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宁南山区、中部干旱区进行扶贫攻坚,实施生态移民政策以来,宁夏自治区在经济、社会、生态诸领域均取得全面发展。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维度展开生态移民政策效益分析;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移民区在扶贫开发的定位和目标、生产和生活、移民社会适应性、移民贫困等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认为实现“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处理好黄河南北两地贫富收入差距、生态移民区文化的契合等问题,有效防止移民迁入区贫困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生态移民被认为是打破环境恶劣与贫困恶性循环的有效措施.加强移民生态知识教育、培育其生态意识、引导其生态行为养成,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新环境范式"(简称NEP)是测量生态意识与生态知识之间关系的指标体系,有1978年和2000年两个版本.本研究以宁夏为例,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法,验证两个版本NEP对宁夏生态移民的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2000版的NEP适合做因子分析;生态移民分生态意识强、中、弱3种类型,且生态意识较弱者占64.7%.为此,采取多种形式的生态知识教育、加强制度的激励与约束,培育移民形成生态意识、养成生态行为便是本研究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3.
我国启动生态移民政策,解决了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消除了区域化贫困。但是生态移民安置点和安置途径的欠妥造成新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移民迁入地的城镇化率不高导致移民就业率偏低、移民子女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影响了个体发展等生态移民的后续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后续问题以实现移民生产和生活的快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和扩大我国生态移民的成果需认真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杜慧莹  陈延  董宏林  周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03-9905,9960
研究了宁夏人口、生态环境和生态移民状况,探讨了生态移民工程对宁夏生态环境、移民社区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推进产业化经营、强化政策引导、加强科技服务、拓宽移民增收渠道等促进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期望有助于政府决策。  相似文献   

5.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生态脆弱区。本文以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从连片区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与减贫特征两方面,分析区域贫困特征——集中表现为: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深化共生共存。指出破解区域经济发展难题,转换传统减贫思路,将生态扶贫纳入大扶贫格局,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减贫相结合的道路。具体思路:在剥蚀构造中山区采取生态环境建设的互动模式,包括退耕还林模式、生态移民模式;在河谷阶地采取生态经济建设的互动模式,包括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是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生活水平的最有效方式。宁夏南部彭阳县是全省主要的生态移民迁出区,移民迁出后的生态修复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本文基于彭阳县的生态环境现实,介绍了封育恢复植被、坡面灌木林快速恢复、乔灌混交、侵蚀沟立体治理等几种最为常用的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技术,以服务于移民迁出区的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7.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极为脆弱的地区,配合国家扶贫政策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的生态移民是积极而有效的尝试.国内外学者对于生态移民有着大量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回顾,对生态移民扶贫研究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生态移民能有效地解决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贫困问题,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但在国内实践中,生态移民却遇到了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8.
以宁夏西吉县生态移民迁出村为例,分析了移民搬迁出村庄生态环境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剖析祁连山生态环境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祁连山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实施生态环境综合监测预警评估;生态移民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生计双赢的绿色发展;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绿色产业;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等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脆弱是农民贫困的主要成因,因此,移民成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农村脱贫的主要途径,而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改变其贫困现状的根本问题和最终目标。通过对扎拉村扶贫搬迁后农户生计问题进行调研发现,搬迁后,移民的生计模式发生了一定变化,开始向多样化发展,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生态移民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宁夏生态移民工程效益评价——以红寺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构建生态移民效益评价体系.在分析数据过程中,使用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移民区各项社会事业需进一步完善的结论.其结论与政府的生态移民对社会成长和长期发展有益的预测相一致,并为西部地区科学制定移民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宁夏六盘山区生态脆弱,经济贫困,生态补偿的实施对于提升宁夏六盘山区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补偿标准存在的问题也制约了生态补偿效果的进一步发挥。笔者结合宁夏六盘山区实际,研究提出要明确补偿的原则即合理补偿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构建了分类别的动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宁夏生态移民安置模式与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前提指导,融合于物质空间的村庄规划方法,并阐述了宁夏生态移民中以高效农业、加工业、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村庄规划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中南部地区的搬迁农民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移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研究区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移民项目整体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建立移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宁夏南部山区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发展是宁夏南部山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而宁夏南部山区的大发展又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如果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就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宁夏南部山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立足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实际。坚持用生态经济学的指导方法,因地制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以期推进宁夏南部山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杜国华 《农业科学研究》2011,32(3):56-58,71
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和脆弱,已成为宁夏经济发展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中部干旱带的生态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提出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生态优先、加快培养特色林业产业和加快实施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恢复措施,旨在为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与草畜产业实现"双赢"的发展目标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羊草在宁夏银北地区种植适应性及生产性能的观测研究表明:羊草适应宁夏银北地区重度盐碱土的栽培种植环境,能够充分发挥其耐盐碱、耐旱、耐涝等特性,是改良利用盐碱荒地的优良牧草,研究和利用羊草对改善银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宁夏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提银  刘昭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27-11828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概念,通过对宁夏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生态经济发展、区域环境保护、生态保障、生态社会发展4个方面筛选了40个指标,构建了宁夏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宁夏是我国十大牧区之一,畜牧业产业化将会对宁夏社会经济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为宁夏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选取在宁夏引黄灌区畜牧业发展具有代表意义的吴忠市利通区,对其畜牧业发展条件、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的建议,并试图为宁夏地区畜牧业走产业化道路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