叶淫羊藿的开发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根和茎中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样品用95%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50 min,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510 nm。结果人工栽培大叶千斤拔根中总黄酮含量高于茎中的含量,根中的含量较高,且含量比较稳定,茎中含量随着生育期延长逐步增加。结论大叶千斤拔以植株落叶进入休眠期为药材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驳骨不同提取溶剂、不同部位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小驳骨茎总黄酮含量高于叶,茎水提取液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26%;小驳骨叶总酚酸含量高于茎,叶醇提取液总酚酸含量最高,为11.90%;在抗氧化性方面,茎水提液>茎醇提液>叶水提液>叶醇提液;小驳骨不同部位总黄酮、总有机酸含量、抗氧化性存在差异;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具有相关性,表明抗氧化活性可能与黄酮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70%乙醇为溶剂,运用超声辅助和加热回流法提取了五色梅(Lantana camara L.)根、茎、叶、果和花中的总黄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五色梅根、茎、叶、果和花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五色梅花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6.16%,其次是叶,含量为3.54%,根、茎和果的总黄酮含量依次为0.18%、1.76%和1.17%.五色梅叶的乙醇粗提物具有有效的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1.
淡竹叶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仙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83-4983
[目的]比较淡竹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方法]用75%的乙醇回流浸提2 h,用NaNO2-A l(NO3)3作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求出黄酮含量。[结果]淡竹叶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为:茎叶1.13%、须根0.51%、花序0.36%、块根0.21%。[结论]淡竹叶总黄酮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占植株总黄酮量51.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等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狭叶柴胡各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趋势.[结果]在狭叶柴胡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积累在茎、叶、花及幼嫩果实中,其中以叶中的含量最高,为2.259%;而根和成熟果实中的含量很低,分别为0.032%和0.046%.在茎、叶的发育过程中,盛花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坐果时含量有所下降,果实成熟时含量又开始上升,至枯萎前期,两者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又恢复到一个较高水平.[结论]对狭叶柴胡中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并在狭叶胡植株枯萎前期采收其地上部分,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燕  张洪斌  陈忠荫  林伟  陈光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87-17488
分别以芦丁和没食子酸为对照品,测定了磨盘草不同营养器官(根、茎、叶)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结果表明,磨盘草叶、茎、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96%、1.20%、o.78%,总酚含量分别为8.61%、6.03%、4.31%。  相似文献   

14.
李水清  王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19-2520
采用回流提取法,研究了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旱芹和西芹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效率的影响规律.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质量浓度40%、温度70~80℃、料液比1 g∶15 ml、提取3 h.并以芦丁为标准,测定了旱芹和西芹整株、叶及茎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芹菜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茎中的含量.相比较而言,旱芹整株、叶片及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西芹.  相似文献   

15.
戴春燕  余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51-17452
[目的]测定海南臭黄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海南臭黄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不同,其中,叶中最高为5.33%,茎中为3.78%,花中为3.4|D%,根中为2.44%。[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稳定性好,重现性好,适合海南臭黄荆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为海南臭黄荆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豆对镉的累积特性及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污染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大豆不同部位对镉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各部位镉含量依次为果实〈根〈茎叶,各部位对镉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大豆根、茎叶和果实中水溶态镉分别占各自总量的14.20%、14.94%和62.00%.酸溶态镉分别占各自总量的51.72%、82.10%和96.00%。  相似文献   

17.
枇杷不同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枇杷不同部位(花蕾、花、老叶、新叶、枝条、花梗)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不同部位总黄酮、总酚酸、总三萜酸含量,并以Vc为标准,选用DPPH·和FRAP法对不同部位醇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枇杷不同部位总黄酮、总酚酸、总三萜酸的分布情况以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枇杷各部位3种主要有效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花蕾总黄酮、总酚酸、总三萜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分别为196.01、68.32、96.28 mg·g-1,约是含量最低的新叶的3.16倍、1.96倍、2.12倍;在抗氧化活性方面,枇杷花蕾的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是新叶的2.5倍以上,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均具有较高相关性,其中与总黄酮的相关性最大。枇杷各部位中,花蕾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也最高,枇杷花蕾有望被开发为新的抗氧化原料。  相似文献   

18.
葛不同品种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国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51-1051,1066
定量分析了葛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主要有机营养成分和葛中锌、铅、镉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相同部位主要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部位之间比较,葛根中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茎和叶,氨基酸含量茎稍高于根和叶,蛋白质含量少且无差异,锌、铅、镉在葛根、茎、叶各部位之间差异较大,含量呈递减分布,即:根>茎>叶。  相似文献   

19.
赵淑杰  杨利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56-18758
[目的]建立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Gray中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铝盐络合显色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aOH为显色剂,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显色剂各组分的最佳用量,在505 nm波长处测定光密度,计算鹿药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显色剂各组分用量为50 mg/ml NaNO22.0 ml,100 mg/ml Al(NO3)30.5 ml,40mg/ml NaOH15.0 ml。该测定方法在浓度为0.004-0.028 mg/ml时,芦丁光密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鹿药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以鹿药茎叶中较高,为1.8%,根茎中为0.43%,种子中含量极低;不同采收时期中,以9月中旬采收的根茎中总黄酮含量较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行,可用于测定鹿药不同部位及不同采收期根茎中总黄酮含量,研究结果为鹿药的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