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是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生活水平的最有效方式。宁夏南部彭阳县是全省主要的生态移民迁出区,移民迁出后的生态修复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本文基于彭阳县的生态环境现实,介绍了封育恢复植被、坡面灌木林快速恢复、乔灌混交、侵蚀沟立体治理等几种最为常用的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技术,以服务于移民迁出区的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同心县张家塬乡生态调查为基础,选取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同心县张家塬乡生态环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呈恶化趋势,生态系统结构不稳定,功能受损较重,处于生态环境能否逆转的关键时期。该区域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不仅有利于减少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而且有利于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实现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估算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向黑山峡宁夏受水区供水对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生态效益。【方法】运用经济学效用和消费者补偿剩余原理,研究生态环境改善的消费者补偿剩余计算方法。根据黑山峡宁夏生态环境建设区的生态环境效益类型和特点,结合国内外生态环境用水效益的研究成果,提出黑山峡生态环境建设区生态环境效益的多种估算方法。在调查生态效益相关参数的基础上,分别研究计算宁夏生态建设区生态环境改善的各种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结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供水可极大地改善生态建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黑山峡宁夏生态建设区的年生态效益为13.24亿元,其中间接提供的生态服务效益,包括改善环境、提供生境、净化空气、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等价值7.46亿元,直接提供生态产品,主要指农、林、畜牧产品增收经济价值5.74亿元,以及移民健康效益0.04亿元。【结论】在干旱区生态环境类型划分、生态环境改善的效益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可为全面评价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态移民是实现扶贫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必然选择。宁夏西海固地区是我国六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长期面临着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宁夏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态移民,既能缓解贫困,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关系到宁夏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长远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明确此次移民的战略布署,制定有力的保障措施,打好这场扶贫和生态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5.
以宁夏西吉县生态移民迁出村为例,分析了移民搬迁出村庄生态环境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姜羽 《甘肃农业》2013,(2):48-51
不断开展的移民开发活动在发展移民区经济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作者以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红寺堡为研究对象,对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改善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自2013年全面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土地权属处置实施办法的通知》(宁政发[2011]58号)文件精神和《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规划(2013—2020年)》要求,加强各部门分工协作,实施了人工造林、草地恢复、水土保持、房屋拆迁及废弃物填埋"四大"工程,现已收回土地62.37万亩纳入国有林场管理,累计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8.
生态移民作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反贫困的重要对策,被广泛采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中。陕西省南部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已见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户居住环境显著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促进了当地的城镇化建设。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政府对移民搬迁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农户后续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移民安置点住房空置与空巢老人现象突显等问题。笔者在对陕南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298个生态移民新村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探析宁夏生态移民新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宁夏生态移民新聚落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从县域尺度来看,各县区的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红寺堡区、沙坡头区、同心县;在空间方向特征上大致呈"南—北"走向分布,符合宁夏"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人口迁移重大决策;从时间尺度来看,不同时段的新聚落点依赖于不同的移民工程,在分布格局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海拔、坡度、人口密度、人口承载力是影响生态移民新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相对较低的海拔和较小的坡度、人口密度较低和人口承载力较强的区域是政府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中生态移民新聚落选址和发展主要立地。生态移民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动力因素是生态胁迫与经济胁迫,在此基础上政府的政策规划推动这一演变的落实和发展,构建了宁夏生态移民新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宁夏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区之一,为把部分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搬迁和易地安置,使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如何把生态移民牵出来、稳得住、能致富是生态移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要使搬出来的生态移民能够“稳得住”,进而逐步致富,关键是要提升生态移民的发展能力,从而有力改善其生产生活状况.针对宁夏生态移民发展能力的现状,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影响宁夏生态移民发展能力的主客观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及提升生态移民发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宁夏沙产业发展及沙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现状,结合宁夏荒漠化和沙化治理状况,论述了宁夏沙产业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依靠科技和重大工程推进防沙治沙,重点介绍了中卫和盐池在沙产业上取得的成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宁夏防沙治沙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在沙区药用、饲料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原料林培育和加工利用、沙区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领域实现了突破,指出不科学的人为扰动是造成沙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加大生态移民和水利设施的完善是宁夏沙区生态恢复和沙产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以宁夏中南部地区的搬迁农民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移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研究区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移民项目整体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建立移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宁夏生态移民安置模式与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前提指导,融合于物质空间的村庄规划方法,并阐述了宁夏生态移民中以高效农业、加工业、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村庄规划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宁夏生态移民新村社会管理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以移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结合信息化服务技术优势,初步制定出宁夏生态移民社会管理信息化服务标准。  相似文献   

16.
张学科  李发明  刘娟 《宁夏农林科技》2013,(10):119-120,127
近年来。地处宁夏中部的中宁县相继建成了马家塘、宽口井、打麦水和撒不拉滩4个生态移民安置区,通过对生态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越  李双奎  夏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78-4879
分析了宁夏生态移民工作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如移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问题。充分借鉴河南、贵州、福建和广西等外省关于移民就业创业工作的经验,为宁夏移民务工就业的发展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77-22478
基于对宁夏农村民居现状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宁夏农村房屋的主要结构形式及近年来一些中等强度地震中农房的震害情况,提出了如何提高和加强农村住宅抗震性能的对策,以期为宁夏的生态移民、危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中防震灾减灾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笔者分析了广西生态移民与石漠化地区治理的现状,认为广西石漠化地区已经总体上实现了生态逆转,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移民。同时也指出广西石漠化地区移民存在严重的回流现象,进而探讨了教育移民的重要意义。教育有助于提高移民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有助于培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今后走出石漠化地区,更有助于提高留守居民的技能,改变其生态意识,提高现有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教育移民,恢复石漠化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强调应建立石漠化地区青少年教育基金、青少年中高等教育发展基金、青壮年就业培训基金,以及石漠化地区生态培训基金,通过教育补助提高石漠化地区人群的素质与技能,实现永久性移民。  相似文献   

20.
吕月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83-8085,8088
分析了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存在的社会问题,如生产生活条件的变更、生活习惯的调整、生活前景的预期判断、资源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户籍管理混乱等文化适应、社会适应等。指出要改变过去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或不重视社会管理的思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管理的方法、手段予以解决。只有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双管齐下,才能保证生态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