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为了增强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的杀螨活性,开发相应的植物源杀螨微乳剂。【方法】通过调控溶剂、乳化剂、防冻剂、稳定剂的种类、含量配制微乳剂,利用稳定性、澄清度来控制其质量,采用玻片浸渍法对比制剂前后的杀螨活性,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微乳剂的杀螨效果。【结果】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微乳剂的最佳配方为(体积比):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1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8%、二甲基亚砜1%、60%的乙醇2%、稳定剂1%、防冻剂3%、自来水补足至100%;在-4~60℃、pH值6.0~8.5,微乳剂稳定性良好;石油醚萃取相微乳剂LC50为1.25mg/mL,优于石油醚相萃取物(LC50为2.51mg/mL);微乳剂在施药1次,1、3、5、7d观察后,大田药效试验显示施药后7d,防治效果高达70%。【结论】瑞香狼毒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微乳剂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植物源杀螨剂。  相似文献   

2.
飞机草微乳剂不同pH值对荔枝蒂蛀虫产卵驱避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8%飞机草微乳剂配制成含有效成分飞机草氯仿萃取物250μg/mL的药液,通过标准滴定液调节其pH值成9个不同梯度,放置1周后对荔枝蒂蛀虫产卵驱避活性进行测定,以明确该微乳剂中所含有效成分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8%飞机草微乳剂在pH5.0~9.0的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该微乳剂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较广的酸碱度适应范围,但在pH6.0-9.0的环境下对荔枝蒂蛀虫的驱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5%阿维菌素水乳剂的研制过程、研究方法和工艺流程。[方法]通过对复配乳化剂、稳定剂、防冻剂等种类的选择和用量试验,筛选符合稳定标准的最佳5%阿维菌素水乳剂配方,并对产品的乳液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和冷贮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5%阿维菌素水乳剂的研制配方为:阿维菌素5.00%,稳定剂TBHQ溶液5.33%,乳化剂(农乳601∶By140=1∶1)8.00%,防冻剂乙二醇5.53%。该水乳剂外观为乳白色液体,入水后能迅速呈雾状分散;经各项指标性能测试,该配方乳液稳定性合格。[结论]为水乳剂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高效、稳定的茶多酚微乳剂,延长茶多酚的作用时间,使茶多酚在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通过筛选助溶剂和乳化剂确定茶多酚微乳剂配方,研究水质、储存条件及酸碱度等因素对微乳剂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平板速率法,研究茶多酚微乳剂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根据拟三元相图分析,丙酮和PEG800作为茶多酚的助溶剂和乳化剂时,微乳剂最稳定且效果最好;不同剂型茶多酚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茶多酚微乳剂茶多酚丙酮溶剂茶多酚水溶剂;其中茶多酚微乳剂的抑制效果最好,它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81%。表明选择合适的乳化剂、溶剂种类和用量十分重要,茶多酚微乳剂对稻瘟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植物源性农药微乳剂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10%氰氟草酯微乳剂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转相法制备10%氰氟草酯微乳剂。简述了其制备理论和方法,对配方组分进行了筛选和优化试验,根据微乳剂形成的机理,通过溶剂、乳化剂等系统的筛选,确定了最佳配方组成:氰氟草酯10%,混合溶剂15%~20%,混合乳化剂15%~18%,水余量。所得制剂在54℃下热贮14 d分解率小于5%,透明温度范围为-5~60℃,稀释稳定性及低温稳定性均合格。  相似文献   

6.
植物源农药16%赤菌宁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乳化剂、助溶剂的筛选,且进行相关理化性能的检测,研究植物源农药16%赤菌宁微乳剂的配方制备方法,确定其最佳配方(体积分数)为商陆提取物4%,厚朴提取物4%,苍耳子提取物8%,烷基磺酸钙(DBS-Ca)10%,农乳A 15%,环己酮20%,水39%。该微乳剂质量稳定、成本低、安全、环保,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印楝索为有效成分,起始外观、冷藏外观(-5℃和-10℃,7 d)、经时贮藏外观(室温1年,0~5℃12个月)、热贮外观[(54±2)℃,14 d]和稀释稳定性(1:200倍液)合格,流动性好为标准,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助溶剂、水的配方筛选实验.得到5%印楝素微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优化的配方为(质量百分比):印楝素干粉为17%,助溶剂为15%,乳化剂为12%,水余量.试验结果表明,该微乳剂具有贮藏稳定性好、高效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16%杀虫单·甲氰菊酯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杀虫单和甲氰菊酯为有效成分,以起始外观、冷藏外观、热贮外观、稀释稳定性和流动性为标准,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助剂、助溶剂、水的配方筛选实验,得到16%杀虫单-甲氰菊酯微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优化配方为:杀虫单15%,甲氰菊酯1%,助溶剂15%,乳化剂4%~5%。试验结果表明,该复配微乳剂具有贮藏稳定性好、高效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杀虫单和甲氰菊酯为有效成分,以起始外观、冷藏外观、热贮外观、稀释稳定性和流动性为标准,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助剂、助溶剂、水的配方筛选实验,得到16%杀虫单-甲氰菊酯微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优化配方为:杀虫单15%。甲氰菊酯1%,助溶剂15%,乳化剂4%~5%。试验结果表明,泫复配微乳剂具有贮藏稳定性好、高效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丁草胺微乳液以用于开发农药新剂型。[方法]采用AT法绘制拟三元相图,确定丁草胺微乳液的配方。通过电导率测定,明确了丁草胺/乳化剂/水三元体系中乳液区的W/O、O/W类型,并探讨微乳剂配制过程中的相行为变化。[结果]丁草胺微乳液的稀释稳定性、冷冻稳定性、热贮稳定性、经时稳定性、密度和黏度均符合要求,表明所研制的丁草胺质量完全合格,密度随温度升高线性减少,黏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符合Andrade方程。[结论]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将丁草胺微乳液应用于农药剂型的研发。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外来入侵植物水茄Solarium torvum Swartz的综合利用价值,以小菜蛾为生物活性靶标试虫,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ODS柱层析、聚酰胺层析、HPLC制备等方法对其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从乙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1)、木犀草素(2)、芹菜素(3)、山萘酚(4)和tamarixin(5);3个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是N-p-香豆酰酪胺(6)、N-2-hydroxy-2-(p-hydroxyphenylethyl)p-coumaramide(7)和N-(2′-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烷(8)。其中N-p-香豆酰酪胺和N-2-hydroxy-2-(p-hydroxyphenylethyl)p-coumaramide对小菜蛾2龄幼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活性,其48 h的LC50值分别为103.5μg/mL和123.1μg/mL。研究为利用水茄中的天然产物成分开发成生物农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5种从不同材料中提取马DNA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寻找最适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酚仿抽提法、蛋白酶K直接消化法、酸碱裂解法分别从血液、毛发材料中提取马DNA,并通过PCR扩增对提取产物进行检测。[结果]通过蛋白酶K直接消化法、酸碱裂解法可从微量血液和毛发中提取到马DNA,均可达到采用酚仿抽提法从血液中提取马DNA的效果,并能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试验的要求。[结论]通过比较分析,该研究中以酸碱裂解法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紫心甘薯、黑莓、苹果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及稳定剂的选择与用量,研制出风味独特、营养健康的新型复合果蔬汁饮料。【方法】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定确定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比较不同稳定剂对复合果蔬汁稳定性的影响,并测定复合果蔬汁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复合果蔬汁最佳配方为:紫心甘薯汁、黑莓汁、苹果汁的体积配比为5∶3∶2,蔗糖30 g/L,并添加1.2 g/L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结论】以紫心甘薯汁、黑莓汁、苹果汁混合制备复合果蔬汁,能使糖含量高的紫心甘薯汁和酸度很高的黑莓汁有效互补,再结合苹果汁的风味,其口味、色泽、营养具佳,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左玲霞  谢晓鹏  杨敏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18-16919
[目的]研究野西瓜苗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枸杞蚜虫的触杀活性。[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野西瓜苗乙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等5种不同极性萃取物对枸杞蚜虫的触杀活性。[结果]95%乙醇提取物对枸杞蚜虫有较高的触杀活性,而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枸杞蚜虫的校正死亡率都在升高,浓度50.00g/L时,48h的校正死亡率达97.04%,毒力回归方程为y=1.7910x+3.7502,LC50=4.9867g/L。5种萃取物对枸杞蚜虫的杀虫活性顺序为氯仿〉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氯仿萃取物48h的校正死亡率97.04%。[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野西瓜苗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以及将其开发成新型的植物源农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种少量提取植物组织DNA的快速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从植物组织中快速提取核酸,从多种DNA提取方法中遴选出2种基本方法。通过优化基本方法的操作步骤、试剂用量与作用时间,建立了一种改良的DNA快速提取方法。在此方法中,用氯仿代替液氮或提取液进行植物组织研磨,之后加入提取液抽提DNA,并用氯仿-异戊醇反复抽提,可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通过应用RNA酶可获得纯度较高的DNA。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室温下即可进行简便操作,快速(提取核酸的过程仅需30min),污染器皿少,实用性强,提取物产量高,纯度好。  相似文献   

16.
以6种农作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从湖北省神龙架地区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抗真菌放线菌,命名为ⅡB21.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和16 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00 g/L,牛肉膏4.00 g/L,K2HPO43.00 g/L,MgSO4 0.75 g/L,KH2PO4 1.00 g/L.发酵液稳定性试验表明,发酵液在30℃下达到最大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41.16 mm,在4~60℃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抑菌圈直径均为最大抑菌活性的72.10%以上;发酵液在pH 3.0~10.0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其抑菌圈直径均在最大抑菌活性的74.95%以上;发酵液中抑菌活性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邹玉红  郭琳  寇小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59-12661,12675
[目的]探讨枣皮红色素的提取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为枣皮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以市购红枣为原料,NaOH为提取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枣皮色素提取工艺;提取的色素改变pH、温度及添加氧化剂、还原剂等,观察其稳定性。[结果]正交试验得出,各因素对枣皮红色素提取的影响程度为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NaOH浓度0.2mol/L、温度80℃、提取时间3 h、料液比为1∶15 g/ml。枣皮红色素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对碱、温度、氧化剂、还原剂较稳定。[结论]用碱法提取枣皮红色素方法简单,且提取的到的红色素稳定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旋覆花花序氯仿萃取物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旋覆花的农用杀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旋覆花花序氯仿萃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并测定了其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剂量为1.0 g/L时,氯仿萃取物对小麦全蚀病菌、西瓜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苹果炭疽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番茄果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50%以上,其中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高达100%;对西瓜炭疽病菌和番茄果腐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达92.90%和82.92%。在10.0 g/L剂量下,氯仿萃取物对黄瓜灰霉病的治疗效果和保护效果分别为54.27%和76.68%(48 h),其中保护效果与对照药剂0.4 g/L施佳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水茄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与转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寒静  房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30-4533,4535
[目的]研究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保证中药材的安全使用。[方法]从水茄主要分布区采集植株,测定植物根、茎及其生境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分析比较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采集地点水茄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采集地点水茄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和转运能力。[结果]不同地区水茄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根中Cu、Pb、As含量超标;水茄对重金属的吸收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根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不同,富集系数最大的是Cu,其次为Ni;茎中未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其对重金属的转运系数较小。[结论]重金属主要富集于水茄根中,建议以其茎作为主要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20.
小桐子种子提取物对小菜蛾、家蝇杀虫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为溶剂对小桐子种子进行粗取,并采用常规方法对小菜蛾和家蝇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种子的5种溶剂提取物对2种试虫的杀虫活性均较强,其中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最高,48h校正死亡率达93.6%,最低的石油醚为78.9%;乙醇提取物对家蝇的胃毒效果最强,48h校正死亡率达100%,石油醚最低,为5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