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采集的疑似炭疽病的大叶黄杨病叶进行分离培养,获得1类纯化菌株,挑选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柯赫氏法则确定其为致病菌。依据菌落特征、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结合多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代表分离菌株与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2.
2013—2014年,从浙江乐清、新昌、建德、富阳、龙游等石斛产区采集感染灰霉病的铁皮石斛病叶,从中分离纯化出真菌分离物,对分离物的培养性状和繁殖体特征进行观测。取10株分离物进行离体和盆栽致病性试验,从盆栽致病植株上采集病叶,分离并观测分离物。结果显示,从产区采集的铁皮石斛病叶上分离到的真菌分离物是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10株分离物均对离体和盆栽石斛叶片致病,从盆栽致病植株上采集的病叶能分离出与原接种分离物相同的真菌。根据科赫氏法则,石斛灰霉病的病原是灰葡萄孢霉,是一种石斛新病害。  相似文献   

3.
引起蝴蝶兰软腐病的病原菌菌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蝴蝶兰软腐病病叶中,分离到菌株命名为R00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确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 )的致病菌。回接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中华鲟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患细菌性败血症的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无菌操作从濒死病鲟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zhx20120301)。结合传统细菌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 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株细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mas veronii)。回归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导致健康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死亡,并呈现与自然条件下相似的临床症状,且再分离菌株各种生理生化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多粘霉素B、恩诺沙星、氟哌酸和左氧氟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5.
对咖啡褐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确定其病原菌,同时开展咖啡褐斑病田间发生情况和品种抗病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地点采集的小粒咖啡病叶上分离出3个菌株,其形态特征相同。选取从云南(CCYN05)和海南(CCHN05)样品上纯化到的2个菌株,对其rDNA-ITS克隆测序分析,2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将该病原菌鉴定为咖啡生尾孢。调查了5个小粒咖啡品种对褐斑病的田间抗性,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和抗病品种,5个品种抗病性由强至弱依次为卡杜埃瑞吉纳、卡杜拉、卡杜埃44、卡蒂膜、维拉萨奇。  相似文献   

6.
本项工作于1978年在温室内进行。从水稻不同品种上分离获得四个毒力不同的白叶枯菌菌系,根据其致病力,将菌系分成两组:定名为弱致病菌系1和弱致病菌系2;强致病菌系1和强致病菌系2(凋萎型)。首先,在不同品种的叶片上,用喷雾法接种弱致病菌系1。当症状表现时,立即在病叶上用同法接种强致病菌系1。试验结果表明:交叉接种,在感、抗病品种上的防效分别为20%和24%。值得提出的是,用弱致病菌系2接种的叶片发病后再接强致病菌系2,同样获得较好的结果。对调萎型白叶病的交保防效为66.8%。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花生褐斑病病菌,研究了病菌的培养特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和整株接种鉴定法对分离病菌的致病性进行了检测,并对感病植株的叶片进行病菌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适宜温度为15 ̄30℃,最适为25℃,低于5℃或高于40℃病菌停止生长和产孢;近紫外照射能显著提高病菌的产孢量。两种接种方法均能使叶片和植株感病,由接种感病叶片再分离的病菌符合花生褐斑病的病原特点。因此,本研究获得了致病力强的花生褐斑病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江西奉新县猕猴桃一种新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对采集的病叶样品进行了真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作了致病性测定。共分离得到32个真菌菌株,其在人工接种实验中均具有致病性。各菌株的培养特征、分生孢子形态大小相同,均符合文献中对多主棒孢的描述。随机选取3个菌株,测定了其r DNA-ITS序列,3个菌株的序列相同,且与Gen Bank中的多主棒孢的对应序列具有100%的同源性。据此认为,奉新猕猴桃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半知菌类棒孢属中的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相似文献   

9.
选取北京三号和金状元2个地黄品种的发病块根,经表面灭菌后切成小块,置于PDA培养基上分离和纯化致病菌;将纯化后的真菌进行形态及显微鉴定,再进行致病性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致病菌的种类;最后对3种常用杀菌剂甲霜· 霉灵、代森锰锌、肟菌·戊唑醇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北京三号和金状元中分别分离出5个致病菌株;经过致病性试验发现,北京三号3个菌株为致病菌株,金状元中2个菌株为致病菌株;选择2个优势致病菌作为试验菌,发现3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表现为250~500 mg/L肟菌·戊唑醇>2000 mg/L代森锰锌>3333 mg/L甲霜· 霉灵.利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的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确定致病菌后,经形态学鉴定和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腐皮镰刀菌(F.solani)以及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在3种杀菌剂中,以浓度为250~500 mg/L的肟菌·戊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但应结合田间施用效果才能确定是否能大面积推广使用.本试验结果可为地黄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西区内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集南宁市和贺州市疑似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叶(编号:WM0922)和病果(编号:XD0611)样品,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观察菌落形态和培养性状、测定其生理生化性状及比对分析16S rDNA序列,对供试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编号WM0922的病叶上分离得到5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3株菌株(WM0922-2、WM0922-3和WM0922-4)具有致病性;从编号XD0611的病果上分离得到8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有4株菌株(XD0611-5、XD0611-6、XD0611-7和XD0611-8)具有致病性;择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株WM0922-3和XD0611-7进行后续试验,发现二者均可侵染葫芦子叶,革兰氏反应均为阴性,培养性状及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一致,对比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与Acidororaxcitrulli的相似性均在99%以上。【结论】引起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avenae subsp.citrulli)。  相似文献   

11.
顾小龙  刘红彬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0):142-144,152
为了调查张家口地区仔猪黄痢病例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流行血清型,从发生仔猪黄痢的20个规模化猪场采集90份病料,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及生化鉴定。腹腔接种小白鼠以鉴定分离菌的毒力,采用玻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鉴定分离菌O血清型,并使用16种抗菌药对50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90份病料中分离出86株大肠杆菌,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79株。79株致病菌共有10种血清型,其中O8、O151、O149、O141为优势血清型,占能定型分离致病菌株的61.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噻肟钠抑菌作用最强(94%),其次为诺氟沙星(90%)、丁胺卡那霉素(82%)、新霉素(80%)。50株大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链霉素完全耐药,其中39株为5耐以上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7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福建省福州市茶树炭疽病病原菌种类,为茶树炭疽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基于谷氨酰胺合成酶(GS)、β-微管蛋白(β-TUB2)、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和核糖体DNA大亚基(LSU)等4个基因序列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从福州市几个茶园不同茶树品种炭疽病典型病叶上分离获得的茶树炭疽病病原菌(FFB、FJG、FRG、FSX和FFA)进行鉴定,并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菌株的致病性.[结果]5株供试病原菌均能通过伤口侵染茶树叶片,且病症相似,为茶树炭疽病致病菌.5株病原菌分离物形态特征相似,基于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其形态学特征,将5株供试菌株鉴定为Colletotrichum siamense.[结论]C.siamense为茶树炭疽病弱致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染茶树.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人为活动造成茶树叶片损伤,以减少茶树发生炭疽病.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致病菌种类与特征,以从安徽岳西、陕西户县和重庆黔江等猕猴桃主产区收集到的溃疡病感染枝条和树皮为材料,采用平板划线、梯度稀释和BPA培养法分离病原物,采用烟草过敏性反应和猕猴桃健康叶片接种观察其致病性,结合特异引物扩增的16S-23S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种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收集的溃疡病感染枝条和树皮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0株分离物;所有分离物均可使烟草叶片产生过敏反应,猕猴桃叶片接种显示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及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的致病力均存在差异。对特异扩增得到的280bp 16S-23SrDNA-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0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其DNA片段大小和序列均与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e)完全一致。据此可以确定,试验分离所得的菌株均为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14.
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离和鉴定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方法]首先,采集患病草鱼的肝、脾、肾等器官,分别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然后,将各自分离菌种进行镜检、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最后进行人工再感染试验。[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经菌体形态、致病性、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同一种菌种,即嗜水气单胞菌。人工再感染的草鱼出现了与自然感染草鱼相同的症状。[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行广西桉蝙蛾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筛选致病性强的优势菌株,为桉蝙蛾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形态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桉蝙蛾虫尸上分离纯化获得206个真菌菌株,这些菌株分属于白僵菌(Beauveria)、镰刀菌(Fusarium)、拟青霉(Paecilomyces)、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毛霉(Mucor)和Evlachovaea,其中白僵菌分离率为87.4%,其他真菌分离率较低。经致病性测定,白僵菌是桉蝙蛾幼虫强致病菌,镰刀菌和Evlachovaea是弱致病菌,其他4类真菌为非致病菌。以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为依据,鉴定球孢白僵菌[B.bassiana(Balsamo)Vuillemin]、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和Evlachovaea sp.为桉蝙蛾幼虫的致病菌,其中Evlachovaea sp.在中国首次被记载。【结论】广西桉蝙蛾的病原真菌为球孢白僵菌、尖孢镰刀菌和Evlachovaea sp.,其中球孢白僵菌为优势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省长丰县随机采集的20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2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与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2~3周后植株表现出与田间发病相似的症状,重新分离能够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最终确定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区猪大肠杆菌血清型调查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大肠杆菌近年流行的血清型及耐药情况,对从广西10个市(县)50多个猪场采集的发病仔猪直肠拭子、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等样品进行菌株分离、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从样品中分离出10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属29个血清型,其中主要流行血清型为O138、O21、O101、O18、O9、O8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致病菌株对头孢三嗪、氟苯尼考、头孢西丁、先锋霉素V、丁胺卡那等5种抗生素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利福平、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痢特灵等药物的耐药性菌株比例均大于60.0%,说明广西地区猪大肠杆菌致病菌株耐药性强、耐药谱广。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组织分离法,从自然发病的菊花病叶上分离了6株对菊花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真菌.对获得的菌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测定了不同菌株对菊花的致病力差异,并研究了一定浓度梯度范围内不同菌株分生孢子混合液和菌丝混合液人工接种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6个致病菌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和链格孢(A. alternata)的不同菌株,各菌株对菊花叶片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菌株孢子混合液和菌丝混合液侵染保证100%发病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 ml 1×106和1×107.A. tenuissima和A. alternata的不同菌株能够复合侵染菊花引发黑斑病.  相似文献   

19.
陇南核桃致病性成团泛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拟从核桃病叶中分离并鉴定其致病菌,以便更好地实施科学防治。以组织分离法分离核桃病叶中的成团泛菌,之后以形态学方法对该病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通过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致病时间短,危害较大。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植株叶片组织使得寄主发病,而植株茎干的损伤对植株发病短期内无明显影响,通过根际土壤接种发现,该细菌并不能直接由根部进入植株体内。  相似文献   

20.
从山西省50多个规模化养猪场无菌采集疑似大肠杆菌病死仔猪心、肝、脾、肠系膜淋巴结以及可疑病猪的直肠内容物等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血清型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从50多个养猪场中分离出6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属30个血清型,其中,主要流行血清型为O138,O101,O9,O119,O141。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致病菌株对头孢呋辛钠、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磷霉素这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利福平、痢菌净、红霉素、诺氟沙星、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菌株比例在65%以上,说明山西地区猪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多样、耐药性强、耐药谱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