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以内蒙古退耕还林典型县卓资县为研究对象,根据1999年和2007年2期TM影像资料和其他辅助资料,分析了卓资县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特征和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并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卓资县1999-2007年,因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有较大幅...  相似文献   
2.
以地处中国黄土高原最西部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医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方法和USLE土壤侵蚀模型,分析评价该区域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前后的土壤侵蚀变化状况.结果表明:8a间该区域平均侵蚀模数由1999年的5 363.65 t/kmka下降到2007年的2 664.32 t/km2·a;从无明显侵蚀到剧烈侵蚀,侵蚀面积随强...  相似文献   
3.
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生态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生态脆弱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同时应用生态脆弱性分区结果可为后续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工作、制定综合治理策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以典型生态脆弱区贵州省为研究区,根据导致该省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结果表现因素,构建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进行生态脆弱性分析评价。【结果】结果显示,贵州省生态脆弱性从小到大为:贵阳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六盘水市>铜仁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安顺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市>毕节市。【结论】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生态脆弱性评价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本研究评价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对一致,可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学地评价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生态效益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会泽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定位监测站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通过对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益的比较,测算出生态效益最显著的退耕还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模式中乔灌草地生态效益最佳,乔、灌地次之,未退耕地生态效益最差,结果与退耕还林工程预期相一致,这说明灰色关联投影法应用于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和降雨对中阳县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模型,估算了山西省中阳县退耕前(1999年)和退耕后(2005年)的土壤侵蚀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使中阳县的土壤侵蚀明显减少,侵蚀量降低6.84%.由于降雨侵蚀力大幅增加,导致土壤侵蚀增加了34.75%,退耕还林的作用使土壤侵蚀减少了6.84%.可见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对减少中阳县土壤侵蚀有显著作用,利于该县的生态环境发展,但同时也不能忽略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卓资县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内蒙古退耕还林典型县卓资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年与2007年2期TM影像数据,在县域尺度上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进行研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卓资县土地利用结构和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耕地面积由1999年的23.54%降低到17.66%,减少5.88百分点;林草面积较退耕前1999年提高8.19%;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向林地和草地转变。植被覆盖度变化:<10%的植被覆盖度主要向10%~30%和30%~50%这2个植被覆盖度等级转移,30%~50%和50%~70%这2个等级的植被覆盖度之间可相互转移且处于动态平衡,>70%植被覆盖度基本保持稳定。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移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低覆盖度等级(<10%,10%~30%)主要分布在卓资县东部,高覆盖度等级(50%~70%,>70%)转移主要分布在卓资县西南部,30%~50%覆盖度等级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7.
针对挡雪墙在草原牧区公路风雪流雪害防治过程中与公路之间的设置距离和设计高度存在的问题,该文以对内蒙古境内G303公路两侧2.0 m高典型公路挡雪墙为研究对象,对高2 m,宽0.5 m的浆砌石不透风式公路挡雪墙内外不同距离的防风效果进行系统研究,利用PC-2F多通道自动风速仪对挡雪墙内外的风速进行了野外实测,应用SUFER8.0、Grapher2.03软件对风速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透风式公路挡雪墙迎风侧1~5 m范围对风速的影响最大,特别是0.5 H(H表示防护长度)高度以下削减风速26.67%~45.18%,背风侧有效防护长度可达10~12 m,且旷野风速越大,对作用风速的影响越大;当不同的旷野风速作用于挡雪墙时,在0~2 m范围内0.75 h(h表示挡雪墙的试验测量高度)高度以上形成涡流,因而直接减小0.5 m高度及以下风速,有效的发挥了公路挡雪墙的作用;2 m高不透风式挡雪墙整个的防护范围可达16 m(6~10 m),且对0.5 h高度以下风速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风速剖面线模型研究发现,迎风侧近地表0.5h、1h风速预测趋势线变化与防护长度(H)的关系为3阶多项式函数,其趋势线变化的特点是一个向上倾斜较为平缓变化的"∽"型,在1.5和2.0 h高度的预测趋势线变化为开口向上的2阶多项式函数,变化特点是相对平缓的"U"型。背风侧五组不同高度的风速预测趋势线都为3阶多项式函数,1 H及以下高度的三组风速趋势线变化从挡雪墙迎风侧到背风侧是先小后大的变化过程,而1.5 h和2.0h高度处的趋势线则为先大后小的变化过程。根据研究结果,建议草原牧区公路设置不透风式挡雪墙时,适宜位置应该在距公路上风侧10~12 m之间,该文为牧区公路设置挡雪墙防治风雪流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省洪雅县2010年10月LandsatTM卫星的中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GIS技术和Fragstats 3.3软件,选择斑块面积等9类景观指数对2010年洪雅县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以地形为分异基础进行景观类型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洪雅县为山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2.224 5hm2,景观形状指数137.46,斑块密度45块/km2,平均斑块分维数1.062 9,景观类型形状简单,破碎化程度低,景观格局稳定.林地和耕地为其主要景观类型,林地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15°的较高海拔区域,耕地主要分布小坡度于25°的低海拔区域.根据地貌、景观类型以及行政边界,将洪雅县分为北部生活服务区、中部生产经济区和南部生态防护区,并提出了不同区域的生态规划重点.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省洪雅县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方法和USLE土壤侵蚀模型,分析与评价该区域的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洪雅县土地利用单元的侵蚀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强弱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根据洪雅县的土地利用和自然经济状况,洪雅县可分为北部轻度侵蚀区、中部微度侵蚀区和西南部无明显侵蚀区3类土壤侵蚀强度类型区,并针对各区不同的情况模拟制定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为当地政府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