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农业生产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贵州普定典型喀斯特山区3个不同开垦时间(1959、1968、1980年)的0~10、1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普定县喀斯特山区随着农业用地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养分变化总体表现为有机质、全氮、CEC下降;土壤pH值下降;全磷、全钾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等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普定县喀斯特山区土壤养分随开垦时间的变化主要是受到施肥和微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秸秆隔层对滨海盐渍土水盐运移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秸秆隔层(埋深25cm)和不同地下水位(深度60、80、100cm)对滨海盐渍土水盐运移的影响,在淋洗入渗阶段(阶段Ⅰ)和潜水蒸发阶段(阶段Ⅱ)分别测定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结果表明:1阶段I秸秆隔层增大了隔层以上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阶段II则相反;2阶段I秸秆隔层增强了灌水淋盐效果,阶段II秸秆隔层抑制了土表返盐;3秸秆隔层显著抑制了潜水蒸发。研究结果可为滨海地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下隔离层与石膏处理对滨海盐碱地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科甜183"为试材,采用滨海盐碱地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隔离层处理(麦秸隔离层和塑料薄膜隔离层)和不同石膏施用量(0、70、85、100t/hm~2)处理对玉米出苗率、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滨海盐碱地施用石膏与地下40cm处埋设麦秆隔离层相结合,玉米的出苗率和产量较对照(没有铺设隔离层以及施加石膏)均显著增加了1倍(P0.05);与对照相比,滨海盐碱地施用石膏与地下40cm处埋设薄膜隔离层相结合的处理,玉米的出苗率显著增加,但产量增加不显著;在相同的隔离层材料条件下,随着石膏施用量从0t/hm~2增加到100t/hm~2,玉米的出苗率和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整体上,麦秆隔离层处理的株高大于薄膜隔离层处理以及对照,施用石膏处理的株高显著大于未施石膏处理和对照(P0.05)。在滨海盐碱地施用石膏100t/hm~2与地下40cm处埋设麦秆隔离层相结合能更好地起到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小蓬竹种群和群落动态发展演化机理提供参考,运用Harper构件理论对不同龄级喀斯特适生植物小蓬竹种群构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蓬竹种群进行同化过程中是以Ⅱ龄级、Ⅲ龄级为主,在人为经营控制小蓬竹林分时,Ⅱ龄级、Ⅲ龄级应是经营主体;小蓬竹分株地径粗度是由竹笋的大小决定的,一般在0.7 cm附近;分株枝条长度、节长、...  相似文献   
5.
盆栽试验于2013年进行,在粳稻分蘖期分别设置涝-轻旱(LD)和涝-重旱(HD)2种处理(涝保持水深10 cm),以浅水勤灌(保持水深0~5 cm,CK)为对照,研究了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第1次旱5 d后(阶段Ⅰ),LD处理主脉截面积减小了31.13%,LD处理侧叶大维管束面积和周长分别降低了28.87%和15.79%,HD处理则分别降低了24.74%和13.16%(P0.05);LD和HD处理侧叶小维管束面积和周长也显著减少。进入涝胁迫5 d后(阶段Ⅱ),但LD处理小维管束周长较HD处理显著降低了0.13×10~2μm;HD处理除大维管束外其余指标均超过了CK,说明涝后重旱胁迫处理叶片发育表现出了一定的补偿效应。涝结束5 d后(阶段Ⅲ),LD和HD处理主脉面积分别较CK显著减小了45.47%和53.79%,侧叶器官发育也落后于CK。第2次旱5 d后(阶段Ⅳ),LD和HD处理主脉大维管束面积分别较CK显著降低了18.45%和29.13%;HD处理侧叶大维管束面积和周长则显著低于CK和LD处理,HD处理侧叶面积较CK减少了34.49%,LD和HD处理泡面积在受旱时均低于CK,阶段Ⅲ,泡面积则分别显著减少了0.38×10~2和0.57×10~2μm~2。重旱处理对水稻叶片的迫害在第2次重旱后加重,而轻旱处理则减轻。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水稻灌溉方案以及研究光合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影响。[方法]从贵州普定县典型喀斯特山区耕地、林地和荒地采集96份土壤样品,并对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pH值依次为:荒地>林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林地>荒地>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全氮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含量偏低,尤其是耕地;全磷含量水平很低,全磷含量低于1.0 g/kg的土壤分别占耕地、林地和荒地的95.23%、95.83%和100%;耕地有效磷含量较高,而林地和荒地有效磷含量较低;荒地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林地和耕地均存在不同程度地缺钾。[结论]该研究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