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作为世界上陆地资源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本研究以东营市垦利区为例,在解译和分析研究区2005、2009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模型组,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并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垦利区各地类均处于变动之中,2005—2009年间研究区盐荒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2009—2015年间耕地面积超过盐荒地成为垦利区面积最大的地类;在空间变化剧烈程度方面,2005—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剧烈程度稍大于后一期。耕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迅速增加的面积,主要由盐荒地转变而来。预测到2025年,建设用地进一步扩张,林地和草地进一步减少,草地将成为面积最小的地类,而耕地成为面积最大的地类。本研究为预测垦利区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及实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庆琨  刘喜广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95-6596,6600
区域环境承载力是协调区域环境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以山东省垦利县为例,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和土地分类指数变化模型,分析垦利县1986~1999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构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和模型,并对垦利县1986~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和区域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镇赉县为例,以1990、2000、2006年3期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数量格局变化,应用景观指数分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90~2006年间镇赉县农业用地增加,生态用地减少,耕地增加是以草地减少为代价;湿地退化、盐碱地扩展、水资源环境与变化直接影响盐碱化发展;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简单,景观异质性降低,向结构简单的人工生态系统发展。结合统计数据分析,镇赉县土地利用格局演化受自然因素胁迫,人为因素直接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利用方向应该是增加生态用地,建立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地貌分区、高程分带、坡度分级和叠加分析等过程,分析了湖南醴陵市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中南丘陵区地形对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河谷平原.土地利用方式以水田、城乡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以水田减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为主要特征;在海拔较高,坡度较陡的山地和丘岗坡地,土地利用方式以旱地和林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旱地的减少和林地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刻画人类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性的关键指标。以四明山区域2000、2010年遥感解译数据为数据源基础,运用多样化程度指数、区位指数以刻画四明山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研究发现,四明山区域土地利用多样化水平和强度比较低,利用类型单一;各镇间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受地形制约较大;60%以上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提升,耕地林地呈现减少趋势,城乡建设用地呈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浙江安吉山区2 个时期山地资源清查资料获得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 成功地确定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矩阵, 并用Markov 链模型预测了该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当前该区的土地利用格局正处在一种荒山、农田、居民点及水域逐渐减少, 林地、果园用地逐渐增加的变化状态, 而且这种变化将持续很长时间, 最后达到以山区林地78.4 %为主体, 同时湿地在不断减少的新的土地利用格局。表3 参11  相似文献   

7.
刘庆生  刘高焕  张朝忙  黄翀  谢传节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91-14995,14998
基于1 km×1 km尺度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展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的空间变异规律,阐述了1980s、1995和200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80s~2000年,耕地面积到1995年减少,到2000年又恢复到1980s的种植面积,在该过程中,耕地主要与水库坑塘养殖、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地以及未利用地相互转化;林地和草地面积变化不大;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地,到1995年大面积扩展,以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滩涂用地和盐碱地在3个时期间变动较大。1980s、1995和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总体来说,1980s~2000年沿海的无棣县、沾化县、垦利县、东营区和莱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强烈,是该区最为活跃的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与植被覆盖度指数1980s~2000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垦利县和东营区沿海地带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反映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和植被保护并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京津源风沙治理试点延庆县为例,利用1999、2002、2006年3期ETM+数据,分析了该区从1999年到2006年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延庆县7a间沙化土地、荒山荒地、灌木林、针叶林、农地都有所减少;阔叶林、城镇用地显著增加,其中阔叶林增加最为明显。研究区斑块形状趋于规则,边缘复杂程度降低,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异质性减少。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等,特别是各种林业工程的实施是景观格局变化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Markov过程预测安吉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浙江安吉山区2个时期山地资源清查资料获得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成功地确定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矩阵,并用Markov链模型预测了该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前该区的土地利用格局正处在一种荒山、农田、居民点及水域逐渐减少,林地、果园用地逐渐增加的变化状态,而且这种变化将持续很长时间,最后达到以山区林地78.4%为主体,同时湿地在不断减少的新的土地利用格局.表3参11  相似文献   

10.
长岭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吉林省长岭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遥感影像和其他相关资料得到研究区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得多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趋势是林地增加,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和居民点用地基本稳定;土地利用斑块数目增加,分维数总体变化幅度不大,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景观破碎度增加。由此表明,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程度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1.
垦利县土地资源经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垦利县土地自然及经济情况的调查分析,选择有机质、土体构型、地下水埋深及土壤耕层含盐量为参评因素,制订了垦利县土地自然生产力评级标准;通过对农耕地经济指标能量形式及货币形式的聚类分析,制订了垦利县农耕地经济评价标准;针对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根据各土地经济条件作出了垦利县土地经济评级标准。提出了垦利县土地开发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影响。[方法]从贵州普定县典型喀斯特山区耕地、林地和荒地采集96份土壤样品,并对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pH值依次为:荒地>林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林地>荒地>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全氮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含量偏低,尤其是耕地;全磷含量水平很低,全磷含量低于1.0 g/kg的土壤分别占耕地、林地和荒地的95.23%、95.83%和100%;耕地有效磷含量较高,而林地和荒地有效磷含量较低;荒地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林地和耕地均存在不同程度地缺钾。[结论]该研究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新兴县为例,基于2010~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数据,分析了新兴县耕地数量、质量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2010~2013年新兴县耕地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度相对较小,耕地增加主要来源于有林地,耕地减少以建设用地为主;从质量上看,2010~2013年新兴县耕地质量整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差异明显;从变化原因上看,土地开发、建设占用和耕地质量建设是耕地变化的3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绵阳市土地利用程度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董廷旭  陈朝镇  张新合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560-5562,5615
根据1995年绵阳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2009年绵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对绵阳市所辖各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县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位于主城区的涪城区、游仙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最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园地增长迅速,耕地、林地有所减少;地处丘陵区的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江油市等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境内耕地和林地面积呈增长态势;平武县和北川县2个山区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相对较小,平武县除林地外其余地类面积都不同程度地减少,北川县耕地等地类在汶川地震中被部分损毁,目前正通过土地复垦等工程和生物措施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5.
利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借助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山西省怀仁县1989年第一次土地调查至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怀仁县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耕地、其他土地大幅度减少;同时,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综合分析表明,人口、经济、政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低山丘陵区域生态用地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转移,以泗水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分析泗水县的生态用地变化特征及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生态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7-2017年,泗水县生态用地面积变化明显,呈不断减少趋势,共减少3.60×103 hm2,2007-2017年生态用地的总体转移速率远大于1997-2007年间的转移速率,草地的转移面积占比最大,且转出部分大于转入部分,属于减少型生态用地,而林地、水域和耕地属于增加型生态用地。1997-2017,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共增加1.42×108元,耕地和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林地和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其中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到河流的距离、人口密度和到乡镇中心的距离是影响生态用地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泗水县生态补偿和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也可为山区生态规划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土地利用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土地利用系统的总体分析,建立了该县土地利用系统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以该模型模拟了四种不同水平下土地利用系统的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适宜的土地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内蒙古退耕还林典型县卓资县为研究对象,根据1999年和2007年2期TM影像资料和其他辅助资料,分析了卓资县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特征和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并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卓资县1999-2007年,因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有较大幅...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GIS与R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生态服务价值法对处于东北典型黑土范围的巴彦县1991-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991-2006年巴彦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呈单一化发展趋势,在土地利用程度上其土地利用整体处于发展期;1991-2006年巴彦县的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呈增加趋势,其它地类则减少,其中耕地增幅最大,为5.79%,草地减幅最多,达23.19%;15年间巴彦县生态服务总价值减少9235.41万元,减幅为3.65%,主要原因是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使得巴彦县的生态服务总价值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