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新疆产的核桃为原料,去皮后经过液氮冻干处理或烘干处理,然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核桃油,研究不同萃取时间对核桃油产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经试验确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原料去皮液氮冻干,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1MPa,萃取时间4.5 h,分离温度50℃。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核桃油产率为59.26%。经过液氮处理的原料得到的油颜色比未经液氮处理的浅,且核桃油产率也较高。由气相色谱分析得知,核桃油产品中亚油酸含量为59.83%,油酸含量为21.65%,亚麻酸含量为10.95%。[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所得的核桃油体澄清透亮,呈浅黄色。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率。[方法]以榨油后的油茶籽饼粕为原料,利用酶水解与传统热水浸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考察了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果胶酶对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对提取工艺中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结果]中性蛋白酶法提取油茶籽饼粕多糖的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20 min、加酶量2.0%,此工艺条件下粗多糖得率为15.66%,是优化前得率7.65%的2.05倍。[结论]该方法提取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油茶籽壳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以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加酶量为0.8%,液固比20∶1(g∶mL),超声提取时间15 min,超声提取功率90 W,超声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吸光度为2.765。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较酶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油茶籽壳色素吸光度提高了1.8、1.5倍。[结论]该研究优化了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茶籽壳色素最佳工艺条件,为油茶籽壳色素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用核桃仁提取的油制取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方法]采用核桃油在催化剂KOH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当醇油摩尔比8:1、反应时间90min、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0;、反应温度60℃时,生物柴油转化率最高为97.2;.[结论]制取的核桃生物柴油主要性能基本达到国家0#柴油的标准,为核桃油开发生物质能源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适宜纯化油茶叶多酚的大孔树脂及工艺,以获得活性更强的油茶叶多酚,为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油茶叶多酚粗提液为原料,采用8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油茶叶多酚进行静态吸附和解吸,从中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树脂,确定纯化油茶叶多酚的最佳工艺,并考察纯化前后的油茶叶多酚对油茶籽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大孔树脂HPD-600适宜用于纯化油茶叶多酚,吸附量为49.77 mg/g,解吸量为40.38 mg/g;纯化油茶叶多酚的最佳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2 mg/mL,上样流速2 mL/min,洗脱液为60%乙醇溶液,洗脱流速3 mL/min,洗脱体积60 mL;纯化油茶叶多酚的纯度为40.05%,可有效延缓油脂氧化,呈剂量—效应关系,且活性强于粗提油茶叶多酚.[结论]纯化后的油茶叶多酚活性更强,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吉林地产核桃油、松子油对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影响,以了解其营养功能.方法以不同剂量的核桃油、松子油连续给小鼠(6月龄)灌胃,并设立对照组.6周后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0.05,不同剂量的核桃油、松子油对小鼠体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丙二醛的含量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次实验剂量范围内,不同剂量的核桃油、松子油可以提高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康宁木霉利用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 CMCase)活力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油茶籽壳预处理方法、氮源、起始 pH、发酵时间、接种量、营养液体积对 CMCase酶活力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时间、起始 pH和营养液体积进行正交试验。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 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发酵条件。[结果]用碱法处理油茶籽壳较为适宜;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适宜氮源为2%的(NH4)2SO4;其他适宜条件为接种量5%、初始 pH 5.8、营养液体积22 ml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 CMCase 酶活达179.15 U/ml,比单因素试验最高酶活力提高了24.52%。[结论]该研究可为油茶籽壳的利用与纤维素酶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云霞  郑志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25-11726,11729
[目的]筛选出山杏仁油的最优抗氧化剂及最适添加剂量。[方法]采用Schaal烘箱法,考察TBHQ、PG、VE、茶多酚对山杏仁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TBHQ和茶多酚的最适添加剂量分别为150、200mg/kg。[结论]TBHQ和茶多酚对山杏仁油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康宁木霉利用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CMCase)活力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油茶籽壳预处理方法、氮源、起始p H、发酵时间、接种量、营养液体积对CMCase酶活力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时间、起始p H和营养液体积进行正交试验。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发酵条件。[结果]用碱法处理油茶籽壳较为适宜;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适宜氮源为2%的(NH4)2SO4;其他适宜条件为接种量5%、初始p H 5.8、营养液体积22 ml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CMCase酶活达179.15 U/ml,比单因素试验最高酶活力提高了24.52%。[结论]该研究可为油茶籽壳的利用与纤维素酶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油茶籽及其饼粕对黄曲霉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油茶籽及其饼粕中筛选出对黄曲霉生长有较好抑制效果的粗提物,并掌握其提取工艺与条件。[方法]以油茶籽及其饼粕为试材,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提取,对所得粗提物抑制黄曲霉生长的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油茶籽、油茶粕都具有一定的抗黄曲霉生长与产毒作用。用不同溶剂提取油茶籽、油茶粕中的粗提物,其得率是有明显差异的,用乙醚提取的油茶籽粗提物的得率最高,达57.74%;其次是用纯净水提取的油茶籽粗提物的得率,可达38.90%;最低的是用乙醚作为提取剂提取的油茶粕粗提物,其得率仅为0.27%。粗提物不同,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效果也不同,其中,油茶籽、油茶粕的水提物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抑菌率分别达到88.87%和87.96%;油茶籽的乙醚提取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可达61.11%;而油茶籽、油茶粕的乙醇提取物,以及油茶粕的乙醚提取物对黄曲霉的生长都没有抑制效果。[结论]研究可为油茶生产与加工利用中更好地预防黄曲霉的污染,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油茶籽采摘时间对茶油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油茶籽、压榨茶油以及压榨后饼粕中各项参数变化情况探讨油茶籽发育后期,不同采摘时间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茶种子的逐渐成熟,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日渐增多,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β-谷甾醇等也随着油茶籽的成熟而增加,在10月9日—10月24日间增加显著,10月24日以后增长稍缓,在10月29日达到最大;茶油的过氧化值以及酸值以自然落果的油茶籽油中最高。随着采摘时间的延迟,油茶籽油中低碳呈味物质含量降低,辛辣和涩味有所减缓。压榨饼粕中的茶皂素含量也随油茶籽的成熟而日益升高。综合实验数据得出10月29日之后落果之前为油茶果采摘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2.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倩  郑燕升  廖政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20-4822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野生毛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为抗氧化剂,采用Schaal烘箱法定期测定茶籽油样品的过氧化值。比较原花青素与PG、BHT、VE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质量百分数为0.04%的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比0.02%BHT、0.01%PG和0.02%VE的稍差,0.02%原花青素与0.01%VE混合使用的效果较好。添加0.04%的原花青素可使茶籽油在20℃下的保质期由100 d延长至175 d,而0.02%PC+0.01%VE可使其延长至352 d。[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茶籽油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并且最适添加量为0.04%。单独使用时其效果不如BHT、PG和VE,与VE混合使用时,其效果优于它们。  相似文献   

13.
茶油精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莉  陈乃富  汪四赞  刘正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84-10687
[目的]为茶油的精加工提供指导。[方法]以机榨毛油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结果]常规水化脱胶可满足茶油的脱胶要求,且对茶油的酸价影响较小,茶油得率较高;水化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和油同时升温至70℃,脱胶时间10min,加水量7%;8.78%的NaOH溶液对茶油的脱酸效果最好;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为油重的7%,脱色时间30min,脱色温度140℃;同时,试验过程中采用氮气为保护气可防止油脂过氧化值升高。[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7种处理(含对照)对提高油茶座果率的效果,以筛选出最有效的方法,促进油茶丰产稳产。[方法]分析直接授粉、雄蕊花粉加清水5 kg、白糖0.25 kg加雄蕊花粉适量加清水5 kg、白糖0.4 kg加清水5 kg、蜂蜜0.25 kg加雄蕊花粉适量加清水5 kg、蜂蜜0.4 kg加清水5 kg、对照(自然授粉)对提高油茶座果率的效果。[结果]白糖0.4 kg加清水5 kg处理的平均座果率达97.1%,蜂蜜0.4 kg加清水5 kg处理的平均座果率达94.7%,这2个处理效果明显;雄蕊花粉加清水5 kg、白糖0.25 kg加雄蕊花粉适量加清水5 kg、蜂蜜0.25 kg加雄蕊花粉适量加清水,这3个处理的平均座果率在81.2%~86.2%间,与对照相比,效果不明显。[结论]在油茶开花授粉期,采用白糖0.4 kg加清水5 kg、蜂蜜0.4 kg加清水5 kg这2种方法喷树冠对提高油茶座果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茶油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茶油的抑菌性能及其对常见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滤纸片法研究茶油的抑菌能力;用气相色谱法对茶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简单的测定。[结果]茶油对细菌、霉菌和酵母均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米曲霉、啤酒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3%、4%、7%、3%、1%,其抑菌效果与100μg/ml的氨苄青霉素效果相当。茶油在pH值4~9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茶油溶液经80、100、121℃加热处理20 min后,茶油仍保持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茶油对常见的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且其抑菌能力几乎不受pH值影响,热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6.
油茶籽壳栽培香菇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油茶籽壳粉碎成油茶籽壳屑,100%代替木屑,棉籽壳和50%替代麸皮栽培香菇。香菇生物效率达到78.98%,与CK没有显著差(P<0.05)。分析了油茶籽壳和香菇子实体营养成份,结果表明:油茶籽壳粗蛋白含量是棉籽壳的2倍,木屑的4.63倍,而香菇蛋白质和氨基酸总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4.36%和59.8%。  相似文献   

17.
龙伟  姚小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62-16663
[目的]调查持续干旱对云南文山油茶的生长影响。[方法]调查5个观察点的滇油系列油茶品种在2009~2010年云南旱灾中的表现。[结果]虽然油茶受到持续干旱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伤害,抽梢受到了抑制,但依然保持了稳定的产量,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且经过抚育管理后的油茶林损失小于未经抚育的。[结论]水分对油茶新梢的产生具有较强的影响,合理的抚育管理可以提高树体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8.
油茶树桩改接茶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油茶树桩改接茶花的最优条件。[方法]研究嫁接部位、嫁接湿度、温度、光照对油茶树桩改接茶花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油茶树桩改接茶花嫁接成活率相对较高的嫁接部位为新梢,较适宜的嫁接湿度为75%以上,较适宜的嫁接时期为5月份,较适宜的光照为弱光照射。[结论]在以上条件下进行嫁接,油茶树桩改接茶花的成活率为86.6%~93.3%。  相似文献   

19.
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2号’为试验对象,从油茶籽仁发育初期持续取样至油茶籽大部分自然脱落,研究油茶籽在成熟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种子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油茶籽的发育,种仁含水量均匀下降,脂肪含量不断上升,蛋白质含量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总糖和淀粉含量不断下降;油茶籽成熟过程中种仁含油率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蛋白质含量正相关不显著;种子萌发率与种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本调查区域,针对油茶栽培生产,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采收最佳;针对育苗生产,10月中旬即可采收。  相似文献   

20.
以湖北黄袍山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提供的油茶茶籽和茶油为试材,分别采用三酸消化法、混酸消化法和干法灰化法对油茶籽进行消化,采用湿法消化法对茶油进行消化,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K、Ca、Mg、Mn、Zn、Cu 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消化方法所得的测定结果有差异,混酸消化法是处理茶籽的较好方法。油茶籽中金属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Ca>K>Mg>Mn>Zn>Cu,茶油中金属元素含量大小次序为:Mg>Ca>K>Mn>Cu>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