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茎表皮损伤a1(不处理)、a2(茎表皮轻微擦伤),生长调节剂b1(纯水)、b2(吲哚丁酸IBA 15 mg/L)、b3(乙烯利20mg/L)、b4(IBA 15 mg/L+乙烯利20mg/L),生长调节剂喷施次数c1(1 次)、c2(2 次)、c3 (3 次)、c4 (4 次)对云烟87 茎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3 个因素对烤烟茎不定根和体积影响的大小均为生长调节剂处理次数>不同生长调节剂>茎表皮机械损伤;茎表皮机械损伤降低烤烟茎不定根数和体积;吲哚丁酸可促进茎不定根数,乙烯促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粉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为加快广西粉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粉葛产业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2018—2020年),围绕广西粉葛种植区域、种植面积、主要品种、产量、加工等方面综合分析广西粉葛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粉葛产区,种植面积达10201 ha,其中梧州、桂林和贵港为广西粉葛产业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区粉葛种植总面积的70.6%。广西从事粉葛种植及加工的企业及合作社众多,且发展了粉葛+花生、粉葛+沙姜、粉葛+苦瓜和粉葛+毛节瓜等间作或套种种植模式。通过线下及电商销售葛根鲜薯、葛根粉、葛根茶、葛根面、葛根酒、葛根蛋黄酥和葛根粒等葛根产品,经济效益良好,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广西粉葛产业存在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地理标志产品等具有标识性的品牌;选育种工作滞后,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不多,缺乏优良的高葛根素粉葛品种;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机械化程度极低;葛根产品以食用为主,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加工线较少、加工设备较落后;粉葛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广西粉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桂字号品牌打造,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粉葛优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推广;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加强生产加工技术的改造,加快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强粉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为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广西马铃薯主产县(市、区)、主要种植基地(合作社)、加工销售企业的实地走访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剖析广西马铃薯栽培、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2014—2019年间,广西马铃薯种植区域逐渐拓宽,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趋向于多元化发展;马铃薯平均单产由17.10 t/ha增长到21.30 t/ha,但种植总面积由7.76万ha降至5.12万ha,导致总产由132.70万t降至109.06万t。马铃薯加工企业较少,只有2家规模生产并注册商标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加工产品主要是粉丝和粉条;鲜薯主要销往外省,大部分用于鲜食,少部分用于加工和出口。存在防灾减灾能力弱、种薯短缺、栽培技术不规范、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价格季节性下滑、国内竞争加剧、加工技术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广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建议】应发展绿色生产,营造优势产区;完善和规范脱毒种薯供应体系,提升优质种薯供应能力;加强产学研攻关,优化科技支撑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桂字号品牌;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产业融合促消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研分析广西旱藕产业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促进广西旱藕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统计和实地调研,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旱藕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加工产品、销售市场、企业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阐述当前广西旱藕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近年来,广西旱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区种植面积超1万ha,主栽品种为南藕一号和桂兴芋3号,主要种植区域为河池市、百色市、南宁市和崇左市等地;广西旱藕加工以淀粉和粉丝为主,销售方式主要为零售和电商销售;旱藕鲜薯平均产量45~75 t/ha,销售价格600.0~1000.0元/t,每公顷效益在3万元左右;旱藕生产模式大多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前景可观。广西旱藕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存在品种单一老化、优良品种匮乏,栽培技术落后、农民积极性不高,科技投入不足、科研与产业对接滞后,产业链不健全、综合利用率低,加工企业小型分散、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广西旱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应加强政策引导,发展区域优势产区,打造品牌效应;加强旱藕种质资源收集利用,推进旱藕新品种选育;推广旱藕集约化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强化产学研科技攻关,完善旱藕产业链;整合加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以推动广西旱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淮山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应发展建议,为广西淮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广西14个地级市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2018─2020年),主要围绕种植面积、主栽品种、种植方式、科研现状、销售模式和产品加工等方面分析阐述广西淮山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应发展建议。【结果】广西是我国淮山主产区之一,全区种植面积约18336 ha,主要分布在桂林市、贺州市、贵港市和南宁市,主栽品种为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7号及当地品种,种植模式有定向结薯栽培、打洞栽培和机沟栽培;广西淮山以自产自销、鲜品外运和加工为主;广西淮山的加工均为初加工,主要加工产品有淮山片、淮山粒,其中,贵港市桂平金田镇淮山干片加工量位于全国前列。广西淮山产区拥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广西淮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淮山产业也存在着加工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优势产业;品牌辨识度低、经营能力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科研投入不足、研究进展缓慢,影响产学研联合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广西淮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应重点发展区域优势产区,扶持小企业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壮大地方品牌,打造桂字号品牌;重视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强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志华  夏燕 《华北农学报》2004,19(Z1):97-101
2000年通过对黔西北地区有生态代表的7县1市共78个乡镇的油菜品种资源进行了搜集、整理.搜集86份,从中发现了一些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优良资源,并对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特征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供科研和生产上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7.
甘肃夏河高寒牧区紫花苜蓿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国顺  马隆喜  夏燕 《草业科学》2012,29(4):636-639
金皇后(Golden Empress)、阿尔冈金(Algonquin)、苜蓿王(Alfaking)、巨人201(Ameristand 201)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原引自美国,2004-2007年在甘肃省夏河县进行引种试验,对其生育期、生长高度、分枝数、鲜草产量、越冬率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个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较高,生产性能好,播种第1年平均越冬率在70%以上,第2年后平均越冬率在90%以上,抗逆性强,第3年后部分种子成熟,但产籽量较低,适合在海拔3 000 m的高寒牧区推广种植建植栽培草地。  相似文献   
8.
不同有机肥对有机茶园茶叶产量及开花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在有机茶园中的施用效果,在八年生有机茶园内设置4种无害化有机物料、3个不同水平的处理,研究这些处理对福鼎种茶树生产性状、鲜叶生化品质及开花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各种无害化有机物料处理均可显著改善茶树的生长,提高茶叶的产量,改善茶叶的品质,降低开花量,提高经济效益。芽重增加17.06%~42.06%,茶芽密度提高20.9%~36.4%,茶青的产量提高41.26%~93.4 9%,开花量降低2 1.6 7%~4 6.8%,产值增加1 757~3 223元/6 6 7 m2不等;茶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品质成分含量比对照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优质小麦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质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毕节地区特殊生态条件的品种有毕2008-5、毕2008-1、毕2008-6等3个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强的新品系,为该地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毕麦19是以贵农19为母本,陕西超大穗84+79-3-1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5年度贵州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247.631 kg/667m2,较对照增产16.3%;2005-2006年度省区试平均产量为290.9 kg/667m2,较对照增产15.6%;抗病性好,抗逆性强.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贵州省西北部与玉米、烤烟进行分带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