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麻眼尾蛆蝇精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即球核期、棒核期、微管形成及成熟期。球核期,精核呈球状,具单层核膜,核膜孔集中,核内染色质呈常态分散分布。棒核期,在细胞核的两端分别接上顶体和尾轴丝,核膜孔高度集中于前端,同时,细胞质中的微管移向核的四周。核膜孔部分的核膜为双层,核膜孔外侧有内质网形成的帘状构造。核膜孔部分两侧出现弯月形小侧板,压迫核”使核横切面呈蘑菇形。染色质凝聚期,精核拉长停止后,染色质沿无核膜孔部分聚集并浓缩,呈小块状,并抛弃多余的核质,染色质进一步浓缩呈具高电子密度的浓缩团。核两侧的侧板呈双环形导管,核的横切面由蘑菇形变为圆形。成熟期,核周微管逐渐减少,细胞质移向尾端。核后端为典型中心粒结构的基体衬裹着中心粒侧体。成熟的精核长5.3μm,直径为0.52μm。  相似文献   

2.
对种子败育的白皮黄瓜品种白玉(BY)和种子发育良好的青皮黄瓜品种青皮(QP)的雌雄配子发育阶段进行了组织形态学比较研究,结果发现,BY部分小孢子四分体之间相互粘连在一起,相互粘连的胼胝质壁水解形成复合小孢子四分体;在单核小孢子时期,有些小孢子壁皱缩,膜内陷,不规则;观察BY成熟胚囊发现,在胚囊中央有多个类极核,珠心组织细胞离散、变形,大孢子囊边缘不规则;BY在球形胚初期,胚乳发育异常,细胞提前液泡化,具玻璃质感,染色不明显,在显微镜下透光率强,并且胚乳细胞内含物提前降解,胚乳胞间质降解,随后胚乳细胞降解,只留下残迹,球形胚停止发育.  相似文献   

3.
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花药具四个小孢子囊,壁由六层细胞构成,表皮层在花药成熟时呈乳头状突起,宿存于”纤维层”之外;分泌型绒毡层具2—4核;小孢子母细胞为同时型胞质分裂;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十字交叉型;有的四分体中有退化小孢子产生;花粉粒释放时为二细胞型,具四条沟,有部分败育。胚珠倒生,具双珠被和厚珠心;大孢子孢原为皮下单细胞;珠孔仅由内珠被形成;珠被属表皮性起源;线型的大孢子四分体中仅合点端之一为功能大孢子;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三个反足细胞在形成后不久即退化消失。川楝配子体的发育与同属的楝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人心果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心果花药由表皮(1层)、药室内壁(1层)、中层(4层)、绒毡层(1层)和造孢子细胞组成,药壁发育双子叶型,花药四室。雄配子体发育经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该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为四面体型,小孢子再经有丝分裂形成2-细胞花粉,成熟花粉为2-核花粉。花药壁层的变化是表皮在单核小孢子产生期消失,中层在四分体时消失,药室内壁在单核小孢子期径向延长成柱状纤维层;绒毡层在四分体期开始解体,为单核腺质绒毡层。花粉活力测定表明95.02%有活力;人工萌发实验表明花粉萌发率很低;同时观察花粉在柱头上自然萌发。  相似文献   

5.
乙烯诱导荔枝小孢子败育途径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花分化过程中,外源乙烯诱导小孢子败育起始于造孢细胞至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败育过程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1)造孢细胞的内质网大量增生,分割和吞噬细胞质;细胞核聚集,核染色质形成类似凋亡小体的小球排到细胞质中;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细胞原位自溶解体.(2)细胞核偏移贴壁;胼胝质过度沉积,电子密度增高,分布不均匀,不能形成连续的胼胝质壁;溶酶体过度吞噬细胞内含物,细胞结构混乱,质膜破裂,内含物外泻,小孢子母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细胞核解体的残物呈丝状.(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出现细胞核和质体穿壁,形成的四分体发育不均衡,相互粘连;小孢子内含物凝聚或空洞无物;87%花粉粒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萝卜离体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及发育途径。[方法]以中国萝卜品种山东花叶心里美为试材,研究其离体小孢子培养中的细胞核分裂特征及发育途径。[结果]离体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出现2种细胞核分裂特征的差异:①进行配子体发育的不均等分裂,即分裂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营养核和生殖核,该类小孢子形态与正常发育中双核期的小孢子相同;②进行孢子体发育的均等分裂,即形成2个大小相等的营养核。对小孢子发育进一步进行观察发现,均等分裂的细胞继续发育形成四细胞结构、多细胞团、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及子叶形胚。[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L.NPV)感染宿主幼虫的组织病变和病毒复制过程.发现脂肪、体壁、气管组织对MbNPV最敏感.核仁膨大,染色质单个或多个在其中产生并在核膜附近获得囊膜,装配成病毒粒子和病毒束.具有囊膜的核衣壳随机地嵌入多角体蛋白中,形成完整的多角体.细胞核膨大,核膜内陷,核解体,整个细胞充满多角体.而中肠、神经节、马氏管和肌肉组织对MbNPV敏感性差,于感病后期形成小而不规则的多角体.  相似文献   

8.
番茄小孢子的发生从孢原细胞开始,经过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小孢子、雄配子体等发育阶段,最后形成二核花粉.番茄的绒毡层细胞是由初生壁细胞衍生的同型的双核细胞,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时期至四分体时期同步溶解.番茄的绒毡层为"变形绒毡层"类型,即溶解后的绒毡层要形成周原质团流入药室.番茄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不立即形成细胞壁,而是形成一个双核细胞;第二次分裂中,两个核同时进行分裂,其方向互为垂直,当分裂完成时,在四个核之间产生细胞壁,分隔成一个呈正四面体形的四分体.新形成的小孢子有浓厚细胞质和一个位于中央的细胞核.小孢子进一步发育形成明显的细胞壁,增大体积,细胞核被挤向一侧,在贴近细胞壁的位置上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分裂的结果形成两个子核:生殖核和营养核,两核之间最初由一弧形细胞板分隔成两个不等的细胞.番茄小孢子的发育基本是同步的,大多数小孢子都能发育成正常的成熟花粉.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石蒜(Lycoris radiata(L’Her.)Herb)小孢子、雄配子体和胚囊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存在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片段和微核等现象;成熟花粉粒具有2核、3核和营养细胞中存在2核等异常现象;在胚囊的形成发育过程中,未见胚囊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分体的现象和7细胞8核结构的雌配子体产生,造孢细胞分裂产生2核后,细胞迅速变大并高度液泡化,其中的细胞质和细胞迅速解体消失.因此,石蒜有性生殖的败育原因,主要是由于其胚囊形成中的发育不良所致.  相似文献   

10.
朱砂叶螨精子染色质高度浓缩,无核包被、鞭毛和顶体结构,精子内部无线粒体和核糖体。精子双层膜厚度为0015~0.025μm,精细胞管状膜的高度和宽度分别是0.25~1.33μm和0.025~0.033μm,精子和核直径分别为1.3~1.5μm和0.6~0.7μm。精子形成时,首先精子内核物质分散,有包被,无管状膜内陷;然后管状膜内陷,放射状;接着管状膜内隐不断扩展成为小囊泡状,核物质集中在中央,核包  相似文献   

11.
石刁柏花药具四个小孢子囊,花药发育为百合型,中层最外一层细胞能保留较长时间,维持到花药成熟期,细胞发生纤维状加厚,绒毡层细胞初期单核,后变为双核为多核,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为四面体十字交叉型,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子房上位,倒生珠,胚朱具双层珠被,内珠被内两层细胞组成,薄珠心,单细胞也原,大孢子四分体直列式排列,近合点端一个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蓼型,二极核受精前融合,胚乳核型,发达,有具半纤维素壁的硬质胚乳,胚胎发育为:合子经休眠后即进行第一次分裂,分裂方向横向不等,形成较大的基细胞和较小的顶细胞,基细胞行两次横分裂形成胚柄,顶细胞形成胚主体。  相似文献   

12.
萝卜离体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及发育途径(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萝卜离体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及发育途径。[方法]以中国萝卜品种山东花叶心里美为试材,研究其离体小孢子培养中的细胞核分裂特征及发育途径。[结果]离体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出现2种细胞核分裂特征的差异:①进行配子体发育的不均等分裂,即分裂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营养核和生殖核,该类小孢子形态与正常发育中双核期的小孢子相同;②进行孢子体发育的均等分裂,即形成2个大小相等的营养核。对小孢子发育进一步进行观察发现,均等分裂的细胞继续发育形成4细胞结构、多细胞团、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及子叶形胚。[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绿豆小孢子母细胞来自初生追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属于同时型。四分体呈四面体排列。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在花药内葫发,花药开裂时散出。小孢子母细胞之间,有明显的胞间联丝。小胞子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的凝线期至减数分裂Ⅰ的中期,普遍观察到小孢子母细胞间染色质胞间转移现象。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的内切向壁及径向壁解体,部分绒毡层细胞的原生质体向药室内突入。由单核花粉粒到2细胞花粉粒形成初期,均可见到部分绒毡层细胞的原生质体进入药室,形成周原质团,渗入花粉粒之间,但在此过程中,始终有一部分绒毡层细胞保持在原位解体消失。  相似文献   

14.
小麦雄性不育系绒毡层异常代谢与小孢子败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遗传型雄性不育系花药绒毡层降解及营养物质代谢,并揭示其与花粉败育的关系。【方法】以小麦S型1376不育系[(S)-1376(A)]及其保持系[(A)-1376(B)]为试材,在三核期分别用DAPI和KI-I2对花粉粒内淀粉积累进行染色观察;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对不育系(S)-1376和保持系1376绒毡层发育过程及多糖、脂类和蛋白等物质积累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软件cellSens Entry和IPP 6.0分别计算图片中小孢子和绒毡层细胞的面积及分析各发育时期图像中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与保持系1376比较,(S)-1376花粉粒被KI-I2染成浅黄色,表明三核期其花粉中无淀粉积累,花粉败育彻底;不育系(S)-1376绒毡层较保持系1376绒毡层细胞提前至四分体时期启动细胞程序化死亡(PCD)过程;不育系(S)-1376花粉核发育迟缓,大多发育至单核晚期停止分裂,仅少数可发育至二核期;(S)-1376小孢子在四分体时期和单核早期显著增大;绒毡层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也显著大于保持系1376绒毡层细胞。在(S)-1376花粉的发育过程中,除四分体时期外,其余各时期多糖含量(呈红色)均低于保持系对应的各发育时期,不育系(S)-1376绒毡层中多糖在四分体时期多于保持系,在单核早期显著降低。在花粉整个发育过程中,不育系(S)-1376花粉中被染成黑色脂类的含量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绒毡层中的脂类含量在各个时期也低于保持系。不育系(S)-1376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时期被染成蓝色的蛋白含量很高,但单核晚期显著降低;在绒毡层细胞中单核早期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这可能暗示该时期保持系绒毡层开始启动降解。在花粉发育整个过程中保持系1376小孢子母细胞中四分体时期多糖和蛋白的含量都低于不育系(S)-1376,这可能与该时期不育系绒毡层提前降解需要大量的多糖和蛋白有关;单核晚期小孢子中的多糖、脂类和蛋白含量高于不育系,该时期是正常小孢子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育系中各种物质供应不足可能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在二核期和三核期,不育系(S)-1376花粉营养细胞中大液泡不消失,细胞质内含物也不持续增加,淀粉粒、脂类等物质积累终止,最终导致小孢子内没有内含物的积累,呈空壳晶体状。【结论】小麦S型1376A不育系花药绒毡层提前降解所诱发的物质异常代谢,使小孢子在由单核晚期向二核期发育的过程中物质供应不足导致细胞核分裂异常,最终引起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15.
油菜生态不育系H50S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50S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油菜生物技术育种课题组在从上海引进的油菜品种汇油50中发现的一种生态雄性不育材料,本研究采用压片和石蜡切片两种方法对该材料小孢子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压片结果表明,H50S花药败育发生于单核早期,败育的花粉粒核已经降解,单核晚期的核质均降解且三边加厚不明显.另外在同一不育花药的雄蕊中,花粉发育进程不同步,分裂相从未分裂的花粉母细胞、中期Ⅰ和四分体都可同时观察到;切片结果证实了压片中小孢子的败育特征,其主要特点是:减数分裂正常,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但小孢子脱离胼胝质被释放出来以后开始败育,败育小孢子无液泡,核所占区域较大,而且不明显,处于解体状态;成熟期,花粉粒壁可以发育,绒毡层消失缓慢,中层消失,败育的花粉粒只剩下外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南瓜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以期为南瓜花药培养等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细胞学依据。[方法]采用爱氏苏木精染色-冬青油透明技术对南瓜"天虹"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结构变化和染色体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南瓜花粉母细胞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于中期I消失,末期I重新出现,此时形成2个新月形的细胞核,两核之间出现成膜体,但未出现细胞壁,该成膜体在中期Ⅱ又逐渐消失,末期Ⅱ重新出现。第2次分裂纺锤体中央离心扩散的成膜体与第1次分裂两核相对的中央界面形成的成膜体相连,小孢子细胞壁向心产生。多数四分体中包含四个子细胞,少数还含有额外的小细胞。单核靠边期核仁由1个分解成2~3个或多个,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1.0~2.0cm长花蕾中多数花粉细胞处于单核期,可以将其作为花药或小孢子培养的取材依据。[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南瓜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南瓜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以期为南瓜花药培养等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细胞学依据。[方法]采用爱氏苏木精染色-冬青油透明技术对南瓜"天虹"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结构变化和染色体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南瓜花粉母细胞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于中期I消失,末期I重新出现,此时形成2个新月形的细胞核,两核之间出现成膜体,但未出现细胞壁,该成膜体在中期Ⅱ又逐渐消失,末期Ⅱ重新出现。第2次分裂纺锤体中央离心扩散的成膜体与第1次分裂两核相对的中央界面形成的成膜体相连,小孢子细胞壁向心产生。多数四分体中包含四个子细胞,少数还含有额外的小细胞。单核靠边期核仁由1个分解成2~3个或多个,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1.0~2.0 cm长花蕾中多数花粉细胞处于单核期,可以将其作为花药或小孢子培养的取材依据。[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南瓜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薯蓣属植物亲缘关系及薯蓣科植物系统地位,丰富药用植物穿龙薯蓣(Discorea nipponica)的生殖特征研究,并为后续栽培育种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快速石蜡制片技术分别对穿龙薯蓣雌雄花进行制片,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系统地显微观察。【结果】穿龙薯蓣为单性花、雌雄异株。雄蕊6,花药4室;小孢子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形,兼有左右对称形和交叉(十字)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花粉。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中层细胞自小孢子母细胞时期逐渐分解扁平,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解体;花粉囊开裂时中层、绒毡层消失,药室内壁纤维状增厚,表皮仅有干枯的残迹;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单子叶型,绒毡层发育类型为腺质型。雌花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每室生2枚倒生胚珠;胚珠具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造孢细胞发育而来;大孢子四分体线性排列,珠孔端3个退化,仅合点端一个发育;成熟胚囊为7胞8核,中央细胞的形成早于卵器和反足细胞的细胞化;胚囊发育类型为单孢子蓼型,成熟雌配子体中助细胞体积小于卵细胞;反足细胞形成后不再进行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南瓜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以期为南瓜花药培养等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细胞学依据.[方法]采用爱氏苏木精染色-冬青油透明技术对南瓜“天虹”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结构变化和染色体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南瓜花粉母细胞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于中期Ⅰ消失,末期Ⅰ重新出现,此时形成2个新月形的细胞核,两核之间出现成膜体,但未出现细胞壁,该成膜体在中期Ⅱ又逐渐消失,末期Ⅱ重新出现.第2次分裂纺锤体中央离心扩散的成膜体与第1次分裂两核相对的中央界面形成的成膜体相连,小孢子细胞壁向心产生.多数四分体中包含四个子细胞,少数还含有额外的小细胞.单核靠边期核仁由1个分解成2~3个或多个,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1.0~2.0 cm长花蕾中多数花粉细胞处于单核期,可以将其作为花药或小孢子培养的取材依据.[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南瓜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松花菜F1代杂交种为材料,分别观察自然发育和游离培养条件下小孢子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四分体释放小孢子后,单核小孢子经历2次分裂,从双核期到三核期,最后发育为成熟花粉粒,是配子体发育途径;在游离培养条件下,小孢子经过热激(33℃)处理后,发生均等分裂或者不均等分裂,之后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增殖,最终发育成为胚状体,小孢子发育途径是从配子体向胚胎发育转换的途径。同时发现,并不是所有发生了分裂和增殖的细胞都能形成胚状体,只有极少数小孢子最终形成正常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